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婚纱摄影暗藏哪些陷阱

婚纱摄影暗藏哪些陷阱

发布于:2021-02-17 19:35:39 作者:

婚纱摄影暗藏哪些陷阱

  导语:在前期走访调查和查处过程中,工商人员发现婚纱摄影行业其中猫腻众多,一些婚纱影楼使出种种圈钱高招,利用合同“霸王条款”在多个环节设“陷阱”,致使消费者不得不付出远远超过预算的费用,不少新人在拍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掉进了陷阱。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潜规则”之一:

  “优惠”套餐不便宜

  由于竞争激烈,婚纱摄影“优惠”、“赠送”、“特价”的广告满天飞,但这些噱头在影楼内部均有内定的套系价格。“热情贴心”的销售小姐会在消费者犹豫时不断抛出:“找主管要优惠”、“让经理签字加赠送”等花招,让消费者以为自己得到额外优惠,其实这些“额外优惠”都是这个套系中本来就应该有的内容。

  “潜规则”之二:

  定金一律超过20%

  担保法中规定,定金最多不能超过消费总额的20%,然而现实交易中,收取定金超过20%在婚纱摄影这个行业已成“行规”。如新生生婚纱摄影在合同中就明确规定定金为30%。同时,大多商家还在预定定金方面存在违法减轻商家责任,即违约后不承担双倍返还定金的法律规定,违反《合同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交易公平原则。

  “潜规则”之三:

  诱导消费者多选照片

  选片也是影楼最暴利的一环。消费者签订合同时已经预订了需要入册的照片数量,而一般摄影师都会多拍出预定张数数倍以上的照片,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而每次选片时,总会有一位十分耐心的'工作人员坐在一旁帮你出谋划策。实际上,影楼正是抓住消费者对自己所拍照片难以割舍的心理,诱导消费者选择超出预订的张数,继而收取额外的费用。

  “说好照25张,给我们拍了110多张,最后我选了60张,多选出的相片刻成光盘每张收20元,编入相册则每张加收80元。”刚刚在婚纱影楼拍完婚纱照的杨先生向记者谈起自己经历的“甜蜜陷阱”。

  “在影楼中花钱照相,这些多出来的底片版权归谁?每张照片的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有没有一个行业的规范?”杨先生对此很不解。由于拍之前不知情,照片拍出来之后又舍不得删掉,“毕竟一辈子只有一次”,杨先生不得不再掏腰包买多出得相片。

  针对底片收费问题,工商人员认为,婚纱摄影合同实际上是加工承揽合同,除非事先双方约定,否则,当消费者付费后,底片或数据的所有权就归消费者所有,影楼没有任何理由扣留底片或数据。另外,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商家在合同中没有明示价格,消费者有权拒付该项消费的费用,消费之后一定要索取发票及相关票据,一旦与商家发生纠纷,须及时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或向消协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摄影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