首页 > 资料 > 孩子入园哭闹怎么办

孩子入园哭闹怎么办

发布于:2021-02-12 06:15:43 作者:

孩子入园哭闹怎么办

  一、持续的哭闹

孩子入园哭闹怎么办

  孩子一进班级,便放声大哭,无论老师如何安慰、哄逗,都无济于事,这一哭可以维持一整天。

  现象分析:

  1、孩子没有或很少有离开父母的经验,情绪难免会产生强烈的波动;

  2、年龄偏小,自我服务能力弱;

  3、家庭的生活习惯与集体生活习惯差异明显;

  4、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只能用哭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教师应对策略:

  1、多给予孩子一点爱,开学的第一个月,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

  2、孩子年龄小,渴望老师的怀抱,尽可能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多抱抱他,抚摸他的小手、小脸,让他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慈祥,像妈妈一样关爱自己;

  3、暂时允许他与集体活动分离,让他逐步从适应到观望,最终参与活动;

  4、逐步培养他的自理能力。

  二、间断的哭闹

  早上开开心心地入园,活动时也玩得很开心,可是一到了吃午饭、睡午觉的时间,就开始哭闹,一定要老师喂饭、陪伴,一刻也不能离开。

  现象分析:

  1、喜欢幼儿园,愿意到幼儿园和老师同学一起玩;

  2、吃饭、午睡是相对集中的活动,孩子会感到没有了相对的自由和主动,便会哭闹;

  3、家里包办了一切事情,造成自理能力弱,不会主动吃饭、睡觉;

  4、玩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而吃饭午睡时,情绪平静下来以后,依恋情绪就会乘虚而入。

  教师应对策略:

  1、在游戏过程中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情绪、生理上都能得到满足;

  2、游戏结束后,和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你很棒,会那么多游戏,老师奖你一颗五角星。马上要吃饭、睡午觉了,如果你不哭,老师还会再奖你一颗糖。;

  3、午饭前,轻声和孩子交谈,及时抚平孩子的不愉快情绪;

  4、关注情绪波动,及时安抚,强化进步行为;

  5、和家长沟通,协调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拒绝一切,憋着不哭不闹

  来园时非常舍不得家长,但不哭不闹,然后一个人在班里玩,集体活动时和老师保持距离。看见别的孩子哭,眼泪会在眼眶里打转。

  现象分析:

  1、有焦虑的表现,但自我控制能力很强;

  2、对幼儿园的老师同学缺少信任和安全感;

  3、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应对策略:

  1、保持距离关注:顺应孩子的要求,回避正面言辞,给情绪波动一个过渡,留点时间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言行;

  2、给孩子留出一个小空间,比如他比较喜欢坐的位子或某一个小区域;

  3、建立信任感:一段时间后,老师可以表现出主动关心、主动交流,可以针对孩子喜欢的游戏、玩具来展开话题,拉进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4、入园时老师主动张开双臂,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抚摸孩子并说“老师爱你,你是老师的乖宝宝。”给孩子温暖、安全的情感体验。

  四、先哭后不哭

  孩子入园与妈妈分别时哭的稀里哗啦,但老师的'手机成了他不哭不闹的条件,只要老师拿出手机,就会迅速一边报手机号码一边拨号,将对妈妈的思念倾注在手机上。

  现象分析:

  1、孩子没有集体生活经验;

  2、转换环境时,对新环境恐惧、焦虑不安;

  3、孩子几乎没离开妈妈,恋母情结较浓。

  教师应对策略:

  1、寻找可替代妈妈或者寄托思念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比如手机,但要逐渐减少使用频率;

  2、向家长了解并模仿他们平时示爱的方式:亲、吻、拥抱等,让孩子感受到妈妈一样的亲切;

  3、拍摄孩子在幼儿园开心活动的照片给家长,一方面减少家长的焦虑,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家喝孩子一起交流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

  五、先不哭后哭

  刚开学的前两天,不哭不闹。可是第三天,一入园就哭个不停,怎么安慰都不行。

  现象分析:

  1、一开始不哭不闹,是因为幼儿园里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很新鲜、有吸引力;

  2、过了几天开始哭闹,因为新奇劲儿过了,就产生了要回家、不愿意来园的情绪。

  教师应对策略:

  1、开学的前两周,每天提供一样新玩具吸引孩子来幼儿园;

  2、陪伴孩子,与他聊天说笑,分散注意力;

  3、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在家多肯定孩子的表现,并归其原因为: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就是不一样,真的长大了。增加其上幼儿园的自豪感,帮助她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