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发布于:2021-08-20 00:04:48 作者: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导语:班主任工作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前提是赢得家长的信任,而沟通则是取得信任的最佳途径。那么,班主任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呢?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学生的教育模式该怎么建立呢?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一 、“微笑”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润滑剂

  微笑是快乐的音符,脸上溢满永恒的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心理的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因此,有人把微笑看成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要学会微笑,让家长感受到你的热情和真诚,不要板出一副冷漠的面孔。面对家长的指责,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度过,既赢得家长的好感,又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二、“换位思考”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如今,年轻教师越来越多了,好多教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所有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

  而有的教师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教师的关系,给双方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教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地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长教师之间沟通就不会受阻了。

  三、“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班主任,通过家访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学习环境和表现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随着手机、电脑及通讯器材的普及,现在的教师很多都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和家长沟通。而家访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增加了教师与家长进行双向沟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机会,也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识,实现教育学生方面的协调统一,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另外,教师和家长沟通时还会发现教育过程中已经出现而未觉察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采取相应措施而不至于错失教育良机。我们家访的时候应该注意讲点艺术性,家访不是告学生的状,反映情况要讲究点策略,语气要婉转、和气,从成绩入手,以表扬为主,进行疏导,使家长乐于接受,愿与我们配合,共同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四、“真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催化剂

  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和素质修养都不尽相同,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不一样。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我的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这时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家长理解学校,理解老师,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你喜欢、对你信任,用学生对你的肯定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学生架起你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家长自然会被软化,给你多一些理解,家长会认同我们的教育措施,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少一些阻力。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如果我们真诚以待,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诉,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五、“幽默”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秘笈

  教师与家长交谈要讲求谈话技巧,要有点幽默感。学会使用幽默,能让人快乐愉悦,让本来很尴尬的一件事变得轻松。在与家长交往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就能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幽默能使激化的矛盾变得缓和,从而避免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化解双方对立严肃的情绪,使矛盾和问题能够更好地得到解决。教师要尽量不用“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极性语言,多从积极的角度来评论或建议,这样提出的评论或建议更容易接受,更易于工作的开展。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的目的。

  师生沟通技巧

  师生沟通尺度信任教育机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懂得运用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培育师生情感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师生的沟通程度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因师生沟通不畅引发矛盾和冲突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严重的更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下面,我就谈几点沟通的技巧。

  一、把握尺度

  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尺度,在学生面前不要总是进行反面教育,或者做出言行不一的举动,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说话方式,多些暗示少些直接,多些说服少些说教。

  批评和表扬讲究策略,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又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既表扬学生的好行为,又不使表扬“廉价”和过度。否则,都将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甚至是适得其反。

  沟通要因人因事而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与机灵的学生沟通、与功课较差的学生沟通、与活泼好动的学生沟通,与内向腼腆的学生沟通,等等,沟通的方式都不可能是相同的。又如,有的学生“吃硬不吃软”,而有的学生则“吃软不吃硬”,这都需要我们心中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否则,工作起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找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使他们有机会得到展现,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和行为习惯能够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让他们有一个平衡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班级建设上来,从而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建立信任

  教师的真诚和信任是一种教育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假如你只是从教室的讲台上观察学生,假如学生仅仅因点名才走近你,假如他跟你的交谈只限于回答你的问题,那么,无论什么心理学的知识也帮不了你的忙。

  应当向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孩子们打交道,同他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忧伤。”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应该是不虚伪、不做作,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教师如果以自己的职业地位或权威掩饰个人的弱点,将会脱离学生,使学生产生不信任感。而只有学生信任教师,才不会产生教育危机。

  李老师刚接手一个班级,在接手之前,她搜集了大量的学生资料,了解到班上有几个难管的学生,他们上课迟到、睡觉,任凭老师批评和说教,他们也只是随口敷衍,还是我行我素。这让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很头疼,慢慢地,也就放弃他们了。

  这一天,他们又迟到了,看见李老师早就等在教室前等着,便硬着头皮、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了过去。李老师是学校出了名的“严师”,这一点,他们是清楚的。他们以为李老师一定会把他们狠批一顿,然后叫家长。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肯定是烧着自己了。

  可是,没想到李老师只是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说道:“我不想问你们迟到的理由,我只想说如果我相信你们,相信你们以后肯定不会迟到,并且在其他老师面前为你们做担保,不知你们会不会辜负老师的信任?”他们互相看看对方,沉默了一会,说道:“老师,既然你相信我们,又为我们作担保,我们就不会让你为难,你看我们的表现吧!”自此以后,这几个学生在李老师的关注下渐渐地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成绩也有了回升。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接纳程度有多高,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程度就有多高。

  三、理解与包容

  教师不能要求自己的学生是完美无缺的。即使他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或者要求,也不要指责他们,而要给他们宽容和鼓励。

  我曾任教的一个班级,还没接班就有很多教师告诉我这个班级很差,上课很吵,特别是有几个学生常会和老师起冲突,而且软硬手段都无效。结果,任教几节课后,果然这些现象都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会立刻停止教学,整顿纪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听见有些学生消极地说:“反正我们就这样了!”短短的一句话,反映出这些学生消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对自身的轻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行上的关心,通过适时的德育教育及职业专业分析,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不要自暴自弃。

  学生是人,他们都是有感情的,都有善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教师只要能用心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引导他们步入正途,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教师感化。

  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意味着教师相应的表现力和说服力。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机智是一种教师同学生交往并影响学生的职业性力量――表现力和说服力。他断言,凡是缺乏教育机智的人都信奉长篇说教的效用,但这是一种幼稚的幻想。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管理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