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3-25 17:26:05 作者:

【精华】中班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中班教案汇总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对拼图活动感兴趣,能运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活动。

  2、 在拼拼、讲讲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拼图百宝箱、图卡2张、各种图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正方形);

  2、KT板三块,操作卡,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按牌入座。

  幼儿每人佩戴图形标记牌进场。师:我们都是快乐的图形宝宝。请你们看看自己身上是什么图形,就找和你身上图形一样的座位坐好。幼儿入座后,教师可请部分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是什么图形宝宝。

  二、找图形(把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请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图形,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找出来,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图形宝宝,现在,请你们每人找出三个和自己身上的图形一样的图形宝宝。)

  2、按图示找图形。出示图示,请幼儿解读图示,并按图示拿图形放在操作卡上。(这次我们来看看,有什么要求呢?解读图示并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三、拼一拼、说一说。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百宝箱,你们猜猜看,我的百宝箱里会是什么呢?哦,对了,里面啊藏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宝宝。而且这些图形宝宝会变魔术哦,想不想看?(出示拼图)你们看,我的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蝴蝶)是有哪些图形宝宝在一起变出来的?我的图形宝宝还想变魔术,你们谁来帮助他?幼儿上台操作。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出示魔法图。

  总结:原来这些简单的图形宝宝,合在一起能变成一幅看上去很复杂又很美的图案呢。

  2、小朋友你们会帮图形宝宝会变魔术吗?我们也来试一下吧。

  3、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魔法图,你们可以跟着老师的魔法图来变魔术,也可以自己来变和老师不一样的魔术,像房子、树、人,都可以变。变得时候你可以变一个,也可以多变几个。变好后,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你变了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4、幼儿操作

  5、讲述:你用了哪些图形变成了什么?

  6、老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用一些图形宝宝通过拼接,可以把它变成美丽的图案。一个大的图案,我们也可以把它分成很多小的图形。

  7、老师还给小朋友提供了很多别的不一样的图形宝宝,有兴趣的小朋友在游戏活动的时候可以自己去试试看,变变拼图魔术。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蚂蚁家族分工和合作的情景。

  2、 学说短句:“嗨,这么一点点,还不够填牙缝儿呢!”;“报告女王:天下掉下个大馅饼”。

  3、 在游戏中学习欢快,有力的吆喝声,体验小蚂蚁团结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PPT图片 故事vcd 小蚂蚁胸饰若干 兵器 大馅饼

  活动过程:

  一、蚂蚁眼中的大馅饼

  1、出示ppt一二,让幼儿观察。

  (1)、从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狮子) 狮子发现了什么?你猜猜狮子会怎么说?(嗨,这么一点点,还不够填牙缝儿呢!)

  学说对话: 嗨,这么一点点,还不够填牙缝儿呢

  (2)、这张图上又有谁?(蚂蚁)。蚂蚁在干什么?(蚂蚁也发现了这一小片香肠),蚂蚁看到小香肠又是怎么想的呢?(蚂蚁把这一小片香肠当作了大馅饼)

  (3)、狮子眼中不起眼的小香肠,为什么在蚂蚁眼中成了天上掉下的大馅饼?

  (引导幼儿理解狮子和蚂蚁形体差异很大在狮子看来小香肠塞牙缝都不够,而在蚂蚁眼里像一个美味的大馅饼)

  (4) 蚂蚁发现了大馅饼以后是怎么做的?(幼儿自由猜测)

  2、出示图三

  这两只蚂蚁到底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它们马上跑回蚂蚁洞里去报告女王。(报告女王:天下掉下个大馅饼)

  学说对话: 报告女王:天下掉下个大馅饼。(要求用很兴奋的语气表情)

  3、出示图四

  (1)那蚂蚁女王会怎么指挥呢?她派出了几队蚂蚁?这两队蚂蚁有什么不一样?(认识工蚁,兵蚁)

  (2) 兵蚁们拿着兵器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干什么?工蚁们又是去干什么的?

  4、出示图五、六,引导幼儿观察

  过渡句:蚂蚁们接到命令后,马上排着的队伍出发了,那它们到底是不是跟小朋友说的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张图.

  (1)兵蚁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的?工蚁们在干什么,又是怎样的?它们在搬运陷饼的时候分别担任什么工作?(兵蚁负责保护大馅饼,工蚁负责搬运馅饼)

  (2)学学兵蚁工蚁神气的动作

  (3)蚂蚁们一边搬运馅饼一边还发出了什么声音?(一二、一二)蚂蚁们为什么要发出“一二、一二”的吆喝声?(这大馅饼很重,蚂蚁搬起来很累,很吃力的)(大家一起学学蚂蚁的吆喝声)

  除了蚂蚁,我们人类搬东西也会吆喝,运动吆喝声,让幼儿感受口号的力量

  4、出示图七、

  蚂蚁们把大馅饼搬到洞里了吗?(蚂蚁们真了不起,齐心协力地把大馅饼运回了蚂蚁洞!)。搬到了洞里,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它们在忙什么?(张灯结彩,它们要开大馅饼宴会)

  5、出示图八

  蚂蚁们个个打扮的很漂亮,来参加宴会了,它们吃的开心吗?大馅饼有没有吃完呀?(它们吃到半夜,大馅饼只吃了一点点,实在太大了)

  二、观看课程中配套vcd,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

  三、游戏表演,体验小蚂蚁团结合作的快乐

  提问:你们喜欢这些小蚂蚁吗?为什么喜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做小蚂蚁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大馅饼》,重点引导幼儿表演蚂蚁们整齐有力运馅饼的过程。

  附故事:《大馅饼》

  地上有一小片香肠。狮子走来,闻了闻,心想:“嗨,还不够填牙缝呢!”走开了。

  两只小蚂蚁发现了香肠,赶紧跑回蚂蚁洞里,向蚂蚁女王报告:“报告女王,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蚂蚁女王命令兵蚁:“你们赶快出发,去保护好那个大馅饼。”兵蚁们一个跟着一个,拿着武器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蚂蚁女王又命令工蚁:“你们听好了,要一起努力,把大馅饼运回来!”“是!”工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整齐的步子出发了。

  来到了“大馅饼”面前,兵蚁们把馅饼四周包围起来,工蚁们一起吆喝,“一二三!”把大馅饼抬了起来,顶在头上。

  工蚁们边走边喊,“一二!一二!”他们抬着“馅饼”一步一步向洞口走去,兵蚁们跟在后面保护。

  工蚁们累得气喘吁吁,终于把“大馅饼”运进了蚂蚁洞。蚂蚁女王见了,高兴地围着“馅饼”转了一圈又一圈。“太好了!”她要开一个大馅饼舞会。

  蚂蚁们打扮得漂漂亮亮,都来参加大馅饼舞会。他们边跳舞边吃,热闹到半夜。不过,连一小片香肠他们都还没吃完呢!

  儿歌:运 馅 饼

  大馅饼,香又香,

  小蚂蚁,快来搬。

  一二三,三二一,

  嘿吆嘿吆,搬回家。

中班教案 篇3

  一、主题内容分析  

  《布艺制作》是八年级综合实践中的第三个主题。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汇报与展示”“评价与反思”“拓展与创新”等6个教学环节。“实践与体验”环节设计了“挂式布艺收纳袋制作”、“创意笔袋”、“布贴画制作”等3个活动,这些内容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三个活动由易到难,从了解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和步骤,到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笔袋、布贴画等生活学习用品,层层递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布艺作品,通过欣赏布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通过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笔袋等布艺品,掌握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和步骤,学会创作布贴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等灵活掌握缝制的基本针法。并在制作布艺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布艺作品的设计、布料的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劳动创造美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领悟肯动脑、勤动手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节约、环保意识、陶冶情操、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制作挂式收纳袋、笔袋等布艺品,掌握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和步骤,学会创作布艺贴画。

  难点:通过布艺作品的设计、布料的合理利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布艺制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激励评价相结合。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基本针法的掌握程度、挂式布艺收纳袋、笔袋、布贴画的美观及实用性、创新性和小组合作的默契度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教学课时建议:建议3课时。

  布艺制作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自己动手学做挂式布艺收纳袋放在家里,不仅实用还能起到装饰作用。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先了解本地布艺制作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再了解并尝试练习布艺制作常用针法及制作过程的基础上,最后引入挂式布艺收纳袋的制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自我创作的自信心。教材的设计和知识呈现的方式,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合作探究学习的操作程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成长,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感悟。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平时动手的机会比较少,总体动手能力比较差,缺少实践经验。对于布艺制作这块内容平时基本没有接触过,知之甚少。但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高,喜欢探究,所以第一节课我选择比较

  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做效果较好的挂式布艺收纳袋进行制作,让他们人人动手做一做,多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对布艺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本地布艺制作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掌握布艺制作的常用针法及制作过程。

  2.学会创新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本地布艺制作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掌握布艺制作的常用针法及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有自己创意的挂式收纳袋作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自信心。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本课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本地布艺制作的历史渊源及主要特征,掌握布艺制作的常用针法及制作过程。 2.学会创新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

  难点:学会创新制作挂式布艺收纳袋。

  四、教学方法

  教法建议: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练习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制作布艺作品的欲望。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有关布艺制作的图片及资料。

  2.布艺制作的工具、布艺作品实物。

  学生准备:

  1.各种颜色的布、针、线、纽扣等。

  2.收集布艺制作的相关资料或是向家长请教获取相关知识。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活动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学习指导语: 1、同学们,请欣赏下面几张图片,他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展示课件第一页:制作精美的布艺图片。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制品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中班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1.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一些安全常识,如:陌生人敲门时不开门,不开煤气,不碰电器等,不做危险的事情。

  2.建立初步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3.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导入活动。

  1.教师组织幼儿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

  2.提问:

  (1)小兔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2)大灰狼敲门的时候,小兔子是怎么做的呢?

  3.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表演内容回答。

  4.师:小兔子真聪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给大灰狼开门,保护了自己。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那你会怎么做呢?

  5.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二、情景表演,引导幼儿知道一个人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1.创设情境:教师扮演陌生人,请个别幼儿扮演一个人在家,分组进行情景表演。

  2.小结:小朋友们做的真棒,都没有给陌生人开门,保护了自己,真了不起。

  三、播放课件,能够分辨一个人在家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不应该做的。

  1.播放课件。

  2.提问:“哪些是我们一个人在家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会出现怎么样的危险?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们不能独自走在阳台上,不能将手放进插座中,不能一个人走出家门,我们可以在家,看看书,睡午觉,玩玩具。要注意安全。

  四、学教授儿歌《一个人要安全》,巩固幼儿一个人在家的安全知识。

  小朋友,要记牢。一个人,呆在家,危险动作不去做,插座开关不乱动,小刀碗筷不乱碰,陌生人,来敲门,千万别把门打开,做个安全好宝宝。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鼓励胆小的孩子。

  3、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理解9、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ppt,数字1-10;

  2、每组一份花片、一份蜡笔,每人一张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简单复习2——8的形成

  1、玩拍手游戏,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1添上1就是几?

  幼儿:姚老师,告诉你,1添上1就是2

  2、边拍手边依次出示数字1—8,集体认读。

  二、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形成

  1、出示ppt:

  请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小鸟,花,苹果)

  请你们数数它们的数量都是几?(8只小鸟、9朵花、9个苹果)

  2、操作ppt,数量发生变化

  (飞来一只鸟、开出一朵花、拿走一个苹果):

  仔细看看,什么变化了?

  引导讲述:8只小鸟添上1只就是9只小鸟;8朵花添上1朵花是9朵花;9个苹果去掉一个是8个苹果。

  3、追问:

  那9去掉1就是几?(出示“8”,巩固认读)

  8添上1是几?9添上1呢?(依次出示9、10,引导幼儿认读)

  三、进一步感知9、10的形成

  1、根据教师指令幼儿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片:

  请拿出数字8的花片朋友——幼儿取8片花片并排成一排。

  想一想怎样让8片花片变成9片?——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8片添上1片是9片

  9片又怎么变成10片呢?10片去掉一片是几片?10去掉1就是几?

  2、介绍操作单,幼儿独立操作:

  看看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数一数对应房子里的实物数量是多少,是不是一样?如果不是,请想办法变成一样多。

  四、结束

  1、简单介绍操作结果,鼓励用简短的语言讲述。

  2、数字9除了表示9片积木,还可以表示什么东西也是9个呢?数字10呢?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中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2、正确感知8、9、10的数量,巩固对8、9、10数字的熟悉。

  3、能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8—10的数字的不同水果)。

  2、贴有8—10数字的储物箱。

  3、8—10的水果图若干。

  4、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摘水果。(教师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1、师:小兔家有一个果园,他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小兔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你们想不想去?(幼儿:想)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2、幼儿帮助小兔摘水果。师提问:小兔可细心啦,它在每个水果娃娃上面作了记号,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数字几的水果?

  二、送水果。(出示储物箱)

  1、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把水果送到储物箱里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数字几,应该送到数字是几的储物箱里?(幼儿讨论)

  2、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数字相等的储物箱里,幼儿回到休息室坐好。(教师检验幼儿的操作结果)。

  教师出示数卡8、9、10,提问:8像什么?8除了可以表示8个橘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三、玩游戏。(幼儿操作)

  小兔为了让大家在休息室好好放松下,特意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组好玩的游戏,教师讲解,幼儿操作。

  第一组,给水果送相应的数字。

  第二组,匹配连线。

  第三组,画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幼共同检查操作结果。

  三、幼儿领取奖品,结束活动。

  1、发放水果卡片

  师:小兔为了感谢小朋友们帮助它把水果送到了储物箱里,有一份小惊喜要送给小朋友们。拿出卡片,数数卡片上的水果有多少个,把卡片放到相应的数字框中,放对的幼儿,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2、结束活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教学总结

下一篇:中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