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元曲四大家的故事

元曲四大家的故事

发布于:2020-10-25 06:25:52 作者:

元曲四大家的故事

  导语:元曲四大家,他们在元代杂剧和散曲创作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分别代表了元曲不同的风格特征。关汉卿风格质朴自然,为本色派之首;马致远风格典雅清丽;王实甫风格清俊典雅,为文采派之始;郑光祖工于雅正;白朴豪放俊逸。

元曲四大家的故事

  元曲四大家的故事

  元杂剧《窦娥冤》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是关汉卿(纪50)的代表作,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剧情是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关汉卿

  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一说解州(今山西运城市)人,一说大都(今北京)人。

  他的杂剧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纪君祥从《左传》、《史记·赵世家》等史籍取材而创作的一部壮烈悲剧。剧情是春秋时晋国(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诬陷,全家300余口被杀,门客程婴救出一个不到半岁的婴儿,并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而被屠岸贾杀死。屠岸贾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赵氏孤儿)当作义子,教他武功。20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赵家冤案始末绘成图卷,对他讲说了往事,赵氏孤儿悲愤交加,决意报仇。他向晋悼公申诉己族之惨祸。由上卿魏绛传令,将屠岸贾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郑光祖

  生卒年不详,元曲四大家之一,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今浙江杭州)为吏,因而南居,卒于杭州,葬于西湖灵芝寺。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可考者18种。除杂剧外,亦写散曲,有小令6首、散套2套流传。

  元杂剧 《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诗,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是白朴的作品。剧情是尚书裴行检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前往洛阳承宣驰驿(今河南洛阳市)买花苗,巧遇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在花园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一双儿女。但为裴行检所不容,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少俊中进士,任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

  白朴(1226—1306以后)

  元曲四大家之一,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终身未仕。有15种剧本和1种残折,题材多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另有《天籁集》词集。

  元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出任陕西行台中丞途中登临潼关古塞(现属陕西潼关县),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散曲,表达了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疾苦相当关心。尽管题为“怀古”,实际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朝统治者。最后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马致远(约1251—1321)

  元曲四大家之一,大都人。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今存散曲约130多首,有“曲状元”之誉。

  【知识延伸】:

  张养浩(1270—1329)

  元代散曲家,济南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复职后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官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灾事宜,积劳成疾,死于任所。能诗,尤长于散曲。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

  元散曲《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五句二十八字,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羁旅荒郊图。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此曲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已被载入中学课本。

  纪君祥

  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戏曲作家,大都人。有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

  元杂剧《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郑光祖根据唐代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剧情是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经张家询问亲事,倩女的母亲却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由悔婚,文举只得独自上京应举。倩女却忧思成疾,魂魄悠然离体离家追赶文举,一起去京城,相伴多年。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和倩女一起回到张家,当老夫人指倩女的魂魄说是鬼魅,文举要拔剑的时候,倩女的魂魄与病体重合为一,遂成欢宴。表现了女主人公张倩女对封建门阀观念的反抗和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婚姻的强烈愿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