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20 19:32:56 作者: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6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顽皮的影子》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准备活动

  知识准备: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物质部分:1、白志、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牙孜、风车,电扇、蝴蝶等各种形象若干。

  3、教师范例一份。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打开应集灯,照在墙上同幼儿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儿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儿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长短的影子。

  教师关掉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二、了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小兔并对幼儿说:“今天优质调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戏,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帮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用手电照在小兔身上,观察光线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师选一幼儿代表进一步强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只有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才能产生影子。

  三、跳舞的影子

  1、游戏:蝴蝶跳舞

  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蝴蝶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蝴蝶、固体胶等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

  让蝴蝶跳舞。

  3、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掩饰过程。

  4、讨论:为什么有的蝴蝶会跳舞?而有的蝴蝶不会跳舞?

  5、小结: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或几种材料,想想这些物体的那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

  3、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4、你们发现什么秘密?(手电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手电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

  5、教师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它们就跳起舞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3、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生成原因:

  “追、赶、跑、跳、碰”这一课程单元进行了刚一周,发现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上周结合海啸赈灾活动请幼儿收集相关资料,一张带来的报纸在林海韬小朋友的手中被卷成了小棒,海韬小朋友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过网……”,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缘于对“魔法绳”活动的思考,我设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简单的绳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主题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三、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

  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暑期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xx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学xx练举重。

  (3)xx、xx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还有幼儿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另有幼儿玩起了击剑、跳高、跳水等项目。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有幼儿问:“纸棒可以带回家吗?”户外活动时他们又把纸棒带了去。

  五、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教师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以及

  教师对科学探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教师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教师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年龄小的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一)欣赏图片,感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

  (二)通过辩论,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三)了解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差异,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 活动准备

  城市图片与乡村图片各一;活动教具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各一。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两只老鼠)一只老鼠住在城市里,所以我们叫它城市老鼠,一只老鼠住在乡村里,所以我们叫它乡村老鼠。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要请我们到他们住的城市和乡村去看看呢!

  (二)欣赏城市与乡村的图片逐一出示城市的图片和乡村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这两张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三)分段讲述故事,在辩论的形式中理解故事内容

  1、用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故事内容一天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住腻了现在的生活,它们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2、讲述故事第一段,幼儿讨论城市老鼠喜欢乡村的生活吗?为什么?(乡村虽然美丽,但它吃得住得都不习惯)

  3、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再次进行辩论

  (1)乡村老鼠喜欢哪里的生活吗?为什么?(城市里虽然住得舒服,但太不安全了)

  引导:乡下老鼠为什么紧紧拽着城里老鼠的胳膊?它怕什么?

  4、讨论:为什么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

  (四)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你喜欢城市的生活还是乡村的生活?为什么?(请幼儿自己作选择,喜欢城市的小朋友为“城市队”,喜欢乡村的小朋友为“乡村队”)

  师小结:其实城市和乡村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每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生活了,这就要看我们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那就能过得开心、舒服了,你们说对吗?

  (五)结束

  我们都住在**这个地方,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了,但是到底这里有什么好的地方吸引我们呢?

  逛逛我们的乡村,找找我们乡村美丽的地方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2.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进一步理解分合式与加减算式之间的关系。

  3.运用10的第一、二组分合式,推算出10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课件:趣味练习[3-25]

  2.学具:每人一本演草本,铅笔一支。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游戏,引起兴趣,复习9的加减。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放鞭炮的游戏,每抽一个鞭跑,将算式和得数正确读出,

  小朋友便放响炮,发出“砰啪”的声。

  如果读错,就放哑炮,发出“嘶嘶”的声音。

  二、展开

  1.趣味练习:10的分解和组合

  引导观察探索分析10的加减算式与组成式的关系。

  小结:数的加减算式可以由组成式推出,一个组成式能够推出四个加减算式,

  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在组成式中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加法算式就是这样的来的。

  在组成式中,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法算式就是这样来得的。

  2.趣味练习

  10的第一组组成式,引导幼儿分析这个组成式,使幼儿明白,在这个组成式中“10”是总数,

  “1”和“9”是部分数,提示幼儿部分数加起来等于总数,

  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

  3.请幼儿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10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4.老师公布结果,1+9=10、9+1=9、10-1=9、10-9=1,请幼儿进行验证。

  5.幼儿集体读出10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6.依次方法引导幼儿学习10的第二组加减。

  7.游戏巩固“勇摘智慧星”复习9和10的第一二组加减。

  三、结束

  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的幼儿没,颁发智慧星,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和用途。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进行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宝宝,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

  二、理解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及用途。

  (一)、宝宝要旅行了,来到数学城。

  1、宝宝来到数字宫。

  ①数字宝宝会怎样欢迎它呢?

  ②在数字城里,宝宝应该叫什么?

  ③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零?

  2、宝宝来到图形宫。

  ① 图形宝宝会怎么欢迎它?

  ② 宝宝在图形屋里还可以叫什么?(圆)

  ③ 幼儿玩:“捉迷藏”、“填格子”游戏。

  (二)、宝宝继续出发来到字母城。

  ① 宝宝到了字母城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叫什么?

  ② 欧和字母宝宝玩游戏。

  ③ 宝宝在字母城里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喔”。

  3、宝宝来到了音乐城。

  ① 小门铃是怎样唱的?

  ② 鼓励幼儿听一听、唱一唱、拍一拍。

  ③ 宝宝在音乐城里的名字叫休止符。

  (四)、集体游戏:“快快跳到这里来”。

  三、引导幼儿对进行想象创作。

  1、宝宝最后来到了魔术城。

  师:宝宝来到了魔术城,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2、幼儿讨论想象操作。

  3、幼儿互相讲述作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

  (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

  1、提出问题:

  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

  2、幼儿猜想并记录: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

  (1)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3、结果与讨论:

  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

  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

  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

  4、结果与讨论:

  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

  (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