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发布于:2020-11-04 01:46:08 作者: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导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关于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希望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先学习一则故事,再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难学的,而对于我,这样的文章既要达到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

  细读了文本后,我认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我在上的过程中,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我提出教学要求: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交流后我便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时,让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会怎样?”,用第一人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体验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的本质是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要做遵守规则的人,有的说要做不贪名利的人,有的说要做诚实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大家都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领悟,达到了预期目的,从而将学文与导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同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二: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这样设计教学:

  一、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

  对捕捞开放日前一个夜晚发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问题,如:1、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 2、找出描写爸爸神态的句子等。

  学生在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到“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体会到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但不能体会到这种严格其实就是一种爱。直到我问学生:“父亲难道不爱我吗?他忍心夺走我的高兴快乐和依依不舍吗?”就势把课文的引到了“启示”部分。

  二、对“启示”部分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了生活中诱惑人的“鱼”后,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学生齐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结合课文,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从课文到生活实际层层深入,这样,“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课文讲完后,我认为还有两点做的不好:

  一、没有学会等待

  “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鲈鱼”这个诱惑,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艰难的做出了决定。我只顾自己教学进度,没有等学生细思量,就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能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我轻描淡写就过去了。

  二、前后衔接不够恰当

  还是上边所谈的环节,如果我能及时总结引导出这个“诱惑”,让学生知道在这个时候“鲈鱼”就是一种诱惑,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之后,问学生:“假如父亲没管他,这次作者受不了诱惑会怎么做?”“这样做之后,他长大在遇到这样的诱惑会选道德这方面吗?”这样再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就很容易了。

  当然,教学就是一种遗憾的美,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值得需要深究的问题,由于时间自己急于要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处理好,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