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07 06:09:37 作者:

中班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模板锦集7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往往会比较自私,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缺乏合作意识,通过《好玩的纸球》游戏活动,增强孩子之间的合作与默契,从而使孩子懂得只有团结合作,生活才会更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学会与同伴之间共同进行合作,分享游戏中的快乐。

  2. 孩子通过“跑”,锻炼手脚的平衡及力度。

  3. 锻炼幼儿之间的默契。

  4.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 游戏中的合作。

  2. 游戏的默契及平衡度。

  活动准备

  1.纸球;2.篮子3.起跑线。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集体排4排,通过《队长出击》报人数。

  2. 预备活动:手.脚.关节转。

  二.游戏:

  1. 教师进行趣味游戏讲解。

  2. 教师示范游戏:运球(场地两边分别放数量相等的纸球,两幼儿站场地一边共拿一张报纸,将1个纸球放在报纸中间,然后两个面对面各抓报纸两角同时听到“开始运球”口令时立刻向场地另一边跑,到达后,放下报纸,更换篮子里的另一纸球后再往回运。哪一组最快回到起跑线则为赢!

  3. 投球:在场地划分4个投掷区,每个区中夹放2张报纸,4组幼儿站在离报纸的3米距离投掷纸球到报纸上,轮流完毕游戏结束。

  4. 结束部分:

  集合,队长报数,幼儿复习《参加马戏团表演》手指操,教师进行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了孩子喜欢游戏,积极参与游戏的天性,设计了两个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快乐,并锻炼孩子跑的能力及手的平衡度。孩子们玩得还开心!活动开展得还是蛮成功的。但是如果让我再重新让本次活动,我会只选一个游戏活动,通过不同的玩法,让孩子真正得学会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正反来回折的方法折叠出树叶,并在大树轮廓的底版上进行立体纸塑造型。

  2.能认真观察图示上的符号,学着自己看图示折纸。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背景,有一定的耐心,体验折纸塑造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树叶一片,树叶的折纸步骤图,立体纸塑树范例5幅。

  学具:不同轮廓的大树底版图,深绿、淡绿大小不等的色纸若干,剪刀,记号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出示实物树叶一片。

  师:小朋友看看它是谁呀? (老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演唱《大树妈妈》歌曲。)师:大树妈妈唱着歌谣哄着摇篮里的树叶宝宝睡觉啦。

  2、观察范例,探索折叠树叶的方法出示立体纸塑树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师:树叶宝宝们在大树妈妈的怀里安安静静地睡着了,这些树叶宝宝们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怎样做的呢?

  3、出示折纸示意图,帮助幼儿理解图示上图标的含义师:这里有几张图示就是折树叶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自由观察图示,给予幼儿观察的时间。)师:第几幅图的什么地方看不懂? (鼓励幼儿将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说出来,师生共同理解。)教师重点示范讲解步骤图第三幅图叶脉的折法,第二幅图示提醒不在开口处画半圆。

  4、教师示范粘贴树叶进行纸塑的方法.

  师:小树叶要去找妈妈了,小树叶怎样才不会从树冠上掉下来呢?

  教师示范立体树叶的粘贴方法。

  提醒幼儿将折叠好的树叶打开,用双面胶粘贴在大树冠上,轻轻压一下即可。

  5、幼儿独立进行纸塑造型制作.

  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来学做小树叶吧。 (指导幼儿折叠叶脉要斜着正反来回折叠,并将折痕压齐。)师:请小朋友将制作好的大树粘贴在底纸上,用彩笔装饰一下让它变出一幅美丽的画吧。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创作出有背景的画面。

  6、作品展示欣赏活动。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巧,不仅制作出漂亮的大树,还在大树旁添画出了有趣的故事,我们将小朋友的画作悬挂起来,让我们的美工区环境变得更漂亮。

  展示幼儿的美工作品,幼儿间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间的位置关系。

  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教学准备:

  1、篮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

  2、各种玩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上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我们来看看要来我们班上的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它的一位好朋友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里吧?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下面啊!

  二、互动游戏,初步引导幼儿辨别上下

  1、教师:哎哟!是谁在咬我呀?—“原来是小狗啊!你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么?

  出示玩具狗,以小狗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汪汪,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教师:“汪汪狗你想跟我们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啊?(和汪汪狗说悄悄话)我知道了,好的。”

  2、教师:汪汪狗想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然后汪汪狗会躲起来,当你们听到:汪汪汪的声音的时候就可以睁开眼睛把汪汪狗找出来,并说出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3、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4、游戏结束后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苹果,那么今天呀,老师也把苹果请到了我们的课室,让它来跟我们一起玩游戏,首先呢!请小朋友们闭上自己的眼睛,老师数到三的时候,小朋友们睁开自己的眼睛,然后去找找老师放在课室某一个位置的苹果,找到以后就直接举手告诉老师,你找到了。并且说说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三、利用游戏巩固上下的空间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玩得开心么?球宝宝、小苹果、汪汪狗还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有小汽车、花篮、洋娃娃、铅笔、灯笼好多好多的玩具要送给小朋友们,它们也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

  2、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3、教师适当引导幼儿: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找找、到椅子下面看看……找到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在哪里找到的?分别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小汽车在桌子的下面、铅笔在书的上面……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都表现得挺好的!现在你们将所有的礼物都找到了,而且还能说出他们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爸爸妈妈需要我们去拿什么物品的时候,他们告诉了我们那些物品在哪里。你们应该知道是在什么地方了,对吗?那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啦,跟我们的老师说声再见!

  教学效果:

  其实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上下空间的辨识是很简单的知识,但是对于4、5岁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目前孩子们的家长对于学习是越来越重视,所以在授课前,了解过孩子们对于这一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大部分的孩子对空间的辨识比较模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孩子能够比较正确的辨认出,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对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晰,所以学习的时候比较的认真,只是在让小朋友自己去找指定物品的时候,孩子们的秩序显得有些乱,要在这个环节强调一下纪律才行。

  教学反思:

  平时跟孩子们要加强沟通,了解他们基本的一些情况,方便我们上课时有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对于班级的常规工作还要抓紧,因为常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一切工作。在授课前,要注意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有班级的孩子对于这堂课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是简单了?还是难了?应该要怎样去改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今后授课要注意的事项。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残疾人,知道每年的5月21日是全国的助残日,能关爱残疾人,乐意帮助他们。

  2、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3、幼儿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特别的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VCD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入活动

  1、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人吗?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认识残疾人,知道他们身体上很多地方不健全,认识聋人、盲人、肢残人、智残人)

  2、他们和我们不同,在生活上有许多不便,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总结:小朋友本领真大,我们平时要尊老爱幼,还要关心周围的残疾人,互相帮助,给他们关怀和爱心,让他们象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着!)

  二、初步认识手语

  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哭)老师请你们看看这些手语(放VCD),小朋友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学好吗?教做:谢谢、等等、我爱你、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妹妹、弟弟、早上好、晚上好、睡觉、好。

  三、学习手语舞《感恩的心》

  小朋友学了手语,我们一起再来学一个手语舞《感恩的心》。放VCD幼儿跟做。

  四、结束:欣赏聋哑人舞蹈《千手观音》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一、运用长布进行游戏,学习攀索向前爬行,发展幼儿手脚的协调能力。

  二、发展创造力,引导幼儿大胆尝试。

  三、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相互合作,一起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两块六米长的花布平铺在地毯上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幼儿做小海龟在教师带领下爬进象征大海的花布。

  2、听音乐做小海龟模仿动作:转头、伸臂、踢腿、挺腰、打滚、跳跃等。

  二、复习游戏:涨潮了、落潮了教师导语:大海马上要涨潮了,我们一起躲到海浪下去吧,海浪高,小海龟就跳起来,海浪低,小海龟就蹲下来,海浪往前移,我们也往前爬。

  三、指导新授游戏:海上索道

  1、小朋友尝试着在在平地上练习两手撑地,两脚蹬地向前爬。

  2、请小朋友尝试其它坐着爬行的'方法(可以侧着爬或反着爬)教师导语:小海龟们,海浪平静了,我们一起来划水,好吗?那怎么划呀!除了这种方法还有那些方法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3、在用布卷起的"索道"上练习攀索爬行(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先来示范,然后请别的幼儿一起再试一试)

  4、在两条"索道"上进行比赛。鼓励幼儿爬过索道。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一条海上索道,小海龟们敢不敢爬过去呢?谁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本领来试一试!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并富于想想,常常在游戏、制作、观察活动中突发奇想并勇于尝试。中班后期,大部分幼儿都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并初步具备了运用图形进行组合变化的能力。本次游戏活动,将侧重培养幼儿图形创造和故事创编的能力,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图形进行组合,并放在一些背景图中,构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图形画面,再让幼儿大胆讲述其中的故事,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各种图形。

  2.辨认各种图形。

  3.感受发现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能找出游戏图中的各种图形。

  2.能把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与学过的图形建立关系。

  活动准备

  1. 教师操作材料:游戏大图5张,五种图形各一张,魔术袋一个。

  2. 幼儿操作材料:游戏图2张(5小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辨认图形

  1. 教师出示装有图形卡片的魔术袋,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 分别请5名幼儿到魔术袋里摸出1张卡片后,说说该图形的名称以及像什么?

  二、火眼金睛-----找图形

  教师:有一只小猴,它的眼睛特别厉害,能发现很多隐藏起来的图形。瞧!小猴来到海边,正准备寻找隐藏起来的图形。

  1. 出示游戏大图,教师:现在我们和小猴比一比,先找一找,说一说在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它们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藏在哪?

  2. 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 给幼儿发放操作材料,请幼儿自主探索,边指边说说3张游戏图中分别有什么?由什么组成,藏在哪?

  2. 请个别幼儿上来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教师小结。

  四、找生活中的图形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图形。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体现了培养孩子在图形方面的创造力和对图形的认知理解能力、转换能力、判断能力。也训练了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通过在本班的教学观摩让以上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活动教学受到在场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跟我的互动很协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特别是幼儿自主操作时给我的惊喜。

  虽然本节课顺利完成了,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希望有机会能把他演绎得更完美。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原地踏步走、齐步走、跑步走、立定、稍息等。

  活动准备:

  自制的遥控器、方向盘

  活动过程:

  1、引题。

  引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玩"看谁是个木头人"的游戏。

  师幼边念儿歌"看谁是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边做游戏。

  2、介绍玩法

  幼儿商量,确定一人当遥控师,一人当检验师,其余幼儿当机器人。游戏开始,"遥控师"手按遥控器,发出各种指令,如向前一步走、踏步走、倒走、立正、稍息等。"机器人"则按照"遥控师"的指令一步步行动,反应越快越好,反应太慢或做错动作,均视为出故障。"检验师"检查,发现故障马上喊"停",并立即手持方向盘开着"汽车"上前"维修"(拍拍肩、摸摸头等)。然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3、交代规则。

  "检验师"喊"停"时,所有"机器人"都不能动。

  4、活动推进。

  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逐渐加快发送指令的速度。

  5.放松活动。

  组织幼儿模仿机器人的各种动作。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