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儿童教育:重视孩子的小任务

儿童教育:重视孩子的小任务

发布于:2020-12-06 09:46:45 作者:

儿童教育:重视孩子的小任务

  转眼我们家的阳阳已经上大班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一副小大人的样我不免担心起我家的阳阳来。阳阳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因为平时家里宠得厉害,什么事还都需要我们去操心,自己一心只想着玩,想想明年就要进小学了我们真是着急。

儿童教育:重视孩子的小任务

  最近阳阳从幼儿园回到家一改平时的样子从书包里掏出一本小本子说是要先完成作业再能玩。我拿过小本子看着上面记着的那些歪歪扭扭的符号问阳阳,你的作业是什么呀?他歪着头想了想一字一句地告诉我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业。看着他一副认真的模样我蓦然发现这不是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好时机嘛?我马上积极配合老师帮助阳阳完成这些小任务。就这样,每天晚上我总是不忘检查他的小任务是否完成,如果需要我们家长协助的我也总是积极配合。阳阳有了我的支持和鼓励每天不仅都能能一字不漏地将老师的任务传达给我而且都能主动去完成小本子上的小任务,看到阳阳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我深深地松了口气。

  对孩子来说,从幼儿园大班过渡到小学的幼小衔接过程是否做足准备工作,将很大程度影响他们将来在小学里的适应情况。很感激幼儿园老师的细心安排,为进入大班的阳阳准备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准备。老师每天给孩子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让孩子们带回家再做。这个方法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而且孩子都非常积极、非常认真的面对这个小任务,这样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认真态度。对我来说,能做的就是和老师一起配合,尊重孩子的认真态度,及时地给予宝宝支持,需要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些小任务,以及当宝宝完成任务时给予表扬。我相信,通过我们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会为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的。

  儿子长大了

  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总是红着一双眼睛,一遍又一遍地嘱咐我早一点去接他。每当这种时候,我就拿出一大堆的理由来教育他:你已经长大了,要坚强一点,要学会独立……,如今,我依然沉浸在儿子还小的记忆中,儿子却挣脱我的唠叨,一天一天长大了。

  记忆中还是吵着让我抱上楼的儿子长大了。当我提着重物上楼时,他用他小小的双手在后面用力帮我托着,一边涨红着小脸为我加油:“妈妈,小心点,坚持一下就到了!”

  记忆中还是趴在怀里撒娇的儿子长大了。在我难过的时候,儿子用他的小手拍拍我的大手:“妈妈,没什么大不了的,先吃点东西吧!”

  记忆中还是那么不懂事的儿子长大了。放学时他会告诉我有什么通知,带什么东西回家,带什么东西上幼儿园。

  记忆中还是那么无知的儿子长大了。他建议我在洗漱台下面装一个活动台阶,这样他刷牙就方便了。

  儿子在我的没有觉察中悄悄长大了,而且以他小小男子汉的魅力影响着我,吸引我与他一同成长。他用响亮的歌声催我奋进,他用矫健的小小身躯为我添注活力,他用总是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让我的生活更加灿烂。

  短短的几个月,儿子真的长大了,一天比一天拙壮,一天比一天美好。谢谢你,我的小小男子汉!更要谢谢你们,我们辛勤的园丁!

  成功者感言:小习惯成就大未来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小习惯成就大未来!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从小家长和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访谈过200名高考状元,他认为这些状元们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总结高考状元的父母培养孩子的六个秘诀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孩子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水平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

  从小养成讲秩序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有一个学生长大后当了编辑,他说:“生活有秩序为我帮了大忙,我桌上稿子很多,我都严格分类,采用的、不用的、需我本人修改的,从不混淆。每当我改稿时,思维很紧张,遇到流汗、流鼻涕时,很自然地就用左手从左下衣兜里掏出手绢。由于这是定型性行为,我拿手绢根本不用动脑子,所以没打断我的思路,不用我停笔,节约了大量时间。”他说,“这都要感谢小时候家长和老师帮我养成的好习惯。”

  千万别因为一些细节毁了聪明的宝宝,所以从现在开始从小就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吧。

  幻想是孩子的学习方式

  添添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当他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大人都已经开始规划他的人生,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外语、书法、绘画、钢琴......恨不得把所有我们实现和没有实现的梦想都在添添的身上完成。孩子他爸爸更是天天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挂在嘴边。从添添上幼儿园开始怎样让他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可是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方式完全出乎我们想象。

  一次我给添添买了一套培乐多彩泥,里面有5桶彩泥和多个海洋动物的模具。刚开始他觉得很新奇,用模具可以刻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印出不同的形状,爱不释手,很是喜欢。但渐渐地他对模具失去了兴趣,整天拿着彩泥在“瞎捣鼓”。反正没有危险性也不具破坏力,我便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

  只见他将彩泥拍打成一块块饼状,然后从玩具箱里拿出了蜡笔还一支支剥去了外包装,拿出了小元宝,还有他的其他杂七杂八的宝贝,分别嵌在了“饼”上。不一会儿,他很得意地跑来对我说“妈妈,我请你吃我做的蛋糕。”说完,他还像模像样地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这一切让我感到很惊喜,他用想象让我看到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蛋糕。

  就像西摩尔佩珀特在《心灵风暴》中说的那样,任何事情,如果我们把它们吸收到我们已知的东西中,那么学起来都很容易。孩子们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很擅长这样做,把新的经历、新的想法和他们已经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幻想经常是他们这样做的方式,无论我们多么聪明,都无法替他们做这件事。我们没法预测或者计划、控制他们的幻想,或者强行使之为我们所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放好他们精神晚餐的盘子,就像放置他们真实的晚餐盘子一样,然后奉上我们知道他们喜欢吃的.各种食物。

  他的表现深深的触动了我们。我和他爸爸还有爷爷奶奶开了家庭会议决定不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而是充分让添添插上幻想的翅膀,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学习世界。

  父母指导:做个会回应的父母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裴小倩老师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母爱缺失或不利的养育环境都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大脑、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这是裴小倩参与的《发生在社会关系中的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研究课题得出的结论。

  对婴幼儿来说,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这个阶段幼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

  孩子要依赖成人来满足他物质、情感和社会需求。裴小倩认为,对幼儿而言,合格的父母需要做很多功课,而这些功课都和父母能否和孩子建立高质量的依恋和联结相关。

  怎样建立高质量的关系呢?裴小倩说,目光接触能刺激婴儿的神经系统,减少有害压力。此外与婴儿讲话,和孩子互动、抚摩,尤其是在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触摸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按摩不仅能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可谓是帮助婴儿发育的最有效的药方之一;而且有规律的、温柔的按摩,有助于建立与婴儿之间的联结,可以帮助增加父母与婴儿的情感联结。每天花半个小时按摩,能使婴儿感到安全,有被支持感;它对脑的发育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适宜的微笑、抚摩能使儿童的脑受到刺激、练习和成长。

  为了更好地与婴儿交流,首先,年轻父母应寻求一切可能的方式,如与婴儿说话,告诉他你在做什么,你的感受,而不管他是否听得懂;用简单的词语唱儿歌、讲故事,观察他的反应;向他提问,激发他说话的欲望,等等。其次,应寻找合适的时间。对于婴儿来说,一天有几种意识状态,当你发现婴儿仔细地、安静地盯着你看的时候,这是与他交流的最好时间。再者,在交流时应注意满足婴儿的需求,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

  安全感是婴儿的最大需求。在婴儿掌握成人的语言之前,为了表达自己的需要,他会用哭声来表现。成人可以从他的哭声、叫声中去体会:婴儿的哭声类型、叫声类型与他们想表达的含义是相匹配的。这时,互动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成人应及时地给婴儿回应,这样做,不会惯坏他。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试图理解婴儿自己独有的标识语(baby sign)。在婴儿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试图理解成人语言的含义,同时也在试图表达自己和世界,他会运用一种自己独有的非正规语言符号,如,手在空中从上往下划过,以此来表示有飞机;用双手紧缩表示冷;用手掌反复收缩和张开表示想要更多的某样东西等等。

  另一方面,父母要了解自己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经常出现什么

  情绪或情绪波动,又常常不出现什么必要的情绪;情绪波动容易因什么因素或事物而产生,波动程度是否激烈,而又不容易受什么事物或因素的影响;以上这些又会造成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否恰当……

  大约到两岁,孩子经常说“不”或拒绝父母的建议或指示。通过这种行为,孩子在练习他们独立性的成长感受。倘若你了解到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会任性,就会更少倾向于产生强烈的抵制和责骂。反而会欣赏孩子要求独立的正常渴望。

  在这个阶段,如果依恋关系建立好的,孩子学习起来会更加迅速、有效,有更良好的自我意识,更容易结交朋友。相反,他们往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失调。由于这样的婴儿没有受到持续的爱的回应,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因而就很难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感,往往易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

  孩子,我们的朋友

  领结婚证那天,办公室的大姐给我们一张试卷,其中一道题我答错了,印象深刻,“孩子的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孩子五岁了,对她的教育也有了点滴更深的体会,其实影响在不经意间进行着,我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给孩子一种示范。如:吐口香糖要先粘在纸上,哪怕多跑几步放入垃圾箱中,而不是随地了事。别看小小的举动,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习惯。现在不论在家中或去做客,一进门他都会先放好自己的鞋子,把吃剩果皮壳都收好放入指定地方,嘴里还带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时承诺和及时的奖励却是一种好办法,刚会说话那时总不主动大声跟别人问好,我们也想他保证,如果改正这点,爸爸妈妈有应酬或聚会就带他一起去,明显的效果也锻炼了她。吃饭有点拖拉,很令人头疼,进幼儿园后也一样,小故娘喜欢五颜六色的粘纸,一元一大张,在她跟我要时,我们就要求她吃饭要进步,如有其他特好表现可以买两张,我们说到做到,第二天承诺兑现了,她则欢天喜地好些天。

  平时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待她,跟她交流逐渐的孩子不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所见所闻进行隐瞒,这样既可清楚地了解孩子也可适时地给以引导。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