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3-15 04:36:22 作者:

【精品】大班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教案汇总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 培养幼儿意志。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在活动中的平衡能力。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户外草地、高跷

  四、设计思路:

  高跷是一项平衡要求很高的运动,幼儿也比较喜欢玩。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近期我们的主题是“我是中国人,去旅行”。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题的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五、活动流程:

  做准备活动——自由玩——集体活动——放松

  1、做准备活动

  幼儿跟老师做热身操

  2、幼儿自主玩

  让幼儿自主玩,探索高跷的玩法。

  3、集体活动,我们去旅行

  介绍玩法,规则。幼儿踩着高跷去旅行。

  4、放松、休息、擦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桥的名称、外形等粗浅的知识,学习建立积累本的方法。

  2、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关于桥的资料,并能用汉字、符号、图画等方式进行表征、记录。

  3、幼儿体验积累知识及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4、通过看、比、说、做,让幼儿感受家乡桥的变化,体会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舒适。

  5、感受桥的多样及桥的外观美,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和父母一起收集关于桥的资料、制作积累本、装饰积累本

  活动过程:

  实地参观,收集资料。

  当确定主题后,我们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先带幼儿参观了平度比较有特色的荷花桥、现河桥、公园里的拱形桥和吊桥,幼儿兴趣很高涨。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着对桥的认识。在红旗路的现河桥和人民路的现河桥中间,孩子们兴奋的说:“老师,这座桥比那座桥长。”“老师,这座桥有两个桥洞。”“刚才看见的那座有三个桥洞,还有小桥洞。”……但是当我们让孩子回家收集关于桥的书籍、图片时,却没有一个孩子带来关于桥的书籍,这主题活动可怎么进行?收集资料失败了,却要求我们去开辟一条更适合主题发展的路子。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协调、灵活地跳圈。

  2、乐于与同伴共同探讨可回收物品与不可回收物品的种类。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能识辨可回收物品与不可回收物品

  2、小呼啦圈若干个、篓子若干个

  3、废旧物品(易拉罐、废纸盒、塑料瓶等)

  活动过程: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各自的起跑线。

  2、教师示意开始,两组的第一名幼儿跳圈到终点(遇单圈时单脚跳,遇双圈时双脚分开同时跳)。

  3、到终点后,在终点的“寻宝区”里将可回收物品选出,并放入空篮中,再延原路返回,拍第二名幼儿的手,依次进行。

  4、师及时鼓励表扬。

  5、比一比,看哪一对跑得快、选得对。

  活动规则:

  1、要跳到圈中心,不能踩线。

  2、跳双圈时一定要双脚同时落地。

  3、从终点“寻宝区”里选出可回收物品必须放入空篮中。

  小百科:宝贝,是汉语字词,拼音是bǎo bèi,意思是第一种解释把“宝”与“贝”都看成是名词,把“宝贝”看成名词与名词联合的词组。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时值金秋,正是山芋(也称番薯、地瓜)成熟的季节。我们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它非常熟悉,特别是我组织孩子们将上学期种在苗圃里的山芋开垦出来时,让孩子们既兴奋又失望。原因是:葱葱茏茏的绿藤下挖出的山芋竟是又瘦又小,须根倒不少,这些让孩子们全没了成就感,怎么也搞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种植浇灌的山芋只有这么丁点儿大。藉此机会,我便设计了“山芋”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和管理种植物的要点,并通过操作劳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帮助他们积累有益的相关经验,发展他们的操作能力,同时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所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运用感官,进一步认知山芋的特征和功用。

  2、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挖山芋、刨山芋皮、蒸山芋等),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能力。

  3、通过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快感。

  4、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创新能力。

  流程图:

  挖山芋(感知山芋的外部特征和生长情况)→讨论山芋的用处和吃法(进一步认知山芋的用途)→烧制山芋(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快感)→山芋造型活动(发展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一:挖山芋

  备:(1)每个幼儿自带一种挖山芋的小工具,一只小篮子。(2)反映山芋生长过程照片或图片。(3)在幼儿园附近联系好一山芋地,请一农民作好讲解山芋种植管理要点和生长环节的准备。

  过程:

  1、谈话:

  上星期,我们一起把我们自己种的山芋挖起来了,你们发现我们种在苗圃中的山芋长得怎么样呀?(瘦小、茎多)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农民伯伯种的山芋地里挖山芋,好吗?让我们去看一看、比一比,谁种的山芋大?再想想为什么。

  2、带领幼儿去指定的山芋地,要求幼儿妥善管理好自己的小工具。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农民伯伯种的山芋地和我们种的山芋地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

  猜一猜他们为什么要将平整的地挖成一垄一垄的?为什么把山芋种在垄峰上,而不种垄沟里?

  幼儿猜测后请老农讲解原因:山芋喜欢干燥松软的泥土,所以将地筑成垄,并把山芋种在垄峰上,若遇连续下雨,水可及时流到沟里,使垄上的泥土保持干燥松软,有利于山芋发育长大。

  4、让幼儿分别用自带的小工具挖山芋,比比谁挖得多。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5、休息时讨论:

  (1)我们种的山芋与农民伯伯种的山芋有什么不一样?然后请老农讲解种植山芋的注意事项和山芋的生长过程,教师配合讲解依次出示相关图片。

  (山芋发芽→育苗→将土壤耙碎筑成垄→种苗→定期浇水、施肥、锄草→定期修剪山芋藤→收获)

  (2)用你的小工具挖山芋累不累?用什么方法挖山芋又快又省力?

  请老农用钉耙一垄一垄将地掀开,让幼儿能完整地看到整株的山芋。同时介绍垦山芋的决窍:要在地垄侧面下锄,这样山芋不易被垦破或垦断。

  6、让幼儿捡山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山芋整株呈什么样儿?象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一根藤上大约长几个山芋?

  7、数数篮子里共捡了几只山芋?排排大小、分分类。

  8、劳动结束,回园。

  活动二、讨论活动:山芋的特征及功用

  准备:(1)每组一筐山芋、分类用小筐(2)录像:制作粉丝的流程

  过程:

  1、每组提供一小筐山芋,让幼儿观察其外形特征并进行描述(可按形状和颜色来进行分类)

  2、教师剖开红皮、黄皮两种山芋,让幼儿再次观察山芋的肉有什么不同?(有淡红、有淡黄、有橘红等颜色,剖开面上有点点浆液渗出。)

  3、讨论:山芋有什么用?

  (藤可喂家畜;山芋可以吃,当饲料、作鱼饵、做粉丝、粉皮,还能提炼加工成酒精和淀粉)(可以制作玩具:藤上的茎做耳环、项链,山芋可做小动物、印章等)

  4、观看录像:山芋的`制作流程

  洗净山芋→放入机器碾成碎末→过滤去渣→将浆液蒸成块→冷却→放在机器里抽成条状→凉干

  5、山芋可以怎么吃呢?有哪些吃法?

  (可以生吃、切成片晒干了吃、烧甜汤山芋、烤着吃、蒸了吃、红烧着吃、煨着吃、还可与面烧糊吃。)

  6、山芋怎么贮藏:一下子收获那么多山芋,时间放太久会烂,怎么办呢?

  (北方藏在地窖里,南方在地上挖个洞,铺上草或柴,将山芋埋在地洞里,冬天不易烂,而且又甜又细腻。)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唱唱等活动,初步学会歌曲《老鼠画猫》。

  2、通过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初步学会歌曲《老鼠画猫》。

  活动难点:幼儿用动作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1、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讨厌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初步感受旋律:

  (1)妈妈:看来这儿并不安全,咱们还是搬家吧!

  (2)妈妈:小老鼠咱们搬了一天的家,很累了,赶快休息一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3)鼠妈妈(惊讶状):“咦,我刚才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刚才那只讨厌的大野猫它变了,你们猜猜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老鼠”们议论纷纷,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鼠妈妈:乖宝宝,你们的心思和妈妈是一样的,都想让野猫的眼睛变得小小的,爪子呢,也没有了┄┄那就让妈妈将梦中的老鼠画给你们看吧!(变慢速唱歌边将猫的样子给画出来)

  (5)幼儿跟随老师按照画面清唱练习两遍。然后再带动作跟着音乐练习两遍。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快乐的牧羊人》源于经典美国电影的一首插曲,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经典的东西总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愉快、幽默、诙谐的情绪。

  2、能根据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尝试用哈、啦、嘻等象声词哼唱自己认为最好笑的一句旋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手拿小鞭子的牧羊人木偶、VCD。

  教学重难点:

  用语言、动作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表演。

  1、出示牧羊人木偶。

  2、教师操作木偶,哼唱《快乐的牧羊人》前面四小节。

  二、完整欣赏音。

  1、我最喜欢唱的歌曲是《快乐的牧羊人》,你们听我唱完就知道我有多开心,多会笑了!

  2、播放VCD,完整欣赏第一遍:听了乐曲,你觉得开心吗?

  3、第二遍: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觉得多里很开心、很快乐?

  4、哪一段,牧羊人最开心,他正在忍不住笑出声来?

  教师弹奏并哼唱这一乐段,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或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欣赏乐曲:1--8小节。你觉得牧羊人开心吗?

  欣赏乐曲:9--16小节。牧羊人在干什么?

  欣赏乐曲:25--32小节。给你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动作或表情来表现牧羊人开心的心情?

  三、表达愉快的情绪。

  1、用各种象声词(如“哈……啦……嘻……”等)来哼唱自己认为最好笑的一句旋律。

  2、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或表情来表现自己愉快的心情。

  活动反思:

  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兴趣比较浓厚,能以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根据对乐器的已有经验判断乐器等等,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逐步感受牧羊人的快乐,感受乐曲所表现出的欢快情绪,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理解树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让幼儿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的含沙量居世界之最;黄河下游又称“悬河”等。

  带领幼儿积攒一些废品,如报纸、饮料罐等。

  (2) 材料准备

  教具:录像带《伟大的黄河》和《黄河的现状》;大型沙盘;枯树叶、树枝若干;彩色图纸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幼儿热爱黄河的情感和保护黄河的决心。

  (1) 录像一:《伟大的黄河》

  引导幼儿回忆已学的有关黄河的知识,感受到母亲河的雄壮美;通过欣赏祖先时代黄河的地肥水美。人们在船上悠闲地捕鱼等画面,激发幼儿体验我们祖先在黄河流域的幸福快乐

  (2) 录像二:《黄河的现状》

  教师:现在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母亲河变了,它为什么会变呢?

  幼儿观看录像:人们任意砍伐树木,泥土流入黄河,最后发洪水,造成水灾。引导幼儿说出造成水灾的原因—砍树,使幼儿了解到砍树对生态的恶劣影响,明白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类首先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爱我们。

  二、通过实物投影

  (1)利用大型沙盘制作的黄河模型,演示水与泥土的的关系。

  请幼儿动手操作,往光秃秃的“黄河”岸边倒入水,观察泥土随着水慢慢的流失,感受水与泥土的关系。

  教师和幼儿归纳小结:水倒得越快越猛,泥土流走的越快越多。

  (2)利用投影教学片《树根、泥土与河流的关系》,帮助幼儿理解水土流失现象。

  幼儿观看投影教学片。教师和幼儿边观察边总结树根与泥土、泥土与河流之间的关系:砍了树,泥土就会被冲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水土流失”

  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没了树,容易发生水灾”,进一步巩固、强化幼儿关于水土流失的经验。

  三、捐种树木,为黄河献出一份爱

  教师: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水灾,我们应该在黄河边干什么?(种树)

  我们的母亲和正在受难,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都行动起来了,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1)“爱心箱”活动

  教师主动奉献爱心:五元钱一棵树,二百元钱一亩林,老师捐种十棵树,希望我们的母亲河不再受难。鼓励幼儿回家商量。

  (2)“废品收集箱”活动

  出示“废品收集箱”,引导幼儿收集废纸、饮料罐等卖钱,捐钱种树。

  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要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起,请幼儿把这段时间积攒的废品丢入收集箱。伴随《我的祖国》音乐,活动结束。

  推荐理由:

  我推荐的理由是:首先《保护母亲河 奉献一份爱》这个活动是一次成功的田野课程活动,环保是21世纪的重大课题,环保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这个活动选材新颖,富有时代感。其次这个活动构思始终围绕着体现幼儿的“六性”,即生活性、挑战性、共生意识性、主动性、互动性、整合性,注重幼儿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使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深入,使幼儿在观察、交流、操作、互动中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与满足。如利用大型沙盘,幼儿分组操作,感知水土流失现象,使幼儿在积极主动地状态下学有所获。最后是师幼间的互动,活动自始至终的吸引幼儿,很自然的把幼儿推向主体地位,充分强调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如第一环节,看录像回忆黄河的历史,配音和讲解结合,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第二环节,看录像《黄河的现状》,听着令人心痛的砍伐声、洪水声,幼儿自然的掌握了砍树对生态的恶劣影响,接着切入知识点“水土流失”,利用沙盘与投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动之以情,激发幼儿“献爱心”活动;最后,在《我的祖国》的高昂音乐声中幼儿收集废品,在**中收尾。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使幼儿留有余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有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黄瓜的长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观察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黄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测量引发兴趣

  1、这个蔬菜叫什么?在哪儿见过?你们发现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黄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黄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如: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十伙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黄瓜并作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进行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又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黄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作测量纪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黄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

  2、与幼儿共同总结:使用了哪些材料作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纪录的。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黄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当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在分组活动中,有个别幼儿还不是准确而又清楚地将第一次测量的终点紧挨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基本能达到我预设的教学大纲,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能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提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

下一篇:中班地震安全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