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如何培养孩子抗拒诱惑力

如何培养孩子抗拒诱惑力

发布于:2020-12-22 02:25:11 作者:

如何培养孩子抗拒诱惑力

  导读:怎么培养孩子的抗诱惑力?很多的孩子在面对外在的一些诱惑的时候都不能有效的抗拒,这样的低弱的抵抗心理,就很容易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生活当中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抗诱惑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抗拒诱惑力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证明,孩子的一些不良心理动机的形成,都与他们所受的“诱惑”有关。孩子一旦不堪物质的诱惑,就可能伸手索要、设法谋取,最后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抗诱惑力呢?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的要求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面前,应考虑家庭经济条件,遇到孩子津津乐道别人家孩子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时,家长应坦诚地向孩子承认“我们买不起”,并让其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教育孩子不搞盲目的攀比争高。

  其次要加强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一般说,抗诱惑力差的孩子,自主意识缺乏,自抗能力不足,大都具有“见异思迁,见好就爱”等不良心理倾向。对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分辨能力,认识到贪欲的危害性,同时家长要设法控制孩子的占有欲、占有量,提高其克制能力,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并采用转移法将孩子贪吃贪玩等方面转移到积极有益的活动上来。实践证明,“兴奋点”越集中,情趣就越高雅,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就越具抵抗力。孩子抗诱惑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在平时,家长既要承认和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又要控制某些不良欲望的无限膨胀,提高孩子对金钱物质的抗诱惑力,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的“移性”能力

  心理学家指出,移性能力强的孩子在未来的事业中更有所造诣,在社交方面更能应付自如。人的容貌、智力在很大程度上靠遗传,而移性能力却要靠培养。

  4~5岁的孩子,开始会把自己的心情与别人的心情联系起来。比如,一个孩子喊肚子痛,另一个小孩子去安慰他,这就是移性行为。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孩子的移性能力强弱可以预测几年后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如何:移性能力强的孩子通常善于缓解矛盾,因此容易被孩子们推举为班长之类的小干部。同时,这样的孩子更文明、更豁达。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幼儿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的物体。如孩子喜欢看小鸡吃米、小猫玩球、小狗打架、小金鱼游泳……而对于静态的图画不喜欢去观察;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花园里的鲜花等,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的水墨画;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东西。

  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他们观察。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床上放的、身上穿的……位置不明显的,容易被忽略。物体的开头也容易被观察,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例如,一堆物品中,孩子容易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归为一类。差别大的物体也会容易被观察出来,差别小的物体,常常观察不到。

  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家长们可要抓紧喔!

  我们推荐的培养观察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孩子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触摸什么就应告诉他什么,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说出事物的名称。例如:认各种玩具、餐具、家具、小动物等,从孩子感觉事物开始,使他认识的东西越多越好。

  只要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衣食住行、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砖瓦沙石,甚至生老病死都应当教,使他们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表象越来越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越来越强。

  在培养孩子观察力时,父母应注意多提问题,有意识引导孩子去观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精细动作能力玩耍中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一两岁的小孩就会试着自己穿衣服、摆弄玩具,而不少家长会热心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对此,儿童心理学专家建议,不妨让孩子们自己完成他们想做的事情。

  法国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玩耍,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仔细观察小孩子玩耍的过程就会发现,即使是一岁多的孩子也有连贯的思维和逻辑,他们的逻辑中包含相对复杂的思考、想像甚至研究,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空间和时间。

  遗憾的是,父母往往会想当然地替孩子“做主”。比如,当孩子长时间对着自己的手或者某个东西“愣神”时,家长就认为孩子应该转换关注对象,做些别的事情,实际上孩子往往需要时间来发现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家长过多的“指导”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主判断能力,对别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她建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他在安全的环境中自己玩耍。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柔软的垫子;稍大一点时,可以给他一个2平方米大小的封闭空间,铺上毯子让孩子爬行。另外,在孩子自己玩耍时,不必给他太多玩具,四五件就足够了,但要注意时常更换玩具,以免孩子感到厌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