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27 13:24:51 作者: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集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集合10篇

小班教案 篇1

  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要想生存在这个世上,都需要太阳的光照和热量,否则生命则无法继续。所以说,太阳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关于太阳的故事有很多,今天,咱们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太阳公公感冒了》的不游戏吧。

  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啊,太阳公公热的的脸通红通红的。它想要是能喝低那冰水该多好啊,或者吃个冰激凌也好啊。小朋友们有都热坏了,东东正和小朋友一起吃冰激凌,太阳公公看见了,好谗啊,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东东看见太阳公公热成这样,就大声的问太阳“太阳公公,你要吃冰激凌吗?”太阳公公点点头,东东大声的对小朋友说“太阳公公要吃冰激凌!”“我家有冰棍!”“我家有冰汽水!”“我去拿棒冰!”小朋友一下子拿来了很多的好东西。

  太阳公公把嘴巴张大,舌头一卷,冰激凌、冰汽水都跑到了太阳公公的嘴巴里。突然,小朋友听见轰隆隆的声音,“呀,打雷了!”东东抬头一看,原来是太阳公公打了一个喷嚏,“啊嚏”。“哈哈太阳公公感冒了!”“太阳公公吃冰激凌感冒了!”太阳公公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太阳公公只好回家休息去了。它说以后再也不能一下子吃那么多的冷饮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童真稚趣。

  2.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倾听、理解能力。

  3.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皱着了脸的太阳公公

  2. 故事挂图、录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图片:太阳公公

  启发性谈话:

  小朋友有一件稀奇的事:太阳公公感冒了!太阳公公怎么会感冒呢?

  (请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较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展开

  1. 欣赏故事录音,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醒幼儿安静倾听)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太阳公公为什么会感冒呢?

  2.观看挂图,教师逐幅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太阳公公怎么了?他为什么流口水?

  (2)小朋友拿来了很多冷饮,太阳公公是怎样吃的?他这样做对吗?

  (3)太阳公公吃了那么多冷饮,结果怎样?太阳公公感冒了会怎样?

  (4)太阳公公为什么难为情?他是怎样说的?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讲述。

  (1)小朋友听了故事后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童真稚趣)

  (2)结合实际生活,教育幼儿不要吃过多冷饮,健康成长。

  天气热可以吃些冷饮,但吃多了冷饮会怎样?

  三、活动延伸

  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教师简单小结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问候:

  “我们一起给太阳公公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他身体好了吗?

  ”教师小结幼儿活动,表扬幼儿主动关心太阳公公。

小班教案 篇2

  游戏: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标:

  1.辨别并愿意模仿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叫声。

  2.学说简单的句子:"喵喵喵/汪汪汪,请你猜猜我是谁?"师问:小狗/小猫/青蛙,怎么叫?幼答:小狗/小猫/青蛙,汪汪汪/喵喵喵/呱呱呱/。

  3.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 猜测小动物的名字。

  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的小动物,一起来听听看,有些谁呢?喵喵喵,谁来了?

  幼:小猫师:再来听一听谁又来了?汪汪汪。

  幼:小狗(以同样的方式模仿青蛙、小鸡等动物的声音找个别幼儿或集体猜测)。

  二、学说以对话的形式练习学说简单的句子。

  师:这些小动物的声音真好听,你们想学它们的叫声吗?

  幼:想(老师请一幼儿做示范,如:师问:小狗怎么叫?幼答:小狗汪汪汪。明白了吗?有个别的到集体的。)三、游戏"猜猜我是谁"。

  1.猜测小动物的名字。

  师:哇,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现在,老师来和宝宝们做游戏了,想玩吗?

  幼:想师:我们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谁?"(将猜的人蒙上眼睛,被猜的幼儿学叫动物的叫声。我们宝宝学叫一种小动物的声音,让蒙上眼睛的宝宝猜猜是哪一种小动物。)

  2.猜测小朋友的名字。

  师:我们上幼儿园都这么久了,一定认识了好多的新朋友,现在要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名字。(猜的人蒙上眼睛,被猜的幼儿说一句"请你猜猜我是谁。")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知与别人分享是快乐的事。

  2、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体会分享后的快乐。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少于幼儿人数的苹果。

  活动过程:

  一、提出要求,观看表演。

  妈妈买了小红最爱吃的桔子,回到家中,小红很高兴的接过桔子。一个给爷爷,一个给妈妈,留下一个给爸爸,剩下一个自己吃。爷爷,妈妈夸奖小红,小红听了心理真是高兴,脸上笑眯眯的。

  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感知与别人分享是快乐的事。

  A、小红为什么脸上笑眯眯的?

  B、小红为什么高兴?

  C、爷爷,妈妈为什么夸奖小红?

  小结:小红把最喜欢吃的桔子,分给爷爷、妈妈,爸爸吃,关心他们。爷爷,妈妈夸奖她,所以她感到高兴,快乐。

  D、 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

  三、 通过实际活动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

  1、教师分发少于幼儿人数的苹果,设置问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苹果,我要分给大家吃。

  2、启发幼儿想办法,关心他人。

  提问:哎呀!苹果不够分了,怎么办?

  3、表扬关心他人,分苹果的幼儿。

  教师把苹果分给小朋友,看到你们喜欢吃苹果,心里真高兴。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2、知道不洗手的坏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使幼儿了解应该在什么时候洗手

  活动准备:木偶、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激起幼儿的兴趣,讲述故事《小花猫为啥肚子疼》

  1、师:看,谁来了?今天小猫要给我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了。听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2、提出问题:(1)小花猫为什么会肚子疼?

  (2)猴医生对小花猫说了什么?

  (3)小花猫听了猴医生的话以后是怎么做的?

  3、师:刚刚小朋友说得很好。可是老师发现小朋友在洗手的时候呢是这样洗的,把两只小手都放在水池里玩水,还有呢,小手沾了一下水就走了,我还看到有些小朋友洗好手,没有把小手擦干净?你们说这样洗手对吗?

  二、结合挂图《我会正确洗手》,引导幼儿有序洗手

  1、师:我们刚刚说了那些洗手的方法都不对,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看看,这个小宝宝是怎么洗手的?

  2、结合挂图,学习正确的洗手的方法:卷起衣袖-打湿双手-搓手心、手背-冲洗干净把手甩干-用毛巾擦干-放下衣袖。

  3、结合唱念儿歌,学会正确洗手。

  4、师:小朋友学会了正确的洗手的顺序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洗手吧,看看小朋友有没有把小手洗干净了?老师请二个小朋友上来洗手,来比赛,看看哪个洗得对,有没有懂得正确洗手的方法?

  三、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说说“什么时候应该洗手”。

  1、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

  2、小结

  师:小朋友都说得很好,在吃饭之前要洗手,在吃东西之前要洗手,在上好厕所之后要洗手,在运动之后,玩玩具之后都要洗手,把手上的细菌和脏东西都洗掉。

  四、播放歌曲《我爱洗手》

  五、组织幼儿进行洗手。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把小手洗干净吧。

  课后反思

  幼儿对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玩水玩的不亦乐乎。所以在实际进行洗手时,幼儿的兴趣完全在水上面发生了注意的偏移。我将实际洗手这一过程与正确洗手的方式相结合。将孩子对水的兴趣与洗手相结合,借水来提高幼儿对洗手的兴趣。即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又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寓教于乐。

  我以故事为前提,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知道不洗手的`坏处以及带来的危害。在故事中,幼儿能够很认真的倾听,并正确回答所提的问题。第二环节,出示正确洗手的图片,让幼儿更直接的了解正确洗手的顺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环节以讨论的形式,问幼儿在什么时候应该洗手,进一步加强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是用音乐《我爱洗手》,让幼儿的情绪融入到音乐中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不足之处在于对所出示的图片没有一一讲解,而是直接带过。在这点上我会继续请教各位老师,改正直接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多想。孩子是纯真的,他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会给你许多的想不到。但我们是幼儿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需要我们融入到孩子的心里去,用孩子的眼睛和心去看去感受一节课,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想孩子之所想。面对纯洁天真的孩子,我更需要多准备多想,及时关注并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让孩子喜欢幼儿园的每一节课。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并能情绪愉快的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磁带,小鹿,小鸭,小猫,小乌龟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宝宝们,今天呀,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你们想看吗?”(想)出示图片:小兔子,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

  二、教师提问,幼儿讲述,并大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

  师:“宝宝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

  提问:

  1、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呀?

  2、现在我是小鸭子问:“嘎嘎嘎,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呀?” (谁愿意来学一学!)

  3、小乌龟说:“今天我在跟妈妈学走路,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呀?”

  4、小花猫说:“喵喵喵,宝宝们知道我是怎样走路的呢?”

  “宝宝真聪明!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儿歌好吗?并学一学它们走路的样子”

  三、幼儿集体表演《走路》。

  “宝宝讲的真好听,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呀?”

  幼儿跟着录音边唱歌曲边模仿小动物走路四、活动结束。

  “宝宝们本领真大,学会了小动物们的走路,现在小动物们累了,我们也累了休息一下吧!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小猪用报纸上的洞洞帮助小兔克服害羞缺点的相关情节,感受故事中的趣味。

  2、观察画面,发现报纸上的洞在变化,并大胆说说自己的看法。

  3、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害羞的小兔(价值分析:通过对比了解小兔害羞的性格特征。)

  1、出示图一、二:认识小猪和小兔,引导幼儿打招呼。

  小结:小猪和小兔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喜欢站在窗口看风景。

  2、你们觉得,当有人走过的时候,两个好朋友会怎样呢?

  小结:小猪很大方,每当有人走过窗口时,总是笑着和大家问好。

  3、可是小兔呢?它怎么样?为什么要躲到窗帘后面呢?

  小结:小兔很害羞,看到路过的人就会躲起来。

  过渡:可是这样就看不到风景,更交不到朋友。小猪很想帮小兔,可是该怎么做呢?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

  二、报纸上的洞洞(价值分析:通过观察,前后比较、联系,理解小猪帮助小兔克服缺点的相关情节。)

  1、出示图三、四:我们来看看小猪和你们想的办法一样吗?

  有洞洞的报纸,能怎么帮助小兔呢?

  2、出示图五、六

  小结:原来,小兔每天只要躲在报纸后面,就可以通过报纸上的洞洞看见路上的人了,大家看不见它,

  它就不用害羞了,这个办法真不错!

  3、(依次翻看图七至图九,引导幼儿看报纸上洞)你发现洞洞有什么不一样吗?

  4、观察图七:第一天的洞洞最小,小兔看见了什么?

  小结:小兔看到了面带微笑的路人,小兔心想:原来他们并不可怕。

  5、观察图八:洞洞大一点了,小兔看见了什么?

  小结:看着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小兔觉得他们挺友好的。

  6、观察图九:洞洞更大了,小兔看见了什么?它心里会怎么想?

  小结:报纸上的洞洞一天天变大,小兔看到的人也越来越多,看到的风景也越来越美丽。慢慢的小兔已经

  能躲在报纸后面对着路过的人微笑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

  7、出示图十、十一

  大家发现小兔了吗?猜猜大家会说什么?

  现在小兔还会害羞吗?

  小结:小兔扔下报纸,它不再害羞了,笑嘻嘻地跟大家打招呼。

  三、完整欣赏(价值分析:巩固了解故事情节。)

  小兔再也不需要报纸了,现在它每天都和小猪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也能大方的和每一个朋友打招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是: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2.了解丑小兔改掉害羞毛病的过程,知道只要勇敢,大胆就能交到朋友。但是在此次的目标二中,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也不能很好地让幼儿深入去达成和理解,整个目标的达成度仅仅存在于表面,特别是在第二个目标中的:了解丑小兔改掉害羞毛病的过程。在这一目标中,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仅仅处于表面的观察,并不能深入了解这一过程,更多地是教师的高控和赶流程,一直控制着幼儿去回答问题,而不是让幼儿很随意的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且第二条目标的领域属于社会领域,让幼儿在生活中去体验这一目标也许会更好,所以此目标还需调整和修改。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感受蔬菜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序。

  2、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椒1只,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数字卡片:1—5。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活动过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1)出示纸制青菜。

  (2)师:这是什么?(青菜)这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宝?(青菜奶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戴着老花眼镜、有皱纹)

  (3)小结:是啊。青菜奶奶今天要过生日了。她要请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闻闻,猜猜青菜奶奶请了哪些客人?

  (4)引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猜一猜。

  (5)师:请你把布袋里的小客人请出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6)小结:今天,青菜奶奶请的客人有萝卜宝宝、番茄宝宝、黄瓜宝宝、茄子宝宝。(边说边出示相对应的蔬菜图片)这些宝宝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有的是紫的,还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摸上去很光滑,有的有点粗糙。这些宝宝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蔬菜,蔬菜的营养可多啦。

  2、"小客人"来排队。

  (1)师:现在请这些小客人来排好队,整整齐齐的到青菜奶奶家去好吗?你觉得该谁排在第一个呢?为什么?

  (2)师:我们来数数,有几只番茄宝宝?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它们都是谁?谁会把它们送给蔬菜宝宝?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

  师:现在谁来动一动脑筋,把这些宝宝从最少的开始排队,谁应该排在第一位?如果最多的排在第一位该怎么排呢?谁来试一试?

  二、去青菜奶奶家

  1、师:小客人排好队真神气!我们一起去青菜奶奶家,可是门关着,青菜奶奶的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谁,怎么办?青菜奶奶的耳朵也不好,听不清,怎么办?

  2、师:好,我们去青菜奶奶家了。

  3、师:青菜奶奶家到了,谁先去敲敲门?

  (教师扮青菜奶奶:谁呀?你是什么样的黄瓜宝宝?好,请进请进。)

  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

  1、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师:青菜奶奶请我们吃蛋糕啦,我们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在青菜奶奶家坐下,孩子唱《生日歌》)

  2、分生日蛋糕。

  师:青菜奶奶的蛋糕谁想吃?一个蛋糕给谁吃?老师来分蛋糕,我们这里有15个宝宝,加上老师和青菜奶奶一共是17个人,那我们应该把蛋糕分成几块?(17块)

  3、吃蛋糕。

  (1)师:第一块蛋糕给谁吃?

  (2)提醒幼儿关注他人: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了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青菜奶奶过生日为主要情节,引出整个活动。一开始是请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认识几种常见蔬菜,接下来是是排队,引导幼儿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过为青菜奶奶过生日、唱生日快乐歌、分吃生日蛋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活动的难度是感受蔬菜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按数量的多少排序。活动第一环节,让幼儿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请出青菜奶奶的客人,由于要把所有的蔬菜(20多个)都摸出来,所以这一环节的时间没有掌握好,用时太多;第二环节是小客人排队去青菜奶奶家,主要是让幼儿根据各种蔬菜的多少来排序,这一环节通过上课时幼儿的表现,发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难度有点高;下面一环节是通过敲门到青菜奶奶请你进去,只要是让幼儿说出各种蔬菜的特征,这一环节幼儿表现的都不错,都能说出蔬菜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一环节唱生日歌、分蛋糕和吃蛋糕,在这里我稍稍做了改动,问幼儿生日时除了唱生日歌以外,还要做什么,幼儿回答吃蛋糕,因为没有蛋糕,所以让幼儿吃蛋糕要怎么分时,幼儿的回答是各抒己见,但是没有幼儿能回答出要每人一份,这里对幼儿来说难度也很大;总之,整个活动下来,觉得自己准备的很不充分。由于要上的是科学课,很多老教师听下来觉得很乱,不像科学课,所以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于是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修改。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看看、猜猜黑白皮毛的动物,尝试了解辨别各种动物的花纹。

  2、喜欢、亲近黑白皮毛小动物。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认识一些常见动物

  2、材料准备:PPT课件、黑白皮毛小动物图片若干、常见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点击PPT图1:森林游乐园开张了,今天是开张第一天,熊猫经理宣布:第一天先欢迎和他身上皮毛颜色一样的朋友。猜一猜会有哪些朋友来?(幼儿自由讨论)

  2、小结:熊猫经理身上的皮毛是黑色和白色组成的,所以只有身上皮毛是黑色和白色组成的动物才能来。

  二、猜测、推断,感受动物的皮毛特征:

  1、点击PPT图2:先后出现大棕熊、北极熊和小企鹅

  大棕熊是熊猫的朋友吗?为什么?

  北极熊你们认识吗?它生活在哪里?它是熊猫的朋友吗?为什么?

  出示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它是熊猫的朋友吗?为什么?

  2、小结:小企鹅的肚子是白色的,翅膀是黑色的。和熊猫经理一样,小企鹅的皮毛是黑色和白色组成的,可以去森林游乐园玩。

  三、猜朋友。

  1、哎呀只来了一个朋友太少了,我们再来请请看,好吗?

  (引导孩子学讲“穿黑白衣服的动物朋友你们快来呀,快来游乐园玩呀?”)

  2、猜一猜,是谁呀?为什么猜它是斑马呢?

  点击PPT图3:出现斑马局部皮毛、再次点击PPT图3出现斑马全身图

  3、猜对了吗?斑马是熊猫的朋友吗?(引导幼儿学说斑马穿的衣服也是黑白的,一条一条的,和熊猫一样,是熊猫的好朋友。)

  4、听动物叫声,猜猜是谁?

  点击PPT图4:先点击声音

  5、它是谁呀?奶牛是熊猫的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奶牛穿的衣服也是黑白的,一块一块的,和熊猫一样,是熊猫的好朋友。)(点击PPT图5)奶牛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我们每天生活中离得开牛奶吗?(点击PPT图6)喝牛奶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引导孩子谢谢奶牛,你们辛苦了。)

  6、森林游乐园一共来了几个朋友呀?分别是谁呀?

  点击PPT图7:先后出现企鹅、斑马和奶牛的皮毛花纹

  7、师结:企鹅、斑马和奶牛都是穿黑白衣服的动物朋友。它们的花纹有的是黑白一条一条的,有的是黑白一块一块的。

  8、咦,它是谁?怎么还有黑白一点一点花纹的?

  再次点击PPT图8:出现斑点狗

  小结:它的名字叫斑点狗,它的皮毛上面有一点一点的小黑点,比奶牛的花纹小。和熊猫经理一样,斑点狗的皮毛也是黑色和白色组成的,可以去森林游乐园玩。

  9、点击PPT图9:熊猫经理的朋友们在游乐园玩得真开心。

  四、找朋友。

  穿黑白衣服的小动物还有好多,我们去边上看一看找一找,找到了带他们去游乐园玩。

小班教案 篇9

  一、 活动目标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果味的饮料。

  2.体验自己动手搅拌调制饮料的乐趣。

  3.迁移生活经验,了解水果还会藏在很多地方。

  二、活动准备

  装有温水的杯子、勺子、小篮筐、饮料、6种味道的果珍、 糖果图片及水果物品。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颜色的饮料,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杯已经调好的黄色果珍的饮料:“今天,我带来了一瓶非常好喝的饮料,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2.教师提问:“什么水果是黄色的呢?”

  3.教师:“今天,水果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刚刚你们说了这么多黄色的水果,到底哪一种水果宝宝躲在饮料里面呢?谁来闻一闻,看你猜得对不对。”(教师可以提供水果的图片验证幼儿的猜测。)

  教师可对猜测正确的幼儿进行鼓励。

  4.教师出示红色饮料,提问:“我这里还有一杯饮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呀?什么水果宝宝也是红色的呀?”

  5.教师提问:“哪个红色的水果宝宝会躲在里面呢?请你也来闻一闻,再来尝一尝。”(先闻、再尝。在提供图片验证幼儿的猜测。)

  (二)教师示范调制饮料

  1.教师:“今天我们的水果宝宝真调皮,都躲在饮料里呢,那他们怎么会躲到饮料里的呢?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

  2.教师出示果珍:“原来呀这些水果宝宝变成了一些不同颜色的粉末,工厂里的叔叔阿姨把它们包装成了一袋袋的果珍,我刚才的饮料呀就是用果珍和水一起泡出来的哦。”

  3.教师出示另一种颜色的果珍:“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果珍啊?它是什么水果做成的呢?”(请幼儿观察包装袋上的水果标记)

  4.教师提问:“它是怎么变成一杯饮料的呢?”

  5.可请幼儿讲述并示范调制饮料:先拿一个放了温水的水杯,然后用勺子舀一勺果珍,放在杯子里,最后用勺子搅拌一下,这样的话我们一杯**味的果珍就完成啦!”

  (三)幼儿操作调制饮料,体验乐趣。

  1.教师:“还有一些水果宝宝呀也想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他们躲在了果珍里面,我们一起去找出来好吗?”

  2.教师先提要求:先看一看果珍粉末的颜色,然后用勺子舀一点放到杯子里,搅一搅,再用鼻子闻一闻,猜一猜,把自己猜的水果名字记在心里,再来尝一尝验证自己的想法。喝完以后把杯子放回框子里面。(每一组提供一个篮子、篮子里提供一种果珍、每人一杯带水的一次性杯子和勺子)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可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4.一段时间过后请幼儿将杯子放回中间的篮子中。

  集体交流,你喝到了哪种水果的味道,(苹果)他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香香的)

  ①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②每组请一个小组长上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出示相对应的果珍包装袋。

  5.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的方法,找到了许多的水果宝宝,真棒。”

  (四)经验迁移

  1.教师提供不同颜色的的糖果图片:看,这些是什么呀?(五颜六色的糖果)看起来真好吃,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糖果,红色的糖果让你想起了什么水果呀?(红色的糖果让我想起了红色的草莓)

  2.教师:“除了果珍、糖果,水果宝宝还会藏在哪里呀?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看哦。”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游戏中,发现有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有些东西不能溶解。

  2、尝试用贴图方法记录发现,并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教具:水杯记录纸一张、糖水5杯、清水一杯、勺子一个、糖、粒粒橙、咖啡、绿豆各一杯、白色贴纸一个。

  学具:每桌6杯清水、6个勺子、2盒粒粒橙(或咖啡、绿豆)、共6桌;每人一个贴纸(橙色、褐色、绿色)。

  活动过程:

  一、品尝糖水,引起兴趣。

  1、出示一杯糖水,请幼儿观察。

  师:今天,我们要和水一起做游戏!

  2、请幼儿品尝,并说出味道。

  师:这是一杯神奇的水,可以喝的噢,谁想喝?(个别幼儿品尝)

  3、讨论,引发探究兴趣。

  师:这是一杯甜甜的水!水怎么会变成甜甜的?(加了糖)

  咦?我怎么没发现糖呢?糖到哪里去啦?

  二、集体实验,感知体验。

  1、师:是不是这样呢?那就来试一试吧!我这儿有糖宝宝,糖宝宝是怎么样的?(白白的、细细的)

  对,这是白糖宝宝,我来当白糖妈妈吧。(贴上白色标志)

  2、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我用勺子舀一点我的宝宝放进水里,让它在水里开心地游泳。(边操作边围着小朋友走一圈)游呀游,游呀游。你们发现白糖宝宝怎么了?

  小结:白糖宝宝在水里游泳,游着游着就变少了,最后躲在水里不见啦。

  三、猜想探究,操作实验。

  1、出示绿豆、粒粒橙、咖啡,幼儿猜想。

  师:这个游戏真好玩,还有三种宝宝也想到水里去游泳。它们是谁呢?它们是怎么样的?

  (出示介绍:绿色的绿豆、咖啡色的咖啡、橙色的粒粒橙,并围着幼儿走一圈)

  师:它们有的是一粒一粒的,有的是粉粉的,你们猜猜看,它们谁到了水里也会躲起来不见呢?(幼儿猜想)

  2、介绍记录表:

  (1)师:你们的想法真多!“等一下,等一下!”咦?是谁在说话?(出示记录表)噢,原来是大水杯爷爷!等一下就请你们用小手试一试吧!

  这两个大水杯爷爷有什么不一样?(蒙眼睛和睁眼睛)

  蒙眼睛的水杯说,我请能在水里躲起来不见了的宝宝到我的大肚子里来睡觉;大眼睛的水杯说,没关系,没躲好的宝宝就到我的大肚子里来吧。

  (2)师:我的白糖宝宝刚才在水里躲起来不见了,应该到哪个水杯去呢?好,我就让我的宝宝到蒙眼睛的水杯里去。

  (3)师:那你们也想当这些宝宝的爸爸妈妈吗?我这里有很多宝宝贴纸,橙色的是什么宝宝?绿色的、咖啡色的呢?

  贴上贴纸你就是这个宝宝的爸爸或妈妈了,谁愿意当粒粒橙的爸爸妈妈?咖啡、绿豆?(教师快速给小朋友贴上贴纸)

  3、幼儿操作实验

  (1)简单要求

  师:每张桌子上都有一种宝宝(介绍每桌的材料),爸爸妈妈们等下先找到自己的宝宝,用小勺子让宝宝到水杯里游泳,看看你的宝宝在水里有没有躲起来?然后把自己的宝宝贴纸送到大水杯爷爷这里来。躲起来不见的宝宝贴哪里?没躲好的宝宝躲哪里?

  (2)幼儿操作

  (3)记录梳理

  师:游泳结束了,爸爸妈妈们可以回来了。

  谁来说一说,你的宝宝是谁,它在水里怎么样?

  (出示试验过的水杯,围着幼儿走一圈)

  你们说的真好,我把宝宝游泳的水杯拿过来了,大家再观察一下,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一样。

  小结:我们用小手试过以后就知道了,咖啡、粒粒橙宝宝在水里会躲起来不见了,绿豆宝宝还是跟原来一样没变化。

  四、拓展。

  师:真好玩,还有其他宝宝也想到水里游泳呢!以后,小朋友可以带一些宝宝来我们的科学角,也让它们到水里游泳,看看它们在水里会怎么样?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