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引起小儿中暑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引起小儿中暑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发布于:2021-02-11 00:44:00 作者:

引起小儿中暑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夏季就要到了,家长要做好宝宝的防暑工作,可以避免宝宝出现中暑,那么引起小儿中暑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

  1、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高温、高湿及低气压有直接关系。

  本病发病内因为体质虚弱,外因为夏季暑热熏蒸。小儿感受暑气后,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阴津,阴津受损,内热炽盛,则发为高热,口渴多饮。暑热易于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水液下趋膀胱而小便增多。肺主皮毛,又司腠理开合,肺津为暑热所伤,化源不足,水液不能敷布,肌腠毛孔闭塞,故汗闻或出汗甚少。汗与小便同为阴液,汗闭则尿多,尿多则津伤,故饮水自救。若病情迁延,或素体脾肾不足,内之真阳不足,易出现热盛于上,阳气虚于下。

  2、发病机制

  在高温环境下,体表的'对流散热方式——辐射和传导发生障碍,仅能通过出汗蒸发散热,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体温即开始升高,同时造成体内液体大量丢失;当高温、高湿环境同时存在时,不仅辐射与传导散热发生障碍,而且出汗蒸发散热亦受影响,从而使体内余热大量蓄积,体温迅速升高,大量热量贮留于肌肤,可出现不同部位反常体温,如腋温高于肛温或肛温仅稍高于腋温不足0.5℃等“反常体温”现象。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汗腺功能又不足,闭汗或出汗少,不易散热,因而在酷热天气体温调节失效,易发生中暑或暑热症,到3~4岁时此种调节功能成熟,少见发病。但初生数月的小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也差,何以发病极少,较难解释,可能与幼婴活动较少,产热不多有关。

  高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活动增强,蛋白质和糖类分解代谢亢进等,使产热增加及体温调节障碍进一步加重。

  中暑最常见的危害是全身组织充血、出血和变性,严重者细胞结构和酶功能异常。脑血管充血会引起脑水肿;心血管系统可有心内膜下出血、心肌细胞损伤;肝和肾脏亦常有充血和细胞变性或坏死。

  小儿中暑怎么办

  小儿中暑时,体温增高可达40℃以上,皮肤干燥,面色潮红,无汗,头晕,口渴,恶心,呕吐,烦躁,精神恍惚;有的因出汗过多而丢失大量盐分而引起肌肉酸痛甚至痉挛;严重的可有抽风、昏迷、血压下降、皮肤出血等。

  为患儿降温,是治疗中暑最重要的方法。可因地制宜地用冷水、冰块或酒精擦体,或用低于体温3~5℃的温水洗澡。或在患儿腋下、腹股沟放冰袋,给小儿进冷饮,争取使体温降至38℃以下。与此同时,应尽力设法降低室温,如使用电扇,向地面泼水,室内放置大冰块等。为补充患儿体内丢失的水、盐,应该让孩子多喝淡盐水、茶水。中药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片等,都是去暑良药,可给患儿服用。重症者需送医院急救。

  防暑时应注意些什么

  暑天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给人体的体温散失造成了困难。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机体产热量高,要求散失的热量也相对多一些,因此,婴幼儿比成人爱出汗。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更弱,夏季防暑保健十分重要。但是人们往往只注意了防暑,忽略了同样重要的事情--防止小儿受凉。实际上,夏季小儿因受凉致病的确实不少见。小儿受凉后可引起腹痛、腹泻、咳嗽、发烧甚至导致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肺炎、和肠炎等病。

  由于降雨等原因,气温骤然下降,给孩子增减衣服不及时;洗澡时水温过低,洗时过长或洗后未及时擦干、包裹;出汗时、洗澡后或睡眠中吹电风扇;穿衣过多造成小儿大汗淋漓又突然脱光而受凉;夜间睡眠不盖被,造成腹部受寒而发生腹泻。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母婴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