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关注宝宝心理健康的三个好方法

关注宝宝心理健康的三个好方法

发布于:2020-12-18 10:28:07 作者:

关注宝宝心理健康的三个好方法

  一般在1岁到2岁半的孩子进入了“否定的年龄段”。该年龄段告诉我们,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并对其周围世界比过去又有了一个新的不同看法。

关注宝宝心理健康的三个好方法

  孩子知道自己是单独存在的人。与别人不是一体,有自己的性格和感情,能走,能说,能够独自处理自己范围以内的事情,父母应采取新办法与孩子相处好,不应强迫孩子乖乖地呆着,不再对父母说:“不”字了,而是让您好好看管孩子及时稳定孩子的情绪,视其特点予以满足各种要求,使孩子乖巧如初。火气要消一点,对孩子说话就会变得温和些,如,以往您说,“孩子,现在洗澡好吗…”,以前高兴答应的孩子,这时可能回答“不”,因为他到了这一回答的年龄段了。所以您应该说:“到时间了,去洗澡吧!”您的孩子已经5岁了,应该说是你们纵容的结果,再不纠正后果很坏

  一、做一个敏感的妈妈

  研究表明,妈妈是否敏感是区分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的重要特征。如果妈妈对孩子的信号作出及时、一致而适当的反应,并经常温柔地拥抱孩子,那么妈妈与孩子之间依恋的安全性也多向正向发展。

  因此,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形成安全感就必须做一个敏感的妈妈,正确地理解宝宝发出的信号,并做出适当地回应。比如孩子突然发脾气,是想要大人的关注。孩子画了一幅抽象的画,却要坚持给你讲画的内容,是想要得到你的肯定。这时家长对宝宝正在进行的活动要配合而非阻碍。比如,你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去耐心听孩子讲他的绘画作品,并给予积极回应。在决定是否要打断宝宝正在进行的活动时,先考虑宝宝是否会接受;必须要打断宝宝正在进行的活动时,一定要采用温和的手腕,不要强迫宝宝马上停止。此外,对于孩子的情绪变化,父母要及时捕捉到,并作出必要的情绪引导,耐心倾听,支持鼓励。如果母亲对孩子管理疏忽(让孩子处于饥、渴、冷、湿等不安状态),或不愿意陪孩子玩耍,把孩子寄养在祖父母家,甚至冷落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很难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和获得安全感,心理发展就会延迟甚至出现自闭倾向。

  二、积极关注宝宝

  日常生活中,妈妈应该在各种生活场景以及照顾孩子的机会中(如游戏、洗澡、聊天),经常对孩子微笑、拥抱以及亲吻孩子的小脸蛋等。积极与孩子交流,让宝孩子时刻都能感受到妈妈的关怀和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安全和温馨。

  母子交往中,妈妈要用耐心、温和的语言与孩子交流,鼓励、支持孩子独自玩耍,如通过捉迷藏逐渐延长妈妈离开的时间和距离,使宝宝知道妈妈会回来的。妈妈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去与孩子(不要有小屁孩的想法)友好交往,如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亲切交谈等。如果妈妈对宝宝的信号长期冷漠,对宝宝的态度变化无常,那么宝宝内心就会很冲突、矛盾,对妈妈的爱不知所措。

  三、触摸宝宝,和宝宝多说话

  你可以在孩子游戏或将要睡觉的时候,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身体,由额头到脑后,由头到脚,再由身体中心向手脚前端,动作要柔和缓慢,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抚,从而导致依恋的产生。也可一边陪孩子玩耍一边跟孩子说话,让孩子熟悉妈妈的声音。当孩子取得一点点小成绩的时候妈妈要多鼓励表示赞扬,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在关注自己,并且是喜欢自己的。与此相反,妈妈通常不喜欢身体接触,讨厌抱着婴儿,那么孩子将会积压情绪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会出现攻击、发泄等行为,有时还表现出消极、反对和拒绝的行为。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母婴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