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4-01 20:14:47 作者:

【热门】中班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中班教案汇总7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紧张和惊险的故事情节。

  2、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

  3、懂得任何时候不要轻易地相信坏人。

  二、活动准备:

  绘本PPT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PPT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动物聚会,这个聚会是谁举办的呢?

  提问:你觉得蟒蛇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师:那这个故事里的蟒蛇是不是像小朋友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欣赏故事

  播放PPT并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1)聚会上有哪些节目?他们怎么表演的?

  (2)你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我们一起给他们鼓掌吧!

  (3)接下来出场的是鹈鹕先生,他是一只有着超级大嘴巴的鸟。猜一猜,

  他会给小动物们带来什么样的表演?

  (4)那我们一起来看鹈鹕先生的表演吧!

  (5)这时,大蟒蛇说话了,他说:“我也不太确定,不过我也许可以做的

  更好些。”你觉得他想表演什么?

  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去大蟒蛇的嘴巴里玩吗?为什么?

  (6)小动物们在大蟒蛇的肚子里很不舒服,想出来了,大蟒蛇会让他们出来吗?

  (7)是谁来了?他会用什么办法就小动物?

  (8)动物们被救了出来,他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会对大蟒蛇说些什么?会怎么惩罚他?

  (三)总结教训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们什么教训?

  (四)完整欣赏

  播放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清楚讲述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2、能理解猛扑、急忙、夸奖等词语。

   3、懂得同伴之间遇事要互相关心帮助。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 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意。(用纸挡住大灰狼)“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大灰狼想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大灰狼想吃小猪?”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清楚地讲述。“发生了什么事?小鸟在喊什么?大灰狼正在干什么?”

  (3)理解“猛扑”一词,教师运用作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这时候,小猪感觉怎样?它会怎么做?”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怎样营救小猪的方法。“小猪会不会被大灰浪吃掉?谁会帮助小猪?用什么方法?让们看看小猪到底有没有得救?”(帮助幼儿理解急忙)

  (5)同时出示图三、图四:“大灰浪吃掉小动物了吗?小动物是怎样帮助小猪的?最后大家在干什么?为什么说小刺猬真勇敢。?”(帮助幼儿理解夸奖一词)

  2、结伴讲述,共同分享。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讲述,教师巡回聆听,适时指导。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3、自主讨论,大胆表现:

  (1)出示头饰,引起幼儿表演兴趣。“们能不能把图片故事表演出来?需要哪些表演的道具?

  (2)幼儿自主讨论后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双脚跳、单脚跳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沙包一个、用粉笔在地上画图形。

  活动过程:

  1、幼儿把沙包扔进数字“1”里面,再单脚跳进“1”,然后单脚包沙包踢进“2”,依次进行。最后把沙包踢进“9”后,幼儿单脚站在数字“8”里面,弯腰把沙包捡起来。第二名幼儿再开始。

  2、跳的过程中如果第一名幼儿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第二轮比赛中直接把沙包扔进“2”,如果还是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直接把沙包扔进“3”。第二名、第三名幼儿进行时也同样。

  3、分两组进行比赛,每组3人,最先把沙包扔进“9”的一组为胜。

  活动规则:

  1、不能跨字跳,必须按顺序1—2—3?—4—5—6—7—8—9。

  2、单脚跳的途中,另一只脚落地了,就算输,罚下场,等候地二轮比赛。

中班教案 篇5

  1.亲子运气球

  活动目标:帮助孩子了解元旦的文化起源,增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性

  活动地点:宽阔的室内环境、教室

  准备材料:中等彩色气球若干、彩色水彩笔若干、小篮子若干、大篮子两个

  活动过程:将彩色气球充气成大小均匀的气球,扎好气球保证不会漏气;用彩笔在气球上分别写上元和旦,1个气球只写1个字,并保证气球可以成对组成元旦一词;

  将气球放在大篮子中,由家长和孩子交替接力去篮子里取气球放入小篮子中运送到终点,以最终能组成元旦词语的气球总数多者胜利,。给予奖励。

  2.蒙眼贴画游戏

  活动目标:帮助孩子了解元旦的文化习俗,促进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与互动,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活动地点:有黑板的室内环境或教室

  准备材料:深颜色卡纸若干、各色彩纸和剪刀若干、海绵胶若干 、蒙眼布若干

  准备过程:将若干彩纸按照孩子的人数比例,剪裁出相同数量的人脸贴画,包括脸部、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在每样素材后贴一块小的海绵胶

  活动过程:在黑板或是墙上按相同间距贴上深色卡纸,将脸部彩纸事先贴好,剩下的素材放在对应卡纸下方地板上,让家长蒙眼站在卡之前一定距离,孩子指挥家长行走、拿取人脸贴画素材;

  通过孩子和家长的交流,让孩子告诉家长手中拿的是什么部位,应该贴在哪里,向哪里调整位置,最后完整的完成人脸贴画;最后用孩子们投票的方式决定,贴的最好的若干名给予奖励。

  上述这2种亲子活动方案操作简单,且亲子的互动型很强,可以激发孩子的胜负欲和专注力,而且还可以通过游戏传达出节日就是一个需要家人团聚共同庆祝、度过的快乐时光,提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性和亲密性,提升感情。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中国民歌,曲调优美,乐句鲜明,幼儿容易接受。

  围绕《茉莉花》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赏花、欣赏乐曲《茉莉花》等。在欣赏乐曲过程中,幼儿对乐曲的`旋律、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模仿茉莉花的造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设计了本次韵律活动《茉莉花》。我们通过创设“充满花香”的茉莉园,引导幼儿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用自己不同的动作、表情大胆地表现茉莉花的造型、神态,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曲旋律,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曲旋律。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大胆表现茉莉花的造型、神态。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认识茉莉花,了解茉莉花的颜色、形态等基本特征。

  2、欣赏乐曲《茉莉花》。

  3、茉莉花头饰若干,蝴蝶翅膀若干。

  4、“茉莉园”场景布置。

  5、白纸若干张、记号笔两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一起,伴着音乐《郊游》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春游吧!”

  2、带领幼儿走进“茉莉园”。

  师:“哇,这里的花好美好香啊!你们知道这些花叫什么名字吗?”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旋律。

  师:“听,茉莉园里响起了好听的乐曲,赶快坐下来听听吧!”

  2、引导幼儿根据A段音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茉莉花的造型。

  (1)、幼儿听音乐创编茉莉花的造型动作,并用图谱记录,帮助幼儿记忆。

  a.师:“谁来说说你看见的茉莉花是什么样的?你能用动作来告诉大家吗?”b.师:“这朵茉莉花真漂亮,我把它记录下来,好吗?”(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动作)c.引导幼儿看标记做动作。

  (2)、引导幼儿按乐句做“花开”动作,在句尾摆放茉莉花的造型。

  师:“呀,茉莉花开得真漂亮,可以用这么多动作来表示的。下面我们听着音乐来开花吧!到每一句的句尾要摆放好茉莉花开的造型哦。”

  3、引导幼儿根据B段音乐用动作、表情创编茉莉花的不同神态。

  (1)、引导幼儿观看不同神态的茉莉花,并用动作、表情进行模仿。

  师:“春风姐姐轻轻一吹,茉莉花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再一起去看看吧。”

  (2)、引导幼儿按乐句在句尾摆放茉莉花的不同神态。

  4、引导幼儿根据A、B两段音乐,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现茉莉花的造型、神态。

  师:“我们把这些漂亮的茉莉花都做出来吧!”

  5、引导幼儿根据C段音乐,在句尾摆放茉莉花的造型。

  师:“春风姐姐一吹,茉莉花又要开啦!开花吧!”

  6、完整表演

  (1)、打扮自己,听音乐进行表演。

  (2)、另外一名教师扮演小蝴蝶,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完整表演。(蝴蝶在A、C两段音乐每句句尾处“亲吻”茉莉花)

  三.结束部分。

  扮“蝴蝶”的教师:“茉莉花们,你们开得都很漂亮,所以我决定把你们都带到我们的蝴蝶王国去做客,好吗?”(好)(幼儿一起跟着教师随《茉莉花》优美的音乐一起飞着离开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7

  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听故事,听懂故事内容并能围绕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2、帮助幼儿学习形容词:摇摇摆摆、又白又胖。

  3、练习发准:鹅(é)、哥(gē)、歌(gē)、河(hé)、呵(hē)等字音。

  准备:

  1、故事《小白鹅》的投影片及录音带。

  2、木偶娃娃(冬冬)一个。

  3、配套幼儿用书1.1《小白鹅》。

  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小朋友,假期里到哪儿去了?(出示木偶娃娃)你们想知道冬冬假期里到哪儿,见到什么了吗?

  2、教师播放投影片,讲述故事《小白鹅》。

  3、教师提问:

  (1)假期里,冬冬跟妈妈到什么地方去了?

  (2)外婆家养着一只什么东西?它生了三个什么样的小宝宝?(又白又胖)

  (3)冬冬给三只小白鹅取了什么名字?

  (4)冬冬带着鹅妈妈和小白鹅到草地上玩时,小白鹅唱的什么歌?

  (5)学一学,小白鹅怎样走路?(摇摇摆摆)

  (6)鹅妈妈和小白鹅来到小河边,鹅大哥和鹅姐姐都跳下河去游水,鹅弟弟为什么躲在妈妈身后?

  (7)冬冬对鹅弟弟说了什么,鹅弟弟就跟着鹅妈妈跳下河游水了?

  (8)小白鹅在水里游得真快活,一边游一边唱什么?

  4、结合幼儿用书1.l的画面讲述故事。

  翻开幼儿用书1.1《小白鹅》,教师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进试着讲述故事。

  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1.4的亲子乐园《做头饰》,做好后带到幼儿园结合已学的故事《小白鹅》玩游戏。

  附:故事《小白鹅

  假期里,冬冬跟妈妈到外婆家。

  外婆家养着一只大白鹅。大白鹅生下三个又白又胖的小宝宝。冬冬给它们取了三个名字:一只叫鹅大哥,一只叫鹅姐姐,最小的一只叫鹅弟弟。

  一天早上,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天气真好!冬冬带着鹅妈妈和三只小白鹅到草地上玩耍。三只小白鹅边玩边唱歌:

  “我是鹅大哥,扇扇嘴巴会唱歌,戆戆戆,妈妈听了笑呵呵。”

  “我是鹅姐姐,扁扁嘴巴会唱歌,戆戆戆,妈妈听了笑呵呵。”

  “我是鹅弟弟,扁扁嘴巴会唱歌,戆戆戆,妈妈听了笑呵呵。”

  鹅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唱得真好听!”

  鹅妈妈带着小白鹅摇摇摆摆地走到小河边,鹅妈妈说:“河水清又清,跳下河去游水吧。”鹅大哥“扑通”一声跳下河,鹅姐姐也“扑通”一声跳下河。鹅弟弟躲在妈妈身边,不敢往下跳。冬冬对它说“鹅弟弟,别害怕,跟着鹅妈妈一起跳下河。”

  ‘扑通”、“扑通”,鹅弟弟跟着鹅妈妈也跳下了河,它和鹅大哥、鹅姐姐一边游,一边唱:

  我们是快乐的小白鹅,扇扇嘴巴会唱歌,戆戆戆,戆戆戆,妈妈听了笑呵呵。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