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6-08 00:53:59 作者:

【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很多小朋友都对昆虫很感兴趣,所以特设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青蛙。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青蛙为什么是吃虫子的好蛙?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平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图片、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茎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小朋友学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变过程,也知道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的。但是由于活动准备只是图片,有几个孩子不积极参加,如果再添加几个相关动画视频,我觉得会调动起更多孩子的兴趣。本节课少讲了青蛙是好蛙,教导幼儿要从小保护它们。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告诉大家环境在不断恶化,但有些小动物还是坚持自己的工作,帮人们捉害虫,引入本篇课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反复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生活中去发现 、去探究,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所在家庭、园所、社区文化中去提炼 。正当《纲要》的新精神渗透到我的教育观念时,我班幼儿的一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天,小朋友们象平常一样到卫生间洗手准备吃点心。突然,有几个孩子慌慌张张的跑出来 ,嘴里还大喊着:“不得了了,卫生间有毒蜘蛛,会把我们咬死的!”孩子们吓得都不敢进去洗手了,后来还是保育老师把蜘蛛赶跑了,孩子们才战战兢兢的进了卫生间。孩子们对蜘蛛害怕的情绪看在我的眼里,也记在了我的心里: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用一种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蜘蛛呢?于是,我决定开展一次科学活动,让幼儿对蜘蛛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自主探索有关蜘蛛的知识;其次,请幼儿把收集到的资料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在这个自主探索和准备的过程中,个别孩子居然发现科学书中的错误:“老师,书上说蜘蛛是昆虫,但是我上网查到蜘蛛根本不是虫,是节肢动物!”孩子们探索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所以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探索科学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知道蜘蛛是节肢动物,有吐丝结网的特性。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蜘蛛,对蜘蛛不再有害怕和厌恶的情绪。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蜘蛛的幻灯片、蜘蛛结网的动画。

  2、彩条、橡皮筋、毛线、幼儿电脑、水彩笔、白纸。

  3、在活动室贴上幼儿活动前自己收集的各种蜘蛛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请幼儿观察:今天活动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幼儿自由观察贴在墙上的各种蜘蛛的图片)。

  2、 师告诉幼儿:这些图片都是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真能干!今天老师也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蜘蛛图片,请小朋友们来看看。然后展示各种蜘蛛的幻灯片让幼儿观看。

  3、师请幼儿讨论:

  (1) 你看到蜘蛛心里有什么感觉?

  (2) 蜘蛛是我们的朋友吗?你喜欢它吗?

  4、将幼儿分成两派:喜欢蜘蛛的坐到一边,讨厌蜘蛛的坐到一边。

  5、请幼儿分组商量:为什么喜欢(讨厌)蜘蛛?并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字。

  6、请幼儿分组起来论述自己喜欢(讨厌)蜘蛛的理由,并鼓励幼儿用表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7、师小结:两组的小朋友都说得很有道理,那蜘蛛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朋友呢?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它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段关于蜘蛛的小知识吧!

  8、展示课件:蜘蛛织网和捕食蚊子的过程。看完后请幼儿讨论:

  (1)蜘蛛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蜘蛛织网有什么作用?蜘蛛吃掉的蚊子是害虫还是益虫?

  (2) 你对蜘蛛有什么新的看法?有改变吗?(幼儿可以重新选择到哪组)

  9、 师小结:蜘蛛有织网的本领,蜘蛛的身体内有毒,但是它的毒是为了捕捉猎物,如果我们人类不去打扰它,它也不会攻击我们。而且蜘蛛捕食的昆虫大多数都是害虫,所以蜘蛛对我们是有益的。

  10、师请幼儿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蜘蛛捕食的大多都是昆虫,那它自己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11、开辩论会:

  (1) 幼儿分组讨论、商量。

  (2) 幼儿分组发言,讲出蜘蛛是昆虫(不是昆虫)的理由。

  12、展示蜘蛛和蚊子的放大图,师请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请幼儿想一想:蜘蛛是不是和蚊子一样属于昆虫这个大家庭呢?要是昆虫应该有什么特征?蜘蛛它有吗?要是它没有,它又是什么动物呢?

  13、 师小结:昆虫应该具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的特征,但是蜘蛛的身体 、却只有头、腹两部分,而且有四对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是节肢动物。

  14、请嘉宾给两组幼儿发小礼物。

  15、请幼儿扮成好忙好忙的蜘蛛,自由组合结蜘蛛网:

  (1)把彩条摆放在地板上,用线条建构一个想象中的蜘蛛网。

  (2)用橡皮筋构成蜘蛛网

  (3)在电脑上画蜘蛛网。

  (4)用毛线粘贴蜘蛛网。

  12、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继续收集和蜘蛛同类的节肢动物。

  2、在美工区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建构蜘蛛网。

  3、在表演区摆放蜘蛛和各种小昆虫的头饰让幼儿玩表演游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绿豆芽在我们家常菜肴中并不陌生,孩子们几乎都吃过,但对绿豆变成豆芽的生长过程却知之甚少,我决定让大班的孩子们来做一次绿豆发芽的小实验,让他们多一次新奇的生活体验。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绿豆发芽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

  3、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不易,教育幼儿要学会爱惜我们的食物。

  【活动准备】 绿豆种子,绿豆芽,自带的可口可乐或雪碧空瓶子,纸杯,干净吸水的小毛巾、温水、小剪刀、双面胶、中性笔。

  【活动流程】 浸泡绿豆—观察生长过程—实验总结

  一、浸泡绿豆

  活动过程

  1、认识绿豆种子和绿豆芽。

  (1)教师出示绿豆种子和绿豆芽,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名称、形状、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绿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教师提问:你们吃过绿豆芽吗?好吃吗?你知道一颗小小的绿豆是怎样变成绿豆芽的?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发好多脆脆的绿豆芽让妈妈炒着给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现欲)

  2、让幼儿把绿豆种子装入纸杯(绿豆约占三分之二),倒入温水淹没绿豆。

  3、在教师辅导下把饮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钻4个比绿豆小的眼(以保证每天浇的水不积在瓶子里,积水会让绿豆烂掉),把瓶口锥形部分剪掉(便于通风和生长)。

  4、在双面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贴在瓶子上。

  5、把纸杯里泡好的绿豆放入饮料瓶内,并在绿豆上面盖上干净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湿),开始第一次浇清水,多余的水会通过瓶底小眼排出。

  二、观察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1、幼儿每天观察绿豆发芽的情况,并由老师带领进行两次浇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浇水,绿豆芽一个星期即可长成食用)。

  2、引导幼儿观察生长情况。教师提问举例: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和昨天比有什么变化?回答:绿豆皮裂开了,有个白色小芽钻出来了!………白白的.身子上还有两片小叶子………

  三、实验总结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晓绿豆种子发芽也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实验总结:空气和水是绿豆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

  3、让幼儿体验收获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劳动的。

  4、实验总结:我们所吃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珍惜。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发好的绿豆芽带回家,让妈妈给全家炒一盘香喷喷的绿豆芽菜,

  2、当一回小老师,把发绿豆芽全过程教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学会在家里发不同种类的豆芽菜。

  3、让幼儿家长给教师手写一封短信,介绍一下绿豆芽菜的口感和自己的孩子“授课”的全过程,发表一下感想,然后教师在全班一一念出。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谁的力量大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强度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知材料的强度与外在因素(长短、大小、宽度)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及合作意识。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普通餐巾纸或皱纹纸、牛皮纸条、塑料纸、玻璃弹子、木棍、绳子、挂钩、宽胶带、容器(可用塑料饮料瓶瓶底或冰琪淋杯子代替)、弹簧秤。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玩一玩,感知材料的强度。

  宽、窄、长、短不同的塑料带、皱纹纸及牛皮纸,让幼儿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哪种纸最牢。

  探究的问题:

  用三种材料不同、大小相同的纸提重物,哪种纸的力量最大?

  试一试。

  把相同长短、宽窄的皱纹纸、塑料纸、牛皮纸固定在木棍上,再在纸的下端系上一个小容器。一名幼儿向容器中放玻璃弹子,另一名幼儿记录,看一看一共放了多少玻璃弹子后纸才被拉断,记录下玻璃弹子总数。比较三种不同纸被拉断后玻璃弹子的总数。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塑料纸力量最大,牛皮纸的力量也不小。

  (2)皱纹纸力量最小。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一材料,相同长度、宽窄不同的纸挂重物,谁的力量最大?幼儿实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同一材料中,当长短相同、宽度不同时,纸条越宽,它的力量越大,挂的重物越多。

  (2)细纸条的力量最小。

  六、注意事项

  1.盛玻璃弹子的容器不宜太小,以便盛更多的玻璃弹子。

  2.纸条不宜裁得太宽,以方便观察。

  3.木棍可用筷子或铅笔代替。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

  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4、再次分类及巩固。

  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5、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

  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6、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

  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牵牛花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发现牵牛花的变化,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种植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种植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种植园地、塑料杯、牵牛花种子、工具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育苗

  1、请幼儿观察牵牛花的种子。讨论种植牵牛花的方法。

  2、发给每个幼儿2~3粒种子,让他们按自己的方法在塑料杯中种植牵牛花。

  并将自己的名字标签插在杯子里。然后将杯子放到阳光下或背阴处(暂不要纠正幼儿的错误,通过实践,检验自己行为对否)。

  3、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讨论:为什么有的种子发了芽,有的种子不发芽?

  活动(二)移植

  1、请幼儿挑选较壮的小苗,移植到园地里。并在自己移植的小苗旁边插上姓名标签。

  2、教师在适当时帮助幼儿给小苗搭上架子。并让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

  活动(三)管理

  1、幼儿自己给牵牛花浇水、施肥,并做好观察记录。

  2、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的变化。

  讨论:

  牵牛花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它能直立起来吗?

  牵牛花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花像什么?

  牵牛花都在什么时候开花?早晨、中午和晚上牵牛花有什么不同?

  牵牛花凋谢以后变成什么了?花籽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四)自然角

  1、将收获的牵牛花种子保存在玻璃瓶中,瓶上贴好画有牵牛花的标签,放到自然角。

  2、让幼儿把观察日记画册,放到自然角展览。

  活动建议:

  1、教师要创设条件,鼓励幼儿主动观察,积极探索。

  2、要结合当地的物候条件,扩展种植活动的内容。

  活动反思:

  这篇课文上了三个课时,加上写字。明显,超标了。不过值!课文还是采用的随文识字教学,朗读训练也比较到位,现在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朗读,也知道怎样朗读了,心里很高兴。可是学习的过程中总有新东西不断的出现,这堂课就要处理一个“祈使句”的问题。首先,我请孩子们反复读“牵牛花,请你快快长大发芽,让王奶奶也能看到鲜花吧!”这句话,在带着他们到现实中去体会,孩子们说到了“有礼貌”、“着急的期待”等等,有了感情的铺垫,在告诉他们这句话是祈使句,并且再板书一句祈使句,观察特点,总结出祈使句的模式:XXX,请你_______________吧!熟悉了句式以后,让孩子仿写、拓展,加深了他们对于祈使句的印象,掌握了“!”的使用方法。这个地方耗时较多,但是效果还不错。

  另一个耗时的地方就是写字的指导。指导模式:请小老师来教,自己选字,先说结构,再说笔顺、笔画,接着观察压线的笔画,最后是试着到黑板上来写。通过孩子自主参与来提高他们在写字环节中的兴趣,效果不错,就是费时。不是特别难的字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