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3-25 09:50:28 作者:

【推荐】大班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大班教案九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蛋壳凸凹两面所承受力的差异,知道拱形物体表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2、实验时能小心操作,会将猜想和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蛋壳、透明胶、粗吸管、铅笔若干;桌面教具;网上下载有关拱形建筑物的图片若干;长条卡纸(反面用双面胶贴好)、小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通过小鸡出壳的故事,引出问题让幼儿讨论:

  “到底是鸡姐姐从外面啄破了蛋壳?还是鸡妹妹从里面啄破了蛋壳?”

  幼儿猜想并记录

  二、幼儿通过动手实验来感受受蛋壳凸凹两面所承受力的差异。

  1、引导幼儿想象,用笔尖代替小鸡嘴,用吸管统一高度,保证每次用力大小一样。

  2、幼儿每人拿几个蛋壳,用笔尖代替小鸡嘴在蛋壳凸凹两面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记录。

  4、小结:

  师:“是谁啄破了蛋壳?”

  “蛋壳是从外面啄破的还是从里面啄破的?为什么从外面啄不容易破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蛋壳是什么样的?”(是拱形的、半圆形的、……)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原来拱形的物体表面都能承受很大的力,不信,我们用这张小纸条来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三、幼儿体验拱形的纸桥所能承受的压力。

  1、“这儿有两张纸条,一个把它做成直桥,一个做成拱桥,我们来看看哪种桥的力气大?”

  2、教师介绍示范制作方法。

  2、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个做直桥,一个做拱桥,然后实验(在桥面上放小积木)并做好记录。

  3、大家把自己的记录结果说出来,得出结论:拱形的桥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三、拓展经验,知道拱形的表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师:“小小的蛋壳里面藏了这么多秘密,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蛋壳造出了许多建筑物,我们小朋友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吗?……”

  1、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拱形建筑物,丰富幼儿的经验。

  教师一一出示拱形的建筑物,如拱桥、拱形的屋顶、拱形隧道……)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认识数字“0”,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培养联系生活情景的联想力。

  环境创设:

  盘子、糖果、温度计、数字卡片“0”。

  活动重点:

  知道“没有”可用“0”表示和“0”不只是表示没有。

  活动难点:

  联想“0”在生活中除了表示没有还有其他什么意义。

  活动过程:

  一、“0”是什么?

  糖果有几颗?摆出两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3颗糖,然后将其中一个盘子里的糖拿掉,问:这个盘子里现在有多少颗糖,用什么数字来表示这个盘子什么也没有?

  出示数字卡片“0”。(用“0”来表示空盘子里的数目,知道“0”表示什么都没有)

  二、幼儿举例

  还有什么情况可以用“0”来表示?

  如:妈妈买了5只苹果,我每天吃一只,五天后苹果全都吃完了,苹果一只也没有可用“0”来表示。

  三、讲故事《数字零又回来了》

  师:既然“0”表示什么都没有,那么不要“0”可以吗?听故事《数字零又回来了》

  结合故事讨论:数字王国为什么不能没有“0”?没有“0”会怎么样了?

  四、结合生活拓展“0”的用法。

  “0”除了表示没有,还可以用来表示其他吗?

  教师参与幼儿讨论并逐一出示数字卡片10,秒表、温度计等,使幼儿知道“0”和别的数字结合,能使数量倍增。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足球比赛时的0比0表示两个队打平了。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夹包跳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弹跳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3、发展创造性。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队形变化:走圈、开花、六个小圆、切断分队。

  (2)准备操,听信号做相**作。如:口令向前走,幼儿向后走;口令向左走,幼儿向右走、高人走、矮人走等。

  2、基本部分。

  (1)幼儿依次取沙袋在场地自由分散进行一物多玩活动,例如:自抛接沙袋,互抛接沙袋,头顶沙袋,手托沙袋走,脚背托沙袋走,投运等。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对玩法新颖有趣的及时给予肯定,并向其他幼儿推广。

  (2)学习夹包跳。集合幼儿,让幼儿站成大圆圈。老师交代活动名称,进行示范讲解:两脚前部夹紧沙袋,跳起用力抛出。幼儿练习。老师巡回辅导,让动作完成好的幼儿做示范。鼓励幼儿间展开比赛,看谁的沙包投得远。

  (3)集体夹包跳比赛。让幼儿站立于斜线上,交代比赛规则:听信号,每队第一名幼儿开始连续夹包跳行进至前方,拿起沙包快跑回来,交给下一位同伴,哪队先跳完为胜。

  3、结束部分。

  此活动还可以在户外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创玩沙包的多种方法。以达到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蔬菜的生长有季节性;

  2、了解一些种植蔬菜的新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图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听故事:《张奶奶买菜》并提问;

  2、出示图片,了解什么季节吃什么蔬菜,知道蔬菜有季节性;

  3、了解科学种田的概念,感受科学种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生成与反思:

  在进行“温室里的蔬菜”这一活动时,有许多孩子问:什么是温室?它是什么样的?由于我们的周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温室,我只能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在田里搭的那种半圆形的,(幼儿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尼龙棚),我就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搭的尼龙棚就是科学种田的一种,尼龙棚里很暖和,冬天可以种植夏天的蔬菜,如:番茄、蚕豆等,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对于我的这个讲解,孩子都能理解,虽然“温室”离我们很远,但尼龙棚却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我还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回家到尼龙棚里去一下,感受一下尼龙棚里和尼龙棚外的不同,回幼儿园后讲给小伙伴听,有尼龙棚的孩子高兴的答应了。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蔬菜有季节性有所了解,也体会到科学种田的好处,对无土培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农民伯伯也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对温室种菜感到非常的好奇;我就想:如果能带孩子们真正参观一下正规的温室,看一下里面各种各样的蔬菜,包括无土栽培的,那该有多好!

  主题总结:

  对于“有用的植物”这个主题,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在反复倾听中感受歌曲徐律,通过观察图片记住歌词顺序。

  2.感受和同伴演唱歌曲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课件一:展示果园画面)

  老师:快来看,我们到哪了?看到这么多桔子,你们想干什么?那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

  幼儿进行律动表演:摘果子。

  除了橘子,还有哪些好吃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二:好吃的水果)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引入没有颜色的果娃娃。(课件三:没有颜色的果娃娃)

  老师:还有一些果子不能吃,它们怎么了?为什么?

  2.请出光宝宝。(课件四:光宝宝出来啦)

  提问:谁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帮助它们,让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3.激发幼儿想像,猜猜光宝宝是用什么方法帮助果娃娃的。

  4.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课件五:光宝宝帮助果娃娃的过程)

  5.(当孩子不能较准确地说出节奏,将出现课件六:已学的节奏图谱,帮助孩子较快记忆掌握。)

  6.引导幼儿看图谱记歌词。(课件六:歌词图谱)

  1)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回忆歌词;

  2)引导幼儿以集体、个别等跟念形式熟悉并记忆歌词。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完整倾听歌曲,知道这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课件七:《七彩光和果娃娃》歌曲音乐)

  提问:这首歌和原来学过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老师清唱歌曲,要求幼儿听听念白是接在哪句后面的。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两到三遍。

  活动延伸:

  跟所有的水果宝宝说再见,然后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或自己的`好朋友听。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的基础来源于幼儿身边的物品——纸。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折扇子;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折扇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在剪、贴、画、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显示出很大的热情,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神奇的会站立的纸“这节课。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变化与承受图书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打印纸若干。

  2、图书多本

  3、小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画画、折纸、玩游戏等等)。

  师:瞧,小朋友你们前面也有一张纸,它们都是躺着的,它们好想粘起来呀?你们能有什么方法帮助它们站起来吗?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

  幼:把纸对折,然后竖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他折扇子那样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它卷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纸真的很神奇,纸通过了折纸、卷的方法,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之后,它就可以站起来了。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这些纸要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它还邀请了一些图书和它一起来玩游戏,

  师:就是让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图书。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本图书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图书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图书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图书,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图书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本图书。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四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本图书。

  三、交流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设置挑战,再次尝试,比一比谁放的图书最多。

  2、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图书?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图书,不能碰桌子。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教学反思: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他们常常用它来画画、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儿已有了明显创造性,他们喜欢去探索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学活动《神奇的会站立的纸》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了不同折法的纸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经验。

  首先,第一环节是让小朋友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纸站起来。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所以,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不成问题的。果然,每个幼儿都能想出至少一种的方法,有的折了一个圆柱体、有的在纸的中间折了一个折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个尖尖的宝塔……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让纸站起来的方法。接下来的一环节是让幼儿探索纸的承受力,把事先准备好的书放在折好的纸上,看看谁的纸承受的书最多。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极高,都想试试是不是自己的纸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儿与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纸的承受力,获取具体经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更换新的纸,因为在第一个环节中已经折过的纸有了折痕对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影响了实验的结果。

  活动将近尾声时我请上来两名书放最多的幼儿进行比赛来选出一名最佳魔法师,下面的幼儿数着越来越多的书都兴奋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激发了幼儿的强烈探索欲。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水墨动画,观察猴子的不同动态,感受猴子的调皮与机灵。

  2、能用“七步法”画出猴子的主要特征。

  3、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积极参与同伴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2、水墨动画片《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片段。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水墨动画片《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片段,观察猴子的不同动态。

  教师:动画片里的猴子长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2、观看动画截图,师幼一起分析不同动态猴子的结构特点。

  (l)教师:躺着的猴子身体是什么样的?头又是什么样的?尾巴呢?(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他动态的猴子)

  (2)教师:除了动画片里的样子,猴子们还有可能做哪些事情?又会是什么动作呢?

  3、师幼共同讨论猴子的画法。

  4、幼儿创作。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用“七步法”画猴子,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画法和色彩。

  5、集体欣赏、。

  引导幼儿侧重从猴子的动态上进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高10--20cm的斜坡上练习间隔走,增强小腿肌群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2、尝试在不同高度的竹梯上行走,探索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

  3、积极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活动准备:

  竹梯、轮胎、装水的塑料瓶、拱形门、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队列练习

  2、听音乐做热身操

  二、基本部分

  1、自由玩竹梯探索多种玩法

  2、提出走横档的要求,幼儿分组练习

  3、幼儿讨论:走横档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再次练习)

  4、用一个轮胎架高成斜坡,鼓励幼儿尝试。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观察幼儿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需要重点讲解的部分

  5、增加游戏难度和趣味性,把梯子摆成从低至高的不同坡度,鼓励幼儿挑战自我

  6、游戏"送水"

  三、结束部分

  自由放松"机器人"

  活动评析:

  大班体育活动《玩竹梯》:教师选材比较新颖,目标明确,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活动,体育常规很好,教师的口令简洁、到位。活动中层次性强,逐步提高要求,,思路清晰,观察细致,语言鼓励及时。从内容上看,满足了幼儿挑战自我的需要,材料提供更专业,更体育化,竹梯很有运动气氛。但在综合游戏时,教师提供的钻山洞的高度不太适合幼儿,应教会幼儿侧钻的技能。在增加难度是,如果幼儿愿意尝试难度高的,那么难度低的就要及时调整掉。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体验表演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挑战,在合作中收获快乐和愉悦。

  即兴进行表演通过观察和讨论躲藏游戏的规则。

  感知乐曲结构,并掌握节奏X X XXX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2、观看情景表演

  教师指导语:小老鼠和胖厨师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随乐游戏:分段、分角色表现音乐

  (1)A段:胖厨师:用X X XX X节奏表现切菜、炒菜动作

  小老鼠:在鼠洞里偷看

  (2)B段:躲藏游戏

  (3)C段:小老鼠偷吃胖厨师的美食

  4、师幼共同梳理,回忆故事情节。

  5、师幼分角色共同完整随乐游戏,感受和表现音乐

  6、引导幼儿观察胖厨师用了什么样的办法抓到了小老鼠,尝试按故事情境的顺序在音乐中分角色游戏。

  教师提示语:胖厨师特别生气,他想了什么办法抓住小老鼠的呢?

  (1)教师情景表演

  (2)动儿尝试练习

  (3)完整表演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