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秋季散步养生

秋季散步养生

发布于:2020-11-16 17:21:26 作者:

秋季散步养生

  散步本来是最简单的事情,但我们总是懒得动一下。借口没时间、太累了、空气不好……诸多理由给双脚放假。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身体越来越差,病越来越多。散步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还能补肾强腰,提高身体免疫力。秋天散步有7大好处,今天你散步了吗?

秋季散步养生

  散步、走路,本是推开门、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举动,如今却经常需要下个决心——没时间,懒得动,没心情,空气不好……无数理由让我们选择吃饱就坐着,或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给腿脚这个最天然的“交通工具”放假了。

  其实,步行是医学、运动专家最推崇的运动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把随意的散步当成有意识的锻炼,因为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丹药”。

  每天散步的7大好处

  1、强腰、补肾、利筋骨。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肾主骨,所以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2、锻炼心脏。

  走路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中医认为,心脏强健了,全身气血畅通,能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良好地运行。

  3、促进肺功能。

  散步,特别是快走属于有氧运动,能增强肺活量。中医认为,肺主气,肺功能强了,能更好地呼出浊气,吸入清气,让人神清气爽。

  4、促进消化。

  走起路来,能促进肠蠕动,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排便通畅。脾胃是后天之本,有了良好的脾胃功能,身体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并且益寿延年。

  5、减轻体重,降低血糖。

  如今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跟吃得多、动得少的生活方式有关。

  6、缓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

  很多人成天抱怨压力大,没时间锻炼。实际上,走路恰恰是治疗情绪紧张、解除压力的一副“理想解毒剂”。

  7、调节免疫功能。

  散步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自身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增强。

  正确散步讲究多

  1、要把握散步的运动量。

  最快的是疾步快走,和小跑差不多,步速可在5公里/小时左右,这种步速仅适合年轻人。

  散步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状态好的情况下,原先每天走5圈,今天可以多走两圈;原先用15分钟走完全程,今天可以稍微加快速度,用12分钟走完。

  反之亦然。标准运动量是微微出汗正好,如果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则是运动过量了,必须调整。

  2、注意散步姿势。

  要抬头挺胸,微微收腹收臀,两肩放松,手臂自然下垂,前后摆动。走路时足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

  步幅因人而异,个子高、年轻、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大步走,反之则步幅减小。如果步速较快,可以加上屈肘摆臂的动作。

  3、配合体操等项目,让全身都得到锻炼。

  散步主要锻炼的是下肢。走了一半距离,肌肉、韧带都热了,这时候找个空地做做操、压压腿,或是利用路边的健身器材活动一下,既能调节心率、运动强度,还能兼顾上肢及全身多个关节的运动。

  散步间歇时可以做些扩胸运动、腹背运动、体转、体侧、跳跃等,然后再接着走路,身体得到的锻炼更全面。

  4、散步时避开污染区。

  散步要远离空气污染重的地区和时间段,清晨污染重,应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走,最好选操场、树林、小区、河边等人少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结伴同行。雾霾天就不要出门散步了。

  5、散步要选好鞋子。

  散步时可选一双鞋底较软、较厚的旅游鞋或慢跑鞋,鞋底薄走路硌脚,鞋底硬走路会累,太窄的鞋会挤脚,甚至造成运动伤害。

  6、饭后20分钟再散步。

  饭后散步要在吃完饭20分钟后进行,以免血液从胃肠过多地跑到肢体,影响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心血管不好或胃下垂的患者,千万不要吃完饭立刻走。

  散步的好处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运动量虽不大,但效果却很明显,不受年龄、体质、性别、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人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足以说明散步在保健中的地位。散步可使全身肌肉、关节、筋骨都得到适度的运动,饭后散步,还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只要遵守某些基本原则,散步是增强并维持身材的良好运动。以正常步伐散步,是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而且它不会消耗太多的热量。要增加身体的匀称与消耗更多的热量,需要以轻快的步伐来行走,并感觉到身体散发热。

  散步的好处:

  1、增强心血管的机能。经常散步可以调节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防止肌肉萎缩,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人在散步时下肢要支持体重,使小腿、大腿和臀部肌肉及骨骼都能得到锻炼,同时身体向前位移,需参加活动的下肢肌肉群和身体其他部位协调配合,心脏则必然要加强收缩,加大心脏的血液输出量,从而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例如,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散步,一般每分钟心率可达100次。

  2、提高机体代谢率。中老年人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散步,代谢率提高48%。如果每天步行1小时,走4000米~5000米,要消耗大约300千卡的热量。

  3、有助于消除疲劳。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剂”。歌德曾说: “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我散步时出现的。”由于散步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使脑血流量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得到改善,可以帮助精神和心理紧张的人放松,对消除疲劳、保养身体以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帮助的。

  前苏联体育科学家把步行锻炼划分为5类:

  1、很慢速走:每分钟走60―70步,每小时2.5―3公里。

  2、慢速走:每分钟走70―90步,时速3―4公里;

  3、中速走:每分钟走90―120步,时速4―5公里;

  4、快速走:每分钟走120―140步,时速5.5―6公里;

  5、很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

  散步对症才起作用

  散步也要根据自己的体征进行,也就是说不同的体征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散步,对了症,才能够起作用。如普通散步(每分钟60~90步,每次20~40分钟),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疾病、重型关节炎的老年患者;快速散步(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和高血压恢复期的患者;背向散步(两手背放于肾俞穴处,缓步倒退50步后再向前行100步,反复5~10次),适合于健康的老人;摆臂散步(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可增强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每分钟行走60~90步,适合于胃炎及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