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古诗教案

古诗教案

发布于:2021-12-29 07:51:37 作者:

古诗两首教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学生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 gnón gmǒ相宜xiāng 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古诗两首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4、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2、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3、检查预习。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二、讲读《墨梅》

  1、听配乐课文朗读。

  2、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3、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2)、教师指导练习。(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四、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背诵《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3、回忆方法。

  二、讲读课文《石灰吟》。

  1、听指名朗读。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3、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巩固练习:

  1、“石灰”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诵《石灰吟》

  五、归纳总结。

  1、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2、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3、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4、运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六、能力训练

  1、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2、分组向同学介绍。

  3、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4、连线: 梅 坚忍不拔

古诗两首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出示两首诗歌。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自由读两首诗,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四)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正音。

  (五)简介作者。

  (六)对照译文,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七)检查诗意理解情况。

  1.字词。

  空山

  但人语返景深林复照

  朝辞白帝轻舟万重山

  2.每句话的意思。

  (八)感受诗情。

  1.《鹿柴》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这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3.作者在《早发白帝城》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感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十)尝试背诵。

古诗两首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资源朗读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二、介绍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演示出来。

  三、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2、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3、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四、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久:很长时间。

  ②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五、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1、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c、有浓郁的花香。

  六、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来(打在投影仪上)。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编儿歌或诗:老师示范

  春色满园绿青苔,鸟语花香蝶蜂缠,花红柳绿笑开怀,红杏出墙引客来。

  七、背诵诗句。

  八、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案5

  教材简析:

  本课选的是两首较为有名的表现朋友真情的古诗。

  第一首《赠汪伦》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而走,朋友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这首诗单纯自然,感情真挚,深为人们所赞赏,成为后人抒发朋友之间感情的千古名句。

  第二首《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理解和背诵两首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两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赠汪伦》后两句诗比喻、夸张运用的巧妙和诗人强烈的感叹之意。

  2、体会《过故人庄》中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感受朋友间的情深意浓。

  教学准备:

  1、预习古诗,查阅相关的资料。

  2、配套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理解《赠汪伦》,体会李白和汪伦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25、古诗两首,其中第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这是一首送别体古诗。

  板书:赠汪伦

  李白

  2、关于这首诗的来历,里面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想不想听一听?

  (教师讲关于《赠汪伦》一诗的来历)(教参201页)

  二、学习《赠汪伦》,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

  2、指名朗读。

  3、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

  4、理解诗歌意思

  (1)交流词语的意思。

  欲:将要

  赠;送

  踏歌:一种用脚步敲打节拍唱的民歌。

  不及:比不上。

  (2)交流诗句的意思。(说出大意即可,不必字字不差)

  我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

  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啊,你虽然深过千尺,

  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情谊深。

  三、体会意境,了解修辞手法。

  1、朗读古诗,想想当时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画来说一说。

  (1)指导说出诗的意境。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话。

  (2)指名表演离别的情景。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中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作者用什么来说明汪伦和“我”的情谊?

  (用桃花潭的水来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诗人与汪伦间的感情怎么样?

  四、朗读、背诵古诗。

  1、教师总结。前两句诗叙事,后两句抒情,全诗表达了送别情深的感情。

  指导朗读全诗。

  2、背诵古诗。

  五、拓展练习

  1、《赠汪伦》是一首送别体诗,你知道的送别体诗还有哪些?

  2、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轻声读。

  3、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讲谁送谁,谁别谁?用什么来相送?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

  4、朗读两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

  3、收集有关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朋友间的情深意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赠汪伦》

  2、《赠汪伦》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描绘了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了送别情深。)

  二、学习古诗《过故人庄》

  1、这是一首讲朋友间情谊的古诗。

  2、解题

  故人:老朋友

  庄:村落,田舍

  过故人庄:经过老朋友的村舍

  3、简介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4、轻声读古诗,想想古诗意思。

  5、指名读课文。

  6、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

  a、轻声读诗句,理解:

  具:准备,置办。

  鸡黍:鸡和黄米。

  至:到。

  田家:农家。

  b、意思: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

  (2)、诗人来到农家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诗人一起走进农家吧?

  (3)、理解第三、四行诗

  a、轻声读,思考:来到农家,诗人看到的是一派怎样的景色呢?

  b、结合图理解:

  合:合拢

  斜:原指不正。这里指群山连绵起伏。

  郭:城墙。

  c、意思: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

  d、这里展现了一幅由绿树、村舍、青山、城墙组成的画卷。

  e、讲解对仗句的特点: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对“青山”是写景物的,“村边”对“郭外”都是写地点的,“合”对“斜”都是写事物特点的。

  (4)、理解五、六两行诗

  a、读诗,理解:

  轩:窗户。

  面:向着。

  场圃:谷场和菜园。

  话:谈话。

  桑麻:这里指农家的生活。

  把酒:举起酒杯(看图理解)

  b、意思:打开窗户面对着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闲谈农家的生活。

  c、他们可能会谈些什么?

  d、这两句诗是否也是对仗句?

  e、诗人和好友沉浸在农家生活的恬淡、舒适里,举杯畅饮,真是好不惬意。

  (5)、理解第七、八两句诗

  a、读诗,理解:

  待:等。

  重阳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就:欣赏、观赏。

  b、意思: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还会来观赏菊花的。

  7、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老朋友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庄做客。村边,茂密的绿树连成一片,村外,隐隐横斜着一抹青山。打开窗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杯饮美酒闲谈桑麻。呵,朋友,等到重阳佳节那一天,我们一定会再来观赏菊花。)

  三、总结全诗。

  1、这首诗通过诗人探望老友,主客把酒话家常的场面描写,展现了一幅由绿树、村舍、青山、城墙组成的优美画卷,体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家生活的恬淡舒适。

  2、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

  2、填空。

  《过故人庄》反映的是诗人_________应邀到_________家,主客把酒话家常的感人场面。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幅优美画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理解诗句。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家中。

  4、组词

  黍( ) 邀( ) 郭( ) 圃( )

  黎( ) 激( ) 谆( ) 铺( )

古诗两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在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中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秋天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喜欢背诵古诗。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谈话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文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板书:古诗两首学生认读课题。

  初读《赠刘景文》

  1.板书课题《赠刘景文》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读读诗,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认读课文,老师参与同桌学习。

  4.学习生字,重点正音:橙、橘、残。

  5.朗读整首诗。师读、生读、挑战读。

  再读诗歌,初步了解意思,朗读、背诵诗

  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动脑筋试一试,自己能读懂多少?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懂哪些?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老师适时指导。重点指导:擎雨盖、傲霜枝。

  激发想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配乐朗读;再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比一比谁读得好。

  看看插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这首诗。

  (四)想一想,议一议

  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种颜色吗?

  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读记字。

  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

  写得好的孩子在黑板上示范写。其余在书上描红,临写。

  自评写得最好的一个字,总结经验。

  拓展性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诗句,背给大家听一听。

  你还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2课时

  背古诗,引出课题

  背诵《赠刘景文》和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板书:山行读课题,说说从诗歌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学生独立阅读诗歌,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同桌相互认读课文。

  认读生字:枫、径、斜、于。

  指多人读古诗,师参与读,及时纠正。

  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山行》?

  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懂哪些?

  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老师适时点拨。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情景。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想一边读。

  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找个伙伴一起练习背诵。

  你见过满山的红叶吗?说说是怎么样的。(课件出示满山的红枫叶)

  一边观看课件,一边背诵这首诗。

  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说说怎样记住。

  看范字,说怎样书写美观。

  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枫”字,然后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写。

  拓展性学习

  你还读过哪位诗人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读,背:《词语手册》第15页的古诗。

  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

  “我会填”练习,课本第17页。

  练一练

  连一连:将汉字与相应的拼音连起来。 《新学案》第9页。

  组一组首()()()于()()()

  记()()()枝()()()

  选一选:把气球的序号填到相应的横线上。《新学案》第9页。

  写一写:选两首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古诗,抄一抄或默一默。《新学案》第9页。

古诗两首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

  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见124页)

  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

  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

  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①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

  ②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③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见后

  ④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再出示故事课件)

  5、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

  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4、读诗、背诗

  ①齐读

  ②比赛朗读(男女生)

  ③同桌互读

  ④齐读

  ⑤背(提示:根据第1.2句意)

  a、自背

  b、互相抽背

  c、齐背

  五、拓展

  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嫦娥》。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①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资料)讲故事,师参加。

  ②抽讲,其余补充或教师补充。

  ③出示嫦娥神话故事课件(师配说白,见后。)

  ④每生自己讲讲(再次出示课件)

  ⑤从这个神话故事,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二、学诗及生字

  1、读诗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

  “烛”(翘音,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所以“火”字旁,右“虫”。)

  “晓”(天快亮时,左“日”旁,右“尧”右上没一点)

  3、学诗

  ①根据课前预习自学诗意,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师参与。

  ②抽说,师生一起根据上下诗意和信息理解诗意。(启发:“第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可知是人间。“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上映着烛影,说明是夜晚。)

  诗意:烛影映在云母屏风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没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独,猜想嫦娥应该后悔吃了不死仙药。

  ③读诗、读诗

  a、自读

  b、互抽读

  c、齐读

  d、背

  三、拓展

  课后搜集其它神话或明间故事,准备园地八故事会讲。

  资料:仙人嫦娥来到人间后怕死,丈夫羿经过千辛万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药,西王母叫他们夫妻吃了长生不老,嫦娥不想当凡人想成仙,就把灵药一人吃了,她立刻飘起来,朝窗外飞去。丈夫羿飞回急得喊起来,嫦娥身不由己越飞越高,后悔不该私自吃了药。飞到南天门她怕嘲笑,就转身向月亮飞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树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后悔,许多年后,吴刚被罚到月亮砍桂花树。现在,玉兔、嫦娥、吴刚还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亮看看。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读两首诗

  2、说诗意

  二、讲讲另外的神话故事(四人小组)

  三、写字

  1、自己分析音形义(行用学过的方法分析)

  2、抽说易错,应注意的地方

  区别乞──气”晓”右上角不要添一点,“霄”上扁,盖住下。区别偷──愉

  3、写

  4、评比。

  四、作业:回家听写。

古诗两首教案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

  3. 能解释指定的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4.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实验目标: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已知,理解这两首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能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绘山光水色的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1、 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瀑。

  2、 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 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四个山名。同学们有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老师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 学生初读诗句,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 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三个生字的音。

  2、 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 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讨论:“烟”这里指云雾。可以观察插图。山峰上经常云雾缭绕,太阳光照射在云雾上,就呈现出一种美丽的紫红色的光彩,这就是“紫烟”。由于“紫烟”轻轻飘动,所以诗人说“生紫烟”。“生”,在这里就是发生,产生的意思。“生紫烟”就是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字用的特别好?说理由。

  小结:这个“生”之用的特别好!他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的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让学生看图想象画面)也许香炉峰正是由此得名。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2、 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远远看去。水道,河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大河挂在山前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指导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这个“挂”字形象的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说明山势陡峭,水流得又急又快)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飞流直下”写水流地飞泻。“三千尺”,不是一个确数,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形容瀑布极长,挂的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样?引导想象,进入意境。

  教师进一步引导想象:山是绿的挂在绿色总的瀑布是白色的,山顶紫色的雨雾缭绕,颜色多么绚丽夺目;再加上静止的山峰,飞流的瀑布,正是动静相配,这画面多么神奇!诗人看呀,看呀,看入了神,嫌这样的描写还不够尽意,又用一个“疑”字展开想象。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是可能是的意思。“九天”是天的最高一层。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那个字用的最好?

  (“落”与“挂”一样用的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落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阿 !)

  4、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 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通过“生”、“挂”、“飞”、“落”等词的形象描绘,不难看出,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写法和奇特的想象,紧紧抓住山崖的陡峭,瀑布的湍急,云烟的缭绕等特点,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写出了庐山瀑布喷涌而初、倾泻直下的磅礴气势,从而给人以祖国山河壮美的感受。

  6、 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让学生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颂、热爱之情。

  7、 练习背诵

  五、 指导书写

  “瀑”“疑”要写的左窄右宽。

  “瀑”的右下方不是“水”

  练习用钢笔描红这首诗的生字。

  六、作业

  1、 背诵古诗。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附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能有感情地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复习

  1、 背诵《望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 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 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那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 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字的读音。

  2、 通过,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 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 学习第一、二两行诗。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重点抓住“鸣”、“上”两个动词让学生体会两种鸟儿的不同特点。黄鹂的叫声悦耳动听,它们成双成对地在刚抽嫩芽的柳枝上叽叽喳喳地叫,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白鹭从稻田里、水沼边一个接一个的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上”字准确地描绘出一行白鹭翩然飞上天空是优美从容的姿态。整个画面黄、翠、白、青,色彩绚丽,鸣、上,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 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出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之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的四周,使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欣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欣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停泊在岸边的船只)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万里船”,是说成都与东吴之间路途遥远,是虚指)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 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 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 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 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 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 用钢笔描红,临写。

  2、 背诵课文。

  3、 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教案9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教案10

  教学目标: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练说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有啼不住的感觉?

  3、两岸的猿声还没停,乘的船就怎样了呢?

  表达出船的什么?因此称之为轻舟。

  4、合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一个有感情地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D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领会意境、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讲解

  当年李白获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时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悦,看到长江山峡壮丽奇特的景色。

  2、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2)抒发了作者历经艰难岁月被赦免后归乡途中怎样的心情?

  3、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进行想象,更好地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

  1、有表情朗读

  我们读这首诗时仿佛随着诗人的小船一起游览了长江山峡两岸的壮丽景色。把这些壮丽景色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把大家一起带入诗的画之中。

  2、感情背诵: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齐背

  五、指导五读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是用五读法学习这首诗的,那么我们是如何用五读法学习的?

  2、出示五法歌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知道诗的意思,了解了诗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五读法。同学们可要记牢,下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其他古诗。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一、二部分。

古诗两首教案11

  教学目标:

  1.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 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 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四、 拓展训练

  1. 背两首古诗

  2.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背诵古诗

  2、 向同学推荐自己搜集的古诗

  二、 写字教学

  1、 认读要写的字。

  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

  2、 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

  3、 扩词练习。(吴字除外)

  4、 自己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看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分别有哪些?写的时候这些字该怎样摆才美观?

  5、 自己把生字描一描。你发现写哪些字要小心?

  (如: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银字右边顶上不要多写一点。泊字的白要写得瘦长一些,流字也不要忘记写右边的一点。柳字不要忘写中间的一撇。)

  6、 你们觉得自己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说怎样写好的?

  7、 自己写,每个生字写两个。师巡视

  8、 同学之间互相评议所写的字。

  9、 完成我会填的作业。读一读。

  三、 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两个词。

  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

  板书: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唐

  生 含 李白

  川 杜甫

  疑

  18、雷雨

  教学目标:

  1、 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感情朗读

  一、 导入

  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

  (注意:垂是翘舌音。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

  3、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 扩词练习

  5、 说记字方法

  6、 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评议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 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

  3、 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

  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配雨声齐读。

  4、 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5、 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齐读。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

  6、 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四、 拓展训练

  1、 感情朗读

  2、 观察天气,写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读文

  2、 读好日记

  二、 写字教学

  1、 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 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3、 说记字方法

  4、 写字指导

  (1) 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 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 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 互相学习、评价。

  5、 完成读读抄抄。

  6、 作业:

  1、 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

  2、 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古诗两首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

  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

  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

  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

  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

  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

  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附: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细流树阴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风——明月

  瓜洲夜景

  归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诗两首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悟是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具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课件庐山画面。)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两行描写看到的景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后两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推荐书目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古诗两首教案14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示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同学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小朋友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同学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同学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知“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同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朗读感悟法。

  【课前准备】

  1、每个同学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资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一、初读

  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

  让会读背的同学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

  “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思路: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同学领读,充沛尊重了同学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二、细读

  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同学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同学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学可能有出的问题,如:

  “樾、意欲”的含义等。

  教师应在充沛引导同学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同学结合插图和自身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思路: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同学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同学心理需要,有利于同学的发展。

  三、诵读

  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同学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同学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思路: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同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理解感悟。

  四、写字

  自主写字,提高同学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1、重点指导同学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同学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

  “木”字旁的写法等。

  2、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一、回顾

  引导同学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俺们是怎样学习的?

  思路:激发同学,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二、自学

  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1、引导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协助同学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思路: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置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同学为主,引导同学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时积累,不时迁移。教师则根据同学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沛调动同学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汇报

  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说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同学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

  字音“柔”应为 róu 不是 yó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同学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

  “终究”“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协助同学理解。

  3、让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身的感受。

  四、诵读

  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同学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扮演读等方式,引导同学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同学读背:

  特别要注意指导同学读出诗的韵味。

  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五、实践

  创意表示,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同学结合着自身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表示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六、写字

  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同学评价。

古诗两首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解决。

  十、板书设计: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