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为什么警惕素质教育走向应付教育

为什么警惕素质教育走向应付教育

发布于:2021-02-02 02:54:29 作者:

为什么警惕素质教育走向应付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深入。但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很多地方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尽快获得素质教育成果,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和师生布置了大量的所谓素质教育任务,并对落实情况频繁地进行检查。这些检查的内容包括:学校方面有教科研计划实施方案、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培训、校本课程、各种计划总结等;教师方面有集体教研计划记录、学期教学计划、集体备课、个体备课、教学心得、家访记录、转化差生记录、批改手册等等检查;学生方面有课堂笔记、课外活动小组记录、帮扶记录、错题集、家庭劳动记录等。

为什么警惕素质教育走向应付教育

  这些检查都是通过材料呈现的,所以每个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大堆应对检查的材料。

  这些检查往往把学校和教师搞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笔者认为,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大检查,不仅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而且有明显的负面作用:

  助长了造假歪风。因为上级检查主要是看材料,所以,只要把材料整理完整,就能过关,打高分。

  检查之前,单位和个人都要放下所有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整理检查材料当中,整夜不睡觉整理材料迎接第二天检查的情况经常发生。

  挫伤了实干者的积极性。只看材料的评比检查,往往造成造假的比真抓实干的得分高,甚至会被评为素质教育先进典型。

  因为造假者唯恐过不了关,会尽力把迎检的材料准备得充分和符合标准,而真抓实干者往往很多地方比较粗糙,也没有纸上谈兵者准备得那么有条理。致使真抓实干者失去信心,甚至也被迫走上造假的道路。

  泯灭了教育个性。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有个性的教育,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点,学生要有特长。而布置任务式的素质教育,使学校、老师、学生的精力完全用在应付检查上,根本没有精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过重的素质教育检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使得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应付教育,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深思。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