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18 07:49:38 作者:

【推荐】小班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小班教案范文集合6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复习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点,并学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习对应粘贴的能力(学习使用双面胶粘贴)。

  3、产生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彩色复印纸图形块若干、泡沫图形块若干、小猴子手偶一个、三个小动物(小熊、小松鼠、小鸟)的教具、双面胶、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门各一个、剪刀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活动难点:

  通过增加材料的难度引导幼儿正确区分三种图形。

  活动过程:

  1、以故事《森林里的动物》导入,巩同对三种图形的特征的认识。

  教师:前几天小猴子来咱们幼儿园参加咱们的六一活动特别高兴,走的时候幼儿园送给它很多好吃的夹心饼干,小猴子把饼干带回大森林里送给其他小动物们品尝,它们都特别喜欢吃。就是这些饼干(教师出示图形饼干)。

  教师:这是什么形状的饼干呀?

  幼儿:三角形。

  教师:三角形的饼干长得什么样呢?

  幼儿:有三个角、还有三条边。

  教师:对,那这是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总结出i种图形的特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圆形的边是弯弯的合拢的曲线;正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

  教师:现在森林里举行盛大的宴会,那我们送点什么给他们呢?

  教师:它们爱吃饼干,我们就给他们做一些饼干吧。

  2、操作活动:为小动物做饼干。

  (1)出示三种动物教具。

  教师:我们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宴会(教师一一出示三种动物)。

  幼儿:小熊、小松鼠、小鸟。

  教师:你们看看它们的嘴分别是什么形状,嘴的形状就代表它们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儿:小熊是正方形、小松鼠是圆形、小鸟是三角形。

  (2)为小动物制作它们喜欢吃的三种形状的饼干。

  ①将桌子分成三个组,分别制作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②幼儿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制作饼干。

  ③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两种材料:一种是已画好的三种图形,幼儿直接拿剪刀剪下来即可;另一种要求幼儿自己画自己剪。

  3、给小动物送饼干。

  (1)教师向幼儿提出送饼干的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们把做好的'饼干送给我们的小动物吧,但千万别送错哦。

  教师:去往森林的路上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三种不同形状的路线。如果你做的是正方形的饼干就要踏着正方形的小路过去,做的是三角形饼干就要踏着三角形的小路过河,如果是做圆形饼干的小朋友就要走圆形的路,千万不要掉到小河里。

  教师:过了小河还要钻过山洞,那里也有三个形状的门,请小朋友们想想:应该走哪个门?

  (2)给小动物送饼干。

  ①将同种图形摆放成三条路,让幼儿去送饼干。

  教师将三种形状的泡沫块摆成三条路线,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动物们送饼干。一名幼儿赶忙跑过小河钻过三角形门送到鸟妈妈的嘴里,但是他没有踩着三角形的泡沫块。

  教师走过去问幼儿:你刚才做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儿:三角形。

  教师:那你应该送给哪个小动物?

  幼儿:送给小鸟。

  教师:河上有三条小路,你应该走哪条小路呢?

  教师:请你看看哪条路铺的石头跟你做的饼干是一样的形状呢?

  幼儿:这条。(他用手指指地上的三角形小路)

  这时,又有一名幼儿跑过来随意把饼干放在了一只动物的嘴里,扭头便走。

  教师:我刚才看到你做了一个特别好吃的饼干,能告诉我是什么形状的吗?

  幼儿:正方形。

  教师:请你看看哪只小动物嘴巴和你饼干形状一样呢?

  幼儿:小熊。

  教师:那你为什么送给小鸟呢?

  幼儿:我特喜欢小鸟。

  教师:那你看看小鸟的嘴巴是什么形状呢?

  幼儿:三角形。

  教师:对啊,如果你喜欢小鸟,那你就应该选一些它喜欢吃的饼干喂它,好吗?

  幼儿:好。

  ②将小河的拼摆逐渐增加难度:从同种图形摆在一起到把各种图形混在一起。要求幼儿经过寻找、辨别、判断后才能经过小河。

  4、小结:与幼儿清点、验证送给小动物的饼干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活动的设计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形式上以游戏贯穿始终,使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快乐游戏情境中加深了对三种图形的区分和认识;

  (2)教师能仔细地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并能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灵活地调整游戏难度,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

  隐藏的目标相对较多,使幼儿无法全面顾及,如使用剪刀剪图形对小班幼儿来说有点困难,这样影响了幼儿送“饼干”的时间,进而影响主要目标的完成。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知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在做汤团的过程中,自然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体验汤圆一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幼围裙、面粉团、抹布。

  2.PPT。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做游戏“变汤圆”,引起幼儿兴趣。

  谈话进入活动。

  ——教师:我们今天要来做什么呢?你想做什么样的汤圆?大大的、圆圆的……我们来试一试!

  做游戏“变汤圆”。

  ——师幼用身体自由变化汤圆,体验变化不同汤圆带来的乐趣。

  ——教师:我们刚刚变了哪些不同的汤圆?原来我们是汤圆一家!

  2.阅读故事《汤圆一家》,感知故事不同角色的特点。

  幼儿将家庭成员与汤圆一一对应。

  ——教师介绍涵涵的一家,引导幼儿发现故事角色的特点:爷爷高高的、奶奶矮矮的、爸爸瘦瘦的、妈妈胖胖的、涵涵小小的。

  ——观察不同的汤圆,根据形状引导幼儿猜测并说明一一对应的理由。

  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自然学说简单重复的对话。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教师:故事哪儿有趣?(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诙谐。)

  ——师幼尝试讲述故事,幼儿自然学说简单重复的对话。

  3.制作汤圆,体验“汤圆一家”的快乐。

  幼儿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汤圆。

  ——幼儿做汤圆,教师巡回发现不同形状的汤圆。

  ——教师:点名喽!高汤圆,到!小汤圆,到!……(引导幼儿感受集体大家庭的快乐。)

  4.活动延伸。

  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汤圆,体验和小伙伴吃汤圆的愉悦情绪。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快乐宝宝

  (二)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能在生活中做一个快乐的宝宝。

  2、学习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三)活动准备:

  1、歌曲宝宝的笑

  2、太阳、花朵、宝宝、苹果图片各一张。“暖暖、香香、甜甜、红红字卡”。

  3、羽毛一根。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玩“表情魔术”的游戏。

  提问:在玩魔术的时候,她脸上表情有什么变化?(笑了)

  2、引出主题:

  3、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时候会笑?你笑的动作、表情、做出来。

  4、教师用捉迷藏的方式引出歌曲。

  (1)教师演唱一遍,请幼儿听歌里都有谁?(幼儿说,摆放卡片图画)

  (2)教师演唱第二遍,请幼儿手指卡片,注意听他们是怎么笑的?

  (摆出字卡,并一一对应)

  (3)教师手指卡片图画,请幼儿说卡片图画并说字卡

  (帮助幼儿整理记忆歌词)

  (4)教师演唱,幼儿可以作不同的动作,随教师同唱。

  (5)在熟悉歌词后,用不同的声音演唱。

  5、小结:太阳、花朵、宝宝、苹果今天和小朋友们玩得开心,那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应该怎么样?

小班教案 篇4

  目标:

  1、 在游戏中感受活动的快乐。

  2、 愿意用动作表现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3、 能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

  准备:

  鸭妈妈头饰一个。场地上放青菜卡片。

  过程:

  一、 以游戏导入。

  1、教师做鸭妈妈:“鸭宝宝,今天的太阳真好,妈妈带你们去晒太阳,好吗?鸭妈妈先请小鸭子排好队伍,做一群神气的小鸭子”

  2、教师与幼儿排着队伍一起矮矮、歪歪地学小鸭子走走,拍拍翅膀,晒晒太阳,帮助幼儿体验与妈妈一起游戏时高兴的情绪。

  3、当幼儿发现青菜卡片时,鸭妈妈与小鸭子一起快乐地伸伸脖子吃青菜。

  二、理解儿歌。

  1、教师:“鸭宝宝,咱们走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吧”。教师与幼儿一起自由松散地坐在地下。

  2、理解儿歌。

  “刚才鸭宝宝们跟着鸭妈妈,咱们是怎么走的呀?谁来学学看?”幼儿回答并表演。教师念儿歌,“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鼓励幼儿一起来学学歪歪矮矮地走路,感受快乐的情绪。(强调:一排、矮矮、歪歪。)

  “鸭宝宝,我们到了草地上,还做了些什么呢?谁来说说看?”幼儿回答并表演,教师念儿歌:“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伸脖子,吃吃青菜”。幼儿集体表演并学念儿歌。

  “鸭宝宝,咱们要回家了,应该怎么走呢?”教师带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一起排着队伍矮矮、歪歪地学小鸭子走回家。

  三、 再次游戏。

  “还想跟鸭妈妈一起去草地上玩吗?”“这次咱们要念着儿歌来玩了,看哪着小鸭子最能干,念的儿歌最好听”。一边念儿歌一边游戏,结束时离场。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小班的孩子喜欢爬爬滚滚、跑跑跳跳,以前又听到《蚂蚁搬豆》的儿歌,诙谐有趣,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小班幼儿很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尤其喜欢学小蚂蚁等小动物,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练习、锻炼四肢力量,使四肢协调进行活动。

  2.引导幼儿学习体验多人合作游戏的精神。

  3.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小蚂蚁头饰、大沙包若干、健康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听音乐带小蚂蚁做热身运动.(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

  师:天亮啦,蚂蚁宝宝们出洞啦。

  播放健康歌:幼儿随教师做健身运动 。

  2.练习爬爬 。

  师:孩子们们,冬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出去寻找好吃的粮食吧!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向前爬行,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我们四处看看,跟着妈妈爬,不要爬远了哦

  3.搬豆豆

  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

  “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小朋友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引导幼儿自己想想用什么方法把豆豆运回家。

  幼儿探索:一个幼儿试一试;两个幼儿试一试;三个幼儿试一试;许多幼儿试一试。体验合作的力量和大家同乐的兴趣。

  4.放松活动

  互相敲敲腿、捶捶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们体验蚂蚁爬爬的乐趣和大家合作的过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用鼻子闻气味并区分香和臭,学说词语:香香的,臭臭的。

  2.知道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二、活动准备

  1.洗发水、香菜、榴莲、臭干等香香的和臭臭的东西。

  2.已认识过五官。

  3.醋、辣椒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你们来闻一闻我的手上是什么气味?

  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手上是香香的?(引导幼儿说出鼻子)

  2.说说生活中你还闻到过哪些东西是香香的。

  师:除了香水是香香的之外,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香香的呢?

  出示香菜、洗发水,让幼儿闻一闻,并会用“香香的”一词来表达。

  3.出示臭臭的东西——臭干,会说“臭臭的”这词。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用鼻子来闻一闻这是什么气味?

  说说生活中你还闻到哪些东西是臭臭的。

  师:除了臭干之外,你还闻过哪些东西是臭臭的呢?

  4.扩展知识经验——把准备好的其他气味的东西拿出来给幼儿闻一闻。

  师:除了香香的、臭臭的气味外,你还知道别的什么气味吗?

  5.讨论鼻子的用处及爱护鼻子的方法。师:鼻子能闻出东西的气味,如果没有了鼻子我们就闻不出香香的菜、香香的洗发水,也闻不出臭臭的东西了。那鼻子重要不重要啊?

  师:什么时候我们的鼻子会闻不出气味了?(感冒了,鼻子生病了)

  师:怎样让鼻子不生病?(不能感冒,不把东西塞到鼻子里,不用手指头挖鼻子等等)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