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26 00:28:01 作者:

【实用】小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小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开衫、套衫,天冷和天热穿等不同种类的衣服;

  2.学会自己脱开衫,愿意自己的事自己做。

  活动准备:

  1.童装录象

  2.娃娃人手一个

  3.夏装、冬装若干

  4.活动室一角布置成冬天的公园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了解种类——尝试操作

  一、感知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引导幼儿边看边议论:

  1.这是谁穿的衣服?这是什么衣服?

  2.你喜欢哪一件?你有什么自己喜欢的衣服?

  二、了解衣服种类:

  1.分辨不同种类的衣服:

  (1)放娃娃的哭声录音:娃娃怎么拉?

  师:我们赶快去抱抱娃娃、哄哄娃娃吧!(放娃娃笑声)

  你们的娃娃真漂亮,我们一起带娃娃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2)来到冬景前:树上怎么都白白的?什么季节来到了?

  (3)放娃娃的哭声录音:娃娃怎么又哭了?娃娃冷了怎么办?

  (4)提供冬装、夏装,幼儿给娃娃穿衣服:

  分辨套衫和开衫:这两件衣服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干净的衣服才好看

  师:你们的娃娃真好看,可是好看的衣服有时候也会变得不好看,什么时候会不好看呢?

  师小结:衣服干干净净才好看。

  三、尝试自己脱开衫

  教师以儿歌语言为引导,边示范脱开衫边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让幼儿自己脱开衫。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准时、不迟到是一种好习惯。

  2、乐意想办法帮助小乌龟,体验助人的乐趣。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有个好朋友要和我们一起玩一玩,它是谁呀?原来是小乌龟卡尔,我们跟它问个好。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乌龟卡尔》

  二、发现问题

  1、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2、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小乌龟赶得这么辛苦,可还是迟到了,这时它心里觉得怎么样?

  (2)大象老师要求动物宝宝们不迟到,卡尔为什么会迟到?

  三、解决问题

  1、讨论:怎么才能让小乌龟卡尔不迟到呢?

  2、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体验帮助小乌龟的乐趣。

  四、完整欣赏故事。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班教案 篇3

  红红的发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不是自己的不能拿。

  2、教育幼儿拾到东西要归还。

  教学重点: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不是自己的不能拿。

  教学难点:教育幼儿拾到东西要归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便听故事

  小红和小兰在整理积木,他们刚走了几步,小红发现地上有一个红色的发卡,小红捡起来了,看看小红是怎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观察

  提问: 1、说一说小红是怎么做的?对不对?

  2、想一想小兰是怎么说的?对不对?

  3、你会像谁一样做?

  2、教师和幼儿表演故事

  讨论:捡到东西该怎么办?

  三、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拾到东西要归还,才是对的,是好宝宝。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红红的发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幼儿知道拾到东西不是自己的不能拿。

  2、、教育幼儿拾金不昧。

  教学重点:幼儿知道拾到东西不是自己的不能拿。

  教学难点:教育幼儿拾金不昧。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一天小明在公园里玩,刚好在路口捡到了一元钱,小明一看周围没有人,想是谁的?小明往前走,看到了王奶奶就问:王奶奶这钱是你丢的吧,王奶奶说:“不是我的”。你去问问别人吧,最后,没有找到失主。小明把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小朋友想一想小明是不是个好孩子?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小明做的对不对?

  2、你会怎么做?

  3、出示教学挂图引导观察讲一讲故事

  三、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不论捡到什么物品都要归还或上交,不能归自己所有。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开饭了

  目标:

  1.积极参加活动,体验为家人准备“开饭”的快乐情绪。

  2.能初步根据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尝试运用手指撕纸,揪泥条,以准备“饭菜”。

  准备:

  1.幼儿已多次欣赏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儿人数),每人一张餐垫。

  3.纸条、纸片、橡皮泥等若干。

  过程:

  1.萌发参加活动的积极情绪。

  (1) 边欣赏歌曲《炒小菜》,边自由跟唱,表演动作。

  (2) 回忆自己在家和谁一起吃饭。

  开饭啦,在家里我们和谁一起吃饭呢?(启发幼儿说出家庭成员。)

  2.感知餐桌和餐具,为选择餐具作准备。

  (1) 观察餐垫。

  “餐桌上有什么?看看餐垫,今天谁和我们一起吃饭?

  (2) 观察碗。

  ● 吃饭时我们用什么盛饭盛菜?

  ● 这里有这么多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碗的不同颜色,并以两两比较的方法区分大小。)

  3.自由选餐具,体验一一对应。

  (1) 幼儿为爸爸妈妈和宝宝选择碗。

  爸爸妈妈和宝宝饿了,要吃饭了,我们为他们每人准备一只碗吧。

  (教师观察幼儿选择的情况,并提示幼儿将碗对应地摆放在餐垫上。)

  (2) 交流选择、摆放的经验,并作调整。

  ● 你给爸爸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 你给妈妈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 你给宝宝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 你一共选了几只碗?它们一样大吗?哪只最大?哪只最小?

  (3) 幼儿自选勺子,并对应地摆在碗里。

  吃饭时除了碗还要什么?三个人吃饭需要几把勺子?

  4.自主选择材料做“饭菜”。

  (1) 幼儿自由选择橡皮泥、纸片、纸条等材料做“饭菜”。

  (2) 教师观察幼儿的选择及制作情况,鼓励幼儿尝试选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种“饭菜”。

  (3) 鼓励幼儿用语言和爸爸妈妈宝宝交流,学说:“某某,我请你吃……”

  5. 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春游的快乐,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2、增强幼儿的团体意识;培养开朗、勇敢的个性。

  3、提高幼儿基本动作的灵活性,快跑时会闪躲,不碰撞。

  活动准备:

  1、开展过春天主题的系列活动,有相关知识经验。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布置好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你们春游过吗?心情怎样?是怎样进行的?

  (2)介绍游戏场地及玩法。

  2、开始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做操:上肢、下肢、体侧、跳跃、放松等。

  (2)幼儿在布置好的场地上快乐地游戏。

  在“池塘边”:学小蝌蚪游、青蛙捉害虫。

  过“小河”:下雨了,排队撑“伞”过“桥”(月亮板搭成)。

  “草地上”:“抓蝴蝶”:教师带个别孩子扮演蝴蝶,其它孩子扮演抓蝴蝶的人。“放风筝”:教师扮演放风筝的人,孩子扮演风筝。教师说“风筝飞得高(低)”,孩子们往前(倒退)跑。

  上“山”:钻过“山洞”(钻洞),上“山”跟“鲜花”合影。要求至少有四个伙伴,动作每次要变化。再下“山”回到草地。

  3、(3分钟)放松身体,

  活动结束。

  游戏:“春风吹来了”;学“春燕飞”。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动物王国

  重点领域:艺术、健康

  活动班级:小班

  执教老师:郭艳

  一、活动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好奇心极强,他们对动物很感兴趣,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还会不自主的用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因此地设计这一活动中,我着重以艺术为主,并根据中提出的“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依据,引导幼儿通过参观动物,大胆地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动物的行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跳音与连音,从而来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尝试用动作表现动物的行动特征。

  2.在律动中感受乐曲的跳音与连音。

  3.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感受表演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将各种动物的图画贴于墙上,布置为“动物王国。”

  2.录音带、录音机、音乐“开车歌”母鸭带小鸭。”

  四、活动难点:

  在律动中感受乐曲的跳音与连音。

  五、活动过程:

  1.放音乐“开车歌”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动物王国。”

  2.幼儿在参观过程中,认识各种动物,并用动作表现动物的行动特征。

  3.播放跳音版及连音版乐曲,请幼儿配合乐曲做不同动物动作并说说

  自己做的是什么动物的动作。

  (1)播放跳音版乐曲,让幼儿感受并表现动物动作。(青蛙、兔子、小鸡等)

  (2)播放连音版乐曲,让幼儿感受并表现动物动作。(小鱼、乌龟等)

  (3)播放跳版和连音版乐曲,请幼儿仔细听,根据乐曲做不同动物动作。

  4.歌唱<<母鸭带小鸭>>,并进行表演游戏。

  5.总结

  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你们玩得开心吗?现在“动物王国”的动物们要休息了,我们给可爱的动物们说:“再见。”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石头的特征,知道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初步了解石头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告诉小朋友,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小百科: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石头来生火。石头一般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领域:

  健康、艺术

  活动目标:

  1、体验友谊的快乐滋味。

  2、尝试制作好朋友饼干。

  活动准备:

  糖果、花、果酱、塑料带、饼干

  活动过程:

  1、探索糖果、音乐、花朵的滋味,说说朋友有什么感觉。

  拿一块糖果,请幼儿吃吃看是什么滋味。

  听一首曲子,请幼儿听听看是什么感觉。

  再拿出一朵花,请幼儿闻闻看是什么味道。

  请幼儿说说看有好朋友的感觉是什么滋味(如像糖果、音乐、花朵等等)。

  2、尝试制作“好朋友饼干”。

  告诉幼儿:有一种饼干香香甜甜的,就好像好朋友的滋味一样,所以叫“好朋友饼干”。

  示范“好朋友饼干”的做法:把果酱装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在塑料带的角上剪一个小洞,然后在饼干上任意造型,如爱心、笑脸等等。

  请幼儿分组制作“好朋友饼干”。

  3、一起来分享“好朋友饼干”。

  将完成的“好朋友饼干”送给好朋友,大家一起来尝尝香甜的“好朋友饼干”。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快速躲闪跑中发展良好的体能。

  2、学习观察“老鹰”奔跑的方向。

  3、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老鹰头饰一个,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已关察过小鸡出壳的过程。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模仿操“小鸡长大了”。

  教师交代角色身份。

  教师:我是鸡妈妈。你们是我的鸡蛋宝宝,鸡妈妈要孵小鸡了。

  师幼根据儿歌《小鸡小鸡多大了》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讨论孵小鸡的过程,并做相应的动作模仿孵小鸡。

  2、游戏“老鹰捉小鸡”。

  教师让一幼儿扮演老鹰并创设游戏情境,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我们要去吃虫子了,可是有一只老鹰要来捉小鸡,小鸡该怎么办呢?

  在引导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明白:注意观察“老鹰”跑动的方向,避开“老鹰”,被捉到的“小鸡”要被“老鹰”带走。

  幼儿集体游戏一次,提示幼儿观察“老鹰”跑动方向,避开“老鹰”。

  师幼共同小结。

  教师:你们被老鹰抓住了么?你们是怎样避开老鹰的?

  (提示幼儿说出:眼睛看着老鹰跑,躲开不让它抓住)

  幼儿再次游戏2—3次。

  律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幼儿随歌曲自由做动作。

小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他们有着极强的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意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次活动,通过“如何使纸船不被打湿”的实验,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乐趣。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油画棒)不吸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五大盆水、油画棒每组一盒、毛巾、纸制作的纸船若干。

  经验准备:

  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纸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纸船会怎么样?

  二、教师出示纸船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纸船:“老师这里有两艘纸船,我们看看,哪一艘湿得比较快。

  2.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幼儿大胆猜想结果。

  三、师幼共同实验,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

  1.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提问:为什么涂了油画棒的纸船没打湿,没涂油画棒的纸船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将水滴在涂了油画棒和没有涂油画棒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油画棒的纸吸水快,涂油画棒的纸吸水慢。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油画棒是不吸水的,所以把油画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四、自由在水中玩蜡船,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孩子想出更多保护小纸船的不被水打湿的方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教案

下一篇:寓言的故事作文300字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