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

发布于:2021-12-12 04:59:01 作者:

二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二年级语文教案1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示“?”)他是谁呀?

  2、你能用问号说一句话吗?

  3、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有好奇心的孩子。其实每个人童年的时候都是这样度过的。这届可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问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2、自由读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文。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三、随文识字

  1、课文中介绍了那些人物?

  出示“瓦”,组词,写笔顺,说儿歌识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爱提问题)

  大声读2、3、4段,找出他们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来。

  2、问题一: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呢?出示“而”,减一减,写笔顺的方法识记。

  3、问题二:壶盖为什么要跳舞?

二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准确通畅,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马说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马妈妈劝告小马的话含义。

  2、老牛,松鼠与小马的对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孩子们,上一节课学了课文,今天,老师带来一些词语想考考大家,有兴趣吗?看来孩子们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那么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说的真好,说明认真学了,那么小马过了几次河?怎样过河的?小马从磨房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细读感悟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指明说:

  2、文中写小马几次过河?哪些自然段写小马第一次过河?哪些写第二次过河?个别说。

  3、第一次过河小马遇到什么问题?老牛伯伯怎样说?用:“——画出来,说你明白什么?指名说:

  4、分角色读,男生读老牛的话,女生读小马的话。个别读。

  5、比读。

  6、松鼠怎样说:用曲线画出。

  7、学习课文第3到5自然段。

  (1)读课文第3段后,说说,“为难”的意思。(“为难”,感到难以应付。)找出课文写小马怎样为难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语气。(心想……那多好啊!)为什么会这样

  (2)读老牛怎样告诉小马的句子,说说小马听了怎么样。(理解“樘”(趟)的意思。)

  (3)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为什么拦住它?(理解“当然”的意思。“当然”在这里作“应当这样”讲。)

  (4)最后小马怎样做,读有关句子。

  (5)把上面的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8、学习第6、7自然段。

  (1)引读。师:小马回家是怎样问妈妈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生:读第6自然段。师:小马是怎样根据妈妈的话去做的?生:读第7自然段。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师可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挂图和图片演示:贴出挂图,再分别把画有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插入挂图上的河水中,比较它们身材的高矮,以及河水没到它们身上的部位。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老牛、松鼠、小马身材高矮不同,对河水深浅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小马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老鼠说的那样深。)

  (3)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懂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年级语文教案3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品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六组词的共同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词构成的。

  1、先让学生读词,再说说这些词有哪些相同之处,读词语时注意朗读的节奏。

  2、再让学生说说这样类似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自由练读四组词,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③认读记忆八个生字,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记忆。

  2、我会填

  ①看题目,说说这道题我们要做什么?

  ②仔细读每一组字,说说你的发现。

  ③独立完成练习

  3、我会读

  ①自由练读。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三、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指导两名学生把小华遇到的难题表流出来。

  2、讨论

  3、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

  4、分组讨论两种观点的理由,再指名学生发言。

  5、学习展示台

  6、查字典,了解“公民”一词的概念。

  7、让学生说说作为公民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8、教师小结。

  9、让学生讨论交流将为社会做些什么?

  三、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并能够运用在学习中。

  四、作业布置:

  ①认真读读本园地的字、词。

  ②写写自己对“公民”一词的想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年级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10个生字,学会写“板、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把对话读好。

  3、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称赞”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快乐。

  二、教学准备

  学生的准备:

  学生需要做预习: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课后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课时需带好课本和文具盒。

  教师准备:课件、词卡、小印章

  环境设计:学生的座位纵向为偶数排,如左边四竖排,右边四竖排,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学习伙伴。除常规电教设备外,还需要实物投影展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质疑

  1、老师讲(《称赞》)故事引出课题,并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

  2、听读感受:故事里谁称赞了谁?相机认识“刺、猬”两个字。

  3、请学生试读生字,分开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还不会的。

  4、自由读课文,质疑。

  (二)学习“清晨”部分

  1、自由读1——4自然段。

  2、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关于1——4自然段的疑问。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小獾和小刺猬的对话。

  4、仿说“一个比一个好”。

  (三)学习“傍晚”部分

  1、引导学生认读“傍晚”和“椅子”两个词语。

  2、抓住“不好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小刺猬的心情和语气,指导朗读小刺猬的话。

  3、对话朗读方法迁移:引导学生体会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并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心情和语气读一读。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5、引导学生用“体会人物心情和语气”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把8、9、10自然段读出趣味。

  6、师生合作,表演读“傍晚”部分。

  (四)学习生字

  1、生字认读反馈。(同桌练读,点读,指名读。)

  2、学写4个生字——板、椅、但、傍(巩固把左窄右宽合体字写规范、写美观的方法)。

  3、学生练写。

  4、书写展示、评价指导。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对改纠错:木板、椅子、但是、傍晚

  (二)朗读表演

  1、朗读课文,在上节课读好对话的基础上,重点体会描述小刺猬和小獾动作的句子,带着动作读。

  2、相机仿说:闻一闻。

  3、分小组演一演这个故事。

  (三)学习生字

  1、学写4个生字——采、背、清、消。发现“背、清、消”的共同部分“月字底”,因为上面都背着一些笔画,所以,月的一撇要站直,变成竖。

  2、引导学生把“采、背、清、消”四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3、书写展示、评价指导。

二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懂得生活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做什么事不盲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读故事,观察图画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

  3、学习本课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尽”和一个部首“皿”。

  4、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

  认字、识字和写字

  课时:

  2课时

  教具:

  生字卡片、课件

  学具:

  教材等相关资料

  相关知识点:

  对有关小动物知识的了解和积累

  教学突破点:

  从读文的乐趣中体会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介绍第11板块的学习主题——与众不同。

  2、如果做事与大家都一样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

  2、出示生字

  (1)指名读一读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3)组词

  3、指导书写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题读一读。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五、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字词,还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回去之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毛毛虫的故事

  验忘缘厘针疲尽稍或避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毛毛虫的故事》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因为毛毛虫盲目地跟随而换来了死亡的命运。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在文中找到“盲目”一词,也可借助字典说一说词义。盲目:眼睛看不同见东西,比喻缺明确目标,情况不明或对事情认识不清楚。

  2、小声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毛毛虫是怎样盲目跟随的?

  3、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4、齐读最后一段。启发学生思考:从毛毛虫的命运你想到些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成语填空。

  四、小结。

  板书设计:毛毛虫的故事

  法布尔;

  一个跟着一个一圈又一圈;

  一天不停七天七夜;

  终于筋疲力尽死了。

二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

  2、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以利于知识积累。

  3、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重点难点:

  个性化朗读《小花鹿》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教学“我的发现”

  1、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2、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5、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二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一篇拟人化的童话散文。课文生动形象,认生字、写字是重点。本节课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的活动中心,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

  【重点:】

  认字、写字,感情诵读。

  【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及方式:】

  情感式教学法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师: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同学们知道它爱吃什么?

  生:竹子。

  师:竹子在小的时候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出示笋芽儿的图片)

  生:笋芽儿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小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呢?(出示课题)

  板书:笋芽儿(指导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题,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4、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全班扩词练习。

  5、小组互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的好,读的认真,读后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小组互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扮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板书内容)

  2、师: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笋芽是在成长的,读一读,做做动作,生边读边做。

  3、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在谁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的?(生答,师板书)

  4、小组选派代表分角色朗读。

  5、师: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生讨论回答)

  6、师: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生举手回答)

  四、指导写字,学生练习:

  1、师板书:强调字的结构,偏旁部首;“口”字旁的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其中“唤”字的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生练习生字。

  五、课外拓展:

  生搜集有关描写竹子的好词好句。

  六、作业:

  画一画竹笋的生长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形象生动的刻化了笋芽儿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绘声绘色的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本节课以孩子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去体会,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吧、您、带、深、吗、学、会、那、景、美”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

  4.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主学习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学习中领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

  懂得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学习本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这一段又是写谁与谁的对话了?

  2、能自己去读好吗?

  3、展示并评读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4、试背课文。

  三、迁移训练:

  1.出示:小猫说:“ ?”

  猫妈妈说:“ 。”过了几天,猫学会了——。

  2.自己也选一件事情,试着说一说。

  3、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懂了什么?

  4、最近你准备学什么?你准备怎样学?

  四、总结并进行课外延伸。

  阅读《自立歌》(《我爱语文》第54页)

二年级语文教案9

  1.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70、71页。

  课文原文:

  荷花菊花山茶花

  草莓菠萝紫葡萄

  莲藕蘑菇卷心菜

  茄子胡芦青豆角

  2.教学过程

  师:(屏幕出示荷花、玫瑰花、草莓、葡萄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水灵灵的葡萄……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更多有关植物的词语。(师板题:读读词语识汉字)

  (学生齐读课题)

  师:自由读课文,请你的好朋友拼音帮忙把字音读准。(屏幕出示课文第一部分)

  师:你会读哪个词了?

  生:我会读“荷花”……

  师:你真了不起,还有一些词不会读或者不够熟悉,没关系,请你把这些词语找出来,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卡片互相学习,会读的读给同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忙。

  yǔ juacute; chaacute;

  (屏幕出示生字词:词语菊花山茶花

  bō puacute; taoliǎnǒujuǎn

  菠萝 紫 葡 萄 莲 藕卷 心菜)

  (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想读给大家听?

  (师利用卡片检查2个小组)

  师:同学们都很想读,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你认为哪个词最难读?

  生:我认为“紫葡萄”这个词最难读。

  师:(贴词语:紫葡萄)你真棒,这么难读的词也会读了,请你带读。

  (生带读)

  师:谁会读了?

  (指几生读、小组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你看,“萄”可真调皮,“a”头上的帽了摘掉了,变成了轻声。请你再读读课文,把这些调皮的词语找出来。

  (生边读边画)

  师:谁找到了?

  生:“茄子”“葫芦”“蘑菇”

  (师依次贴出词语)

  师:同学们真厉害。谁来领大家读这些词?

  (教师指一生领读)

  师:你还认为哪个词最容易读错?

  生:我认为“卷心菜”最容易读错,因为“卷”还有一种读音是“juagrave;n”。(师贴词语:卷心菜)

  师:谢谢你的提醒,你来当当小老师。

  (生跟读)

  师:谁也会读了?

  (指几生读、小组读)

  师:你能用“卷(juagrave;n)”组词吗?

  生:试卷。

  ……

  师:这么难读的词都读准了。这些词你会读吗?

  (师逐一出示词卡,生读,师相应贴:荷花菊花山茶花草莓莲藕青豆角)

  师:我指哪个词,你就把它读两遍,看看谁的反应快。

  (生读)

  师:开火车比赛,好不好?

  生:好!

  (学生一个紧接一个地读出词语)

  师:火车到站了,我们来帮这些词语找找朋友。(指4生上台,每生拿3张图片)

  比一比,哪个同学最快找到朋友?

  (台下学生唱《找朋友》,4生争着贴图片。)

  (奖励最快找到朋友的学生)

  师:请大家读读这些朋友的名字,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读词语)

  生:我发现“荷花、菊花、山茶花”是写花的词语;“草莓、菠萝、紫葡萄”是写水果的词语;“莲藕、蘑菇、卷心菜、茄子、葫芦、青豆角”是写蔬菜的词语。

  师:对,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分成花卉、水果和蔬菜这3类。你喜欢哪类就读哪类词语给同桌听。

  师:在字形方面,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发现很多字都带有草字头。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在今天学的9个生字中,就有7个带有草字头。(屏幕出示:语菊荷菠葡萄莲藕卷,草字头的字变红色)齐读这7个字,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生:我发现草字头的字都和花草有关。

  生:我发现“菠”和“莲”的读音和它草字头下面的字读音相同。

  生:我发现草字头的字都是上下结构。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还认识其他带草字头的字吗?(屏幕出示:)

  生:“禾苗”的“苗”。

  生:“苹果”的“苹”。

  师:你认识的字可真多!会读了,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言字旁”加“五”再加“口”就是“语”。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五口人说话”就是“语”。

  师:对,谁能用“语”组词?

  生:语言。

  生:英语。

  师:你还记住哪个字?

  生: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连忙”的“连”加上草字头就是“莲”。

  生:我也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波浪”的“波”加上草字头就是“菠萝”的“菠”。

  生:我用猜一猜的方法,“一个人戴着草帽坐在有树根的木头上,就是“茶”。

  生:我用减一减的方法,“圆圈”的“圈”减去“口”就是“卷”。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看,星星对你满意地笑了。(出示9颗星星图片)每颗星星后背都有一个生字,你读对了,就把它带回家。谁想摘?

  (学生兴趣盎然,指9生上台做“摘星星”游戏。)

  师:星星回家了,现在我们来写写字吧!(屏幕出示:语菊茶荷卷)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生:我认为“卷”最难写。

  师:谁来说说该怎样写才好看?

  生:上面部分的撇捺要伸展一些。

  生:撇要从竖中线起笔。

  生:我认为“茶”最容易写错。

  师:你给大家提个醒。

  生:不要把“茶”的下面写成“木’,它是“木”它是“木”字带钩的。

  生:还要把草字头写得小一点,下面写得稍大一些。

  生:中间的“人”撇捺要伸展。

  师:观察真仔细。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生书空,师范写)(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植物的名称,还学会了很多汉字。请你课后留心观察生活,去收集更多有关植物的词语,把它写在采集本上。好,下课。

  《读读词语识汉字》第一课时的教学,具有以下特色: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课中先做了一个给词语“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制作了与课文词语相应的植物图片,这些图片直观形象、色彩鲜艳,学生通过这个游戏,巩固了词语,认识了植物,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同时,课中也设计了“摘星星”的游戏,教师充满赞美的语言,漂亮的星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这些都体现课程标准所说的“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理念。

  二、多种方法复现,巩固识字效果。

  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变换识记方法,据拼音认读、小组内合作认读、卡片认读、开火车读、找难读的词、指名读、齐读、小老师带读,让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等多种识记办法记住生字。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提供了条件,而且有效地巩固了现有的知识,掌握了识字、记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的`要求。

  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9个生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做小老师带读,学生仔细观察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读轻声的词语,发现词语分三类,发现了许多字都带有草字头,发现草字头的字都与花草有关,发现草字头的字都是上下结构。在一系列的发现中,教师始终用甜美的语言或实物给予激励,每一个发现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实现。这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二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二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12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词串。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12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词串。

  【教学难点】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滩”“艘”等7个认读字,会写“园“孔”等10个会写字。认识数量词描绘的场景。

  2.学习生字,写好“群、旗、铜”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1)(出示画面:小木屋、林荫道、小牧场)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你会用数量词分别形容一下这些地方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更多的数量词,认识更多的场景。

  二、指导看图,认识场景

  1.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地方的场景?每个小节有几个数量词?写了那几件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分别出示场景图。

  (课件出示2——5图片:海边的美景、田园风光山区美景、学生活动场景)

  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场景。

  每个小节介绍了四个数量词,四个事物。

  (课件出示6—9图文)

  海边的美景:数量词: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事物: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美丽的田园风光:数量词:一畦、一块、一方、一座

  事物:秧苗、稻田、鱼塘、花园

  山区美景:数量词: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事物: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学生活动场景:数量词: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事物: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么多生字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

  (课件出示10)

  滩、军、舰、帆、巾、铜、领、孔、园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滩、军、舰、帆、巾”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铜、领、孔、”的都是后鼻音;“园”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6——9图文)

  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事物的特征。

  2.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小组内开火车读)

  四、写字指导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生字“群、旗、铜”。(板书:群、旗、铜)

  2.(课件出示10):出示“群、旗、铜”动画笔顺。

  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5.投影展评,进行写字修正。

  课外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钅”的字:()()()

  写带有“阝”的字:()()()

  2.查查词典,搜集带有数量词的词语,写在下面。

  3.大自然真美啊!让你的父母带你去野外走一走,仔细观察,把你找到的数量词说给同学们听。

  参考答案:

  1.写带有“钅”的字:铜铁钱

  写带有“阝”的字:队阳阴

  2.带有数量词的词语: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树林

  一匹马一只羊一朵白云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课件出示11)

  出示数量词语:一只、一片、一艘、一条、一畦、一块、一方、一座、一道、一孔、一丛、一群、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个场景图,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提示:

  你会用这些量词再来修饰什么事物?仿写一下。

  3.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这组是写海边的美景。(课件出示12:文字、插图或音像)

  我还会仿写短语:一(只)小鸟一(片)树叶

  一(轮船)一(条)毛巾

  (2)第二行:这组是描写美丽的田园风光。(课件出示13:文字、插图或音像)

  我还会仿写短语:一(畦)菜苗一(块)红布

  一(方)山水一(座)大山

  (3)第三行:美丽的山区风景。(课件出示14:文字、插图或音像)

  我还会仿写短语:一(道)数学题一(孔)山洞

  一(丛)青草一(群)大雁

  (4)第三行:学生活动的场景。(课件出示15:文字、插图或音像)

  我还会仿写短语:一(面)镜子一(把)小刀

  一(群)山羊一(片)树叶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些场景,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

  (1)自己从课文中找一个数量词短语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四幅场景图。(课件出示2——5四幅场景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指名说,比赛说。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数量词,认识了很多事物,我们会用词串造句。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搜集表示数量的词语。

  2.说一说,看谁说的多:

  一()鱼塘一()稻田一()石桥一()翠竹

  3.选一幅图或观察周围的景物,找一找数量词。

  答案:

  1.描写数量的词语:

  一朵一页一轮一本

  一杯一台一件一张

  2.例如:

  一(块)鱼塘一(片)稻田一(座)石桥一(片)翠竹

  3.略。

  【板书设计】

  识字1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海边美景

  一畦、一块、一方、一座田园风光

  一道、一孔、一丛、一群山区景象

  一面、一把、一群、一片学生活动

二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表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充分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在品味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发展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实现文心与人心的谐和交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麻、症、疾、姿、势、况、镇、绪、述”等9个生字。

  2、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4个词语。

  3、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发动学生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动。

  4、让生互相交流,体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爱。从而理解爱、懂得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鼓励别人;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等方法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朗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主题。

  一、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读了单元导读,了解了这组的课文都是以我们为主题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题目叫做《掌声》。

  2、板书课题。伸出手,和谭老师一起来写课题。这个“掌”字上面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手”的弯钩写得舒展一点。“声”上面的横长,下面的横(短)。

  3、齐读课题。一起读课题。

  过度:《掌声》这个小故事讲得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事情虽小,但读起来却令人非常感动。

  二、初读感悟

  1、想读吗?遇到困难怎么办?孩子们,借助拼音、查字典、请教别人、多读几遍,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相信通过努力,你们一定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就坐端正,开始读吧!

  (同学们,齐读和自由读有什么区别呢?)

  2、随文识字

  (1)同学们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吗?这个小女孩从小就患上了(屏显:小儿麻痹症)指名读,读流利一点。

  英子正是因为得了这种病,腿脚(落下了残疾)。这里哪个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呀?

  屏显“落下残疾”指名读,正音。

  这个“落”还能读什么音?能组个词吗?

  ( )落叶

  ( )丢三落四

  ( ) 一共三个读音,但在这个词中读( )。用心记才能不出错,再读一遍这个词,看谁能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因为她得过( ),腿脚( ),所以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屏显:姿势),自己拼一拼,能读准吗?指名读。

  屏显去拼音的三个词语认读:去掉拼音了,谁敢领着大家读一读。

  屏显句子:回到句子里,还会读吗?你来试试!我们一起读读。

  (2)骤然间热烈 持久

  屏显词语:从你开始,每人一个,领着大家读一读。

  屏显:“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又回到句子中了,请你来读。

  这掌声改变了英子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

  三、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学习第一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或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

  生:同学们在唱歌跳舞。

  生: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

  生:同学们在尽情地说笑。

  屏显: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引读“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你能把英子的忧郁、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你试着把“总是”读得重一些,把“默默地”读轻一点。再读一遍。)

  (4)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忧郁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英子的忧郁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2、学习第四段

  (1)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请你来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2)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还忧郁吗?性格变得(开朗,板书);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现在充满了(自信)。

  ( 3 )看到英子的变化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把高兴的情绪酝酿到脸上,一起读。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贵有疑,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谁能帮他解决心中的疑问?(把话语组织好,把话说完整,你的思路很清晰,语言表达也很简练。)

  (2)那你能用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谁敢来说?请你来说。(你的语言组织能力真棒!)

  (3)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同学们,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读文感悟,领悟掌声内涵

  重点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过度:那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的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画出描写英子动作

  和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英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在空白处写一写。读完、写完就坐好。

  谁来读一读,说一说?

  ★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轮到你上台了,你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老师真高兴,你能勇敢地举手,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吧!

  ●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屏显句子,师领读:我们一起读: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还画了哪一句?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轮到你讲故事了,你为什么犹豫呢?

  ●可见这犹豫中藏着的是英子的害怕、胆怯,对吗?读出你的感受。

  ●她还有别的想法吗?(她想去吗?)

  来,请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

  你的发言很有独到之处,善于思考,读出你的想法。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心里拿不定主意,所以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无奈之下,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此时,英子的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

  ●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小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这个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姿势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因为英子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走上了讲台。)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 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平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 )。 生:困难。

  为什么?

  ★从课桌走到讲台,这并不遥远的距离,可对于英子来说,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就在这时候,(齐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 忽然 猛然)那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了“骤然”这个词呢?

  ●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 、支持) 板书:鼓励

  ●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英子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大家的支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自己的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生接: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室里为什么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

  你的发言很有条理,也很有见解。

  ●这一次同学们除了用掌声鼓励了小英子之外,还送去了对英子的(赞赏)。板书:赞赏

  ●听到这热烈的掌声,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此时无声胜有声,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再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五、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同学们那充满鼓励,饱含赞赏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英子变了。原来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生接读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 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 、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 )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

  她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她成了一个(开朗)的人;

  她成了一个(勇敢)的人;

  她成了一个(不自卑)的人;

  她成了一个(敢于面对生活)的人……

  3、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4、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__________?(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5、正如作者董保纲所说:(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同学们,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诗心飞扬,谱成爱之歌

  小练笔

  1、听了你们的真情告白,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选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

  2、出示

  掌 声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掌声是温暖的阳光,能照亮人们的心房。

  掌声是一把钥匙, 能打开勇气的大门!

  3、师:掌声还会是什么?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本写下来。

  七、 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29、掌声

  忧郁 赞赏 开朗

  鼓励

  爱

  教学反思: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科”8个字,会认14个二类字,掌握其用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

  教学重点:

  书写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

  教学具准备:

  课件。

  一、复习巩固,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那么,我们的童年还是什么呢?

  师:出示灯片。(谁来给同学们读一读?)

  师:写得真美!谁还能美美地再读一读?好,我们就像他这样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童年为什么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呢?

  师:童年是充满问号的时期,你们的小脑瓜里装满了一串又一串的问号。有三个人,他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的问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童年的问号都是什么,好吗?(书56页)

  三、自学2――4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读题)

  1、书中都写了谁?他们都提什么问题?(指导朗读)这三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人、全班练读、分角色读。

  2、你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吗?(灯片三个人的成就)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3)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

  3、文中这些小主人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呢?

  四、学习第五段

  师小结:正是因为他们细心观察、善于提问(灯片),最后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灯片)

  五、主题学习

  师:同学们不光是牛顿、瓦特、李时珍,还有许许多多的科3学家,他们的童年也都是在一串串问号中慢慢长大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主题阅读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出示灯片),默读《达尔文的故事》和《苹果落地》两个小故事。读后与同桌交流的体会。

  师:你的“问号”是什么?六、教师小结:师: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善于提问,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有所成就!

二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那样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学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质疑师小结:(1)谁学画?(2)学画什么?(3)为什么要学画?(4)怎么画的?(5)画得怎么样?

  二、初读释疑。

  1、带着以上师总结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次,读准字音,并联系上下文想想字义。

  (2)读通课文。

  2、检查反馈学习情况。

  (1)重点正音:神、省、傍、平。

  (2)指名分自然段读。

  3、释疑。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看图激情。

  出示课件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荷花、荷叶上的水珠、王冕在牛背上……(学生纷纷发言)

  师:请你们再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师:你觉得这些荷花怎么样?生:哇,荷花好美啊!(教师课件显示美丽的荷花。)

  师:你能说说这荷花美在哪里吗?

  生:多个学生说(略)

  四、指导学文。

  师:荷花确实美得让人百看不厌,作者用优美的词句把它描写出来,请你找找,书上描写荷花美丽的是哪一段?

  生:第2段。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师: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生: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

  师:你真能干!(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写的画面。)

  什么叫“满湖通红”?为什么会满湖通红?

  生: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师:(微笑点头)你找得真准!(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述的画面。)

  师生:品读句子。

  (1)比较句子: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

  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2)出示插图,边读边体会雨后湖面、荷花、荷叶的美丽。

  (3)想象说话。图上的蜻蜓会对荷花姐姐说些什么?

  (4)小结。是啊!这些美丽的荷花在雨后的晴天,在通红湖水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极为奇妙的画。

  师:王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怎么做?

  (1)理解“出神”。

  (2)该怎么读好这句话?

  五、小结

二年级语文教案15

  一、我的发现

  这次活动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过程建议:

  我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学生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过程建议:

  读读比比。

  1、

  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1、学生同桌互读姓氏歌。

  2、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

  1、复习音序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5、引导学生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确定部首

  找部首页码

  数剩下笔画

  查找生字)

  6、比赛进行书中练习。评出小能手。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交际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我选我》课文插图)观看,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怎样的画面。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谈)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谁来说说原因。

  2、设定岗位,组织竞选。

  (1)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2)设立岗位,启发竞选。(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可以假设岗位。)

  (3)小组内选定岗位,进行练习。

  3、竞选展示。

  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代表,上台演说,台下同学进行评议。

  四、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露一手。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是学生展示才能,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能展示自己,体验快乐。要引导学生选好展示的内容和方式,并且要为展示做好准备,展示时让每人都能露一手,这项活动可不受时间所限,以后也可以不定期的进行。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