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3-11 21:34:20 作者: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7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线不同;同一物体大小、形状不同,下落的路线也不同。

  2、能用直线和曲线来记录重的和轻的物体下落时的路线。

  3、仔细观察事物,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纸飞机、竹蜻蜓、积木、彩纸、手工纸、蜡笔、作业纸、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和纸飞机,提出问题:竹蜻蜓和飞机开始在哪里飞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讨论:它们飞到天上,为什么会落下来?

  3、知识点:地球有引力,所以物体会落下来。

  4、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吗?

  二、幼儿实践

  1、问题:它们下落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重的快、轻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线来画出他们下落的路线吗?

  3、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下落的路线?

  三、探索发现

  1、如何让两张一样大的纸走不同的路线(直线、曲线)

  2、知识点: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路线不同。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3、引导幼儿知道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

  3、让幼儿懂得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漠沙化。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小百科: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亦作“ 沙幕 ”,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他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会做得最认真,也做得最好。而“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幼儿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此,本次活动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试图通过创设蕴涵问题、疑惑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性材料,先让幼儿聆听和分辨各种声音,以趣生疑,再让幼儿自选各种材料并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声音,最后引导幼儿选择最佳方法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从而开阔幼儿的思维领域,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且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种多样。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盖、茶杯、砂纸、玻璃球、纸、算盘等。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他是谁

  请4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

  (评析:以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导入,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师:刚才大家一下子就猜中了,为什么呀?哦,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是不相同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东西,请你玩一玩,也让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来。

  幼儿自由玩,老师与幼儿即时交流。

  (评析:这是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第一次互动,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探索,幼儿获得了各种感性经验。)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的。(幼儿讲述,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师: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了,它就会发出声音来。为什么现在它们不响了呢?(我不吹,口哨就不响了;我不敲,茶杯就不响了……)

  师:这些东西我们不再动它,它就没有声音了。

  (评析:通过探索,让幼儿浅显地了解:只有震动才能产生声音。)

  三、感受声音的不同

  师:刚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让我们分开来听一听吧。

  1.敲玻璃杯。大家仔细听,好听吗?它的声音怎样?

  2.吹口哨。大家按“一、二、一”的节奏走一走。

  3.敲鼓。鼓发出的声音和玻璃杯一样吗?

  4.摇算盘。轻轻摇,用劲摇,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的给动画配音做铺垫,有一定的目的性。)

  四、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师: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老师这儿录下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到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什么事?

  (一)实际声音再现:

  1.一只鸟儿叫,两只鸟儿唱,许多鸟儿闹。

  2.马儿在叫,马儿飞奔起来,越跑越远。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群鸭子嬉戏,遇见鹅大妈,互相问候,小河里热闹极了。

  4.风雨中。

  5.《狮王进行曲》。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出发生的事情。

  (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用嘴巴模仿一下。(如节日里的鞭炮声、大街上的各种汽车声等。)

  五、探索模拟发声

  l.看课件。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这个故事里也有很多声音,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请你想一想故事里讲了什么事。

  2.示范模仿。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我们能不能来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呢?可以用什么来模仿?还可以用什么来模仿呢?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些东西中,什么发出的声音和小马走的声音很像?还有什么也很像?其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你能不能也找些东西来模仿一下呢?

  3.幼儿自由探索,老师与个别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所发出的声音。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身体与物品接触、物品与物品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的声音。幼儿探索的这些方法不一定都很准确,其发出的声音也不一定很接近实际声音,但却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结果,此时教师没有给予任何评价,只给予鼓励,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

  4.交流玩法,互相学习。

  师:××,你刚才模仿的是什么小动物,用什么来模仿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师操作课件并讲述故事,幼儿配音:

  清晨,鸟儿们醒来了,(揉塑料袋和拍打纸片模拟小鸟飞上飞下)

  两三只鸟儿快活地叫着,(吹口哨,断断续续交替进行)

  许多鸟儿快活地闹着,(口哨和纸片同时进行)

  晨练开始了。

  小马快快跑,(用瓶盖刮木梳或用筷子敲桶)

  大象在散步,(甩沙锤,拍桌子,按中速进行)

  乌龟越爬越远了,(用刷子轻轻刷砂纸)

  早晨,大森林里多快乐呀。

  活动延伸

  1.提供大海背景等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创编故事,配以合适的音响。

  2.引导幼儿听声音编故事。

  3.指导幼儿继续探索,用布条等生活用品模拟发声。

  活动总评

  1.选材新颖,贴近幼儿的生活

  活动中,为了给幼儿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如筷子、塑料袋、木梳、刷子、瓶盖、茶杯、砂纸、玻璃球、算盘、空瓶、易拉罐、气球、空塑料桶、空酸奶杯、热水袋等,让幼儿大胆探索。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利用从材料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去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所选取的材料都是幼儿身边的物品,使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2.体现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

  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是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尝试多种方法。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影响,难免出错或走弯路,我就鼓励幼儿变换方式,寻求其他的或更多的解决方法,引发他们更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同时我鼓励、引导幼儿间交流、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在观点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并引发深入探究的欲望。

  3.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幼儿在活动中有没有获得什么。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了幼儿愿意学的内容,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获得了有效发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简单了解人与动物的生态关系,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了解一些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探讨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准备:

  1、各种动物受伤的照片。

  2、动物受伤原因介绍的课件。

  3、环境布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动物头饰、小树苗、小草、标牌、透明胶等。

  重点:了解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探讨保护动物的方法。

  难点:通过看照片能自已总结出动物求救的原因。

  一、导入部分:

  1、老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去旅游,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呀咱们要开着小火车去旅游。你们准备好了吗?火车要出发了。呜――――(放课件音乐《火车开了》)。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经过草原。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那里了?幼:大草原。师:咦?你是谁呀?

  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

  师:是吗?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还有那些动物朋友?

  幼:羚羊、牛、马、兔子……师:有这么多动物朋友呀!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真高兴呀!我们请梅花鹿坐上旅游车好不好?火车继续出发,呜――

  2、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到森林。

  师:现在,我们到哪儿了?

  幼:大森林。扮演“老虎”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大老虎,我住在大森林里,在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

  师:森林里除了有老虎,还有那些动物朋友呢?

  幼:狮子、豹、棕熊、野猪……师:我们请老虎坐上旅游车好不好?

  3、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到大海边。

  师:现在,我们又到哪儿了?

  幼:大海。扮演“海豚”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海豚,我住在大海里,在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

  师:是吗?大海里还有哪些动物呢?

  幼:鲨鱼、鲸鱼、海星、海龟、海马、海豹……

  师:大海里的动物们可真多,我们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时间不多了,我们该回家了,请小海豚到我们家去做客吧!

  4、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回到座位上。

  师:刚才,我们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见到了可爱的动物朋友,你们高兴吗?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你喜欢哪种动物?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讨论:动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师:可是,动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动物给我们带来快乐。有的动物可以帮助人类劳动,像牛和马。有的动物是有益动物,可以保护庄稼,消灭害虫。像啄木鸟、猫头鹰、壁虎等。有些人类饲养的动物可以提供给我们肉、蛋、奶,供给我们人类食用。

  总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和动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我把这节课的自评情况汇报一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所有可以产生效果的教育活动,都源自于兴趣,而动物是小朋友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因此,在选题上我选择了以动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出发,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从本次活动来看,幼儿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好可怜啊!”是达到了这个目的。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带领小朋友开着火车在三个场景中游览、参观,用孩子最喜欢的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孩子回忆认识各种动物。孩子情结高涨,反应热烈,愉快地体验出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种生态关系。如何让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 如何让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浅显,一看就明白呢?为此,我搜集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动物受伤的图片,幼儿人手一份,通过观察交流、讲述、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体会,真正体现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

  如何去保护动物这是一个必须落实到行动中的问题,只有让孩子做过了,他才能记忆深刻,只有让孩子乐于去做,自觉去做,并坚持去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设计和孩子共同去探讨保护动物的方法,并且从孩子所能做的活动入手,去种树、种草、捐零花钱、做标牌,因为形式多样,而且都是孩子所能身体力行容易操作的,所以,小朋友特别感兴趣,自己选择、自由分组,忙碌而又有序地进行着。

  当然,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像个别语言不够简炼,有的环节进行得不够深入。这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认真领会新《纲要》的精神,多钻研、多实践、做一名幼儿喜欢、家长满意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抽空蛋液的蛋壳、水彩、画笔。

  小铁盒(也可用易拉罐)、酒精灯、蜡烛、回形针、醋酸、塑料小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鸡蛋壳,教师启发幼儿说一说蛋壳上能不能雕刻图案,让幼儿自由发挥,想办法。

  (2)出示老师的雕花蛋壳,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老师用什么方法做的。

  2、试一试,做一做

  (1)鼓励幼儿在蛋壳上画图案,作为底稿。

  (2)教师用小铁盒在酒精灯上溶化一段蜡烛,引导幼儿用干净毛笔蘸上蜡烛均匀地涂在蛋壳上。

  (3)稍后,用曲别针按照底稿的线条刻划图案,并提醒幼儿小心地仅把线条上的石蜡划掉。

  (4)再用干净的毛笔蘸上醋酸在蛋壳上的线条刻划处反复涂2―3 次。

  (5)过15分钟左右,把蛋壳上的蜡全部用塑料刀刮掉。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幼儿把制作的作品拿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是如何制作的。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用彩色水笔把图案涂成彩色。

  2、开个“雕花蛋壳展示会”,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3、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牙齿是怕酸的,食物的残留物在口腔内时间长了也会变酸,所以要认真刷牙,保护牙齿。

  活动建议

  1、在酒精灯上用铁盒取蜡油时要注意安全,用曲别针在蛋壳上刻划图案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别扎着手。

  2、鸡蛋可不抽蛋液,若抽蛋液要把蛋壳口封上。

  3、用红皮鸡蛋效果最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做做、说说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让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彩泥、圆形金属、胶带、剪刀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孩子们有兴趣的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会儿把玩具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二)进行比较。(发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外壳给幼儿)

  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的玩)师:小朋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发现后发的不倒娃娃很轻。)

  (三)开动脑筋。

  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前面发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发的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小朋友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肚子里有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前面发的不倒娃娃重……)

  (四)动手尝试。

  师:那给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幼儿打开后发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兴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玩具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的让周围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五)交流结果。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让娃娃不倒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太轻了,娃娃照样倒下去起不来;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用厚铁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个歪的。)

  师:谁发现了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

  (六)看看构造,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发现秘密。

  师:小朋友现在你发现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儿总结:应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住。

  四、延伸活动:

  1、修一修坏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

  3、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是以立体形式呈现的,为了让孩子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我们特地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找到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加强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在和智娜一起找爸爸的过程中,辨认平面图形,并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为认识立体图形积累经验。

  2.体验帮助智娜找到爸爸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线索图(人手一份)、笔、毛巾。

  活动过程

  一、智娜的困惑

  1.智娜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他的爱好是钓鱼。智娜和爸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智娜的爸爸留给她一封信,爸爸想要告诉她什么事呢?信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信里有3幅图,分别说明了智娜爸爸拿走的东西、出发的地方、到达的地方。原来智娜的爸爸想考验智娜,让她根据线索找到爸爸)。

  【设计思路:活动的开始部分主要通过故事和爸爸留给智娜的信,引发幼儿对信的内容产生好奇,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消失的爸爸

  1.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线索图:

  (1)你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在线索图上看到字和图)?

  (2)爸爸到底要告诉智娜什么事呢(爸爸拿走的东西是正方形的、圆形的,爸爸拿走了2样东西。爸爸要告诉智娜,他拿走的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3)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4)我们看看智娜家里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5)爸爸到底拿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小结:原来爸爸拿走的是他的钓鱼包和鱼竿包。从下面往上看,钓鱼包是正方形的,鱼竿包是圆形的。那我们看看爸爸留下的第二张线索图。

  【设计思路:通过看爸爸信上的第一幅线索图,让幼儿尝试和智娜一起寻找爸爸带走的东西,并学习从平面角度看立体图形。】

  2.根据第二张线索图找到爸爸出发的地方:

  (1)第二张线索图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线索图上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是告诉智娜:爸爸经过的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爸爸要经过几幢房子,以及这些房子的排列位置。

  (3)智娜要从上面往下看这些屋顶,要去哪里才能看得到呢(要到高的地方去看)?

  (4)我们跟着智娜乘上电梯,请你看着线索图找一找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屋顶在哪里。

  (5)原来爸爸出发的地方就在1号区。站在上面往下看屋顶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而且房子的排列位置、数量和线索图上完全相同。快点乘车去追爸爸。

  3.爸爸到达的地方

  (1)智娜马上要找到爸爸了,爸爸到底在哪里呢?看看这张线索图,爸爸要告诉智娜什么呢?

  (2)这次爸爸要智娜从旁边看图形来找房子。到底哪些房子从旁边看是长方形、圆形、长方形的?

  (3)寻找要求:请根据这张线索图,从旁边看找到和线索图上图形的形状、排列位置、数量相同的房子。找到后把这些房子圈出来,再把自己的学号写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交流、发现。

  【设计思路:这里要注意,幼儿容易将圆柱体看成是圆形的,教师可以出示圆柱体让幼儿观察,分清圆柱体从上面往下看是圆形的,从下面往上看是圆形的,从旁边看就不是圆形的了,并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6)2号区从旁边看,房子的形状、排列位置、数量都和爸爸提供的线索图完全相同,这就是爸爸到达的地方了。

  4.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游乐园就是爸爸到达的地方。我们一起跟着智娜进去找爸爸吧。智娜找到了爸爸真高兴,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呀(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智娜爸爸送给我们的礼物

  智娜爸爸为了感谢我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瞧,这里有3张线索图,这3张线索图要请你们从不同的位置看,这样才能找到礼物。大家赶紧在教室里把礼物找出来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