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发布于:2020-12-13 21:27:43 作者:

关于培养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在日本铃木大拙先生的《禅究竟是什么》一书中,写着这样一段话:“具有经验是人类的特色,那是因为人类具有记忆。这记忆无疑是一件大事,人对各种事物的思索、想起,都是由于记忆。可以说记忆是基础,在此之上才会有经验。有了经验的人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记忆是如此重要。在幼儿期通过反复训练去培养记忆的能力,对基础能力的养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人们让孩子朗读难懂的四书五经,孩子们尽管不明其意,却也被要求死记硬背,这样到长大成人后,都不会忘记。这是从年长的人们那儿常听的话,可知过去他们便已知道记忆力的重要性了。

  朗读《论语》,不仅培养了记忆力,还让孩子感受老师的人格,领会到四书五经的教诲。

  记忆力的养成,愈早进行愈有效果,到长大成人就很难达到这种效果了。如果从幼时起,父母和老师就着眼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孩子大概一生都会拥有出色的记忆力吧。并且蒙受着记忆力的恩惠,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对个人的一生,都会得到强大的力量,起很大的作用。

  孩子记事之快,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我极力推荐在这时期有计划地进行指导,从而将这个能力培养为记忆力。孩子本来无优劣之分,在学校取得好成绩的孩子,是因为记忆力比一般人好,所谓“劣等生”,则仅是因为记忆力未被培养出来罢了。

  幼儿园进行着许多培养学龄前儿童将来所须的基础能力教育,其中之一就是记忆力的训练。

  记忆能力,凭借每天的训练,习得的速度增快了,而且持续时间也增长了,马上会记住,而记住了就不会忘。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我们可以用优美的诗,或者像童话那种比较长的故事来训练记忆力。用连环图画的形式,让他们去记忆故事,有四五回好像也可以完全记住了。至于在家里该怎么做才好?图画书也好,童谣也好,简短的故事也可以,从最短的读起,让他反复读5遍,第二天也反复几遍,并且加上一项新的内容,仍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训练他。第三天把前两次教的内容一齐复习,并且再加上一项新内容。以此类推,不做省略,把教的东西加在一起进行训练,才是才能教育的方法。

  若碰上较长的故事,可以把故事按照孩子可以接受的长度,分为若干段来进行,最后再全部贯通,令其朗读,渐渐让他完整地将故事背诵下来。这样下去,能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记忆的速度也会逐渐加快。如果持续两三年的话,大概就会养成过目不忘的能力。

  在教小提琴时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当然在此之外,要加上小提琴技巧的训练。但从一开始就不看乐谱而进行背谱演奏的练习,也可以养成记忆力。让他记住最初的曲子,在训练他完美演奏出来的同时,教他第二首乐曲;两首曲子一起进行训练,以此来提高他的实力,然后再加一曲,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孩子,必不会忘记学过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完整地演奏出曲子来。

  培养记忆力的同时,其实也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上学后在学习方面,可以发挥出很大的力量。我们发现,幼儿园的孩子和受到才能教育的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取得优秀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锻炼你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俄国教育家冈察洛夫说:“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观察力与注意力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所以观察力的练习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你是不是经常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你是不是经常走在街上,却对交通信号灯的排列回想不起来?你是不是对一个人非常感兴趣,但想向别人介绍时却说不出来或写不出来?你写作文是不是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短短结束?那是因为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经常进行观察力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改善你的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

  一、静视——一目了然

  1、在你的房间里或屋外找一样东西,比如表、自来水笔、台灯、一张椅子或一棵花草,距离约60厘米,平视前方,自然眨眼,集中注意力注视这一件物体。默数60~90下,即1~15分钟,在默数的同时,要专心致志地仔细观察。闭上眼睛,努力在脑海中勾勒出该物体的形象,应尽可能地加以详细描述,最好用文字将其特征描述出来。然后重复细看一遍,如果有错,加以补充。

  2、你在训练熟练后,逐渐转到更复杂的物体上,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然后闭眼回想。重复几次,直到每个细节都看到。可以观察地平线、衣服的颜色、植物的形状、人们的姿势和动作、天空阴云的形状和颜色等。观察的要点是,不断改变目光的焦点,尽可能多地记住完整物体不同部分的特征,记得越多越好。在每一分析练习之后,闭上眼睛,用心灵的眼睛全面地观察,然后睁开眼睛,对照实物,校正你心灵的印象,然后再闭再睁,直到完全相同为止。还可以在某一环境中关注一种形状或颜色,试着在周围其他地方找到它。

  3、建议你然后再去观察名画。必须把白己的描述与原物加以对照,力求做到描写精微、细致。在用名画作练习时,应通过形象思维激发自己的感情,由感受产生兴致,由兴致上升到心情。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记忆力和创造力。因为在你制作新的心中的形象的过程中,你吸收使用了大量清晰的视觉信息,并且把它储藏在你的大脑中。

  二、行视——边走边看

  以中等速度穿过你的房间、教室、办公室,或者绕着房间走一圈,迅速留意尽可能多的物体。回想,把你所看到的尽可能详细地说出来,最好写出来,然后对照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眼睛像闪电一样看。可以在眨眼的功夫,即01~04秒之间,去看眼前的物品,然后回想其种类和位置;看马路上疾驶的汽车牌号,然后回想其字母、号码;看一张陌生的面孔,然后回想其特征;看路边的树、楼,然后回想其棵数、层数;看广告牌,然后回想其画面和文字。所谓“心明眼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锻炼视觉的灵敏度,锻炼视觉和大脑在瞬间强烈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你从内到外更加聪慧。

  三、抛视——天女散花

  取25块到30块大小适中的彩色圆球,或积木、跳棋子,其中红色、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各占三分之一。将它们完全混合在一起,放在盆里。用两手迅速抓起两把,然后放手,让它们同时从手中滚落到沙发上,或床上、桌面上、地上。当它们全部落下后,迅速看一眼这些落下的物体,然后转过身去,将每种颜色的数目凭记忆而不是猜测写下来。检查是否正确。

  重复这一练习10天,在第10天看看你的进步。

  四、速视——疏而不漏

  取50张7厘米见方的纸片,每一张纸片上面都写上一个汉字或字母,字迹应清晰、工整,将有字的一面朝下。也可用扑克牌。取出10张,闭着眼使它们面朝上,尽量分散放在桌面上。现在睁眼,用极短的时间仔细看它们一眼。然后转过身,凭着你的记忆把所看到的字写下来。紧接着,用另10张纸片重复这一练习。每天这样练习三次,重复10天。在第10天注意一下你取得了多大进步。

  五、统视——尽收眼底

  睁大你的眼睛,但不要过分以至于让你觉得不适。注意力完全集中,注视正前方,观察你视野中的所有物体,但眼珠不可以有一点的转动。坚持10秒钟后,回想所看到的东西,凭借你的记忆,将所能想起来的物体的名字写下来,不要凭借你已有的信息和猜测来作记录。重复10 天,每天变换观察的位置和视野。在第10天看看你的进步。

  数秒数的过程一般会比所设想的慢。你可以在练习前先调整一下你数数的速度。一边数一边看着手表的秒针走动,1秒数1下,在1分钟结束的时候刚好数出“60”,也可以1秒数2~3下。

  儿童注意力发展过程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注意包括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和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儿童的注意力是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刚出生至1岁的婴儿,只出现被动注意,而且注意力极弱,只有较大的声响及鲜艳的色彩等较强烈刺激才能引起短暂的注意。1~3岁幼儿,开始出现主动注意萌芽,至4~5岁,主动注意有所发展,但此期小儿仍以被动注意占优势。因此,学龄前小儿的活动主要是在被动注意参与下进行,对鲜明、新颖、具体的现象和变化着的事物较容易产生注意,故参加有趣的活动时注意力强于刻板单调的活动时的注意力。6~12岁儿童(即学龄儿童)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均有所增强,并逐渐能把注意更多地与学习相连。但是,与成人相比,他们的注意较差,表现为:BeR

  (1)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即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集中注意的时间与小儿需注意的内容和形式有关。

  (2)注意的范围较局限。

  (3)注意的分配(即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处于发展中,例如,一年级学生常只能听课,却难以同时用笔记下老师讲的话,至高年级小学生则可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4)注意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仍不完善,故当让小儿将注意力由感兴趣的游戏或玩耍转移到不感兴趣的学习时较难,所需时间较长。中学儿童的注意力则逐渐接近成人。

  怎样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现在经常听家长、老师反映孩子在写作业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如何 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呢?

  首先,家长应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个成心要破坏课常纪律的孩子,他也有上进心,也想考100分,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爱心,需要家长更多的地关注他们的行为。有的孩子需要家长监督他完成作业,因为他一个人做作业,就会分心,并拖得很久。有家长在身边,他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就会好一些。如果家长觉得别人下班后用不着这样操心,唯独自己要付出额外努力,并因此而责怪孩子,并对之失去耐心,就是对孩子的误解。所以家长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态度,即把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当作一种心理问题来 看待,而不是当作性格上和意志上的缺陷。

  其次,家长应当给孩子学习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孩子的屋内应尽量少布置一些图画或照片,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因为这样孩子很容易为无关的刺激所吸引。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应关上屋子的窗帘,不可开电视或收音机,以免打扰孩子。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之间不要说话,因为他们对大人的话会都记在心里,而对面前的作业则一点也记不住。

  第三,如果有条件,家长可给这样的孩子买一些内容活泼,字迹大一些的复习书。他们会被书中的大字或活泼的内容所吸引,读书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第四,家长可从小培养孩子的读文字书的能力。这种孩子一般都伴有不爱阅读、爱看带画儿的书的习惯。许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还手拿一本卡通书滋滋有味地看着。家长尤其要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对于不会的字要借助上下文猜测字意。

  家长还应培养这样孩子的运动能力,尤其是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也很重要,可适当让孩子跳蹦蹦床、走平衡木等,以增加孩子的大脑兴奋性,因为这类孩子的多动与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不起的缘故。

  家长尤其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说知心话。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正是家长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张绪有一次算术得了100分,他紧紧地抱住了教师,半天说不出话来。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身上这种上进心和自尊心,我们就能掌握教育他们的金钥匙。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去有关的心理教育咨询中心,请有关的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发现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训练。这样经过大约六个月的训练。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有极大提高,大部分作业都能在自习课上完成了,写作业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老师也会觉得孩子就像焕了一个人似的,真是比过去长大了。其实这是他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精心为孩子准备一日三餐

  观察的基本原则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一种知觉,人们为了正确深入地认识事物 ,在观察时应该遵循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

  观察的目的性原则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为了证实他的“观察始于问题”的哲学观点,在一次讲演中,他突然对听众们说:“女士们,先生们,请观察!”他表情严肃认真,两只手也没有任何暗示。听众不知所措,他们莫名其妙地问:“先生,您要我们观察什么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任何人在进行观察之前,都要先提出一定的观察任务,或者说要有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目的性原则,就是要求观察必须以明确的目的性为基础,使观察活动区别于一般的感知活动。人们每天耳闻目睹的事物不计其数,如果没有一定的`目的,所有这些都会成为杂乱无章的感觉。在科学史上,有许多所谓被动观察或机遇观察的事例,实际上,这种机遇观察已经由无目的转入有目的,或者由他目的转向该目的了。

  1928 年,英国的弗莱明在研究葡萄球菌的变异问题。有一天早晨,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偶然的奇怪现象:从空气中飞来的一种绿色霉菌落到了培养器皿中繁殖开来,并把周围的葡萄球菌全部杀死了。这时,弗明莱的观察目的转向了这一种的观察目的,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了抗菌物质“青霉素”,揭开了世界医药史光辉的一页。

  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观察能否做到客观是非常重要的。观察的客观性就是要求在观察中获得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事实,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

  但是观察事实是通过人的大脑及感觉器官得来的,它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或判断,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这两者之间往往相去甚远。从主观方面来说,可能会由于知识、感觉器官、观察仪器、观察条件等的局限,一次或多次的具体观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客观性。可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无限的,观察活动是无限的,人类自强不息,世代更迭,通过无数次具有相对客观性的观察,无限地逼近了绝对客观性。

  客观性的显著标志就是可重复性和可证实性。一项观察或科研成果,如不能被重复出现或证实它的正确,是不可能为人接受的。哥白尼在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后,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这与当时教皇的地心说是背道而驰的。太阳中心说是在被新的事实检验之后,才为人们所接受。恩格斯说:“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可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以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学说就被证实了。”可见观察既能为建立理论提供事实材料,又能起到检验理论的作用,而其关键是观察事实必须客观。

  观察的全面性原则

  我们知道,事物是由各个部分和属性组成的,我们在观察时不能孤立片面地把握事物,观察应该是全面的。观察的全面性原则要求我们从客观的时间演化上,系统观察它变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观察它的各个方面、它的全体,同时我们还应观察它的内部关系以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片面性是同全面性相对立的。瞎子摸象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几个瞎子在大路上听说有人把一头大象牵过来了,他们决定去了解一下什么是大象。其中一个摸着象的牙齿,他说大象好似一把剑;摸到耳朵的则认为像一把大扇子;摸到腿的人则说大象好像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象是一堵墙;而拿着尾巴的甚至说象只不过像根绳子。牵象的人把象带走了,瞎子们还在路边争论不息。

  人类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片面到全面,绝对的全面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原则,可以使我们防止僵化,少犯错误。

  观察的典型性原则

  世界上许多事物其发展过程都是极为复杂的,要使观察反映其客观本质,就必须暂时地有条件地撇开与当前无关的内容、次要的过程和干扰因素,而对有代表性的对象在比较典型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使其主要的方面、过程充分暴露出来。

  观察的典型性原则要求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客体可以减少其复杂程度而又能反映其普遍规律。现代遗传学的第一位奠基人奥地利的孟德尔,他选择的观察对象是豌豆。在他看来,豌豆具有生长期短,容易得到纯种和稳定的相对性状等。这些都为他的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观察技能的训练uCJ

  八种方法让你注意力更加集中(3)

  五、提高你的观察力

  细致的观察能够帮助记忆。细致的观察在于了解被记忆对象的本质特征和细节,这对记忆大有好处。要学会游泳,与其坐在家中看关于游泳练习方法的书,不如到游泳池去看别人游学得快,因为游泳池给了你细致观察游泳动作的机会。

  一些研究记忆力的工作者发现,如果人们对他们周围的事物注意观察的话,他们会比那些从不对周围事物留意的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说,观察力能让人们更加集中注意力。有些人处于职业的需要,必须具有超凡的观察力,比如侦探,安全工作人员,还有 FBI 侦察员等。当然他们也更不会遗忘生活中的小事。

  每一天我们脑子里都有成千上万的形象。如果它们都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肯定会立刻疯掉的。就好象在一条大街上有太多的人和车,造成了交通堵塞一样。于是我们将它们当中的 95% 都封闭起来。可是可悲的是,往往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将不该封闭的也封闭起来了,这样封闭的形象就过多了。为了能够更加敏锐的观察,避免心不在焉,我们必须少封闭一些。我们每天见到生活中发生的事,这些事我们大多不去注意。你要做的工作是,开始留意更多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得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要有意识的朝这方面努力。一段时间以后你会自觉主动地去这样做。

  要开始更紧密地注意你身边的事物。比以前观察的更仔细,这样你可以提高你的自主性,然后提高你的记忆力。

  你究竟有多注意观察?来自我评估一下,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以后应该做出哪方面的努力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你可以利用你的空余时间做做下面的练习,不要让别人看见你在做什么。

  练习:

  1 、 描述一下你的几位邻居的大门。

  2 、 你的男性朋友当中有几位是留胡子的?

  3 、 你的邻居们使用的都是什么牌子的汽车?

  4 、 你的同事当中有几位是戴眼镜的?

  明白了吗,很多平常的事物都被我们忽视了,直到我们开始注意它们。难怪我们的大脑中不会留下印象,除非我们去格外的留意。

  六、使用一些装置

  有一传统的方法,是人们在自己的手指头上拴一根线,作为提醒自己的工具,或是用来战胜不专心。问题是,他们有时会忘记系根线代表的是什么。

  这有 6 种专门的方法,你可以用它们来克服不专心,而且它们也不会看上去很傻。

  在你的手表上贴上透明条(可以用圆珠笔在上面写字的那种)。将你想记住的人名、时间,电话号码写在上面,当你记下来后,将透明条撕去。

  语音留言。下班前,往自己家中打个电话,在语音信箱里提醒自己回家以后还有哪些事情要做。

  活用磁带和录音机。一般人习惯欲用眼睛看纸上的字来记忆,认为这种方法可靠。其实,使用磁带和录音机,能收到特殊的效果。这是因为磁带和录音机让人通过耳朵来记忆,使大脑更加灵活,同时磁带的转动给人以紧迫感,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录进磁带的声音有节奏,使记忆渗透到无意识领域中去,记忆从平面到立体,效果自然好。

  选择一个记忆口袋。将你衣服的一个口袋作为装你饿提醒物的专门口袋。

  有闹铃的计时器。它可以提醒你一小时以后要往家里打个电话,半小时以后把炉子关掉等。

  邮递声音。在周末的时候,你可能突然有了个好主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生产力,或是能为公司节省一大笔钱。到了礼拜一,你可能忘记了你这个绝妙的主意。有一个好办法,给你的办公室打个电话,给自己留言,当你重新工作时,就会有录音记录来提醒你。

  观察与观察技能

  对于任何工作来说观察都是必要的,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作、教育实践等都离不开观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之父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人们在进行观察时,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因而,它不是消极地注视客体而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所以我们又把观察叫做“思维的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对声音、颜色、气味等,而知觉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和观察的生理基础是由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分析综合活动。

  观察技能是人们进行观察活动的一种心智技能,它与求知欲相联系,力求对对象进行深入的认识。观察的根本特点是它的输入性。从外界环境中接纳信息,是对事物深入认识的开端。我们知道,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就离不开人们的感觉器官,而观察中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又是意识中的决策观念,所以观察技能不仅是一种感知技能,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技能和思维技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