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

发布于:2021-02-16 20:58:00 作者:

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

  导语:研究表明儿童处于性格及品质发展的敏感期,同时也是塑形期。因此幼儿教育时期是影响儿童能否健康成长重要阶段,进一步来说,幼儿教育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

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

  一、以班级集体为单位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心中有他人。这对于现在大多为独生子女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题。而教育的意义之一就是让幼儿初步认识社会,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是孩子懂事后第一次与同龄左右的小孩生活在一起,可谓集体生活的前哨战。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幼儿集体意识的重任,为孩子以后的集体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个幼儿园,每个班都有很多幼儿组成一个集体,而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很多方面都以自己为主,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着,因而个人意识太强,不懂得怎么和其他幼儿相处,在这里教师就要成为一个较好的引导者。

  因此,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有耐心,引导幼儿树立集体意识,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和其他人用语言交流,自己有想法也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别的幼儿或者老师知道,让幼儿渐渐地认识集体的概念。

  二、选择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

  以往,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各种游戏活动都是教师安排的,幼儿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完全没有自主可言,幼儿就像是一个能被控制的玩偶,逐渐丧失了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就更别提创造力的培养了。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的游戏方式,把游戏活动的阵地真正地还给幼儿。

  新时期,我们必须认清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支持者、维护者、观察者、记录者和引导者。我们在日常活动中,要多选择开放、自主的游戏活动,要学会征求幼儿的意见,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同时开展多个游戏活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快乐、满足和进步,并且可以让幼儿深刻地感觉到游戏是他们自己的,他们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教师可以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虽小但也是被尊重的。

  作为教师,放开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活动,让他们自己确定游戏规则,自己圈定游戏场所,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设定活动方式,更能够把他们真实的心境和思想感情表露出来,而 且也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使幼儿快乐地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三、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

  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四、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

  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手脸干净,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废物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这样,孩子在耳熏目染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

  总之,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