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3-29 05:42:53 作者:

【精华】中班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中班教案五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几种蔬菜切面的形状和其内部结构的不同。

  2、尝试用蔬菜的切面进行印画,初步学习有规律地排列。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感受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蔬菜(藕、青菜根、胡萝卜、菜椒、花菜、蘑菇、豆角等)

  2、颜料、颜料盒若干,擦手布

  3、范画三张,幼儿用纸(围巾)

  4、音乐带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和操作,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感知蔬菜切面的形状与内部结构的不同。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蔬菜宝宝。 蔬菜宝宝很高兴,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2、教师拿出水果刀,出示花菜,请幼儿猜一猜花菜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用刀把花菜切开,引导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像小树)

  3、出示蘑菇,请幼儿猜一猜蘑菇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用刀把它切开,引导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像小伞)

  4、出示胡萝卜,请幼儿猜一猜胡萝卜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用刀把它切开,引导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实心)(像圆形)

  5、出示菜椒,请幼儿猜一猜菜椒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用刀把它切开,引导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空心)(像小花)

  6、菜椒与胡萝卜的切面有什么不同?(空心、实心)

  小结:这些蔬菜宝宝变的魔术真好玩,有的切面像小树,有的切面像小伞,有的切面是空心的,有的切面是实心的,真有趣。

  二、出示范画,示范讲解蔬菜印画的方法。

  1、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小朋友们,老师请蔬菜宝宝帮忙,给你们做了些漂亮的围巾,大家来看看。

  2、出示范例让幼儿欣赏

  这条漂亮的围巾上有哪些图案?是哪个蔬菜宝宝画出来的?

  (青菜根像玫瑰花)

  (菜椒宝宝和豆角宝宝还可以画成一朵漂亮的小花)

  3、小朋友们,这些图案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有规律)

  怎样的规律?(图案)(颜色)

  小结:这些围巾,有的图案排列有规律,有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这些有规律的花纹印在围巾上,真漂亮呀!

  4、示范,讲解印画的方法:

  你们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先在心中想好:你准备请哪个蔬菜宝宝帮忙,用什么颜色,准备按什么规律。然后拿好蔬菜宝宝,用力按压在纸上。一个图案就印好了。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接着按规律,拿第二个蔬菜宝宝,按压在纸上。以此类推。

  三、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放背景音乐)

  1、老师要做这么多的围巾,忙不过来,小朋友们,你们帮老师一起来做,好吗?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白围巾,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和颜色,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把围巾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3、(提出要求)装饰的时候,排列要有规律,可以图案有规律,也可以颜色有规律。画面要干干净净的,不脏乱。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同时,要保持桌面和小手的干净。比比谁的本领大,能做出漂亮的围巾来。

  4、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

  引导幼儿挑选多一些的蔬菜来印,保持衣服桌面干净。

  指导幼儿注意图案和色彩的规律性。

  四、展示讲评

  1、把幼儿作品悬挂展示,供幼儿欣赏。(低一些)

  (提醒先完成的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你喜欢哪条围巾?为什么喜欢?(是哪个蔬菜宝宝变的?这些图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画面干净吗?)

  2、讲评

  师:你喜欢哪条围巾?为什么?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幼儿讲述)

  3、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装饰出这么漂亮的围巾。等天冷了,我们就可以围起来了,开心吗?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情景准备、多媒体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一定的安全知识。

  2、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3、体验游戏的娱乐性。

  活动过程:

  一、当小警察,破案引入活动。

  小警察在操场做操,接到报案电话,去小兔家查案。

  二、与幼儿一同克服困难去小兔家。

  1、师:小兔家很远,需要爬过一座小山,跨过一条小河,走过一座独木桥,才能到达小兔的家。

  2、与幼儿一同去小兔家。

  三、进入小兔家,寻找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这次看到的小兔家与我们上次看到的哪些地方不一样了?

  2、引导幼儿发现并寻找安全隐患。

  师:呀,小刀怎么在床上,都扎了我一下,真是太不安全了。

  3、你还知道哪些事或地方是危险的。

  四、幼儿观看VCD,谈谈看到的安全隐患。

  师:哦,对了,这个时间正在播放“小小博士讲安全”的节目,大家看一下吧。

  师:刚才看到了什么?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危险后果?

  五、抓住小偷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

  师:咦,那是谁躲在那床下面。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看看、讲讲、玩玩中整首诗歌。

  2、 学习用XX见面XXX的句型创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爱动脑的习惯,体验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 小兔头饰2个,事先排练好情境表演:两小兔从不同方位跳出,碰在一起,手拉手儿跳跳跳,握握手,脸上表情笑嘻嘻的,很高兴。

  2、 小鸟、小象、小鱼、小猴、小朋友互相见面卡各一张。

  3、 双响筒一个。

  4、 每个幼儿一张动物见面小图卡放于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 情境表演导入。

  1、 观看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看,谁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只小兔见了面做 些什么?

  2、 小兔见面是怎样做的?

  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说,用三个字说出来。

  3、 小兔见面除了用动作表示,它们心里还觉得怎样?

  幼儿用双响筒打节奏,我们把小兔见面也说进去把讲完整就更加好听了。

  二、 让幼儿在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中巩固学习了XX见面XXX的句式。

  1、 出示小鸟。

  师:小鸟见面会怎样呢?

  2、 出示小象、小鱼、小猴见面卡。

  师:小象、小鱼、小猴见面又会怎么样呢?(幼儿互相讲讲,再个别幼儿讲述,根   据幼儿讲述情况,让幼儿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或心理等)

  三、 学习儿歌。

  1、 幼儿示范朗诵儿歌。

  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见面歌》,(出示 文字)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听哪些是小朋友自己编到的,哪些没有讲到?

  2、 提问:小朋友听出来没有,刚才老师念的哪些是小朋友已经讲到的,哪些没有讲到?(出示小朋友见面卡,学习最后一句,讲解HELLO的意思。)

  3、 幼儿学习儿歌。

  第一遍:老师指图,幼儿学习。

  第二遍:找一个好朋友,一边念一边做动作。

  四、 创编儿歌。

  1、 看图卡编。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好多小动物见面会怎么样,我们把它们也编进儿歌里去。

  (1)编给旁边的好朋友听。

  (2)请1——2位能力强的幼儿完整编。

  2、 人手一张小图卡进行创编。

  (1)幼儿互相编编讲讲。

  师:森林里面来了好多小动物,他们也都想来编儿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它们已经悄悄地来到小朋友的小椅子下了,我们帮他们编一编,编好了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2)请个别幼儿拿着小卡片编,老师出示相应的图卡。

  五、 活动延伸。

  拿着小卡片讲给客人老师听。

  评价:环节紧凑,但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教学难度太大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分解,初步感知3的合成。

  2、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3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准备

  桃子图片、孙悟空、猪八戒头饰、彩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分解合成。

  1、西游记歌曲导入

  2、指名一名幼儿扮演孙悟空,老师扮演猪八戒,并戴上头饰。

  3、教师在树上贴桃子图片,并讲猪八戒摘桃子的故事。

  4、指名幼儿填空

  5、让幼儿用手势比划2的分解和组成

  二、新授

  1、教师讲解并板书课题:3的分解和组成

  2、教师讲猪八戒和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幼儿用彩笔代替

  桃子分一分。

  3、教师再指名两名幼儿扮演孙悟空和猪八戒,指名幼儿汇报分法,教师将桃子分到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手里,并板书

  4、师生一起用手势比划3的分解和组成

  三、延伸活动:游戏活动“猜一猜”

  四、小结

  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了几的分解?它一共有几种分法?

  教学反思

  学习《3的分解》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从做题的角度来看,孩子都会这类型的题目了。

  小百科:分解,数学名词,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各种方法创作捕螃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捕螃蟹图片、背景音乐磁带、绘画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颜料、橡皮泥等等)

  重点:

  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你知道螃蟹是补上来的么?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操作出示图片:这里有好多渔民叔叔捕蟹是的样子,请你们看。(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捕蟹方法,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幼儿自选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捕螃蟹时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结束活动你们给螃蟹宝宝拍的照片真好看,我们一起去跟着螃蟹爸爸跳个舞吧。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