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数学教育怎么进行

幼儿园数学教育怎么进行

发布于:2020-08-23 08:25:14 作者:

幼儿园数学教育怎么进行

  导语: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活到处都充满数学的氛围,教师应让幼儿理解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帮助幼儿获得数感,进而让幼儿理解数的概念.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怎么进行

  幼儿园数学教育怎么进行

  一、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数学活动课是由活动内容、教师、幼儿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幼儿是主体,活动内容是客体,教师则是将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的纽带。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组织活动,设计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了开启幼儿学习数学,感受事物数量关系,体验学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趣”字上下功夫,做到激发“趣”。

  例:中班“6的分解”数学活动课(此活动课是在秋天讲的),做律动手指操后,教师提问:“小朋友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看谁最聪明能回答出来?”幼儿纷纷举手,回答――秋天。教师接着提问:“小朋友再观察一下,秋天来到了树叶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回答:“树叶变黄了,也有的树叶变红了。”师小结:“小朋友答的非常好,大多数树的叶子变黄了,象杨树、柳树的叶子都变黄了;有的树的叶子变红了,象枫树的叶子就变红了,树的叶子变了颜色,随着天气的渐渐变冷,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做树叶纷纷坠落的动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踊跃发言。”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放课件),教师紧接着问:“那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拾树叶的游戏好不好?(幼儿齐回答:“好”),以上教师的提问设计和游戏安排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有游戏性

  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教师组织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先决条件。要使数学教育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必须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光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尤其要注意它的游戏性。

  游戏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模式去发展和学习的有价值的活动,又是幼儿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设计数学活动“复习认识数字1―8”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给活动起名为“抓老鼠”,然后以幼儿最感兴趣的黑猫警长作为活动的主线索,而我以游戏的形式带领他们练眼睛、听暗号、练枪法认读了数字1―8;经过了严密的训练,“警察们”骑着“摩托车”去捉老鼠了,他们满载而归后,又点数了“老鼠”的数目。最后黑猫警长通过电话给警长们以表扬,并发给他们奖品。由于幼儿天生爱游戏,有了兴趣,也就有了积极性,一节课就在轻松地气氛中结束了。

  三、数学教育活动要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活动的结合

  在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活动而忽视、取消幼儿选择性活动,也不能强调个别活动而放弃了集体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既要保证一定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个别化活动的机会。在教大班数学“6的加减”时,我将这节课分为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两个部分。在集体活动中我利用了鲜明、形象的教具,教会了幼儿6的四组加减法,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掌握的情况也不一样。在个别活动中我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将他们分为三组。第一组幼儿复习了集体活动时间所教的内容,第二组幼儿做2+4=、4+2=、6-2=、6-4=的计算题,而对于第三组掌握较好的幼儿,我则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做()+2=6、()+4=6这样的题目。在最后的评价活动中,我根据每一组作业的平旷都给他们一定得鼓励、表扬,并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给每一位幼儿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巧用多媒体――保持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教师的角色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启发者,在数学活动的活动课中教师更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幼儿在整节活动课中保持兴趣,学习情绪进入最佳状态。

  如:学前班数学活动课“10加几”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电脑课件,在幼儿律动过后,大屏幕上打出数学王国图案。师问:“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游玩,好不好”?师生同去“数学王国”,这时教师用电脑课件逐步打出,“王国中的鲜花,果子、动物”等,激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数学王国里的鲜花、果子、动物”的数量在10的基础上增多,使幼儿逐渐理解10加几的加法问题,边游玩边学习了知识。最后,幼儿动手巩固延伸,教师再利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进行“摘桃子”游戏,这样电脑课件辅助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幼儿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数学教育活动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这是最适合幼儿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是获得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材料有分类、排序、比较、分类计算、计量等,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可为幼儿准备各种小材料、小学具,如小棍、纽扣、小积木块、卡片、分类板等,做到人手一套学具,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教给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数学知识、技能,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用自己对数学的兴趣、情绪去感染每一位幼儿,并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成果持以肯定的态度,都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功感,激发出自身学习数学的天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