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4-02 00:54:16 作者:

【热门】大班教案合集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大班教案合集九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知道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2、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区旗,主要的建筑和风光。

  活动重点:

  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活动难点:

  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区旗。

  活动准备:

  1、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香港和澳门的照片。

  2、幼儿用书《香港和澳门》

  歌曲录音磁带《七子之歌》

  活动过程:

  1、出示中国版图,引出话题:

  (1)请幼儿指指说说自己知道的地方: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方?”

  (2)让幼儿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哪些事情?”

  2、阅读图书,欣赏香港、澳门的风光片: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建筑、商场、海边的特点:

  ——“你认为香港哪些提防很特别?”

  (2)观赏歌曲《七子之歌》,告诉幼儿香港是一个美丽的海港。

  3、简单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日:

  (1)告诉幼儿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日:

  ——“你们知道1999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是什么日子吗?”

  (2)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区旗,说说区旗的主要图案特征。

  (3)鼓励幼儿提问: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怎样与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2.通过一起完成任务以和效果的分享和责任的一起承当等,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让我们荡起双桨》歌碟。

  2.卷尺和计算器。

  活动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

  2.同学考虑这首歌的主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谈谈对团结合作一起进步的理解。

  二、游戏:哪“一双手”更快

  1.用自身的双手绘制一份表格。

  2.用自身的左手和同桌同学的右手,绘制一份同样的表格。并分别记录下所用时间。

  3.交流合作的感悟。

  三、游戏《小星星》

  1.游戏要求。

  让同学6人或8人一组手拉手,单足站立,围成圆圈,用单腿坚持身体平衡。同学数“一,二,一,二”,每个人坚持脚步不动,数“一”的前倾,数“二”的后仰,直到所有的人都达到平衡。一旦达到平衡点,每个人便改变倾斜方向。

  2.讨论:在这个游戏活动中自身的感悟。

  四、课本剧《谁之过》

  1.分工合作,把教科书第14页的故事编成剧本。

  2.交流看完或演出这个剧的感想。

  五、我会这样做

  1.遇到下面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如:与人合作做事,你被分配了一件自身不喜欢,却又不能不做的工作;假如你与一起合作的人发生矛盾,或必需与不喜欢的人合作;在与伙伴的合作中,你还遇到过哪些问题,当时是怎样做的。

  2.记下自身与人合作的最难忘的经历和最深刻的感受。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回忆

  同学回忆一个令自身感触深刻的合作的活动,交流如下问题。

  (1)当有人受到冷落时,你内心有何感想?

  (2)你曾经受到过冷落吗?当时感受如何?

  (3)那时你怎么办?

  (4)看到有人受到冷落时,你会做什么?

  (5)你为什么要接纳他人而不是排斥他人?

  二、我愿意合作

  1.引导同学完成下列句子。

  当 的时候我与学校合作。

  当 的时候我与同伴合作。

  是合作的一个典范。

  是合作的必要的方式。

  2.讨论交流,一起创作有关合作的标语,并把它张贴在墙上。

  三、合作的诀窍

  1.讲故事《背风站着的麻雀》,考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具体事例和自身与人合作的经历,总结一下胜利合作的诀窍。如:求同存异、胸怀宽广、真诚信任、尊重理解……

  四、游戏:团队合作

  1.将同学分成5人一组,给每个组一个卷尺和一个计算器。让每一小组发挥合作精神,快速、精确地丈量操场的长度。

  2.讨论:谈谈游戏中的感想,让同学互相供认对方所做出的努力。

  五、我在团队中

  1.首先引导同学讨论无效团队成员的表示以和高效团队成员的特质。

  无效团队成员:如自以为是者——指手画脚,光说不做;自我维护主义者——戴上面具、维护套等;缄默者——在团体中一句话也不说,从不贡献自身的主意;好哭者——受不得委屈、挫折,消极、失望。

  高效团队的特质:如积极向上、解决抵触、服从指挥、纪律与自律、充沛沟通、尊重差别、和睦相处……

  2.引导同学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身在团队中的表示。

大班教案 篇3

  一、案例描述

  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蔬菜”中有个参观菜园的活动。行走在幼儿园东边的菜地里,好几个幼儿兴奋地大叫:“老师,我们像在走迷宫。”原来,这个阶段“大班幼儿空间智能发展”课题正进入尾声,我们在班级区域里投放了不少迷宫书,孩子们沉浸在迷宫游戏中。是啊,孩子们正在走的田埂不正是一个立体、自然的“迷宫”吗?何不借助自然环境,观察孩子们是如何在实地体验、探索空间概念和空间关系的呢?此后,在饭后的散步时间、午睡后的户外活动时间里,我们带着有兴趣的幼儿进行了设计田埂迷宫、画菜园地图、看地图走田埂等活动。

  1.“立体迷宫”怎么设计

  我们先带领幼儿在田埂间行走,之后,组织幼儿展开了讨论:“如果把田埂当作大迷宫的通道,应该怎么设计,需要添置什么?”孩子们结合从迷宫书上获得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需要“进出口标志”,需要“设置障碍”,等等。通过协商,孩子们确立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标志:如用箭头代表进出口,用大青虫代表障碍物。在试用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几个设计要点:标志不能做得太小,否则不容易看见;标志放在地上容易被踩到,不仅看不清,还容易粘在鞋底上。那么怎样的标志更适合放在田埂上呢?有幼儿建议将标志贴在积木上,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孩子们在长方体大积木上贴上箭头、大青虫标志,分别将它们立在进出口和岔道口的位置。

  2.标记放在哪里好

  摆放标志时,大家对进口的位置意见比较统一,而在如何确定出口的位置上出现了分歧,其中有三种意见具有代表性:(1)出口处应该是安全地带,可放在小木屋处。(2)出口应设在与进口平行的另一个路口,这样中间有许多路可走,像迷宫。(3)出口应放在离我们很远的田埂与水泥路的交界处,这样更有挑战性。根据以上三种意见,我们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成三组进行实践。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结合各自的实践发表了意见:第一个方案,进口和出口就是眼前的两条路,挑战性不够。第二个方案,叉路很多,路线较长,需要放置较多的障碍物。第三个方案,水沟多,有些植物长得比较高,路看不清楚,不够安全。最后,孩子们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确定了第二个方案。

  由于第二个方案有许多岔口,所以障碍物的位置和数量成了难题。一开始,孩子们带着四条“小青虫”障碍物到实地尝试,出现的情况有:(1)摆上“小青虫”之后路不通了;(2)“小青虫”不够,还有好几条路可以通行。回到活动室,我再次组织幼儿讨论:路障怎么设计?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我们引导大家观察迷宫平面图,发现岔口和道路的关系:(1)岔口越多,道路就越多。(2)在离进口近的岔口摆放障碍物可以节省障碍物。

  我们的引导发挥了作用,孩子们来到田埂上,迁移迷宫平面图上障碍物的设置方法,先确定一两条通道,然后把障碍物摆放在转弯处(岔口)或者那条通道上,最后留出两条可通过的小路。至此,田埂迷宫的设计基本完成了。

  3.怎样画菜园地图

  有幼儿建议画一张地图,让大家按地图行走,他们说公园里、旅游景点都这样。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我趁机说:“对,地图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认识位置,知道怎么走不迷路。”但究竟怎么画,大家犯难了。孩子们最初画地图出现了以下情况:有的画成了一幅走田埂的画,有的画出了许多想象的通道,有的忽略周边道路,只画出一条通道。于是,我们给孩子们欣赏了鼓浪屿的平面图,帮助他们了解地图的结构,使他们初步懂得了边界的表达方式,明确画地图是表现整体而不是局部,而且线条要简单明了。据此,孩子们设计出了一张张简易的菜园地图。

  4.如何看地图走田埂

  在孩子们设计的同时,我们也设计了一张田埂平面图,图上有一些明显的标志(如水沟、房子、水缸、障碍物等)。孩子们对照地图很快找到了入口和出口,并找到了标志物所指向的位置。我给孩子们的任务是:每人走两次不同的路线,可以分别记录各转了几个弯口,用红线和黄线在平面图上画出走过的两条路线,并比较两条路线的远近。由于前面经历了几次探索.这一次孩子们走得很顺利。

  活动结束后,许多幼儿重新设计了自己的平面图,把图案画得更简单,标志性也更强。他们饶有兴趣地探讨如何改变障碍物的位置,从而使“迷宫”变得更有趣、更复杂。有的幼儿还两两交换平面图去实地行走,其间有了不少新发现,比如,“水沟画得太边上了”“水缸在左边不在右边”,无疑这又是一次自我检测及与同伴相互检测和修正的好机会。

  5.后记

  走田埂活动持续了半个月之久,孩子们意犹未尽。在此后的区域活动中,不少幼儿开始自己设计平面图,进而进行立体建构活动,他们一边看平面图,一边利用替代物,如积木、动物模型、凳子进行立体造型。孩子们对空间位置关系的理解、表述和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发展空间概念和空间智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案例反思

  此案例是我们通过幼儿自主、非正规小组活动发展幼儿空间智能的一种尝试,在组织与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几点启示。

  1.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课题组教师在活动前以为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是从静态(空间定位和空间表征)到动态的(空间运动),但实践证明,两者是协调发展的。我们可以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活动:了解二维空间表征的经验——迁移经验创造实地二维空间图——在空间运动中感知、测量二维空间。在这些过程中,帮助幼儿发现参照物是关键。

  2.空间智能的获得是幼儿自主建构的结果

  在走田埂活动之前,孩子们做过一些纸质的操作练习,已能较准确地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但对复合方位只有部分掌握。通过走田埂活动,孩子们能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准确定位,知道哪里是进出口,哪里是主要参照物的位置。幼儿正是在游戏和操作中通过反省、抽象而建构空间关系,发展空间智能的。正如皮亚杰所说:“假定幼儿是从教学中获得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幼儿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

  3.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

  在游戏中,幼儿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因而学习很有效。幼儿在主动探索时,正确的认识得到了强化,不正确的'认识在尝试错误中得以自我矫正。如游戏初期,幼儿对参照物有了初步的概念,他们能找到进口处的电线杆、出口处的篱笆等,但在摆放障碍物的时候还不能根据图上的位置准确定位。于是,孩子们寻找原因,反复将地图与实地进行对照,并尝试摆放障碍物、行走,终于获得成功。

  4.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幼互动的频率

  在小组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密度大大增加。幼儿一起设想、推测,提供证据,进行解释及推理,相互提问、扩充及调整等,表现出较高的问题解决水平。如活动结束后,许多幼儿重新设计了地图,并相互交换地图去实地行走。这无疑是很好的相互学习的过程。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发展有明显的特点:表现欲望强烈,能运用一些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愿意合作并有一定的合作意识,理解能力明显增强,能做出积极的活动反应。因此,在上学期重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之后,本学期在音乐领域的目标主要是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肢体表达能力和聆听分析乐曲的能力。通过日常的音乐欣赏活动,我发现幼儿对游戏性较强的音乐活动很感兴趣。因此,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上,我更加关注对音乐的选择和使用。同时,选择这首乐曲也是充分关注到了音乐本身所承载的丰富的游戏情境。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ABA结构。

  2、通过音乐节奏谱,鼓励幼儿为乐曲配乐器并演奏。

  3、丰富幼儿的肢体语言,发展幼儿的肢体表达能力,能根据乐句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该乐曲有初步感性的印象。

  2、幼儿玩过造型游戏,有模仿过玩具兵的经验,有比较稳定的节奏感。

  3、版画、录音机、音乐《玩具兵进行曲》、节奏卡等。

  重点、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用绘画、乐器和身体动作等表现音乐。

  难点: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导人环节。

  故事导人:“有一位音乐家,叫耶赛尔。在他小的时候做了一个梦。后来,这位音乐家根据自己的梦境写了一首进行曲。我把这首进行曲找来了,大家听一听,耶赛尔在梦里梦到了些什么?”

  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教师画音乐(音乐谱事先已经准备好)提问:“你觉得他做的是一个怎样的梦?梦里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根据耶赛尔的回忆,这个美丽的梦是这样的:一天晚上,玩具的小主人睡着了,玩具盒里的玩具兵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出来了。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在屋子里游行,他们挺胸抬头可真神气。其他的玩具看到了,也模仿玩具兵的样子走了起来。最后,玩具兵们和其他的玩具高兴地跳起舞来。正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里。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哈哈,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块画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ABA结构,把故事情境贯穿在引导语中。较强的音乐活动很感兴趣。因此,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上,我更加关注对音乐的选择和使用。同时,选择这首乐曲也是充分关注到了音乐本身所承载的丰富的游戏情境。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具有较强的个性,缺少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在户外游戏中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感受游戏活动中的快乐因此设计了此项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下蹲走时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幼儿初步掌握下蹲走的动作要领,锻炼幼儿的腿步和腰部力量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幼儿有趣的竞赛中发挥团结协作的能力。

  3、使幼儿喜欢参加游戏活动,并从游戏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重点】使幼儿学会下蹲协调走

  【难点】参赛幼儿动作协调一致,活动过程中不脱节

  【活动准备】呼啦圈若干、小红旗、宽敞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活动场地,随音乐《健康歌》作热身运动

  师幼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

  情境创设:师说:森林里要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报名了,像小乌龟、小白兔、小松鼠都报名参加了赛跑。还有一位小动物也想参加,可是—————因为,这位朋友的脚太多了,光穿鞋就穿了一大早晨,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吧?对,他就是:“小蜈蚣。”

  一大早蜈蚣妈妈就把小蜈蚣从床上拉了起来,叫他吃过早饭去参加比赛。说完妈妈便到屋后菜园种菜去了。可是过了好半天,忽然听见小白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赛快开始啦!你怎么还不去呀?”蜈蚣妈妈想:“这孩子跑到哪去了?怎么还没准备好,”她推开门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原来小蜈蚣正在忙着穿鞋呢。因为他的脚太多太多了,穿了好半天都还没穿完呢!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想不想去和蜈蚣一起去参加这场比赛,体验一下蜈蚣参加比赛的过程呢?

  游戏规则:教师发出口令后,各组幼儿齐喊“一,二,一,二”,调节全组幼儿统一协调的走,喊“一”时,出左脚。喊“二”时,出右脚。如果出现断节,走在前面的幼儿须退回与后面的幼儿接上,才能继续走。到最后一名幼儿走到终点时,拿起红旗全组即可站起。以最先拿到红旗的队为胜利。

  2、分组蜈蚣竞走

  玩法一:

  徒手式蜈蚣竞走:

  把幼儿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幼儿蹲下,一个一个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听着信号各组同时由起点出发,先到终点拿到小红旗者为胜。

  玩法二:

  抱腰式蜈蚣竞走:把幼儿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幼儿蹲下,一个一个拉着前面幼儿的腰部,然后:“一二一二”,先到终点拿到小红旗者为胜。

  玩法三:

  拉圈式蜈蚣竞走:把幼儿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幼儿将呼啦圈套进身体蹲下,然后拉住前面幼儿套在身上的呼啦圈游戏必须由最后一名幼儿做到终点,拿起红旗者为胜。。

  教师总结:提醒个别幼儿不规范动作,教师讲解并请能力较强的幼儿示范下蹲走得动作。之后幼儿分散的场地练习。教师及时辅导动作较差的幼儿。

  整理运动;小蜈蚣好累啊,回教室休息吧。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蜈蚣竞走游戏。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支持、鼓励幼儿愿意尝试运用新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2、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画有柳树干的大图一张。

  2、棉签、调色盘、各色水粉颜料。

  3、各种树木的图片若干张(包括柳树)。

  活动过程:

  1、将各种树木图片张贴在活动室周围(注意图片张贴高度要与幼儿视线平行),引导幼儿欣赏这些图片。

  2、组织幼儿坐好后谈话: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树吗?来,让我们认识认识它们吧!”(松树、杨树、梧桐树等等)

  2)“大树和我们人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树干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粗,有的细;树叶也长的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描述。

  3)拿出柳树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柳树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树枝长长的、细细的、软软的),“柳树枝像什么?”(像妈妈的长头发,像马尾巴,像绿色的彩带……)

  3、请幼儿翻开创意绘本,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1)“小朋友,你们看!春天已经来了,这棵柳树还没有发芽,十分难看。柳树姐姐心里可着急啦!她想:有谁能帮帮我呀?魔法梳子悄悄地来到她身边。柳树姐姐拿起这把神奇的梳子,在头上梳了三下,哇!她的头上马上长出了长长的小辫儿,她真开心啊!小朋友,让我们也给柳树姐姐画出五颜六色的彩色小辫儿吧!”

  2)出示画有柳树干的大图,教师示范如何用棉签蘸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树干上画出长长的、软软的柳枝。

  3)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请幼儿尝试使用棉签作画。

  4)师生对棉签作画进行小结:一枝棉签蘸一种颜色,从树干处向外画出柳枝,可以多选用几种颜色。不要只在一边或一角作画,围绕树干四周进行添画,尽量多画一些柳枝,使画面饱满。

  4、幼儿在自己的绘本上进行作画,教师提醒幼儿使用棉签和调色盘时注意保持卫生。绘画的步骤如下:

  1)将作业纸裁下,准备好水彩和棉签。

  2)拿起棉签蘸上水粉颜料。

  3)用棉签在柳树枝上画出柳枝。

  4)柳树的“头发”画好了。

  5)画出彩色柳条,把柳树姐姐打扮得更美丽。

  5、待画面干后,将作品进行展示,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进一步学习借助图谱来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演唱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歌词图片。

  2.幼儿已有关于春天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

  2.出示字卡,感知歌曲名称。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春天的歌曲,歌名叫"春天里来"。

  (二)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范唱歌曲,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教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2.学习副歌部分。

  教师:你们看这幅图片在歌曲里它是怎么唱?(啷里个啷)

  (1)欣赏歌曲,出示三副拨浪鼓的图谱。

  教师:听一听这种拨浪鼓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哪一次最长?

  (2)讨论拨浪鼓的不同。

  教师: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几个拨浪鼓一样吗?(不一样)它们长的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就不一样,一种发出"啷"的声音,一种发出"啷里个"的声音。你们想一想,到底哪种鼓会发出"啷里个"的声音呢?为什么呢?

  (3)逐句学念副歌。

  (4)学唱副歌

  3.将歌词填完整。

  (1)根据幼儿回答填入相应图片。

  教师:"瞧我们这边还有图片呢,这些歌词卡片放在哪里合适呢?"

  (2)再次演唱,检验对错并修改。

  教师:"我们放的对不对?用什么方法来检查?"

  (3)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教师: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每幅小图片上说的是什么内容?

  (三)看图谱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看图完整唱出歌曲2遍。

  2.发现并解决歌唱中的困难,进一步学唱歌曲。

  教师:"你们有没有学会?还有哪里感到有困难的?"

  3.完整演唱。

  (1)幼儿尝试自己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我们再唱一次看看困难解决了是不是好一点了。

  (2)幼儿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这次老师不唱了,看你们能不能唱对,有没有唱出春天里快乐高兴的心情。

  三、合作演唱

  1.幼幼对唱:一半唱歌词,一半唱副歌部分并交换

  2.师幼对唱:除了和小朋友合作演唱,我们还可以和谁合作演唱?

  3.与听课老师的互动演唱四、结束活动家园共育:回家唱给大人听。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全园展示活动。现在正是春季,这个活动正好贴合这个季节。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太仓的优秀教案。我对这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歌词设计了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将歌曲的副歌部分前置,通过倾听分辨出副歌是由一连串的拨浪鼓发出的声音,再通过形象的拨浪鼓图片,帮助幼儿倾听分辨对比拨浪鼓的不同声音及重复次数,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副歌的唱法。再通过倾听说说歌曲的内容,用排图片来理清歌词顺序,最后用图片递减的方式帮助孩子记忆全部歌词。整个活动环节紧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幼儿对小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动物的外形、习性、本领都是他们极感兴趣的话题,在他们的世界里。在他们的世界里,小动物都可以像自己一样地生活、游戏和学习。我班幼儿对小动物有一种和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对他们表现出莫大的关心与好奇,因此,我经常利用实物、图片、为幼儿介绍有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了解小动物叫声和走路特点等明显习性后,孩子们喜欢模仿小动物叫声和不同的走路姿势。为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从而激发幼儿听儿歌、学儿歌、编儿歌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2.掌握象声词:喳喳喳、喵喵喵、呷呷呷、呱呱呱。

  3.初步学习仿编儿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鸟、小猫、小鸭、青蛙头饰若干、小动物图片四张、小动物家的场景、盆景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以游戏的口吻引出四中小动物。

  2.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及动作。

  3.引出儿歌名称。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整欣赏儿歌。

  提问:

  (1)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儿歌中有哪些小动物?

  2.再次播放课件,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并进行启发式提问。

  提问:

  (1)小鸟是怎样唱歌的?(要求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2)听了小鸟的歌,树叶变得怎么样了?

  (3)苹果听了谁的歌变得怎么样了?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4.幼儿跟随老师朗诵儿歌

  5.师幼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6.分角色朗读儿歌

  7.幼儿集体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8.教师启发幼儿用同样的句式仿编儿歌

  三、结束部分

  游戏:《小动物找家》

  请幼儿分组戴上小动物头饰,然后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去找各自的家。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要求:

  1、在愉快的氛围中,看看、说说、吃吃,感受学习和说话的乐趣。

  2、学习大胆地用语言描述饼干的特征。

  3、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饼干,盆子人手一个。

  白纸一张,纸上有各种图形饼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饼干,引出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出示饼干)看,是什么?(饼干)

  2、这些饼干是怎么样的?

  (二)说说自己的图形饼干

  1、将椅子下的装有图形饼干的盆子轻轻拿出,看看。

  2、教师示范。

  哇,我的饼干是圆形的,上面有一些花纹,真漂亮!

  3、你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说说)

  4、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饼干。

  教师与刚才没有发言的幼儿交流。

  (三)饼干变样了

  1、教师示范咬掉一口,变成了弯弯的月亮。

  2、幼儿操作。

  咬一口,看看会变成什么?

  3、说说变成了什么?

  (四)有趣的饼干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特别的饼干,请把椅子下的信封拿出来。

  2、示范讲解:

  老师的饼干竟然是一只小熊,它还对我咪咪笑呢!

  3、你们的饼干是怎么样的?

  (五)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饼干。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