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4-09 10:26:19 作者:

【必备】大班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大班教案锦集九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能随儿歌指令移动身体位置,促进身体反应的灵敏度。

  2、 在音乐游戏中增进对乐曲结构的敏感性。

  3、 学习设计芭蕉扇。

  活动准备

  “儿歌”:《芭蕉扇》、自制芭蕉扇、活动场地:蜘蛛洞

  活动过程:

  1、 让幼儿回忆故事《火焰山》

  ——孙悟空为什么要过火焰山?

  ——他为什么要借芭蕉扇?

  ——孙悟空是怎样借芭蕉扇的呢?

  2、 请幼儿一起来学念儿歌:

  ——展示芭蕉扇道具,带幼儿念儿歌《芭蕉扇 》。

  ——请幼儿想象:芭蕉扇除了能熄火、生风、降雨外,还可以有什么超凡能力。

  3、 玩一玩“芭蕉扇大风吹”游戏:

  ——简化儿歌歌词为口诀:“扇一扇,扇一扇,铁扇公主芭蕉扇,可以把人扇到某某(教室的某处)

  ——幼儿听随口令,假装被芭蕉扇扇过后,被吹到桌子下,椅子边,大门边等。

  ——换一位幼儿当“铁扇公主”,其他幼儿配合指令移动位置。

  4、 做一做自己的“芭蕉扇”

  ——引导

  幼儿观察芭蕉扇的外形特点。

  ——取卡纸设计芭蕉扇花纹,剪下,粘在一次性筷子上,做成芭蕉扇。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及雄壮有力的特点。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性质,用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形象。

  3.体验神气、害怕、高兴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音乐,表演道具:披风、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内容。

  (1)师:听,这是谁?(放狮吼声)对了,它就是森林里的狮王(出现狮王图片)。今天,狮王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音乐1遍)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有的……有的……)

  (2)师:其实,在这首音乐中就藏了一个关于狮王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完整1遍,教师配乐讲故事)故事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故事:在秘密的森林里,住着狮王和许多的小动物大班艺术:狮王大班艺术:狮王。你们听,乐队吹起了号角,迎接狮王的到来。威武雄壮的狮王大摇大摆的、威风凛凛地走过来!它一边走,一边大声吼叫,一声一声响亮。听到第一声吼叫声,小动物们有点害怕。听到第二声吼叫声,小动物们很害怕。听到第三声吼叫声,小动物们害怕极了,吓得浑身发抖。狮王的吼声震动了整个森林。不过今天狮王过生日,决定不吃小动物,小动物开心极了!跳起了欢快了舞蹈,祝狮王生日快乐,美丽的孔雀展开了羽毛,跳起了孔雀舞;金丝猴抓耳挠腮跳起了滑稽的猴子舞;大象甩起长鼻子,跳起了可爱的大象舞……

  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狮王忍不住大吼了一声,这一吼可不得了,所有的小动物都吓得蹲下不敢动了!

  二、分段理解内容,尝试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听清音乐,感受第一段迎接狮王的音乐旋律

  (2)师: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能把狮王神气威猛的样子表现出来?(幼儿表现,教师记录)

  (3)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演一演狮王走路的样子吧!(第二段音乐一遍)

  2.引导幼儿听清音乐,尝试创编狮子走路的动作。

  (1)师:你们听,谁来了?(第二段音乐一遍)(点击狮王)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2)师: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能把狮王神气威猛的样子表现出来?(幼儿表现,教师记录)

  (3)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演一演狮王走路的样子吧!(第二段音乐一遍)

  3.引导幼儿听清音乐,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

  (1)师:你们听,这是狮子在干什么?(第三段音乐一遍)

  (2)师:狮王吼叫了几次?吼叫一声比一声怎么样?(洪亮),你会怎么表现由小变大的吼叫声呢?(幼儿表现教师记录)小动物们听见就会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表情和动作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很害怕?

  (3)那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来表演狮王好吗?另一半的小朋友就来表现害怕的小动物好吗?(第三段音乐一遍)

  4.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1)师:原来,狮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了,大家都觉得很高兴。(第四段音乐一遍)

  (2)师: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表现呢?(幼儿纷纷表演了孔雀展翅、眼镜蛇在扭动、大象猴子在舞蹈等等)(幼儿表现教师记录)

  (3)师:狮王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忍不住大吼一声,把小动物下得怎么样了?(逃跑、不动)

  (4)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一做吧!(第四段音乐一遍)

  三、完整表演

  (1)完整表演一遍

  师:瞧,真是一个有趣的狮王故事,你能听清旋律完整表演吗?(出示道具)老师也想来做狮王可以吗?

  (2)完整表演一遍

  师:谁想来做狮王?你还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交换头饰扮演不同的动物,我是观众,你们可要表演给我看哦!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3/4拍节奏。

  2.感受和表现休止符,体验游戏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和表现3/4拍节奏。

  环境与材料:

  1.小帆船图片3-4个。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感受和表现休止符,体验游戏的快乐

  一次备课

  学说歌词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倾听,理解,说一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歌词。

  再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曲中间停顿部分,在停顿的四拍处和幼儿一起说"一、二、三、四"。

  第三次欣赏歌曲,教师引导哟额为歌曲拍3/4拍的节奏,并在中间停顿的四拍处和幼儿一起说"一、二、三、四"。

  学唱歌曲

  教师放歌曲录音,幼儿跟音乐一起唱歌,教师在幼儿身后,悄悄地将小帆船藏在幼儿的椅子底下。

  歌曲结束后,幼儿找小帆船,找到小帆船可中新开始

  游戏"小帆船"

  玩法:幼儿扮小帆船,边唱歌边模仿小帆船随意"漂"动,每唱到歌曲中停顿部分,都要马上立正站好。看谁听的准,做的对。

  教师作示范,全体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歌曲。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首先学生进行思考帆船是考什么进行运动的?这个简单的问题,学生都能够较好的进行回答。但是下个问题,帆船运动时,帆船的'风帆面和风向的之间的关系。首先设想简单的问题:船向北航行,刮南风,帆面是怎样的?如果刮东南风或者是西南风,帆面是怎样进行悬挂的。学生进行进行猜想。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个时候争论是没有用的。需要学生进行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们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在课堂上没有条件进行,进行课下进行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活动。但是活动的参与度还是不够。这需要更好进行引导。还要更好地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我想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更容易的进行进入活动角色。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图书《春娃娃》,理解画面内容,知道春天的主要特征;

  2.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幼儿爱护图书,一页页按顺序仔细阅读;

  准备:

  1.图书《春娃娃》,册数同幼儿数

  2.带幼儿外出观察过春天,了解一些春天的基本特征,如燕子飞来了、柳树长叶子了等。

  过程:

  1.激发幼儿看书的兴趣

  1)“看看今天我们又要和谁做朋友了?(图书)我们应该怎样和图书宝宝做朋友呢?”

  2)讨论回忆看图书应该怎么看——一页页按顺序看,翻书的时候要轻轻的,注意保护书宝宝

  2.认识“春”字,引导谈论春天的景色,引出图书《春娃娃》

  3.阅读前设疑:

  找找春娃娃到了哪些朋友家作客?

  4.幼儿自由阅读,师巡回观察指导

  5.师生共同阅读

  1)师提问:找找春娃娃到了哪些朋友家作客?(理解词:串门)

  它对这些朋友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感受

  3)幼儿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大家一起帮助解决

  6.动脑筋游戏

  幼儿按小组合作,把书翻到P11页,找找图片上的春天在哪里?

  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的春天最多。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十二种动物的排列顺序和有关的传说;知道自己和父母的属相。

  2、知道可利用图片的暗示,理解记忆十二生肖歌词的顺序。

  3、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十二生肖歌》,唱清歌词,唱准旋律。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磁铁、磁性白板、十二种动物图案、十二种生肖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剪纸画“十二生肖图”,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美术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出示剪纸画)你都看见了哪些动物,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2、教师讲述故事“十二生肖”。

  3、学习儿歌《十二生肖》(节奏朗诵)

  4、完整倾听歌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5、边欣赏图画,边唱歌曲,进一步了解歌词内容。知道利用图画的提示来记忆十二生肖歌词的顺序。

  6、幼儿选择头饰,扮演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玩十二生肖的游戏,进一步理解、记忆十二生肖的顺序。

  活动提示

  1、结合美术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生肖饰品。

  2、提请家长配合:

  与孩子一起了解周围亲人的属相,熟悉十二生肖的顺序。

大班教案 篇6

  在幼儿园中有一项“等身大的人”的美术创作形式,通过让幼儿躺在一张巨幅的图画纸上,请同伴协助描绘身体轮廓,完成之后幼儿便在外形内共同绘画五官及衣服。这样的创作由于外形易于掌握,加上创作出来的画面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因此被幼儿园广泛使用,形成一种为了制作视觉效果好的作品而创作的例子。

  而人物画在美术创作中是最常出现的主题。如在家庭的主题课程中,除了人物的角色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作者对家庭成员的感觉以及个性特征,通过角色的创作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在各行各业的主题中除了工作服装的表现外,还需要表现出工作时的样貌及态度;在情绪的主题中则重点放在表情上,同时还需要表现出不同情绪时的肢体动作。可见,等身大的人物的创作,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同时传达出孩子对人物的理解及感觉,这种学习方式能取得一种通过艺术达成教育的效果。下面以大班《小小运动家》活动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等身大的人来认识运动员。

  活动目标

  1、认知:认识各种运动的规则及比赛方式;了解运动器材与运动的关系。

  2、情感:了解运动对身体的意义;能依个人的感觉表现出运动的动作;通过合作绘画的方式,体会合作绘画的乐趣。

  3、技能:能依照身体的形状描绘出幼儿肢体的外形;能掌握丙烯颜料的特性,以平涂的技巧绘画出运动员的造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人物肢体结构的特征;具有共同游戏的能力;曾经有水粉或丙烯颜料的使用经验。

  2、环境准备:空广的地面,并铺上帆布保护,以免活动后颜料污染环境难于收拾。

  3、材料准备:全开的瓦楞纸板;将丙烯颜料在水杯中调出各种颜色,并置放于篮子里供幼儿使用;铅笔、油画笔。

  活动过程

  1、视觉意象的加强。

  美术创作是一种视觉艺术,当我们引导幼儿创作时需要提供多样的视觉图像,让幼儿仔细欣赏,引发幼儿在视觉上的思考,发挥更多的创意。因此这次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各种精彩的运动照片供幼儿欣赏讨论。在讨论时,我们通常以各种提问来引发幼儿的讨论,使幼儿在视觉上对运动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了解不同运动的肢体动作。

  (1)照片中的人物在进行什么运动?

  (2)这种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规则?

  (3)照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姿势及动作?(他们正准备做什么?)

  (4)请幼儿按照片中运动员的动作模拟表现,感受运动时的姿态。

  2、真实体验加强了解。

  体验可以使幼儿有深刻的感受。因此当幼儿对人物运动的意像有了概念后,我们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加强创作的意念。教师首先准备各种运动器材,讨论这些是什么运动的器材,如足球、羽毛球拍等;然后再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器材,在比赛时有哪些规则,同时请小朋友示范各种运动的动作,通过不同的引导方式,加深孩子对各种运动的认识。

  3、引起创作动机。

  教师提问:怎样把刚才表演的动作保留在大块的瓦楞纸板上,而且所绘画的人物与真实人物的比例一模一样?

  幼儿可能会说出把人物画大一点,这时教师要特别强调与他们的身体比例要一样大,引发幼儿想出依照身体的外形来描绘。待幼儿清楚如何画出一个与他们身体一样大的人物后,向幼儿说明:这次我们要画一个与他们身体一样大的运动员,但这么大的人物,一个人画会比较慢,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地画出漂亮的作品呢?引起幼儿集体创作的动机。

  4、创作介绍。

  (1)教师先请幼儿以4~5人分成一组。

  (2)请各组先讨论并推选一名幼儿担任运动员模特儿,并介绍具体的创作过程。

  (3)最后介绍如何清洁及收拾工具。

  5、创作过程。

  (1)小组中选出一名幼儿担任运动员模特儿躺在瓦楞纸板上,其他幼儿协助模特儿摆出理想中的运动姿势,等姿势确定后由一名组员运用铅笔描绘身体外形,绘画时提醒幼儿必须依照身体外形描绘才能画出优美的动作。

  (2)身体外形绘画完后,模特儿可以离开纸板进行细节的绘画。在开始使用丙烯颜料绘画时,教师先提供各组一杯黑色的丙烯颜料,先以线条绘画运动员的基本造型,如衣服、短裤、鞋子等。一杯颜料的作用是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共同讨论,绘画时能一起注视造型的变化。直到运动员的造型大致确定后,再让幼儿每人一杯不同颜色的颜料共同彩绘,依照大家的想法绘画完成。

  (3)由于完成后颜料尚未完全干,因此绘画完成后必须把作品放置于适当的地方,并进行收拾工作。

  注意事项:

  丙烯颜料的使用需说明清楚,如蘸颜色后需在杯子边缘由内往外刮一下,把过多的颜料刮回杯内,防止绘画时颜料滴在画面上;

  交换颜色时要提醒幼儿杯子与画笔必须同时交换,以免没有交换画笔而产生乱混颜色的现象;

  在讨论绘画的时间,只能提供一支笔绘画,这样才能产生共同绘画讨论的效果,若提供每人一支笔,就会各自创作,失去共同讨论合作的效果:

  幼儿创作时需穿着耐脏的衣服或工作服。

  6、分享。

  (1)作品颜料干燥之后,教师可以把幼儿绘画的人物外形切割下来,并展示于作品栏。

  (2)作品展示后,请幼儿分享说明。

  ①说出与谁一起绘画?如何绘画?哪些部分是自己所绘画的?

  ②介绍所绘画的是哪一种运动员?表现出哪一种运动姿势?这种运动主要是使用肢体的哪一部分?

  7、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社会发展 1、绘画人物时能用适当的语汇进行沟通讨论。

  2、能分工合作进行绘画创作。

  肌肉发展 1、适当地使用丙烯颜料平涂绘画。

  2、能适当地依照人物的外形来描绘线条。

  造型发展 1、能绘画出完整的人物肢体结构。

  2、能适当使用点、线、面来表现人物特征。

  美感发展 1、能绘画出人物运动的感觉。

  2、能运用线条及色块组织人物造型。

  想像力表现 1、 能以戏剧方式表演出运动人物的感觉。

  2、能通过绘画讨论,表现出共同理想中的运动员。

  本活动旨在说明一种创作的表现方式,在幼教课程的不同课题中可以有不同的教育意义。而幼儿园的美术创作,不应该只是为了画人而画人,为了画房子而画房子,而是需要在每一个创作活动中,通过课题为背景,藉由综合的概念来统整幼教课程与美术创作,这样美术创作除了美感及创造力的培养之外,在幼儿的教育学习上将产生更多重的意义。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体验残疾人的难处,懂得尊重残疾人,并能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

  2、尝试用简单的手语表达一定的意思。

  3、激发幼儿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

  活动准备:

  1、残疾人的生活录像,残运会视频片段。

  2、歌曲VCD《感恩的心》、残疾人生活工具(如:拐杖、轮椅等)。

  活动过程:

  1、观看DVD残运会舞蹈《牵手》,引出话题。

  “刚才的舞蹈好看吗?那上面的演员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演员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知道是残疾人)

  2、观看残疾人的生活实录,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怎么了?

  3、自由选择各种残疾人的生活工具来体验残障带来的不便。

  (1)请幼儿蒙眼体验盲人的感觉;

  (2)使用拐杖走路。

  (3)坐轮椅。

  4、交流讨论、小结。

  “刚才你使用这些工具后有什么感想?”

  “你曾在哪也遇见过残疾人,他遇到过什么困难?”

  “我们该如何去关心帮助他们呢?”

  5、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1)介绍《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一个聋哑女孩的故事。

  (2)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3)谈谈你听了这首歌的感想。

  6、尝试用手语来表达歌曲。

  (1)学习简单的手语来表达一些意思:爱、走、呼唤、心、看、听、眼泪。

  (2)尝试用手语来表演歌曲。

  7、师生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参观福利院,为孤儿献爱心。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材料

  1.主题活动录音带,录音机,剪好的窗花。

  2.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新年贺卡》。

  活动过程

  1.欣赏活动室的窗花。

  2.教师给幼儿表演剪窗花。

  3.欣赏录音儿歌。

  4.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句子来回答,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

  5.以整体跟读的方法进行学习 儿歌。

  6.教师与幼儿表演儿歌。

  7.指导幼儿剪窗花。

  儿歌:

  小剪刀,咔嚓嚓,

  奶奶在家剪窗花。

  剪朵梅花五个瓣,

  剪只喜鹊叫喳喳。

  剪出雪花漫天撒,

  剪个福字头朝下。

  再剪一个胖娃娃,

  抱着鲤鱼笑哈哈。

  抱着鲤鱼笑哈哈。

  活动反思:

  通过剪窗花活动,我认识到活动的价值,它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延续幼儿的兴趣,延续活动中没达成的目标,或者作为教学活动目标的提升。

  同时给幼儿自由、宽松的空间,足够的探索实践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利于幼儿操作与探索,也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