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教育孩子的安全法则

教育孩子的安全法则

发布于:2020-12-06 00:34:26 作者:

教育孩子的安全法则

  家长为了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自我保护,总是告诫他这样那样的“安全法则”,然而,世界随时在变化,许多原来看起来安全的法则有的已经不再适用。

教育孩子的安全法则

  不要与陌生人说话

  家长常常教导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事实上,这一法则存在3个问题:

  问题一: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位母亲反复告诫孩子,不要与陌生人一道离开公园,然后,母亲们丢下孩子躲到远处观察。结果,她们十分震惊地发现,孩子居然与陌生人一起离开公园去寻找“丢失的妈妈”。实验表明,平均只需花35秒钟,一位陌生人就可以将孩子引诱出公园。

  问题二:该法则暗示孩子,陌生人是坏人,意味着危险,而他们认识的人都是好人,意味着安全。这种暗示会给居心不良的.孩子的“熟人”有可乘之机。

  问题三: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走失,向陌生人求助极可能是孩子唯一的选择,而这一能力必须在平时与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接触后才能获得。

  如果你走失了,去找警察

  家长过多地教给孩子这种“大众常识”,忽略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许多警察的标志、徽章都戴在头上或肩上,而孩子的视线主要集中在成人的腰部以下,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孩子很难辨别出谁是警察。

  问题二:在某些场合,孩子可能根本找不到警察。

  任何地方都不安全

  这种说法意在让孩子更小心一点,警惕性更高一点。但是,这种教导是有副作用的,它暗示着危险无处不在,并且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对孩子来说,这不仅是种安全警告,还是一个令人失望的信息,打击了孩子自我保护的信心。

  这一法则的另一问题是,它的有效期过于短暂,当家长警告孩子时,他就会警觉起来,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危险并没有发生,孩子的警惕性就松懈下来,认为家长的话是危言耸听,可往往这时危险才真正临近。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