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5-06 19:00:03 作者:

【精品】幼儿园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儿园教案模板7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懂得遇事要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头饰等。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猜测和想象。

  教师设置悬念请幼儿猜想:母鸡家的门前突然长出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又长出了耳朵、嘴巴和尾巴,变成了一只大灰狼,这是为什么?

  2.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母鸡发现了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小结:母鸡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觉得很奇怪:门前原来没有苹果树的,怎么突然长出了一棵呢?

  (2)出示图2,引导幼儿观察、回答: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掉下了几片叶子,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树上的耳朵,会说些什么?苹果树会说什么?

  小结: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3)出示图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又一阵风吹过来,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嘴巴?会是谁的嘴巴?这时候母鸡会说什么?苹果树会怎么说?

  (4)出示图4,启发幼儿思考:苹果树又有什么变化?这条尾巴是什么样的?母鸡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会说些什么?苹果树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5)引导幼儿讨论和猜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

  提问:苹果树会长出耳朵、嘴巴和尾巴吗?这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苹果树现出原形?

  (6)出示图5,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母鸡想出的好办法是什么?故事的 结局是什么?

  3.幼儿自主阅读《母鸡和苹果树》,看看讲讲画面内容。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理解母鸡的聪明智慧。

  提问:大灰狼为什么要装扮成苹果树?母鸡是怎么识破大灰狼的诡计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奇怪的事情时要动脑筋想清楚,看明白,不要轻易上当。

  【活动延伸】

  将故事《母鸡和苹果树》投放进阅读区,引导幼儿继续阅读、讲述。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米和面,了解简单的米制品和面制品。

  2、懂得米和面都是粮食,我们要爱惜粮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各种米和米制品若干,面粉和面制品若干,视频(水稻和小麦加工过程),操作包

  活动过程:

  一、快乐品尝会

  师:今天我们要去参加一个“好兄弟”品尝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有哪些好兄弟参加了呢?

  1、幼儿品尝

  2、品尝后交流

  (1)你吃的是什么?味道怎么样?

  (2)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二、区分米制品和面制品

  1、你知道米和面有什么不一样吗?(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米和面不同的特征)

  2、你知道米和面是怎么来的吗?

  欣赏视频:水稻和小麦变成米和面的过程。

  3、游戏:“米和面”

  幼儿人手一张图片,“看看你拿的东西是米做的就站水稻这边,是面做的站小麦这边”。

  4、小结:用米做成的东西叫米制品,用面做成的东西叫它面制品,米制品和面制品都是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延伸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米制品和面制品?

  活动建议:

  1、在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磨盘让幼儿练习磨面,感知面的形成,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的发展。

  2、在延伸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学做面食品和米制品,感知劳动的成果,养成节约粮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幼儿园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理解儿歌《春天是这样来的》,了解春天里的一些常见事物。

  2.尝试在教师指导下续编儿歌,会使用象声词。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春天是这样来的》,了解春天里的一些常见事物。

  难点:尝试在教师指导下续编儿歌,会使用象声词。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春天是这样来的》

  2.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理解儿歌

  教师播放【儿歌欣赏】,让幼儿欣赏课件《春天是这样来的》。

  2.理解儿歌

  教师:小河/柳树/春笋说春天是怎么来的呢?是什么样的声音呢?这些声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幼儿跟随课件学念儿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音正确。

  二、续编儿歌

  讨论:春天的时候还会有哪些花开,还会有哪些小动物?

  2.教师示范仿编儿歌

  教师:听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春天的花和小动物,我也知道春天怎么来的了:青蛙告诉我--"呱呱,呱呱!

  青蛙伸了个懒腰,啊!春天是叫着来的!"还有桃花告诉我--"哈哈,哈哈!桃花开心地笑着,啊!春天是笑着来的!"

  3.幼儿仿编儿歌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完整语句,并注意引导幼儿想象出适当的象声词来仿编儿歌。

  教师:小朋友知道是春天怎么来的了吗,他们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

  4.教师整理幼儿仿编的儿歌

  5.教师播放课件【儿歌仿编】里的"青蛙"、"桃花"、"燕子"、"小草",幼儿欣赏。

  三、【资料包】: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附录

  儿歌:春天是这样来的

  叮咚,叮咚!小溪哼着欢快的曲子,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

  呼啦,呼啦!柳枝弯弯柔软的腰,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

  哔剥,哔剥!春笋快活地钻出泥土,啊,春天是放着鞭炮来的!

  仿编儿歌

  呱呱,呱呱!青蛙伸了个懒腰, 啊!春天是叫着来的!

  哈哈,哈哈!桃花开心地笑着,啊!春天是笑着来的!

  喳喳,喳喳!燕子欢快地唱着歌,啊!春天是乘着燕子的尾巴飞来的!

  哎哟,哎哟!小草一个劲地往上长,啊!春天是从土里钻出来的!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画书,能比较安静地倾听故事。

  2、通过观察夸张、变形的图画,萌发孩子对爸爸的情感,爱自己的爸爸。

  活动准备:绘本《我爸爸》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吗?为什么喜欢爸爸?

  (二)阅读图画书《我爸爸》。

  1、出示图画书《我爸爸》,看封面,认认书名。

  (师指着封面)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画书,题目就叫《我爸爸》。看,爸爸在干什么?

  2、爸爸有哪些本领呢?

  师:(翻到第一页)瞧!爸爸在干什么?爸爸的旁边有什么?

  师: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就像太阳,给我温暖。

  3、请你猜一猜爸爸还有什么本领?(说对一个师把书翻到那一页,如果猜不出,老师可以直接翻书,引导幼儿看绘本。)

  师:爸爸有这么多本领,厉害吧?你爱爸爸吗?

  4、(翻到爸爸变成马的那页),看,爸爸变成了什么?

  师:哦!我爸爸吃的像马一样多。

  5、(师一页一页往后翻书)引导幼儿说说每一幅图说了爸爸什么事情?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

  1、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幼儿倾听。

  师:这么好的爸爸,你们喜欢吗?

  2、(指着最后一页)爸爸和宝贝在干什么?让我们也来拥抱一下吧!

  3、拥抱的时候,猜猜爸爸会对宝宝说什么呢?你们想对爸爸说什么呢?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回家以后,和你的爸爸亲一亲,对爸爸说一声:“爸爸,我爱你!”他一定会很开心的。

幼儿园教案 篇5

  准备

  1.每组一套l~5的数字卡片。让幼儿自愿结合,每组5人,要高矮不同。

  2.周围环境中有适于幼儿按大小排序的物体。每人一套l~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排队编号

  1.排队编号。请幼儿从矮到高排队编号。教师交代:每组幼儿从矮到高排队后,报数编号,每人按编号领取相应的数字卡片。幼儿分组排队编号并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这队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队?自己排在第几?其他人排在第几?”

  2.从高到矮排队编号,方法同上。 3.幼儿讨论。教师提问:“两次排队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几个?为什么?如:从矮到高排,明明排第1,从高到矮排,明明排第5。明明两次排队位置不同,这是为什么?”

  (二)给物品编号

  1.幼儿操作 教师请每个幼儿自由选5件同一种大小不同的物品。根据教师的要求,给自己所选物品按大小进行正逆排队编号。每次排队后,按编号给每个物品对应一张数字卡片。

  2.讨论交流 教师提问: 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编号是几?排在第几个? 你是怎么给它们排队编号的? 经过正逆两次排队,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几?为什么? 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班情况,让幼儿按量的不同属性给物品排队编号。如找长短不同的物品,也可以找高矮、宽窄、厚薄、粗细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编号。

  目标

  启发幼儿学习正逆排序并说出序号,体会量与序数的关系。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芭蕾舞的姿态美。

  2、尝试运用锡纸创作不同舞姿的小人,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绘本《大脚丫跳芭蕾》;对芭蕾舞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PPT、锡纸塑造小人范例、各种大小不一的锡纸、透明胶带、展示架。

  活动过程:

  一、师出示绘本《大脚丫跳芭蕾》引入。

  1、引导幼儿欣赏贝琳达的优美舞姿。

  师:“你们看看这是谁呀?哦,原来是贝琳达!瞧瞧,她又在跳芭蕾舞了,漂亮吗?芭蕾舞和我们平常见到的舞蹈动作有什么不一样?(脚是踮着的,脚、手、身体特别修长等)服装上呢?(有芭蕾舞裙、芭蕾舞鞋)”

  2、教师带领孩子一起舞动芭蕾。

  师:“芭蕾舞是一门非常优雅的艺术,它动作优美,给人一种向上、向外拉伸的'舒展的感觉。(教师动作示范)芭蕾舞又被称为脚尖上的舞蹈,时常踮起脚尖,连续不断地旋转,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站起来,跟着音乐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3、幼儿自由表现芭蕾动作。

  师:“贝琳达是一个喜欢芭蕾舞的小女孩,小朋友们把你们喜欢的芭蕾舞动作都表现给她看吧。”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贝琳达的舞姿,并示范如何制作跳舞的小人。

  1、引导幼儿观察贝琳达的舞姿。

  师:“贝琳达的舞姿是舒展的,优美的,小朋友们你们刚才感受到了吗?”

  师:“那你们猜到我们今天要做的小人是谁了么?(贝琳达)”“对了,一个跳芭蕾舞的小人,今天我们就要把贝琳达从书本里请出来,让平面的贝琳达变成一个立体的贝琳达,站到我们面前,跳舞给大家看。”

  2、教师示范制作跳舞的小人。

  师:“我们今天要用锡纸做芭蕾舞小人,也要把芭蕾舞那种身材修长,手脚细细长长,动作优美略带点弧度,穿着芭蕾舞裙以及踮起脚尖跳舞这些特征表现出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贝琳达的头和身体,小朋友们想想还缺少些什么呢?”

  三、幼儿制作跳舞的锡纸小人,教师巡回指导。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长短大小不一的锡纸,一会小朋友们拿到这些锡纸的时候要先想一想,这些锡纸分别适合做什么?现在开始动手制作属于你的跳舞的小人吧。”

  四、结束。

  幼儿带领自己制作的锡纸小人一起自由舞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使幼儿自由地创造表现。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宽松氛围创作,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以顺应幼儿的创作,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自制跳舞的小人,创造出不同的动态跳舞小人。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与同伴相处的快乐。

  2、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一一对应。

  3、会按照小兔、小猫、小狗的习性特点,将其爱吃的食物进行合理分配,在游戏中体验一一对应。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一一对应。

  难点:感知根据动物的习性特点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过生日的生活经验,知道小兔、小猫和小狗爱吃的食物。

  2、小兔、小猫、小狗、萝卜、骨头、鱼、盘子的贴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过生日的。

  教师小结:过生日的时候要吃蛋糕,还要请好朋友一起过,非常快乐。

  2、集体活动:教师提出听故事的要求,然后生动地讲故事。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

  (1)小兔请了那些好朋友庆祝生日?(幼儿边说教师边一一出示动物贴图,并一一对应地贴上盘子图片)

  (2)妈妈为小兔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为小狗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为小猫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幼儿边说教师边一一出示相应的贴图)

  3、探索发现:

  (1)小兔有几个盘子?小猫有几个盘子?小狗有几个盘子?(引导幼儿说出一人一个盘子)

  (2)你们能帮兔妈妈分食物吗?怎么分?为什么要这样分?

  4、反省互动:

  引导幼儿说出“小兔请吃;小狗请吃骨头;小猫请吃小鱼”。

  师:“一只小兔几个萝卜?一只小狗吃几根骨头?一只小猫吃几条小鱼?你们来说,我来分吧”。

  5、评价总结:

  (1)小兔觉得小朋友真棒!想和你们作朋友,你们愿意吗?

  (2)我们一起为小兔唱首《生日快乐》歌庆祝生日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