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11 02:59:38 作者: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八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空心图案和实心图案的不同。

  2、通过玩套盒、正反拓印套盒,感受套盒在画面上留下的不同痕迹。

  3、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玩过套盒玩具。

  2.不同形状的套盒玩具若干。

  3.加了糨糊的水粉颜料,每组一张黑色卡纸、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套盒。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套盒玩具。这些套盒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呀?我们来和它们玩一玩吧!

  (2)教师:你刚才是怎样套盒玩游戏的?

  (3)教师:套盒有大有小,有圆有方……它们可以排排队,可以套在一起,还可以反过来搭高。

  2、幼儿随意拓印。

  (1)教师:套盒还可以蘸点颜料印着玩呢!谁知道可以用套盒的哪里蘸颜料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颜料盘中的套盒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套盒进行拓印。

  要点提示

  颜料盘中的套盒,有的是正着放的,有的是反着放的。在印的时候教师

  可以鼓励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套盒交替印。

  3、幼儿欣赏套盒正反拓印出的图案。

  (1)教师:套盒的两张小脸印出来的图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像什么?

  (2)教师:点点是用套盒的哪边印出来的?圈圈是用套盒的哪边印出来的?

  (3)教师:好多点点和圈圈在一起,它们在玩什么呀?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引导幼儿在套盒正反两面不同的印迹上进行想象和添画,感受不同的画面效果。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卒心、实心两种不同的玩具或蔬菜头(如圆柱积木和管状玩具、藕头和胡萝卜头)、颜料、画纸,让幼儿在拓印过程中,比较感受印迹的不同。②智力区:不同形状的套盒玩具,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套盒的大小变化,以及正面“套”,反面“搭”的不同玩法。

  ☆环境创设 ①用幼儿的作品装饰班级的游戏区角,让幼儿感受套盒印画的装饰效果。②设置拓印展区,展示套盒添画的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衣服、装饰画上空心和实心的图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根据我班幼儿表现欲望较强的特点。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并表演故事。

  活动难点:

  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活动准备:

  1.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

  2.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扮演小动物入场

  二、猜想:

  1.师出示一只大白鹅,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它是谁吗?谁来说一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呢?

  这只大白鹅长得很漂亮,它可神气了,可是后来有一天它却变成了一只大黑鹅?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到底它是怎么样变成一只大黑鹅的呢?这个秘密藏在一个好听的故事里,小朋友想不想听呢?

  三、新授故事

  1.师讲述故事。

  2.师问: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鹅大哥出门走到了哪里?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鹅大哥大步往前走,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为什么这只大白鹅变成了大黑鹅呢?出示字卡“神气”。

  谁能来学一学神气的样子。

  3.出示桌面教具,师边讲述故事《鹅大哥出门》边操作桌面教具,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

  四、分角色游戏

  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

  五、请幼儿戴上头饰一起上台音乐表演出场。

  六、活动延伸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更锻炼了能力。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在教学中,我采取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等这些问题能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单词bee的正确发音。

  2、初步学会听指令做游戏。

  3、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5、能听懂会说本课单词、对话。要求发音准确,理解词义,语调自然。

  6、初步理解英语单词含义。

  活动材料:

  小猫、猴子、蜜蜂卡片各一张。小熊的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单词:Cat and M&;#111nkey

  2、出示图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Bee英语发音。

  3、游戏《Who is mi ing 》

  幼儿听指令做动作close your eyes 和 open your ,在幼儿闭眼时取走其中一张图片。幼儿开眼后找一找、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不见了。教师注意纠正个别幼儿的不正确发音。

  4、游戏《听单词找图片》

  5、游戏《Bear Bear go ahead》

  教师扮演小熊,幼儿跟在小熊身后,边走边念儿歌,当小熊转身出示卡片时幼儿停止动作, 大声说出卡中动物的英文发音

  6、幼儿逐一和小动物们再见,结束活动。

  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较多的运用纯英语进行组织,将游戏贯穿于活动始末,让幼儿在欢乐中自然习得英语。但是人染有一些不足:1、幼儿对简单的日常课堂英语不熟悉,不能较好的理解教师的寓意,对于托班幼儿而言在英语活动中,可以运用过渡式的教学模式,有机的将中文和英文结合使用,适当中文解释新的单词和短句。2、幼儿感知新单词的环节较简练,可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新单词Bee,为大胆表达新单词奠定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拖、抖、转的方法让蘸浸有颜料的绳子在纸面上留下不同的线条痕迹。

  2.在玩绳子的过程中,观察绳子形态的变化,体验多种线条汇聚在一起的美。

  3.愿意对绳子产生的不同痕迹进行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

  活动准备1.幼儿有玩绳子的经验。

  2.人手一根长约25厘米的棉绳(一头扣着小珠子),两块抹布。

  3.每组三种不同颜色的水粉,一张桌子大小的铅画纸。

  每组提供的颜料最好是对比色,或者直接使用红、黄、蓝三原色。作画时使用的棉绳,在一头扣上珠子是为了方便幼儿拿、放,不能整根绳子都放入颜料盆中。如果没有珠子也可以扣上其他的东西。

  活动过程 1、、出示绳子,引导幼儿说一说绳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绳子。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你们看,是什么呀? (教师边讲边拉出绳子)

  (2)引导幼儿观察绳子的样子,并大胆想象。

  教师:这根绳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教师:你会用这根绳子怎么玩游戏呢?

  2、幼儿在纸上探索绳子蘸上颜料后的不同玩法。

  (1)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带小绳子去散步。小绳子会怎么散步呢?

  (2)教师出示颜料和画纸,请个别幼儿在画纸上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带绳子散步的方法,并集体做空手模仿动作。

  教师:小绳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谁愿意来带着小绳子去散步啊?

  教师注意帮助幼儿用语言提升玩绳子的方法,例如“他带小绳子散步的时候跳了一个转转舞,又跳了一个扭扭舞”等,然后通过情境式的语言,带幼儿做空手模仿动作。

  3、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用绳子在纸上留下痕迹。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小绳子,请你们带着它们去玩吧。

  (2)幼儿用绳子造痕迹。

  4、观察并大胆想象绳子在纸上留下的不同痕迹。

  教师:这个小绳子跳的舞像什么啊? (从简单的痕迹开始引导幼儿想象)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提供较长的绳子,探索两人合作玩绳子的方法,并迁移合作玩绳子的不同方法进行作画。

  ☆区角活动 美术区:提供报纸和颜料,尝试用不同质感的绳子进行作画;或将绳子缠在矿泉水瓶子上尝试滚画。

  ☆家园共育 ①与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不同的绳子,知道它们的名称,感受不同绳子的质感。②在家长的帮助下,玩有关绳子的游戏,如绕毛线、缠绳子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跟随音乐分角色游戏。

  2.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有到大海边游泳、在沙滩上玩水的经验。

  ◎《浪花和脚丫》挂图(见教具盒)。

  ◎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

  ◎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

  活动过程:

  ☆谈话出示《浪花和脚丫》挂图并提问,然后请幼儿边倾听故事《浪花和脚丫》(见资源包),边回忆海边的趣事。

  教师:看,这是什么地方?

  都有谁?在做什么?

  ☆模仿

  1.引导幼儿分成两组相隔一段距离面对面站好,分别用动作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见资源包),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师:小浪花在做什么?请一起手拉手来做小浪花吧。

  小脚丫又在做什么?请一起和小脚丫做做游戏吧。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拍拍手、走走等动作来表现小浪花和小脚丫的嬉戏情节。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在一起做什么呢?

  ☆倾听

  引导幼儿边看《浪花和脚丫》挂图,边倾听歌曲《浪花和脚丫》,熟悉歌词内容。

  教师:听,浪花和脚丫要和音乐做游戏了。

  ☆游戏

  1.播放游戏《浪花和脚丫》(见音乐光盘VCD),引导幼儿观看、学习"浪花"和"脚丫"的游戏玩法,熟悉游戏的玩法。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浪花和脚丫做了什么游戏?

  2.把幼儿分成男孩组和女孩组,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播放歌曲《浪花和脚丫》(见语言音乐光盘CD),引导幼儿随音乐玩"浪花和脚丫"的游戏(见资源包),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大胆表现浪花和脚丫的不同游戏。

  教师:"浪花"在唱歌时,请扮演"浪花"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脚丫"在唱歌时,请扮演"脚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3.提醒幼儿随音乐的结束部分,表现浪花和脚丫在一起嬉戏的情节(见资源包)。

  教师:小浪花和小脚丫碰到一起时做什么呢?

  4.引导幼儿完整随音乐反复游戏,并互换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师:让我们扮演'小浪花'和'小脚丫'的角色一起游戏吧。

  活动建议

  《浪花和脚丫》是一首原创歌曲。借助大连海滨城市的地域特色,以轻快的曲调、优美旋律,富有童趣的歌词表现出海边嬉戏的快乐情境。

  为方便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事先在活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5-2米的直线,当幼儿游戏时,让幼儿分别站在线上扮演"浪花"或"脚丫"的角色。教授游戏的玩法时,可以请配班教师帮忙,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并分角色带领幼儿参与游戏。在最后的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的音乐出现时,可以用语言提醒幼儿手拉手一起做游戏,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左右脚一拍一次交替抬起的动作,表现"脚丫"踩在"浪花"里嬉戏、玩耍。

  在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把幼儿分成多组扮演"浪花"和"脚丫",一排排、一组组前后站好。当"浪花"和"脚丫"分别在唱歌做游戏时,所有小朋友分组一起完整跟随音乐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学唱这首歌曲,调式1=D或1=E,进行表演游戏。

  资源包

  ●故事 浪花和脚丫夏天里,真热闹,大家都到海边来乘凉。看,蓝蓝的大海--浪花一朵朵,哗啦哗啦地冲上岸;小朋友们光着小脚丫在水里走呀走、跳呀跳-------浪花追着小脚丫,小脚丫躲着小浪花,它们追逐着、嬉戏着,玩得多开心啊。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在间距2米左右的地方面对面站成两排,两组的幼儿分别扮演"浪花"和"脚丫"。

  音乐开始,幼儿手拉手随音乐的前奏左右摇头。

  第一小节~第四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身体屈膝随音乐左右摇晃;表现"浪花"在海里游戏。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五小节~第八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左右脚随音乐节奏一拍一次踏地动作;表现"小脚丫"在水里游戏。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九小节~第十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XX|XXX|"拍手。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一小节~第十二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XX|XXX|"拍手。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三小节~第十六小节:扮演"浪花"的幼儿,一起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小碎步向前跑。扮演"脚丫"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十七小节~第二十小节:扮演"脚丫"的'幼儿,一起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一拍一次向前走。扮演"浪花"的幼儿原地站立不动。

  第二十一小节~第二十二小节:面对面的两组幼儿手拉手随音乐节奏高高举起再落下;表现"浪花"和"脚丫"在嬉戏、玩耍。

  第二十三小节~第二十四小节:全体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小碎步转身跑回原处,音乐结束并站好慢慢蹲下;表现"浪花"退回到了海里;"脚丫"也回到了岸上休息。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

  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5、结束部分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教学反思:

  幼儿预期表现

  能跟随音乐动起来,进入到情境中。

  能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燕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仔细观察图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的各种事物,并乐意大胆想象和表述。

  2、能积极和色彩玩游戏,感受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了解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的各种事物,并乐意大胆想象和表述。

  活动准备:

  PPT 、三色的老鼠手饰、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画笔,引出主题。

  师:你们会画什么?

  教师小结:有几只小老鼠也和大家一样喜欢画画,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小老鼠学画画》的故事。

  二、讲述故事,说说颜色。

  1、情境故事,想象表达。

  出示图1师:小老鼠画了些什么你们认识吗?

  小结:小老鼠用红色画了红红的苹果、红红的太阳和红红的糖果三样东西。

  出示图2师:仔细看看小老鼠用黄色画了什么?等会儿告诉大家。(PPT出示)教师隐退PPT,回忆老鼠画的物品。

  师:还有什么是黄色的呢?

  小结:生活中黄色的东西还有很多,留着以后你们慢慢发现。

  出示图3师: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绿色真的是让很多人喜欢的颜色。

  2、变变玩玩,巩固认知。

  师:我们也来变成可爱的小老鼠玩一玩好吗?

  师:老鼠哥哥也想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听到老鼠哥哥叫我们就招招手。

  三、留下想象,结束活动。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至结束:咦!小猴的画纸上怎么变成黑色了,这个秘密,等着我们去慢慢发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吃水果的不同方法(削、剥、切)。

  2.喜欢动手操作。

  活动准备:

  1.木偶表演“猴宝宝去果园”。

  2.苹果、橘子、西瓜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木偶表演“猴宝宝去果园”。

  猴妈妈带猴宝宝去果园玩,主人请猴宝宝吃水果,一只小猴将未削皮的苹果往嘴里塞;一只小猴将未剥皮的橘子往嘴里塞;一只小猴将未切开的西瓜往嘴里塞。猴妈妈看见了连忙说:“错了,错了”,接着就帮助了三只小猴,三只小猴高高兴兴地吃到了香香的水果。

  2.讨论:吃水果的方法。

  ?提问:猴宝宝吃水果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吃?(苹果是削皮吃的,橘子是剥皮吃的,西瓜是切开吃的。)

  3.幼儿动手试一试:吃水果。

  幼儿自愿选择水果,掌握正确吃水果的方法。

  4.以儿歌《吃水果》的形式小结吃水果的方法。

  活动建议:

  1.在生活中,在成人(教师、家长)的保护下,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用刀口不锋利的水果刀。

  2.随着对水果种类认识的增多,让幼儿根据儿歌仿编新儿歌。如“香蕉香蕉剥皮吃”。

  评价:

  能用正确的词描述水果的吃法。如:削皮、剥皮等。

  (附) 儿歌

  吃水果

  苹果苹果削皮吃,

  橘子橘子剥皮吃,

  西瓜西瓜切开吃,

  莫忘吃前手洗净,

  人人都要讲卫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