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发布于:2021-06-06 12:15:32 作者:

【精品】幼儿园中班说课稿集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儿园中班说课稿集合5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选择泥鳅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另外,泥鳅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能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用手触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亲近感,培养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态观。

  《纲要》中指出,活动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科学目标的宗旨在于让幼儿积极探索多种方法进行猜想、表现、交流、分享等探索过程,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认识其生活习性。

  情感目标: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能力目标:学习用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教学难点是: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中班幼儿处在学前教育承上启下的的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加好奇好问,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同时,中班孩子喜欢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的不正确认识。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开展活动要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所以我们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在课前我要进行以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泥鳅的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泥鳅每人一条

  3、课件《泥鳅生活习性》。

  4、毛巾若干条、盆、塑料手套等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帮助幼儿认识泥鳅的特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泥鳅”生活习性感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此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

  2、电教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让幼儿通过视、听觉获取有关泥鳅生活习性,更直观了解泥鳅喜欢住在水田、池塘里,喜欢吃水里的虫子和水草,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的经验。

  3、提问法:提问法提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引导性提问(如:你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解释性提问(如:泥鳅和谁一样,在那里生活)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在活动第一环节我就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幼儿与老师、与同伴相互交流,在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中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探索活动中去。

  (二)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获取知识活动的第二环节通过亲身观察、相互讨论等,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自信地向同伴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以此创设互动的学习氛围,体验分享与交流的乐趣。此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让幼儿运用视觉进行粗浅的观察,知道泥鳅的名称,对其外形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第二次,要求幼儿有目的地、细致地观察,在师幼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发现泥鳅身体的各部分特征,初步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使幼儿的观察更有逻辑,对泥鳅的认识更趋完善。第三次,鼓励幼儿用手触摸泥鳅,加入多种感官,以进一步了解泥鳅身上有黏液的特点。这时,针对幼儿普遍对此类动物害怕、畏难的情绪,教师加入了情感方面的教育,如,提醒幼儿泥鳅是善良的,勇敢大胆地用手和泥鳅玩一玩,还手把手地陪伴胆怯的孩子勇敢触摸,使幼儿在外在感知的同时又与泥鳅多了心灵上的交互。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再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第三环节:课件的展示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它借助清晰的画面、生动的讲解,让幼儿在视听觉相互协调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泥鳅的神奇,以此帮助幼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并再次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结束部分:迁移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与泥鳅成为好朋友: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与泥鳅做朋友,通过上一个环节的观察,孩子们对泥鳅从认知和情感上都有了提高,兴趣也逐渐浓厚。教师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鼓励幼儿大胆地用手把泥鳅送到大盆中。但是,幼儿个体间存在很多差异,并不是经过教师的鼓励,就每个孩子都能立刻大胆地行动,所以,教师还提供了毛巾这一辅助材料,帮助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成功。

  六、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美工区内,将自己脑海中对泥鳅的形象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谢谢大家!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粗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一)、使幼儿会按10以内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

  (二)、能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进一步体验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活动的重点是使幼儿会按10以内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这个重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主线。首先,通过比较两数的`多少,发现10以内自然数列排序的规律。然后通过游戏开火车,动手操作活动扑克牌接龙,以及数海鱼进一步引领幼儿学习排序。

  活动的难点是使幼儿按从10-1的顺序进行排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游戏活动开火车,动手操作活动扑克牌接龙中,多安排一些时间按10-1的顺序排序,并引导幼儿排序。

  二、说教法

  在第一环节比较两数的多少中,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事物图片比较两数的多少。再运用引导发现法,使幼儿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在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使幼儿在玩中学习10以内数的排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示范讲解法讲解怎样玩游戏。

  在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中,运用动手操作法,为每个幼儿创造了动手参与尝试的机会,使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运用个别指导法,指导个别幼儿解决问题。运用示范讲解法讲解如何玩扑克牌接龙。

  在第四环节数海鱼中,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挂图数海鱼。

  三、说学法

  在第一环节,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和比较法,观察实物图片比较两数的多少。

  在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中,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中,幼儿运用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学习。

  在第四环节中,幼儿运用观察比较法,对海鱼进行排序。

  四、说过程

  第一环节:比较两数的多少。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实物图片,比较两个相邻图片数量的多少,引导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通过全体幼儿参与尝试,分组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四环节:观察教学挂图,数海鱼。并按顺序给海鱼排序,进一步感知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活动的环节设计从引导发现自然数列的规律,到游戏开火车,动手操作扑克牌接龙,最后数海鱼,各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开展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比较连贯的语句来描述同伴的发式、衣着等外部特征。

  2、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根据言语描述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3、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进行游戏。

  二、活动准备: 莲蓬一只

  三、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

  在这个活动的开始,老师和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形,这样就自然地缩短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孩子们会觉得老师很亲近自己,为游戏情景的设置打好了情感基础。

  接着,老师出示莲蓬剥出莲子“这是什么呢?对,莲子。我们要在池塘里种上莲子,明年才能结出莲蓬。今天,请小朋友扮演池塘里的泥,老师把这颗莲子种到池塘里,大家一起玩一个种莲子的游戏。”良好的游戏情景自然的设置好了,这也是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集中孩子们注意力的一种很好的策略幼儿园中班听说游戏《猜莲子》优秀说课稿范例幼儿园中班听说游戏《猜莲子》优秀说课稿范例。

  (二)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

  游戏规则有以下几点:

  1、扮泥的小朋友必须将眼睛闭起来,不能偷看,等儿歌念完后才能睁开。

  2、种莲子的人会在儿歌结束前将莲子放在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并且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小朋友的外貌特征,请大家来猜。

  3、被猜出的小朋友必须重复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由于游戏规则中包含了活动目标,因此,老师需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规则,老师解释的同时可以示范举例,这样会加深孩子们对规则的印象。

  (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幼儿园中班听说游戏《猜莲子》优秀说课稿范例文章幼儿园中班听说游戏《猜莲子》

  规则讲完后,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形,眼睛闭上,手背在后面手掌向上,这样就可以接住老师递过来的莲子。大家开始念游戏儿歌“种莲子”:种莲子,种莲子,不知莲子种哪家。东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开花。老师边说儿歌边从每个孩子身后走过,并且把莲子悄悄放入一个孩子手中。最后走到中央,描述这个孩子的特征,如“我把莲子种在一个短头发的女孩手里,她穿着黄衣服、蓝裤子和黑皮鞋”,请孩子们都来猜,猜对了,有莲子的小朋友就要到前面来说“我就是穿黄衣服、蓝裤子和黑皮鞋的短头发小女孩”,然后游戏继续。

  在大家一起念“种莲子”儿歌的时候,老师要注意纠正个别不正确的发音,鼓励孩子们声音宏亮的念儿歌,提醒孩子种莲子和拿到莲子以后都要注意保密,为孩子们自主游戏做好铺垫。这一步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孩子在下一步按规则玩游戏,在孩子感知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老师根据孩子掌握程度可以带领着多玩几遍这个游戏

  幼儿园中班听说游戏《猜莲子》优秀说课稿范例教学反思

  。

  (四)幼儿自主游戏

  在孩子们对游戏内容和规则非常熟悉后,这时就可以请第一个猜对的孩子来种莲子,这样会提高孩子倾听别人发言并能根据言语描述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积极性。

  孩子的自主游戏,是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老师要放手让孩子们愉快地玩,在必要时再指导孩子。比如,如果孩子们猜不出来,可以鼓励种莲子的孩子再重新描述一遍,使游戏顺利开展。

  当孩子们比较疲惫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分享活动也可以说是放松活动:品尝莲子。

  这样,围绕着种莲子、猜莲子到品尝莲子,孩子们始终投入的玩游戏,活动的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4

  一、活动设计:

  经过观察我发现多数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由于营养不均衡,从而出现了不少的小胖墩,还有的孩子有便秘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结合新《纲要》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精神。我以南京教材大班健康活动《怎样吃最有营养》为蓝本,设计了本次活动《蔬菜王国》,目的在于引起幼儿对蔬菜的注意和兴趣,从而产生喜爱蔬菜和喜欢吃蔬菜的情感和意识。如果只是空洞地说教蔬菜如何有营养、要多吃蔬菜,幼儿会感到枯燥无味,教育效果不会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我选择了看动画、做游戏、动手操作等活动形式,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建立与蔬菜的情感,同时其感知、观察能力,积极思维、敏捷反应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喜爱蔬菜的情感,培养幼儿喜欢吃蔬菜的意识。

  2、能够初步掌握正确的切菜方法,会自己动手尝试做蔬菜沙拉,有安全卫生意识。

  3、愿意将自己做的蔬菜沙拉与大家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园中班健康《蔬菜王国》优秀说课稿范例幼儿园中班健康《蔬菜王国》优秀说课稿范例。

  (二)活动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喜欢吃蔬菜的情感和意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我通过引导幼儿看动画、玩游戏、做蔬菜沙拉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和感受本次活动带来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以此来突出重点。

  (三)活动难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正确拿刀和切菜的方法。幼儿缺乏用刀和切菜的经验,安全意识差,为了安全起见,我有意选用了适合幼儿用的能开合的小刀;为了降低幼儿切菜的难度,我把洗干净的菜切成长条形提供给幼儿,通过示范、演示、及时纠正、指导幼儿正确拿刀和切菜,以此来突破难点幼儿园中班健康《蔬菜王国》。

  二、说教法

  灵活多样,生动有趣,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次活动我运用启发诱导、演示、示范、游戏、操作等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以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从而使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说学法

  幼儿好奇、好动、喜爱游戏、愿意动手操作,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说说、玩玩、做做、尝尝等多通道参与的方法,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对蔬菜喜爱的情感和喜欢吃蔬菜的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观看动画片

  幼儿特别爱看动画片,因此,我选用了与本次活动相适宜的动画内容溶入活动环节,通过观看动画片的情节,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感受不吃蔬菜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我采用启发诱导法层层提问,步步深入,使幼儿逐步理解两兄妹从不爱吃蔬菜到喜欢吃蔬菜的变化过程,这时教师简单做以小结:小朋友不但要吃肉类还应该多吃蔬菜,不挑食,这样才会变得更加聪明健康。

  第二环节:巩固对蔬菜的认识

  1、观看录象:菜市场的蔬菜。

  通过观看菜市场的录象,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自己熟悉的蔬菜了解还不认识的蔬菜,这样更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更乐于接受,同时也为下面的游戏做了隐性铺垫

  2、游戏:蔬菜商店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知经验,培养幼儿对蔬菜喜爱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蔬菜商店的游戏,通过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既会积极动脑思考又会玩的很开心幼儿园中班健康《蔬菜王国》优秀说课稿范例教学反思。

  第三个环节:动手做蔬菜沙拉――做做尝尝

  由于幼儿缺乏用刀和切菜的经验,安全意识差,因此这个环节中指导幼儿正确用刀和切菜是难点。我通过游戏化的讲解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用刀和切菜的方法,引导幼儿去思考怎样用刀不会伤着手,更安全。让幼儿知道做菜之前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自选蔬菜、自己切菜、自己做蔬菜沙拉,进一步丰富了生活经验,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幼儿情绪高涨,在做做尝尝中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五、结束部分

  现在幼儿吃独食的居多,为了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我是这样设计结束语的:小朋友真棒,自己会做蔬菜沙拉了,我们请小伙伴和客人老师尝尝你们的手艺怎么样?在优美的乐曲中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5

  一、说设计意图

  《彩色牛奶》是一篇奇妙的,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牛大叔带来的奶牛很神奇,喂它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动物们喝了,纷纷变了样。小白兔变成了小黄兔,小黑猫变成了小绿猫。故事中大胆的想象引领幼儿走进神奇的童趣世界,幼儿会更加注意蔬菜的颜色特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喂奶牛吃蔬菜,小朋友们也来喂奶牛吃蔬菜,在讲述、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想象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准备、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2、借助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引导幼儿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奶牛图片,小兔、小猫、小鹿、狐狸双面图片;

  2、故事动画片;录音、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积极进行讲述;

  难点:用故事中的句式进行讲述;仿编故事情节;

  三、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1、讲解法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幼儿讲解某方面的知识。例如讲故事、组织幼儿复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故事内容,解释词语概念等。

  2、形象教学法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配上夸张的表情、动作进行讲述小动物们的神奇变化,通过。

  3、情境教学法

  根据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创设表演情景,激发幼儿去表现,表达,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故事《彩色牛奶》教学中,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之后,老师便带领幼儿到牛大叔家的农场去做客。创设了相应的表演情景,在活动室周围的墙上贴上了大奶牛,篮子里摆满了各种颜色的蔬菜,让幼儿自己选择蔬菜去喂奶牛,一边喂奶牛,一边大声地告诉它蔬菜的颜色,幼儿说道:奶牛奶牛,我给你吃黄黄的大南瓜,快挤出黄黄的牛奶。喂完奶牛后,小朋友们又模仿挤牛奶。

  4、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既学得快,而且效果明显。老师可选择趣味性强的发音游戏,游戏中要注意倾听幼儿的发音,发现错误,立即进行纠正,示范正确的发音。

  四、说活动过程

  一、开展关于奶牛的谈话,引入故事。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们听听,它是谁?(播放录音牛叫)

  2、师:看,它来了?(出示奶牛图片)

  师:这可不是一头普通的奶牛,是一头神奇的奶牛。(幼儿观察)

  它挤出的牛奶和我们喝的牛奶不一样。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奇妙的故事--《彩色牛奶》。出示故事题目,认读。

  二、欣赏故事,听老师讲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谁?

  三、操作活动图片,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故事中的语言讲述故事。

  师:故事中讲的真有趣,我们仔细看看、听听这头奶牛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一)操作活动图片,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师指着兔子)提问: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兔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兔子?

  2、提问:小黑猫给奶牛吃了什么蔬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黑猫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小猫?

  3、提问:小花鹿、灰狐狸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讲一讲。

  教师小结前面部分故事:喝了彩色牛奶,小动物们都变了样,小白兔变成了***,小黑猫变成了***,小花鹿变成了……

  4、提问:小动物们变成了新的自己,可它们要想变回原来的自己,怎么办呢?

  (二)观看动画片,完整欣赏故事。

  (三)引导幼儿仿编故事情节,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喂奶牛吃蔬菜。

  师:看到小动物们都变了样,小青蛙也赶来了,它想变成一只……

  四、游戏:我喂奶牛吃蔬菜

  师:看着这彩色牛奶,老师也想喝一杯,小朋友们你们想喝吗?牛大叔请我们到他家农场去做客。

  1、播放音乐开汽车,小朋友们坐汽车到农场。

  2、认识各种蔬菜,描述各种蔬菜。

  师:牛大叔的菜地里种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请幼儿说出各种蔬菜:红红的辣椒,绿绿的黄瓜。

  3、请幼儿喂奶牛吃蔬菜。

  师:你想喝什么颜色的牛奶,那你应该选什么蔬菜?大声地告诉奶牛。

  3、幼儿游戏:喂奶牛吃蔬菜。

  师:喂奶牛时小朋友不要慌,先选好蔬菜再去喂。

  4、幼儿游戏。

  5、听音乐挤牛奶。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说课稿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