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于:2021-10-24 20:40:33 作者:

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要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学校要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

  新世纪的中学生不仅要具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素质教育成功的前提。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笔者十几年的教学历程观察感悟,总结其主要表现如下:

  1、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及家庭环境条件对孩子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例如:双亲离异的家庭,严重摧毁孩子的心灵。还有些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

  2、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尖子生、请后进生;学校生活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乏味,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是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3、学生个体差异。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意志方面一般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的学生时常表现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另外性格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骄傲自负性;自私狭隘性;自卑怯懦型。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情绪变得孤独、忧虑和苦闷抑郁即被视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意志消沉,成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幻想与所谓的“早恋”问题等。

  二、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老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老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起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学习了心理学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积极影响。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学校要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出现“症结”(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有情绪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课堂是治愈这一“症结”的`最佳阵地。通过专门教育的疏导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环节,笔者认为,应把国家倡导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必修课”真正落实到基层。它不仅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对全体中学生,做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的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集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或训练,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俗话说的好“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教好身心健康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但当前教育系统对教师的心理培训确实不敢恭维,而教师本身的知识面对现状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笔者以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身份恳求政府及各级领导关注教师的心理培训。

  总之,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使他们认识结构,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人生有合格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