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发布于:2022-06-08 18:06:23 作者:

《估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估算》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估算》教学反思2

  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学生估算大象的质量。出现如下几种情况:1、精算(很多),2、先精算出准确值再四舍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再三启发:有没有比较简单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学生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我如获至宝,马上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学生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原因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们普通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容易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学生咋了?是教师的引导出了问题?

  静心思考,应该是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把估算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价值在于方便、快捷,我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看来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

《估算》教学反思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了估算的教学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旧教材不同的地方。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要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在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在用笔算算出结果之前我们往往都让学生先来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学生也养成了这样的估算习惯,有了估算意识;有时用不着算出准确值,直接估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有时还可以利用估算来验算自己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是有它的特殊性的.,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计出大概的结果。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只把被除数改成接近的整十整百,但却非是除数的倍数,计算起来很麻烦。

  2、看成有倍数关系的数后,计算结果出现了偏差。

  3、有的估算不用看成整百整十数方便,如78÷4,83÷9,学生还不太清楚。

  究其原因第一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受加、减、乘、法的估算的定势的影响,还不太适应除法的估算;

  第二个错误的产生是因为上一节课的口算除法的根基还没有打牢;

  第三个错误学生还是缺乏估算意识,认为是估算就要看成整百整十数来算,而不是怎么方便怎么算。

  针对这几个错误我让学生一步步体验,把被除数看成什么样的数,怎样算最简便还最接近准确值,方便和接近准确值是估算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们体验到在除法估算中把被除数看成可以运用乘法口诀与除数进行运算的数最方便,在估的时候,要能运用口诀,还要接近被除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掌握估算的技能。

  学生掌握了估算的算法,但是我觉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上还不够,什么时候用估算,什么时候用精算,学生还是有些模糊。比如在教材中运用估算的应用性练习题有这样几种类型

  (1)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有

  (2)条件中无大约,问题中有大约;

  (3)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也有。

  见到大约就用估算也是没有道理的,要结合具体的题意来分析,说实话,别说学生就是大人也要先考虑考虑,还不一定对不对呢。如果一味的强调这些我想也就违背了新课程的初衷了吧,我想我们不应当用这个来考学生而是要学生养成一种估算的意识,形成数感,数学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呀。

《估算》教学反思4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新知,注重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动脑,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给学生提供了大的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1、 创设情景,富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课一开始就出示秋游活动图片,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由问题背景“应该准备多少钱”引入估算的学习。

  2、注意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 的估算和计算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从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事件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