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么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么教育

发布于:2020-10-13 23:29:31 作者: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么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当然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具体应该怎么教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么教育

  (1.5岁/2岁-3岁)幼儿期

  1.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一般两岁的宝宝就开始有了同情心,与此同时,还有了羞耻感和怀疑。所以,如果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对孩子有指责有挑剔的话,孩子会很敏感的捕捉到。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感非常强,所以需要对他有点耐心。关于刚才有妈妈提到体罚这个问题,我们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是不太合适的,可以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挨打,我们会开心吗?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况,体罚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

  2.从孩子的角度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但从大人的角度确认为是错的,比如他不知道玻璃杯掉到地上会摔碎,那么他就会尝试把杯子丢到地上看看会不会碎。面对这类的问题,你可以试着耐心引导他:你这样玻璃杯会“痛”的,我们要轻轻的放,你把小手伸出来,拿着杯子轻轻放,这样呢,玻璃杯就不痛了。所以,这一个时期家长陪伴幼儿时耐心非常重要。

  3.在这个时期孩子陪伴的过程中,由于他年纪大了一些,所以开始不受大人的约束,有时你引导他轻放杯子,他可能听不懂,他还是会强行尝试着将玻璃杯摔到地上、墙上或家里的其他地方。这样的话,有两种解决的方式,一种是你可以让他去体验一下,让他感受到玻璃杯摔碎的结果,还有一种是引导他:这样摔,玻璃杯会痛的,你的手手碰一下是不是会痛呀,玻璃杯也会痛哟。我们比较提倡第二种方式,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处于泛灵论阶段(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只要孩子认为这个物体是有生命的,会和他一样有相同的感觉,会疼痛,那么慢慢的,他就不会去破坏东西了。

  (3-6岁)儿童期

  1.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情感敏感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他的内疚感会比较强一点。因为他开始有一点的道德意识,但是这种道德意识是被父母内化的(即父母长期说这件事不好),那么孩子就会主观认为这个是不好的,所以当他做了父母不开心或是不满意、不接受的事情时,他就会有内疚感,所以这个时期家庭成员的陪伴就非常重要了。

  2.与前两个时期主要由母亲陪伴相比,这个时期父亲会参与进来,在孩子情绪敏感期中,父亲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这个时期男孩和女孩都需要父亲的陪伴:男孩会在这个时期感受到家庭中父亲是如何做男性的,并让他有了性别意识;那么女孩也开始知道家里有男性,并开始学习母亲与父亲的互动来取悦父亲,建立将来跟男性交往的一种方式。

  3.所以这个时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夫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陪伴的过程中行为非常重要,而非言语上的陪伴。

  4.这一时期孩子的好奇心也非常多,那么父母的态度就要尽量温和,最重要的是明确你的态度,因为4岁左右是孩子建立规则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不断挑战不断尝试,那么家长就要规定孩子探索行为的界限,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只要不逾越这个界限怎么样都是可以的,告诉他越界会有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是我可以接受的,另外,在孩子这一时期,家长要多理解孩子,而且要多从理性角度考虑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要对孩子有耐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