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哪些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哪些

发布于:2021-08-04 22:55:20 作者: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哪些

  导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是控制和减少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哪些篇1

  (一)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大调解”机制等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真正做到“解民怨、顺民气”。要建立完善法律服务制度,充分发挥“三官两员”的作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咨询、信访代理、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等活动,严格规范各类执法行为,促进公开、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积极倡导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分级落实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

  (二)创新寺院社会化管理。

  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遵循依法管理和社会服务并重的原则,常抓不懈,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同仁”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完善警民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社区平安的长效机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一旦发现警情,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住、控制得好、处置得快。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偷盗牲畜、抢劫财物、危害民众安宁的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努力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管理法治化建设、交通设施标准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把消防管理抓紧抓实,加强日常消防教育和检查,提升消防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城市无大火、无大灾。

  (四)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

  要按照管理单元最小化、管理服务最优化的原则,在城镇,依据社区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出租房屋间数、工作难易、任务轻重等情况,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和单元,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覆盖到社区;要把移民村纳入属地管理和网格化管理范畴,尽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强化移民村社会管理;在农村、牧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可参照城镇社区化管理模式,按村域分布特点、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科学合理划分,实行分级管理;居住分散的牧区,根据集散程度,通过联人联户、分片包干等形式,实现基层管理服务全覆盖。

  (五)创新社会人员服务管理。

  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探索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做到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出租房屋信息、就业就学信息,建立一证查询或信息查询制度。以方便、快捷、周到的人性化“一条龙”服务为载体,构建起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以及精神、物质、文化、法律需求的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

  (六)创新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

  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技术的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网络消极影响。进一步健全网上综合防控体系,把网上防范控制与网下落地查处结合起来,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以及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切实防止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以更好地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

  (七)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

  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要努力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有效办法,真正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延伸到“两新组织”,确保其依法、有序、健康开展活动。

  (八)创新基层基础工作。

  乡镇综治维稳中心要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把握社会动态,通过议事例会、集中会办、协调会办、情况通报、督查督办、应急处置、台账资料、检查考核等制度,使乡镇综治维工作中心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村、(社区)要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加强与治保会、调委会、联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创建和谐村(社区、寺院)。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哪些篇2

  一、完善机制体制,发挥城市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

  社区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终端”,是传递党政关爱的.桥梁。各社区要切实履职尽责,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要加强社区居委会体系建设,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要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积极争取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增加投入,发挥市场多元主体作用,多渠道落实资金,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改善民计民生,发挥社会救助的保障兜底作用

  保障社会底线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是时代赋予的最紧迫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基本民生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各社区务必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改善民生入手,切实构筑底线公平。要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对象调查、认定、审核、资金发放等工作,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要制订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置小组和应急小分队,组织相关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和相关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切实增强社区灾害应急处置及防灾减灾能力。

  三、深化服务内涵,发挥公共服务的利民惠民作用

  为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本质。各社区务必把为民、利民、舒民、安民、娱民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努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确保居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搭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网络和社区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为推进社区服务奠定基础。要健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网络,落实促进就业服务政策,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对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基本技能培训服务,积极开展创造“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促进和吸纳下岗职工在社区就业。

  四、加强培育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协同作用

  社会组织具有凝聚城乡居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各社区务必大力扶持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逐步构建政府服务机制同民间服务机制互联、政府服务功能同民间服务功能互补、政府服务力量同民间服务力量互动的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提供服务”的积极作用。要推行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备案制度,消除社区社会组织成立门槛,发展社区自治和服务多元主体,活跃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

  五、夯实工作基础,发挥社区队伍的支持支撑作用

  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各社区务必高度重视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精神面貌好、整体素质优、工作作风实、创新能力强的社区人才队伍,为社区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要加强社区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升队伍“战略思维、科学发展、开放创新、执行落实、沟通协调”五大能力,培育“顾全大局、真抓实干、亲民爱民、勤奋学习、清正廉洁”五种作风,提高社区工作效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管理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