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4-14 19:33:26 作者: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六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名称:弯弯绕绕的朋友

  活动目标:1、寻找弯曲物体的朋友。2、对弯曲的物体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典型的弯曲物体的物品。如:大大卷泡泡糖、香蕉、剥开的桔子、电话线、蚊香、弯柄的雨伞、发卡、弹簧、毛线、铁丝、秤钩、晾衣架等。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与教师收集的物品放在筐中,摆在各组的桌子上,布置成“弯弯乐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利用音乐《去郊游》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春天来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把幼儿带入活动室。

  师:“咦?孩子们,这是什么地方?”“弯弯乐园”!你们到过这样的地方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弯弯乐园里有什么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弯弯绕绕的东西

  (1)寻找桌面上的用品有什么地方是弯弯绕绕的,有什么作用?

  如:弯弯的香蕉 弯弯的发夹 弯弯的秤钩

  弯弯的桔子 弯弯的伞把 弯弯的晾衣架

  (2)幼儿自由介绍,教师随机梳理幼儿的语言。

  如:弯弯绕绕的大大卷 弯弯绕绕的电话线

  弯弯绕绕的蚊香弯弯绕绕的毛线

  弯弯绕绕的弹簧 弯弯绕绕的铁丝

  (3)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如: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 是为了让人们与汽车爬起来更省力。

  弯弯绕绕的铁路 是为了避开城市与庄稼。

  弯弯的月牙 弯弯的彩虹

  2、弯弯绕绕的植物

  (1)除了生活中有许多弯弯绕绕的用品,看看还有哪些弯弯绕绕的植物?

  (2)幼儿交流看到的植物弯弯绕绕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级叶片上的“脚”向上攀援的。牵牛花用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西瓜藤、葡萄藤都是弯弯绕绕的,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这些植物就是利用弯弯绕绕来更好的适应它们的生长。

  3、弯弯绕绕的动物

  (1)植物会弯弯绕绕的,你们有没有见过弯弯绕绕的动物呢?哪些动物是弯弯绕绕的。

  (2)幼儿自由交流。

  (3)利用课件帮助幼儿小结动物身体上弯弯绕绕的作用。。

  大象用弯弯的长鼻子卷木头、洗澡等。

  小狗、小猫、牛、公鸡有弯弯的尾巴等。

  4、弯弯绕绕的身体

  (1)寻找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是弯弯绕绕的?

  如 关节、眼睛、眉毛、耳朵、嘴巴、肠子、血管等。

  (2)幼儿相互寻找、讨论。

  (3)游戏《去郊游》

  幼儿边听音乐,边表现身体的弯弯绕绕。

  (三)结束部分

  幼儿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小小体温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小体温计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体温计和体温计的用处,初步掌握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准备:体温计

  活动与指导:

  1、健康人的体温在37度左右,如果生病了体温就会发生变化。你们知道怎么才能知道体温是否正常吗?

  2、用体温计可以测量人的体温。

  3、拿出体温计,告诉幼儿这就是体温计。请幼儿仔细观察体温计的形状及特点。

  4、需要测体温时就将体温计放到腋下(也有含在嘴里的),要将体温计的温度甩到35度以下,然后拿着亮亮的一头,把无金属的圆头插到腋下。

  5、教师给幼儿演示,对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重点说明。

  6、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

  7、以后我们就知道如何测体温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一、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强度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知材料的强度与外在因素(长短、大小、宽度)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及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普通餐巾纸或皱纹纸、牛皮纸条、塑料纸、玻璃弹子、木棍、绳子、挂钩、宽胶带、容器(可用塑料饮料瓶瓶底或冰琪淋杯子代替)、弹簧秤。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玩一玩,感知材料的强度。 宽、窄、长、短不同的塑料带、皱纹纸及牛皮纸,让幼儿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哪种纸最牢。

  探究的.问题:

  用三种材料不同、大小相同的纸提重物,哪种纸的力量最大? 试一试。 把相同长短、宽窄的皱纹纸、塑料纸、牛皮纸固定在木棍上,再在纸的下端系上一个小容器。一名幼儿向容器中放玻璃弹子,另一名幼儿记录,看一看一共放了多少玻璃弹子后纸才被拉断,记录下玻璃弹子总数。比较三种不同纸被拉断后玻璃弹子的总数。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塑料纸力量最大,牛皮纸的力量也不小。

  (2)皱纹纸力量最小。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一材料,相同长度、宽窄不同的纸挂重物,谁的力量最大?幼儿实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同一材料中,当长短相同、宽度不同时,纸条越宽,它的力量越大,挂的重物越多。

  (2)细纸条的力量最小。

  活动结束

  1.盛玻璃弹子的容器不宜太小,以便盛更多的玻璃弹子。

  2.纸条不宜裁得太宽,以方便观察。

  3.木棍可用筷子或铅笔代替。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恐龙特点。

  重点难点:

  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回到恐龙世界》,相关恐龙的基本介绍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中第16~17页的内容,引发幼儿探究恐龙世界的兴趣。

  1.第16页上有两只恐龙正在打架,你能看出来两只恐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哪一只恐龙看起来更凶猛?

  2.恐爪龙看起来更凶猛,它的爪子是什么样的?哪一个图是它放大的爪子?你怎么知道的?

  3.凌齿龙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爪子、牙齿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4.第17页上画了几种恐龙?三角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剑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18~21页的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中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并和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2.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和互相讲述的过程中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3.在这个完整的画面中有很多只恐龙,你认识哪些恐龙?和同伴说说你看到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三、出示图片,玩“你说我猜”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和比较恐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先说明玩法,并试玩一次:每一次请一名幼儿站在图片前,当猜恐龙的人:教师先指出一只恐龙让其他幼儿看到,然后请他们分别说一句话描述他们所观察的恐龙的外形特点,猜恐龙的人依据描述该恐龙的特点,知道幼儿指出所描述的恐龙。

  四、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幼儿对恐龙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所以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不仅能让幼儿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钟肖微

  预设活动名称:科学生活小窍门

  重点领域:科学

  预设活动目标:

  1、利用科学小窍门解决幼儿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清洁难题,培养幼儿少用化学洗涤用品的习惯,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有身边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活动准备:有污垢的茶杯若干;脏的酱油瓶若干;脏的煤气炉一个;有腥味的碟子和碗若干;盐、醋、果皮、牙膏、鸡蛋壳若干(分别用盒子装起来分成三份);幼儿人手一小张废报纸;教师用的大记录表和油性笔以及幼儿人手一张小记录表和一支蜡笔;欢快的音乐;录音机;

  预设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进行互动进入活动室内。(以儿歌的形式进入)

  准备工作:教师和幼儿打扮成搞清洁的样子。(教师穿围裙、戴手套;幼儿穿围裙)儿歌:“”

  2、“昨天客人来了,屋子还没有收拾好,现在请小朋友帮忙收拾一下,把要清洗的分类放在桌子上。”“好,现在开始!”请幼儿帮忙收拾屋子里的脏东西,找出后把物品分类放到桌子面上。(配班播放欢快的音乐)

  3、(配班教师帮忙把三盆温水放在桌子上)再请幼儿说说这些东西什么地方脏了,平时在家妈妈是如何把它们洗干净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的第一部分,让幼儿知道洗涤用品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5、教师讲出洗涤用品对人类、环境的危害,然后出示并介绍新型的生活清洁用品——盐、醋、牙膏、果皮、鸡蛋壳。(“如果我们的洗涤用品用多了,就会对我们人类以及环境造成危害”)(“昨天老师在上网时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洗涤用品还有很多环保的生活清洁用品也可以把物品洗干净,你们看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盐、有醋、有牙膏、还有果皮和鸡蛋壳呢”)

  6、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再结合实物讲解实验的记录方法。(“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盐除了可以炒菜,醋可以吃,牙膏可以刷牙等还可以清洁呢,还有果皮鸡蛋壳等废物也可以用来清洁呢!你说奇怪不奇怪?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当中哪些可以清洁茶杯的污垢?哪些可以清洁酱油瓶和煤气炉?”)教师在介绍时边手指记录表边结合实物讲解。配班老师把盐等的物品都放在三张桌子上。

  7、让幼儿手拿小记录表自由选择先后进行实验,利用盐、醋、牙膏、果皮、鸡蛋壳等物品清洁茶杯、酱油瓶和煤气炉。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

  8、教师从幼儿的实验结果中总结三个实验的结果。教师提问:“刚才你们发现有什么东西能把茶杯的污垢洗干净?”(酱油瓶、煤气炉同上)教师用笔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

  9、教师再引入课件的第二部分内容,使幼儿认识更多的生活清洁小窍门的知识。(“除了上面我们看到的这些生活小窍门外,还有更多的清洁小窍门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0、你刚才认识了多少种清洁的小窍门,你能说说吗?让幼儿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你们刚才认识了什么清洁的小窍门呢?你能说说吗?好,让我们一起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吧!)

  11、活动延伸:以课件中纸皮可以擦亮玻璃的例子,让幼儿尝试结束活动,并让幼儿帮忙收拾干净。(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用废报纸擦亮玻璃是否会成功?那现在请各个小朋友每人取一小张废报纸来试试啦!)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3~4种树叶外形特征的不同,并能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2、能按一定特征或规律进行树叶分类和排序,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清洁好的白杨树叶、枫树叶、银杏树叶若干,混放在4~5个小筐内。

  2、记录纸、记号笔,分类用的小篮子3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小筐,观察树叶的外形特点,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并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将树叶按品种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

  3、按树叶的颜色、品种或大小,如两种树叶交替排列等,在桌上进行有规律的树叶排序活动,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排列结果。

  4、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排序形式,并及时将排列经验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增强活动的挑战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