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文章

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文章

发布于:2020-12-06 19:31:23 作者:

关于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文章

  篇一:孩子品德教育小方法

关于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文章

  早晨当妈妈抱起我时

  1)我也要抱抱妈妈,对妈妈说:“妈妈早上好!让我也抱抱你吧!”

  2)我也要亲亲妈妈,对妈妈说:“我最喜欢妈妈!”

  3) 对妈妈说:“祝妈妈每天心情愉快!”

  当妈妈上班去时

  1)和妈妈说“再见!”再给妈妈一个飞吻

  3)对妈妈说:“祝妈妈工作顺利!”

  2)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妈妈再见”!

  4)帮妈妈拿衣服、包和鞋子,送妈妈到门口说:“妈妈再见,路上当心哦!”

  当我上幼儿园时

  1)和妈妈亲一亲,说:“妈妈再见!我会乖的!”

  2)和妈妈击掌说:“加油!我是最棒的!”

  3)对妈妈说:“妈妈,我会带我的作品给你看的!”

  4)抱着妈妈说:“妈妈,再见!我会听老师的话,你放心吧!妈妈走好!”

  当我和妈妈走在路上时

  1)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要你抱!我自己走!”

  2)对妈妈说:“妈妈你累吗?我帮你拿东西好吗?”

  3)对妈妈说:“妈妈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

  4)走在路上,我要牵着妈妈的手

  当我和妈妈一起吃东西时

  1)夹一块给妈妈说:“妈妈,你尝尝!”

  2)夹大的一块给妈妈,对妈妈说:“妈妈,大的你吃!我吃小的!”

  3)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请我吃好吃的,我长大了,也给你买好多好吃的!”

  4)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不要妈妈喂,我会自己吃的!”

  当妈妈一起上桌吃饭时

  1)当妈妈(长辈)还没有到齐,宝宝说:“我们要等***到了,一起吃饭。 这样才吃得香!”

  2)当饭菜都上齐了,碗筷还没有放好,宝宝说:“让我帮妈妈(长辈)拿筷子和碗。”

  3)当妈妈(长辈)还没有入坐时,宝宝说:“我来帮妈妈(长辈)搬椅子。”

  4)当妈妈(长辈)和宝宝一起吃饭时,要喂宝宝,宝宝说:“宝宝长大了,要自己吃!”

  5)当妈妈(长辈)把好吃的东西给宝宝吃时,宝宝说:“妈妈(长辈)辛苦工作了一天,好东西好给妈妈(长辈)吃。”

  6)当和妈妈(长辈)一起吃饭时,宝宝说:“妈妈(长辈)赚钱很辛苦,要爱惜妈妈(长辈)买来的粮食和菜,不浪费,吃的光光的。”

  7)当和妈妈(长辈)一起吃饭时,宝宝说:“妈妈(长辈)烧的饭菜最好吃了,宝宝喜欢吃。”

  8)当和妈妈吃好饭后,宝宝会将自己的碗筷放好。将椅子归位。

  9)当和妈妈吃好饭后,宝宝说:“宝宝帮妈妈(长辈)洗碗,或者在妈妈(长辈)身边陪妈妈(长辈)洗碗,和妈妈(长辈)聊聊天。”

  

  篇二:重视小学教育中的人本理念

  江淮晨报所谓小学教育的人本理念,也就是强调人的培养,关注小学生们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应“以人为本”。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用来灌输知识,我们也不能把学生当成一块毛坯,用来机械加工什么器物,我们更不能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用来应付考试。

  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构造者,应当在教学中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主动求知,独立思考,不盲从,勇于质疑;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判断和选择,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的能激发他们潜能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能背出三角形的定义,但有时不会做三角形的高,尤其是在钝角三角形中由锐角向其对边做高。陈旧的教育观念才是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教师“唱主角”,教师讲,学生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做题,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最后,弄得学生成了只会背死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这种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谁也不能代替,因而只靠课堂上被动的听是不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切实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的现象,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将教科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课题动手动脑,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亲身体验与感受。这种学习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立足于学生兴趣与潜质的开掘发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篇二:原来子不教,真的是父之过

  我是一个和学校特别有缘分的人,我的一生几乎都在学校度过,我在学校出生,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工作。在这个时期我看过了太多的教师在子女教育上的例子,基本上都是失败的,成功的很少。我不由感慨万分,为什么这些高素质的人也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目光短浅和自以为是吗?还是因为他们逃避责任而导致在子女教育上的灾难?

  说家长们的眼光短浅,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多看几年,用孩子现在发生的行为去推导几年,十年,二十年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因此在行为上不能做到防微杜渐,把自己不喜欢出现的局面早早地控制住!

  比如:孩子刚生下来的几年内,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他可以做成任何他将来想做的事情。这时候的父母是骄傲的,自豪的,绝对不会认为自己的儿女将来会出现问题。

  在小学教育阶段,他们开始发现原来小孩子也有很多缺点,但是这些缺点并不严重,他们开始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自欺欺人。心想问题会随着孩子长大自动解决,有些担忧,但是并不着急!家长们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去,甚至给孩子找了名校而心安理得,不再关心孩子的内心要求,也不注意孩子发生的不良变化,所以家长们往往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

  上了初中,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家长们开始着急了:他们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病急乱投医。但是仍然不能痛下决心,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其实这个时候仍然是有机会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但是,家长们并不能真正抓住最后的教育良机,甚至不反思自己的教育缺失,自然没有用。

  到了高中,家长承认教育失败,唯一的期望,就是孩子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早年的明星梦早已忘记。此时愿意花大钱来解决问题,想办法通过各种努力把孩子送进大学,或者送到国外,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愿意花钱,就能解决问题。结果是花钱带来了更多的问题!现在很多三流的大学里,挤满了这种家长花钱来上学,自己骗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大学四年,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没有学到。

  终于:孩子毕业成人,终于发现一事无成!他们没有办法担任现在的工作,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他们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习惯都有问题,心理上也有一定的缺陷。这个时候,孩子就是家长的心病。无论自己多么成功,但是面对一个失败的孩子,唯有叹息!

  这样的例子并非个别,在我的身边俯拾即是。很多大学教师的孩子,批量地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有很多商界的朋友,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更是一种普遍性。更有不少父母,牺牲自己的事业,想办法陪读,希望能够挽救万一。

  篇三:孩子须得做智力测试

  陈明说,他是刚从外地到厦门来的,他为6周岁的儿子联系了一所小学上一年级,但被要求出示一张智力测试表。8月7日,陈明的妻子带着孩子到厦门一家医院做智力测试,结果是孩子的智力偏低。平常活泼可爱,与同龄孩子比起来一点笨的迹象都没有的儿子怎么会是智力偏低呢?陈明十分不理解,他甚至怀疑智力测试的科学性。

  昨日,记者采访了给陈明儿子做智力测试的那家医院的相关医生。据称,他们用的是“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这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这位医生说,在智力测试过程中,是可能存在系统偏差的,但是每个孩子都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智力测试的,都会存在害怕等现象,因此从这方面来讲,一般结果不会存在太大的偏差,他们会为测试结果负责任的。

  十几年前,本报一位同事大姐也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她的儿子智力测验的结果也是智力偏低。她当时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坚持乐观地培养儿子。后来事实证明,她的儿子成绩非常好,大奖不断,去年考上了重点大学。所以,本报同事大姐宽慰这位家长不用太着急。

  “真的不用太过担心吗?”当家长的心里始终不是滋味。昨日下午,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市妇联巾帼园心理咨询中心教育学硕士、高级心理咨询师杨素晖。她说,“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既测量孩子的言语智商也测量其操作智商,在实践中已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作为家长和老师都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心理测量意义的认识。比如,测量儿童的心理年龄就出现同样是6周岁生理年龄的孩子所测出来的心理年龄有的只有3周岁,而有的已是10周岁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理年龄确实有发育早晚之差,学校了解儿童的智力水平及其心理特点是为了更好地营造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当然,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智力分数不高可能会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歧视等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量表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杨素晖说。每种量表都有其测试的侧重点,而对于人的智商的评估,杨老师比较认同哈佛大学霍华德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即智力有九种,包括:1、言语/语言,2、音乐/节奏,3、逻辑/数理,4、视觉/空间,5、身体/运动,6、自然观察,7、人际交往,8、自我反省,9、生命存在。从这个角度看每个人的智力侧重点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其先天的倾向性,各人有不同兴趣爱好也就有不同的发展潜力。所以,作为家长大可不必为自己孩子的心理测量结果焦虑,应当是非常乐观才对,因为心理学家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所以,对儿童发展潜力的信任与良好的关爱、期望,并有适时的智力开发练习都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因素。况且,个人的发展也有不同的模式,有的是“天生早慧”,有的是“大器晚成”,所以,只要学会了学习,他的一生肯定会是闪亮的。

  杨素晖老师诚挚地希望大家能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要有这样的信念:对孩子的爱与信任能创造奇迹!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