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19 11:11:52 作者: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合集8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形成的原理,懂得自救常识。

  2、提高幼儿自我保护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

  3、学会关心和关爱他人,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活动准备

  木偶架,布袋木偶若干,地球仪,熟鸭蛋,泡沫板,塑料罐,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表演,探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

  以 “可可木偶剧团”演出引入,引导幼儿探讨正确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发生的方法。

  木偶情境表演:一只小鸭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往“可可木偶剧团”走去,快到剧团的时候,突然发生地震,木偶剧团的房子顷刻倒塌,房子里有许多小鸭的好伙伴,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小动物有着不同的反应,根据小动物的不同反应引导幼儿讨论:

  情境一:小鸭情急下想冲进房子救它的好伙伴。

  师:地震发生时,小鸭能不能往里面跑?为什么?

  情境二:被困的小狗慌乱中想跳楼逃生。

  师:地震时被困在楼上怎么办?能不能从楼上往下跳?

  情境三:小熊猫赶紧躲到牢固的柜子边。

  师:小熊猫躲在柜子边对不对?躲在什么地方比较安全?

  情境四:小羊困在坍塌的房子里,大喊“救命啊,我要妈妈,我要死了……”,到后面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昏倒。

  师:被困时大喊大叫、又哭又闹会怎么样?

  情境五:小鸡间隔地吹响身上戴的口哨。

  师:被困时怎样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二、实验演示,帮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形成

  1、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知道我们人类的家——地球,地震就是地球表面的震动。

  2、了解地球的结构。出示切开的熟鸭蛋,用鸭蛋蛋壳、蛋白、蛋黄比拟地球的结构,帮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了解地震产生的原理。用泡沫板演示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到断裂发出“嘣”声音,让幼儿感受地震的发生。

  三、观看地震短片和活动操作,学会正确的疏散方法

  1、观看5、12地震短片。

  师:地震发生时房子会怎么样?先做什么?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他们是怎么疏散的?

  2、结合幼儿园地震疏散演练情境,说说以后避震演练应注意什么?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借助实验操作,体验争先恐后逃生和有序疏散的不同后果

  操作一:教师将四个乒乓球用线扎住放进一个开着小口的塑料罐里,线的一头拉出灌口,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拉住一个乒乓球同时往外拉,观察其结果(全部挤不出来或部分挤不出来)

  操作二:同一实验,请幼儿两两有序将乒乓球拉出,观察其结果(两个两个被迅速被拉出来)讨论:如何将塑料罐里的乒乓球在最短的时间里有序地拉出,从而引伸到地震来临时如何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地逃出。

  小结:通过短片和实验,小朋友懂得了什么道理,如:为什么会地震,地震有什么危害,地震发生后疏散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联系5.12汶川地震事件,引导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爱。

  1、师:汶川地震发生后,那里的人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幼儿讨论:怎样帮助灾区小朋友,奉献我们的一份爱心。

  2、以一首《让世界充满爱》让幼儿畅想心中的情感。全体幼儿携起手来,人偶同台表演《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延伸

  观看去年5.12地震发生后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献爱心活动照片、小朋友绘制的百米长卷“我们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

  教研组评析

  我园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幼儿有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地震灾害后的自救方法,何碧玲老师采用情境化、直观化教学模式,把抽象的道理融汇于木偶故事情境之中,通过多形式的探索,获得自救知识和能力,体验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一、情境化教学

  活动采用木偶情境剧形式,模拟地震发生情形,将地震发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幼儿,克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幼儿犹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和体验地震来临时的情境,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二、直观化教学

  将抽象的知识演绎成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地震的形成,活动通过观察演示煮熟鸭蛋的三层结构,让幼儿比较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三层结构;逐层剥开鸭蛋,加深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将泡沫板叠加并加力至变形,比喻地球岩层的运动和地震发生的情境,通俗易懂,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岩层之间、板块之间的挤压。

  三、重视内心世界情感和态度的体验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感受地震的情境,体验地震发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人之间爱的呼唤、爱的传递,爱的赞歌。

大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讲述了一个大老鼠为了让小老鼠独自睡觉克服恐惧的故事。孩子们也有因为害怕黑夜不敢独自战胜恐惧的弱点,这本接近幼儿实际生活的题材的绘本,能让幼儿产生共鸣,更加自主的读绘本,感受绘本的魅力。

  故事中的小老鼠,由于弱小而无知,他不敢在黑夜里独自睡觉。于是,那一夜对于小老鼠来说,就变得格外的漫长,刮风的声音、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猫头鹰的叫声、没关紧的水龙头的滴水声……这所有生活中很正常的声音,都被他的恐惧心幻化为各种古怪吓人的声音。可是,大老鼠在弄清了“怪声”的来源后,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小老鼠的求助。这是为什么呢?他是想帮助小老鼠战胜由恐惧感带来的依赖性,逐步变得勇敢起来、独立起来。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中我选取前半部分内容,采用集体电子绘本阅读的方式展开,通过观察、想象、讨论,学习角色对话等理解绘本内容,并以启发性、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主动理解画面,感悟作品的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在不同声音的解读上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最初听到风声的有针对性地导读到后面滴答声的自主阅读,逐步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通过每次声音释疑后鼓励小老鼠勇敢面对,让幼儿明白其实夜晚并不可怕,我们都能勇敢面对,进而理解大老鼠为培养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用心。活动最后,给孩子留下悬念和猜测想象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理解绘本内容,学习角色对话。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小老鼠在漫长一夜中的不安心情,理解大老鼠为培养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理解绘本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融入绘本

  1、音乐渲染,描述引入:夜深了,大老鼠躺在他的大床上睡着了,小老鼠呢?

  2、它怎么就睡不着呢?

  二、欣赏画面,理解图意,讲述故事

  (一)风声

  1、(播放风声)这是什么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小老鼠都怎么样了?

  2、大老鼠听到小老鼠的叫声,会怎么说呢?

  3、大老鼠会同意吗?为什么?

  4、大老鼠为什么不让小老鼠跟自己睡在一起呢?我们来鼓励一下小老鼠吧!

  (二)啪啪声

  过渡句:小老鼠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声:呼啦呼啦……他还听到——

  1、这又是什么声音?

  2、小老鼠听到这个声音是怎么做的?

  3、小老鼠会怎么向大老鼠请求?

  4、你是大老鼠又会找什么理由?

  (三)呜呜声

  1、(播放呜呜声,二幅连阅)听到这个声音小老鼠在干什么?

  2、他会和大老鼠之间怎么说呢?

  3、师幼共读。

  小老鼠只好又回到自己的床上,它多么希望天可以早点亮起来呀!你想对小老鼠说些什么?

  (四)滴答声

  1、出示图片,小老鼠在干嘛?他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2、(播放滴答声)听到水滴声小老鼠又想跟大老鼠睡一起,他们之间又会怎么说呢?

  3、合作扮演角色。

  三、领会内涵,克服胆怯

  1、这个晚上,小老鼠听到了几次声音?

  2、大老鼠没让小老鼠睡到自己的床上是为什么?

  四、设置悬念,激发后续阅读

  1、介绍书名。

  2、小老鼠这一夜会睡着吗?在小老鼠的家里还会发生什么事呢?等下次我们再到这本书里找找吧。

  设计意图

  创设意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有针对性地导读,为后面的连续阅读打好基础。

  启发性、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主动理解画面,大胆表达对画面的认识和理解,感悟作品的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

  连续阅读,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梳理阅读到的故事内容,体验小老鼠的心理。

  留下悬念,激发后续阅读。

  语言活动反思——怕痒的红布头

  “痒”虽然是一种生理反应,但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文学情景之中,别具诙谐、滑稽的意味。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宣泄了郁闷,松弛了心绪,体验到从生理到心理的舒畅、愉悦。活动《怕痒的红布头》一开始我就和岚岚合作表演故事的第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情景表演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认识了“痒”与“笑”的联系,接着我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表演这一部分,幼儿体验着故事的情节的有趣和痒痒唤起的“笑” ,以及疏泄郁闷的心理感受。活动第二部分是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由于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当我问:“红棉袄碰到脖子、碰到身上,小猪痒的怎样?”幼儿回答:“小猪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问:“小猪的朋友们穿上红棉袄后怎样?”幼儿回答说:“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种痒痒的味道?”孩子们都说:“因为痒的舒服,痒的痛快,痒的开心。”辉辉还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也很开心,很舒服。”最后一个环节“谁穿了红棉袄”更是把活动推入了高潮,它以游戏的形式带幼儿进入了氛围,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在“嘻嘻嘻,哈哈哈”笑声中我们结束了。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在第一环节两人合作表演时,有个别幼儿没有参与,如果都参与表演的话,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就更透彻,也就更能体验“痒”这一生理反应令人发笑、舒畅的感受了。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肯定。

  2.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活动的认真与投入。

  二、活动准备

  图画书、视频转换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我们都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边有谁?

  幼1:有白雪公主。

  幼2:有王子。

  幼3:王后。

  师:能不能说得清楚、完整一点呢?

  幼4:故事里有一个巫婆。

  幼5:故事中有七个小矮人。

  师:哦,有七个小矮人,讲得真清楚!

  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回答,有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敏感性。当幼儿都以单字句回答时,教师能即时提醒幼儿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当幼儿表达很清楚时,教师就给予明确具体的正向评价,对其他幼儿来说就是如何表达的一种引导。

  (2)师:如果让你表演故事,你想演哪个角色?

  幼1:我想演王子。

  师:为什么?

  幼1:因为王子长得很帅!

  幼2:我想演白雪公主,因为她很漂亮。

  (3)师:哦,王子和白雪公主都是主角。有一个幼儿园,今天晚上要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有个胖胖,你们猜他演了什么角色?

  幼:王子;小矮人……师:他到底演了什么角色呢?大,考吧.幼,师,网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

  评析:导入环节直接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角色切入,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演的角色,自然地引出了“胖胖会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故事欣赏留下了一个悬念。

  2.倾听、理解故事,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的认真与投入。

  (1)教师讲述故事《胖石头》,讲到“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时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找找看,胖胖演的是谁?

  幼1:白雪公主。

  幼2:是白雪公主靠的那块大石头。

  幼3:白雪公主。

  师:刚才故事里说:“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胖胖到底演的是谁?

  幼:哦,是大石头。

  评析:教师的引导很有艺术性。因为画面上胖胖演的大石头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所以有两个幼儿都说胖胖演的是白雪公主。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幼儿听辨故事里的话,让他们知道胖胖演的不是大石头。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胖胖演的是大石头。这对培养幼儿的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师:扮演大石头容易吗?

  幼1:不容易,因为不能动,也不能讲话。

  幼2:不好演的,不能喘气,不能动,还要被白雪公主靠着,很不舒服的。

  (3)幼儿体验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

  师:表演一场戏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扮大石头试一试。

  幼儿模仿大石头一动也不动的样子。

  师:谈谈你的感受。

  幼1:胖胖要睡着了。

  师:那么能睡吗?

  幼1:不能睡,因为他是在演戏。

  幼2:很累的。……评析:在这个环节,角色体验法用得非常巧妙,也很必要。正因为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有利于他们感受胖胖的认真与投入。

  (4)师:……胖胖虽然很累,但坚持下来了,大家都给胖胖鼓掌,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呢?

  幼1:因为胖胖他很坚强、很认真的。

  幼2:胖胖表演时很专心的。

  师:认真、专心都是很好的品质,我们要向胖胖学习哦。

  幼3:胖胖能坚持。

  师:能坚持做好一件事,真的很棒!

  评析:“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是对前一个体验环节的深入。因为有了倾听故事和角色体验的经验,所以,幼儿对什么是“认真”、“专心”、“坚持”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能即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和反馈,教育引导渗透得非常自然,没有一点生硬感。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教师结合图片讲述)。

  4.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吧。

  幼1:我取“胖石头”。

  幼2:很棒。

  师:表扬谁呢?

  幼3:胖胖很棒。

  师:这个名字也可以,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名字。(一起读书名“胖石头”)5.联系幼儿生活。

  师: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向胖胖学习?

  幼1: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幼2:要勇敢。……师:我要表扬我们这些小朋友。别人在回答问题的时都能认真地听。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主角,其他小朋友就是配角,要认真听。

  评析:在活动(特别是社会活动)结束前,教师往往都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似乎缺了这个环节活动的教育意义就好像没有充分发挥。其实,在前面的一些环节中,这种“教育”已经渗透了,也不一定要再提。不过,教师对现场资源运用得非常好,当其他孩子在发言时,及时肯定认真倾听的孩子,把“主角和配角都很重要”的思想自然渗透。

  总评:

  很喜欢这个活动内容,《胖石头》的故事很让人感动,给人很多启示: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角色都很重要,认真付出都值得肯定;要学会尊重任何人的劳动和付出;认真、坚持、投入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等等。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对幼儿来说比较深奥的道理,都蕴含在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中,故事来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非常真实自然,故事中发生的事,就是在幼儿园经常发生的事(如游戏中的角色分配),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和引导。

  再看活动的目标,两条目标具体明确,突出体验和感受,体现了社会领域的目标要求和教学要点。整个活动设计紧扣目标,环节设置紧凑、衔接自然,把“感受胖胖表演时的认真与投入这个重点把握得非常到位。教师灵活地运用了角色体验法,让幼儿感受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引导幼儿学习胖胖的认真与坚持。活动中最大的亮点是积极热烈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的问题设计很有效,指向明确,幼儿有话可说;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能根据幼儿的回答,围绕心中的目标作准确判断和恰当的反馈,引导幼儿步步深入理解故事,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在活动中参与积极、专注投入,且有较好的倾听习惯。活动的目标达成度较高。

  附故事:《胖石头》

  1.“今天晚上,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你们早点来幼儿园看我演戏。”胖胖对爸爸和妈妈说。

  2.《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演得真好看。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王后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七个小矮人里也没有一个是胖胖演的。最后,国王出来了,还不是胖胖演的。

  3.演出以后,胖胖问:“你们看我演的好吗?”妈妈奇怪地问:“你也演了吗?你演了什么角色?”“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胖胖着急地问。“我演一块大大的胖石头……”

  4.“喔!我看见了。”爸爸高兴地说:“一块很大很大的胖石头。白雪公主躺在上面很长很长时间,胖石头一动都没动!”妈妈说:“胖石头演得真好!不能讲一句话,不能动一动。真是不容易!大家都在为胖石头鼓掌!”胖胖高兴地说:“就是嘛!演戏的小朋友都说胖石头不好演,我就演了胖石头。大家都鼓掌了,我还是一动不懂,不讲一句话。”

  5.大家都围过来再给胖胖鼓掌。胖胖高兴得小脸通红通红。他想,我今天演了一个最好最好的角色。

  活动反思: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关注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细心地处理每一个环节,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执教大班社会活动《胖石头》后,我认真分析每一个环节,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不足的地方,现在反思整个教学活动,我觉得有效的教学可以从这些地方入手。

  一、逐步渗透目标,让孩子充分理解

  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设置活动环节的时候,要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开展。本活动的目标是“1.尝试扮演石头,感受故事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活动的认真和投入。2.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欣赏。”对于目标1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扮演石头,让幼儿通过直接的感官去感受胖胖演出时的认真,但是对于目标2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孩子们对于主角和配角并不太了解,如果教师只是通过一个环节,孩子很难理解。而在活动中,虽然我是按照环节逐步开展的,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也结合幼儿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迁移经验,但是孩子们似乎还是不太理解主角和配角之间的关系,最后还是通过老师小结点出其中的道理,缺乏了孩子自主体验式的学习。因此,我们要利用每个环节,适时的进行渗透,让孩子充分理解主角和配角的关系,更好地达成目标。比如在开始环节,老师问孩子们想要演什么角色?这时孩子们就说了“白雪公主”、“王子”、“国王”等,这时教师可以及时渗透主角和配角的意思,让孩子知道主角是很重要的角色,为下面的体验环节做好心理铺垫。又如在表演完石头的时候也可以渗透主角和配角,让孩子知道虽然配角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但是对于演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更更好的理解胖胖为什么要认真、努力地去表演。

  二、深入体验环节,让孩子充分感受

  在社会活动中,我们一般都会设置体验的环节,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受,从内心去理解。在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演大石头的不容易,我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孩子去表演大石头”,通过亲身的表演感受胖胖演大石头时的不容易。但是通过孩子们的反应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表演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大石头很难演,反而会觉得很轻松。原因 就在于孩子们在表演的时候没有投入到情境中,也就是说教师创设的情境还不够,让幼儿无法深入的体验情感。如果让一半的孩子扮演白雪公主,压在“石头”上,孩子幼儿负重感,然后通过故事的渲染,孩子们可能会感受更深。因此,我们在设置体验环节的时候不能为了体验而设置,而是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仔细思考怎样的体验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加深入的体验活动中的情感,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抓住教育契机,灵活回应孩子

  有效地教学回应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在回应孩子的一些地方做的还不足,没有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比如在孩子观察哪个是胖胖演的角色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说“石头”,老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说“我看出这个石头有点软。”这是我没有回应他幼儿教育,而是直接指出图片上的头,说“这是什么?”把孩子的思维拉回到老师的角度上,现在分析,孩子的回答是从另一种角度去观察画面,更值得表扬。而在老师问“为什么胖胖要演这个角色?”时,孩子说“因为他比较适合演石头”,我只是简单地重复了他的话“是的,他的身材演石头还真不错”,这样的回应毫无意义,其实可以将这个回应进行提升,如“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适合,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角色或事情”。还有诸如此类的回应都是比较欠缺的。

  总之,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做一个善于回应的老师;还要注意处理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本次活动中,我意识到,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每一个环节,还要对其仔细的推敲,围绕教学目标研究怎样的策略才是最适合的,这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努力!

  教学环节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我们需要明确每一环节的意义和目标,才能更好地让一个活动的目标落实,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谢谢你的分享,也相信认真的你会走得越来越好!一起加油!

  这么细致的反思,不仅从大角度思考,更注重小细节的渗透,或许你没有及时的回应对于你对于其他的孩子没有什么,但是对于那个“主角”孩子,那是很大的影响。真不错!

  有效教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做到有效教学就要考虑很多方面,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谢谢你的分享,很好啊!

大班教案 篇4

  这个活动是由实验幼儿园张一岚老师带来的一个大班数学活动“鱼儿量一量”。整个活动她制定的目标是1.在情境中激发自然测量的兴趣,学习重复使用一个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理解测量中单位长度和所需单位数量之间的相反关系,能选择适宜的贝壳进行测量,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这个关于测量的活动跟我们以往看到了测量不同,非常的创新不但幼儿学起来有浓厚的兴趣,就连听课的老师也对于这位老师准备操作材料充满了好奇。

  我们生活在沿海城市,张一岚老师就用了这一点来进行导入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接下来用到的测量工具也是幼儿日常都吃过的海鲜水产,在第一次用淡菜壳进行测量鱼的长度的时候教师先出示然后对测量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再让幼儿对花蛤测量鱼进行了尝试操作,在幼儿自主操作的时候教师播放海浪的背景音乐,给幼儿营造了一个海边的环境。接着在检验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测量不当的事件,该教师方法讲解的非常到位。

  通过了第一次幼儿的实践操作,该教师又提出了两点,第一点是:“为什么测量同一条鱼,用淡菜和用花蛤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呢?”让幼儿感知测量同一物体的时候,测量工具越长结果越少,测量的工具越短结果越多。第二点是:大鱼比较长用较大的测量工具测量比较方便,小鱼比较小用较小的测量用具较好。而这两点是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直接进行的灌输。

  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们的约定”,让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大小不同的鱼,根据要求来选择是放生还是抓捕。由于整个活动中教师把知识要点、难点,都进行了很好突破,所以在此环节中就非常的顺利。

  整个环节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层层递进,在每个环节的最后教师都会进行及时的小结帮助幼儿进行总的梳理 ,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测量的方式也新颖。虽然这是个数学的测量活动但是该教师还是把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放入了活动中,我们要传授幼儿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习惯、态度。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寻宝”的游戏情境中,听辨乐句。

  2、能用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乐句,体验通过合作找到“宝藏”的快乐。

  活动重点:仔细倾听音乐里的四个乐句。

  活动难点:仔细倾听每个乐句,在每个乐句开始做不一样的动作。

  活动准备:库企企音乐一段、寻宝秘籍图四页、宝盒、金币巧克力、三把带钥匙的锁。

  活动过程:

  一、引入游戏情境

  ★价值取向:出示宝盒,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宝盒)这是什么?怎样才能打开它?(关注宝盒上的三把锁)

  2、怎样才能找到钥匙呢?

  3、过渡语:(出示寻宝秘籍图)这是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寻宝秘籍图,有了它我们就能找到钥匙,赶快一起来看一看。

  二、价值取向:阅读秘籍图第一页,了解任务,初步倾听乐句。

  1、师:首先我们要听懂音乐,才能出发去寻找“宝藏”。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师:这段音乐里藏着一句咒语,是什么?(库、库、库企企)

  3、再次欣赏音乐。

  师:听听这段音乐有几句乐句?(区分前奏)

  4、教师鼓励幼儿用手势来表现4个乐句。

  三、听辨并表现乐句

  ★价值取向:阅读秘籍图,听辨音乐用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乐句。

  1、一人寻找,尝试表现乐句。

  (1)阅读秘籍图的第二页:一人爬山寻找钥匙。

  (2)秘籍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听清楚乐句,每一乐句开始都要变化爬山的动作。)

  (3)个别交流:关注每个乐句的动作变化,跟着音乐一起念咒语。

  (4)幼儿一起尝试,教师出示钥匙,打开第一把锁。

  2、两人寻找,尝试合作轮流表现乐句。

  (1)阅读秘籍图的第三页:两人合作,在河边轮流寻找钥匙。

  (2)幼儿自由结伴,形成两人小组,商量轮流做动作的先后顺序。

  (3)集体尝试:听辨音乐,跟随音乐乐句的变化,两人轮流交替做动作。

  (4)个别小组尝试,集体共同评价。(评价重点:是否能做到轮流,没有轮到的幼儿能否静止不动。)

  (5)集体再次尝试,合作成功后,教师出示第二把钥匙,打开第二把锁。

  3、四人寻找,合作表现乐句。

  (1)继续阅读秘籍图:四人合作,在草地上轮流寻找钥匙。(教师重点引导:四人商量做动作的先后顺序,每个人的动作要不一样。)

  (2)个别小组交流,集体分享。(评价重点:乐句听辨准确,动作不同。)

  (3)找到最后一把钥匙,打开最后一把锁。

  四、找到“宝藏”

  ★价值取向:进一步倾听音乐,体验找到宝藏的快乐。

  打开宝盒,每位幼儿得到一份“宝藏”,幼儿听着音乐拿着“宝藏”离开教室。

大班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酸、甜、苦、辣几种味道是小朋友在品尝食品的过程中经常接触的。最近小朋友们也经常在一起议论,自己吃了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吃了以后是什么感觉。为了让小朋友更进一步的体验酸、甜、苦、辣几种不同的味道。并让小朋友用完整的语言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特设计了本活动,旨在让小朋友通过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2、学习用"酸.甜.苦.辣"描述食物的味道。识字:酸、甜、苦、辣,通过感官知道它们的实际意义,能用这几个字组词、造句。

  3、用感官感知各种水果、饮料、副食等的味道。发展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把教室布置成"七彩美食城",各种食物。如:咖啡、糖水、话梅糖、牛肉干,水果等。人手一套酸、甜、苦、辣字卡。

  四、活动过程:

  1、稳定情绪:律动《捡豆豆》

  师提问:刚才我们捡豆豆尝了不同味道的豆豆,有酸、甜、苦、辣。

  小朋友想不想尝尝真正的酸、甜、苦、辣味道啊?

  幼:想。

  2、导入活动听录音:放鞭炮的声音。

  师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幼:放鞭炮的声音。

  师:"七彩美食城"开张了,七彩经理邀请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当一回"小小品尝师"去食品城品尝一下美味佳肴,让我们出发吧。

  3、观察美味佳肴"七彩美食城"到了,让我们先看看各种美味佳肴吧!(带着小朋友一起参观美食城)

  (1)这都有什么好吃的?

  (2)你们想不想品尝这些美味佳肴啊?

  (3)美食城里有许多好吃的事物,它们有不同的,小朋友可以去尝尝,用舌头去舔舔,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去感受吃了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自由品尝)

  4、让幼儿随意品尝食物。

  5、把幼儿集中,请幼儿说说自己尝了什么味道的食物,品尝以后有什么感觉,并认识生字"酸、甜、苦、辣"。

  (1)"小小品尝师"请过来吧!(将幼儿集中)

  (2)你们品尝了什么?是什么味道?品尝以后有什么感觉?

  (3)小朋友们刚才品尝了甜甜的苹果。(出示"甜"字,请小朋友用"甜"字说话、组词)(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酸、苦、辣",教小朋友认识,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帮助小朋友认识)

  6、帮"七彩美食城"整理食物

  (1)小朋友今天都很高兴,不仅尝到了很多美味佳肴,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2)老师提个建议,我们来帮七彩经理把美食城整理整理。把"酸"的食物放到一起;"甜"的食物放在一起;"苦"的食物放在一起;"辣"的食物放在一起。

  7、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字卡,分别把它们送回"家"。如:酸字宝宝就把它放到酸的食物前面,甜字宝宝就它放到甜食物前面。游戏结束,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字宝宝放的是否正确。

  8、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选择不同的颜色,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发现了味道与颜色、音乐之间的关系,整个案例突出并始终贯彻“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主线,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难点:

  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活动准备: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勃拉姆斯画像,卓别林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听一听你有什么感受?

  问:你感觉怎么样?

  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师:有一位高明的理发师一边听着这首乐曲,一边刮胡子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问: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位高明的理发师刮胡子时,音乐慢,他的动作也慢,音乐快,他的动作也快了起来。他是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的。

  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

  师:在理发店里除了能打理头发,刮胡子,还能干嘛?(按摩)

  问:你会不会按摩?你知道有哪些按摩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段乐曲时快时慢的节奏。

  (1)教师哼唱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乐曲的节奏。(3)换另一种按摩动作体验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师:看到你们做了这么多按摩动作,我也想来做一名按摩师了,我先来邀请一位客人。

  教师邀请客人老师配合表演按摩。

  问:在我的按摩里看到了哪些动作?

  你觉得我在给客人按摩时心情是怎么样的,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脸部表情反应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客人感觉怎么样?

  小结:音乐听起来很热情,让人很开心,很愉悦,所以我脸上的表情也随着音乐的变化丰富起来。

  2.幼儿尝试按摩,通过动作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师:下面我们一起先来试着给自己按摩吧,在按摩的时候要跟好音乐的节奏哦!

  3.幼儿合作表演

  一位幼儿扮演按摩师,一位幼儿扮演顾客,合作表演按摩。提醒幼儿注意脸部表情的丰富性。

  4.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师:后面的老师们好像也想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我们邀请她们来做我们的客人吧,用你们自己的按摩动作给她们按摩,看看哪位按摩师动作做的更好。

  五、介绍乐曲与作者结束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之一,他一生中还写了许多经典的乐曲,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我们一起再来欣赏。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积极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2、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重点: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活动难点: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让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数字,并了解他们的作用。

  2、物质准备:

  ①收集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②数字卡片、图画纸、水彩笔若干。

  ③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部、录像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自由参观,发现问题)

  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有数字的物品,我们去参观一下,都有些什么物品?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参观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自然地感受数字和它们的作用。

  二、基本部分

  1、相互交流,分享已有的经验。

  提问:⑴、参观时你仔细观察的是什么物品?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⑵、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2、仔细观察,了解数字的更多作用。

  ⑴、观看录像后,幼儿交流、讨论。

  ⑵、提问:录像中哪些地方有数字?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3.利用游戏,升华主题。

  游戏《数字排队》:让幼儿自由选择数字,自由进行组合,并充分讲述。

  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想象作画,尝试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别说我小幼儿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