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3-08 18:36:27 作者: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锦集九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是怎么变脏的。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爱护水资源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

  1、清水和污水各一缸,两条金鱼

  2、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河流生病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都听过《小红帽》、《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们听过关于河流的故事吗?今天老师来讲《河流生病了》的故事。听完后请说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二、看图回答问题

  1、在河流的旁边住着谁?河流的水怎么啦?

  2、河里的鸭子和鱼还喜欢河流吗?

  3、为什么说河流生病了?

  4、后来,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回答问题。

  三、做实验:小鱼的家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一看小鱼喜欢生活在哪里?请看这里有两盆水有什么不同?

  出示金鱼提问:谁来了,我们把这两条小鱼分别放在这两盆水中,看看清水里的小鱼和污水里的小鱼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应该怎么做?(把小鱼救出来)瞧,小鱼又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教师小结:所以说,清水能用,人能喝,鱼儿能生活;污水不能用,人不能喝,鱼儿、虾等动物也不能生活。

  四、讨论水怎么变脏的

  提问:你们知道水是怎么变脏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幅。想一想你们喜欢哪一幅图?

  你们还见过什么地方的污水流到了河里,使水变脏了?

  你家附近的河水脏不脏?你看见水面上有什么?。

  五、讨论怎样使水变得清洁

  师:河水变脏了,我们吃的是脏水,用的是脏水,这样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幼儿讨论。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使水变得不脏呢?

  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把脏东西扔进河里,有的小朋友说又不是我扔的,不关我的事,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从今天起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就来当环保小卫士去检查我们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有没有垃圾。好了,小卫士们,我们出发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生成

  本次课程源于幼儿的一次科学区活动。那天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蜡烛、瓶子及打火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无意间将一支蜡烛折断成长短不一的两截。他一会儿用小瓶子盖在一支短蜡烛上,一会儿将大瓶子盖在短蜡烛上。他发现小瓶子里的蜡烛熄灭得快。我们根据孩子的发现查找了一些科学资料,同时还进行了实验,发现了蜡烛燃烧的几个有趣现象,于是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产生了。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四、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幼儿: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师:小朋友,下面请你们点燃桌上的蜡烛,和蜡烛宝宝一起来唱歌吧!

  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儿的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的解释: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儿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儿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3支蜡烛上,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幼儿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冒泡泡。

  幼儿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瓶子,火又变旺了。

  幼儿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儿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而且变黑了。(若有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师可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热的,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哪种现象自己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种有趣现象都做一做。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拇指妈妈放假了》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活动,但教材的内容设计的比较少,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用,对其进行了重新整理。大班的孩子正是锻炼手指发展协调能力的时候,她们对操作活动充满了兴趣,竞赛类游戏更是她们喜欢的活动。这节活动主要通过他们感兴趣的闯关游戏感受手指相互合作的作用。本意是通过利用四指和五指分别闯关,体验大拇指“放假”后闯关的不易。通过情感教育,有初步爱惜双手的愿望。这节活动不仅仅是以游戏收场,还设计了一张闯关记录单,把幼儿两次的闯关结果直观地反映在记录单。结果的对比性更强烈。而且通过讲述记录单的结果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实验活动,探索手指的作用。

  2、能报告“大拇指放假了”的实验结果。

  3、鼓励幼儿勇于参与挑战,大胆验证自己的猜测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糖果、木珠、盘子、各种豆子、花生、印泥、毛线、手绢、空瓶子、毛巾、记录单、展览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感受手指游戏带来的快乐及手指的作用。

  2、提问:我们的除了能玩游戏还能做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讨论)

  二、进行小手闯关游戏

  1、出示记录单,幼儿猜测实验结果

  提问:

  ①小手闯关游戏有几关?有哪些游戏?让我们做什么?

  ②两张记录单有什么不一样?

  ③你们认为两次闯关哪次速度快。(幼儿自由选择)

  2、幼儿进行第一次闯关游戏,闯过一关贴一个过关标记。

  3、教师随机指导幼儿,适时给与帮助。

  4、幼儿闯关结束后提问:

  ①小朋友们,你们都闯关成功了吗?

  ②你们都闯了几关?你都是怎么做的?

  小结:看来在几根指头的合作下你们很快就闯关成功了,你们真能干。

  三、进行第二次闯关游戏

  1、师:小朋友们刚才的闯关游戏都完成的太轻松,看来啊是难不倒你们,好,老师给你们出一个更难的任务。现在把大拇指收起来,看看还能闯几关?记住闯关的时候不能用到大拇指。

  2、开始第二次闯关游戏,闯过一关贴一个过关标记。

  3、教师随机指导幼儿,适时给与帮助。

  4、闯关结束后提问:

  ①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了吗?闯了几关?

  ②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四、总结游戏

  1、请幼儿对比两次闯关记录。

  提问:

  A.两次闯关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认为那次闯关更容易?

  B.那光用拇指或者光用四指能不能做好事情?

  师:对,小朋友们要手指配合起来才能发挥手的作用。

  五、情感教育

  1、观看残疾人的小故事,教育幼儿要爱惜我们的双手。

  2、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做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我们的双手。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因为疾病、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双手,这些人没有害怕,经过锻炼也能正常工作。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爱惜我们的双手。

  六、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到各区角进行小手真能干的游戏

  【活动评价】

  “拇指妈妈放假了”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探索活动,教师巧妙地运用闯关游戏,激发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为幼儿设计的记录单不仅为幼儿进行两次操作对比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还让幼儿知道了做记录是进行经验总结的好方法。通过猜想----实际操作----验证结果等,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作尝试。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丰富和自由的语言环境和活动场地,小手闯关的游戏形式也激发了幼儿极高的参与性。通过两次分别利用大拇指闯关和不利用大拇指闯关的活动,体验闯关的不同感受。从而探索双手的作用。两次的闯关活动分别准备了不同的记录单,通过记录单的形式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通过对比讲述记录单,更直观地体现两次闯关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有双手做事情是更方便的,体验双手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爱护双手的初步愿望。活动的整过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交流,梳理活动结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也迎面而来,如交通安全,用水安全、用电安全等等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向我们教育者发出了挑衅的讯号,让我们不得不去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因而我选择了用电安全教育这块内容,从了解建立电路着手,进行用电安全教育,逐步深入。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了解要使灯泡发亮,需建立一条电路。

  2、初步认识用电的安全,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线电池小灯泡图片。

  2、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建立电路。

  1、材料介绍,引发问题。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实验展示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结:为什么小灯泡这样会亮。

  二、安全教育

  三、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了电线可以导电、通电,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那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呢?让我们下次再来一起探索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投入的积极性也很高,都能了解正确的连接方法基础上举一反三,如王泽小朋友的多节的电池连接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两节电池中间,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上,实验成功灯泡亮了。还有应湘业小朋友的正负互换的连接方法等等,孩子们都进行了很好的认识了解。最后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身实验过程中的小触电了解到了电线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同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它当心它不要随意地去玩弄它,懂的基本的如何保护自己。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意图: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猜想、操作验证活动中体验探索与分享成功的乐趣。

  2.能动手操作验证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3.喜欢动手操作,会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乐意将操作结果告诉同伴。

  活动重点:探究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活动难点:想办法让毛线快速通过弯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活动前带幼儿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

  2.物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笔、弯管,每组一筐操作材料(铅笔、石子、木棍、毛线、螺丝帽、打气筒等),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了解管子的多样性

  1.师:刚才我们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小朋友们走得很快,可是老师觉得弯腰在管道里面走很慢,这是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

  二、猜想并记录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1.出示弯管,引导幼儿观察、猜测:这个管子是什么样的?猜一猜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2.引导幼儿认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猜想并记录:你们觉得哪些材料能通过弯管?请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引导幼儿用对错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结果)

  3.幼儿猜想并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结果,教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螺丝帽(毛线)能(不能)通过弯管?还有谁的猜想结果跟他的不一样?

  5.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能通过,有的小朋友认为不能,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通过弯管?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果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哪些物品能通过弯管,哪些不能,并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种提供的物品都要实验,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利用弯管和各种材料做实验。

  3.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4.请两三个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结果引导幼儿小结:螺丝帽、石头为什么能通过去呢?(小、硬)木棍为什么不能通过去?(比管子粗)铅笔为什么不能通过弯管?(又长又直又硬)打气筒打出来的空气看不见,你是怎么知道它通过弯管了呢?毛线为什么不容易通过弯管?

  5.出示毛线:谁能想办法让毛线快速穿越弯管?幼儿讨论并示范帮助毛线通过弯管的办法。(把毛线系在螺丝帽上;用嘴吹;打气筒打气等)

  四、引导幼儿明白“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1.提问:我们每个人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要想知道结果究竟怎样。应该怎么做?

  2.师:一些东西不容易通过管道,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3.出示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弯管吗?我们到科学区里再去实验探索吧!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手电筒、铁丝、弹簧等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

  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纸绳力量大》是一节生成活动。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开始增强,为了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有机会探索,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类型的纸,让幼儿尝试进行折、卷、撕、捏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纸的特性和玩法。顺应《纲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的要求,《纸绳力量大》通过设疑、实践,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在反复实验、动手操作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发现卫生纸里存在“纤维”这一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在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目标预设

  1.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活动重点是探索、感受纸绳的承重力。

  难点是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设计理念

  在玩纸时,一个孩子偶然做成的纸绳拉不断,引起了同伴的关注和模仿。我把握契机,生成了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鼓励幼儿学习做有力量的纸绳,并进行拎水桶的尝试,在游戏操作中感受纸绳力量大。

  设计思路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发现。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卫生纸”和“水桶”,让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如撕面条比赛、制作有力量的纸绳、纸绳拎一个水桶、纸绳拎两个水桶、合作用纸绳拎水桶等),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正方形卫生纸若干,篮子若干,装满水的小油桶16个。

  活动过程

  1.玩“撕面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卫生纸)卫生纸可以干什么?

  (2)今天,我们用卫生纸来玩“撕面条”的游戏,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谁撕的面条又快又多。快行动起来吧! (幼儿操作)

  (3)听好哦,时间马上就到了:5、4、3、2、1,停!互相看看,谁撕的面条又快又多!

  (4)小结:有的小朋友撕的面条很多,有的小朋友撕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卫生纸上藏着的小秘密吧。

  2.观察卫生纸的纹路,再次尝试玩“撕面条”。

  (1)请你们拿一张卫生纸看一看、找一找,发现了吗?这一条一条线就是卫生纸的纹路。试着用手摸一摸它的纹路,然后放回篮子里。(教师巡视检查)

  (2)好,谁来帮我找到这张卫生纸的纹路?画一画,按照这个方向撕一撕。撕成又细又长的面条了吗?换个方向再试试,把上面的纹路撕断。

  (3)出示两张画好纹路的纸,让幼儿明白竖线方向不容易撕,横线方向容易撕。

  (4)幼儿重新拿一张卫生纸“撕面条”。

  3.玩“纸绳拎水桶”的游戏,初步体验纸绳力量大。

  (1)刚才我们用卫生纸玩了撕面条游戏,我还想把它变成纸绳来玩游戏呢,你们会把它变成纸绳吗?谁来试试?(请一幼儿示范)

  (2)他用了什么方法把卫生纸变成了纸绳的?(先卷后拧)

  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3)(出示油桶)卫生纸做成的纸绳能拎起这桶水吗?

  (4)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5)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将卫生

  纸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

  注意,手不能碰到桶。做好了就可以上

  来试一试了!将两边的水桶拎到中间。

  4.讨论纸绳的秘密。

  (1)请拎起水桶纸绳没有断的小朋友站这边,纸绳断了的小朋友站那边。

  (2)我给你们准备的是同样的卫生纸,为什么有的纸绳没有断,有的纸绳却断了呢?

  拿两根松紧不同的纸绳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原因。

  (3)什么原因呢?大家讨论一下。谁来说说?

  (4)究竟什么原因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从两组幼儿手中各拿一个纸绳)

  (5)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两根纸绳(一根没有断,一根断的)。

  (6)我们试着按卷的方向撕一撕。

  断的纸绳撕一撕,怎样?这样做成的纸绳,看,1、2、3,纸绳断了。

  没有断的纸绳撕一撕,没有断。这样做成的纸绳怎样?不容易断。

  原来,容易撕的拧成纸绳就容易断,不容易撕的拧成纸绳就不容易断。

  (7)现在你们会做有力量的纸绳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再次巩固)

  (8)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记住,找准方向,拧得越紧纸绳力量就越大。

  (9)和好朋友拉一拉,看你的纸绳是不是够力量。如果纸绳断了,赶快找出原因,重新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请幼儿用有力量的纸绳把水桶拎到活动室的两边。)

  5.尝试拎两桶水。

  (1)小小纸绳可神气啦!它说还能拎起两桶水呢!行不行?谁来试试?

  (2)一幼儿用一根纸绳拎两桶水。(如果没断,说明纸绳力量大;如果断了,说明什么?)

  小结:是啊,一根纸绳的力量有限,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会更大!

  6.经验拓展,玩“运水桶”比赛。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队,运水桶接力比赛。

  可以增加难度——合作运水桶。(找一个好朋友,把两根纸绳变成一根,两人合作运两桶水。)

  7.活动延伸。

  师:纸绳虽小,它的力量却很大!我们带它到外面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拎起比水桶更重的东西,好吗?

  带上你的篮子,捡起地上的垃圾,拎起水桶,出发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躲藏、冬眠、迁徙、换毛

  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ㄖ道关心、爱护动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小朋友ㄏ衷谑鞘裁醇窘谀忝歉芯踉跹?我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二、听故事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1、幼儿带着"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问题听故事ǔ醪搅私饧钢侄物的过冬方法。

  小蚂蚁为过冬准备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里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换上了厚厚的毛大雁、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去""

  2、归纳出几种动物的过冬方式根据故事中的内容,出示相应的过冬卡片和动物卡片。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小动物们很聪明,它们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给自己换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里冬眠、有的准备过冬的粮食、还有的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三、通过操作了解更多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1、刚才我们知道了青蛙、小蚂蚁、小兔和小鸟过冬的方法。

  还有一些动物也想请你们猜猜,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

  2、出示蜜蜂、蛇、丹顶鹤、狮子等小动物,幼儿互相讨论"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ㄒ蚕不对硕。

  躲藏--蜜蜂、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迁徙--燕子、大雁、丹顶鹤等;(解释:迁徙就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意思。)换毛--狮子、狐狸、狗、羊(鸡、鸭、兔)等。

  4、幼儿操作,给动物与它过冬方式连线,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

  四、教师总结

  表扬一些不怕冷的小动物ㄈ纾鹤哪灸瘢在寒冷的冬天也出来工作,为树木除害虫。

  活动延伸:

  与家长进一步探索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

  互动反思: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用野菜制作食品的愉快情绪。

  2、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野菜,了解其名称、外形特征、用途。

  3、能合作设计出简单的野菜食谱,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烹制。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领幼儿挖野菜。

  2、提醒幼儿参与买菜做菜等家务,观看过家长制作的多样菜肴。

  3、锅、铲等烹饪工具,油、盐、酱、醋、甜酱等调料,鸡蛋、猪肉适量。

  4、野菜菜肴若干。

  活动过程

  1、野菜菜肴展览。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菜肴的名称及烹调方法。

  师:昨天妈妈给小朋友用野菜做了好多的菜肴,请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幼:我妈妈给我做的是龙须菜包子。

  幼:我的是曲曲菜蘸酱。

  幼:我和妈妈一起包了马生菜饺子。

  2、组织幼儿摘洗并制作野菜菜肴。

  (1)摘洗野菜,提出活动要求。

  师:小朋友摘菜时,要把黄叶子摘去,把根去掉。洗的时候要轻轻搓一搓,把土洗干净。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摘菜,一组洗菜。

  摘菜时注意将黄叶摘去,洗菜要浸泡并清洗干净。(教师在旁指导)

  (2)制作野菜汤。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烹调:先放油——放葱花、姜——放入野菜——炒野菜——放水——水开后放鸡蛋(鸡蛋提前打碎)——放香菜、味精——美味野菜汤完成

  3、师生共同品尝野菜汤。

  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野菜汤摆放在桌上,组织幼儿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野菜汤,体验劳动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上一篇: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