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学校怎么实现人本管理

学校怎么实现人本管理

发布于:2020-08-22 11:00:28 作者:

学校怎么实现人本管理

  导语: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管理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管理正从以往所谓的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能本管理转变。这也从某方面体现了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学校怎么实现人本管理

  学校怎么实现人本管理

  一、对教师实行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以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

  1.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足够的信任。

  在学校里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尊重和信任教师。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要充分认识到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只是分工不同,在人格上每一个人都是相互平等的。因此,每一个成功的学校管理者都需要学会相互尊重,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人格。

  在社会上,教师与其他从业人员相比较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他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往往比其他群体高,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正确运用人本管理的精髓进行管理,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人,只有尊重和理解人,才会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因此,学校管理者对教师,不论其学历高低、职务大小、性格不同,都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尽力做到一视同仁。

  在尊重和信任教师的同时,应当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产生集体归属感。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教师代表大会、工会等形式,让教师参与学校集体目标的制定,对学校领导进行监督,对福利分配等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参与决策。正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群体的参与,既有利于改善与群众的关系,又可以集思广益,从而形成推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动力。

  2.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给予教师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当今的社会主题是“和谐”,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和谐的工作环境。也就是建立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管理者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谈心,交朋友,也要让教师了解学校领导者的内心世界,做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从而成为知己。

  3.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激励是人本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激励一方面是物质形态上的表现,另一方面要以精神形态体现,并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励机制,会使活力充满整个校园,让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1)目标激励

  目标是每个人所追求各项活动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它会让教师表现出高度的、自觉的积极性。而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又会给人以某种需要的`满足,激励人们向更远、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进。合理地制定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并且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法,让教师把个人目标和利益与学校的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精诚团结一致为之努力。因此,有了集体制定的明确的、合理的目标,且让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使命感,这样教师教育工作就有了强大的动力源泉,积极性就会容易地被调动起来。

  (2)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本质。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做到以下几点:①时刻关注每一位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②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③在学校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合理的要求;④对学校的困难职工及时给予集体的关怀,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产生集体依附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3)奖赏激励

  它包括两种奖赏,一种是物质奖赏;一种是精神奖励。具体做法:①建立奖励机制,主要用于奖励在学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可设优秀青年教师奖、先进教育工作者奖、先进班主任奖、公开课优秀奖、教学进步奖、先进专业组奖等,并在每年春节和教师节时颁奖;②健全完善教师评先评优考核制度,坚持统一的标准,依照合法的程序,由下而上逐步推荐并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③在学校管理中,奖赏要做到合理、公平,一视同仁。

  二、对学生实行人本管理

  1.在学校管理中,对学生的人本管理,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使学生的人性在学校得到较大发展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根据学生所处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每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墨守成规不行,揠苗助长也不可以。当今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也就是要按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教学。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结构设置具体课程,规划相应的教学进度;制定作息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并随不同的季节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选择教学教法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现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性实施教育教学

  教育要做到“有教无类”,更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采用有区别的不同的教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现代教育的任务要求学校培养出各类合格优秀的人才,我们不能使学校变成“铸模”的工厂,将充满活力的、个性各异的学生经过教育这一加工程序变成“标准件”,我们的教育将是失败的、悲哀的。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在他们个性各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我。

  3.学校管理中要以学生为本,最终达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我们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以创新为荣,追求创新”的意识,在课堂中学会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就应当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想象,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管理中,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仅要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

  4.尊重人格是人本管理的根本

  在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新世纪,宽容与爱应当成为教师的从教之美德。学生成才的各种因素当中,情商与智商相比较,情商更具决定作用。

  教师应表现出宽容的本质,以善为本,培养学生的情商;在学生出现过失的情况下,教师在某种意义上还需要欢迎错误,因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教师宽容的最终目的是营造充分自由快乐的环境让学生成长,让学生的不同天赋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露。

  我们认为,教师应当是大海,而不应只是一桶水或者一个源源不断的水龙头。教师应能以大海一样的心胸去对待学生,接纳、包容和滋养学生。不管学生是鱼,是虾,还是龙,是蚌,教师都能包容和滋养他们。只有尊重、关心、爱护、激励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善待学生。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运用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管理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