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23 22:53:46 作者:

关于中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中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敢于探索旧玩具的新玩法。

  2.初步学会改造、修补旧玩具。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乐意与同伴分享玩具。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部分就玩具原来的玩法以及幼儿觉得不好玩而仍掉玩具的视频或课件。2.师幼共同收集的旧玩具,或幼儿不喜欢玩的玩具。3.可以帮助幼儿改变玩具玩法的辅助工具及材料,如卡纸、小纸盒、胶布、剪刀、双面胶、订书机、夹子、固体胶等。4.欢快的音乐。

  环境创设:布置“玩具国”。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一)引导语:玩具国王寄了一封救助信,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交代任务:玩具王国有许多旧玩具被小主人抛弃了,它们很孤单。玩具国王想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怎样让旧玩具重新变得好玩起来,好让它们回到小主人的身边?

  二、探索旧玩具原有的玩法。

  (一)观看旧玩具原有的玩法。

  1.播放部分旧玩具原来的玩法以及幼儿觉得不好玩而扔掉玩具的视频或课件。

  2.提问:玩具变旧了、不好玩了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让旧玩具重新变得更好玩起来呢?

  (二)探索旧玩具新玩法。

  1.取出一个旧玩具,引导幼儿集体探讨新玩法。

  2.教师根据幼儿想出的办法进行简要小结,让幼儿明白:旧玩具可以想出跟原来不一样的玩法,变成好玩的玩具。

  3.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到“玩具国”里取一件旧玩具,想想你的旧玩具还可以怎么玩,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想。

  4.引导幼儿探索,通过改造、修补或增加辅助材料等方式,让旧玩具有新玩法,教师观察指导。如:引导幼儿改变某一玩具的原有游戏规则,想出新的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通过将不同的玩具混合使用、增加游戏辅助材料等方法来改变玩具的原有玩法,想出新的玩法。

  (三)交流分享。

  1.引导语:刚才小朋友给旧玩具找到了许多新玩法,谁能清楚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新玩法?

  2.举行“玩具新玩法发布会“,鼓励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玩具新玩法向大家发布,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新”发明”。

  3.小结:现在玩具国王不再担心旧玩具们孤单了,因为我们已经帮它们想到许多新玩法。小朋友们还可以再想一想,旧玩具还有哪些新玩法?

  三、表演庆祝。

  (一)引导语:玩具国王谢谢大家帮他解决了大问题,以后小朋友如果遇到了不好玩的旧玩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让它变得好玩起来。现在,让我们一起开个庆祝会吧。

  (二)播放庆祝音乐,幼儿自由表演。

中班教案 篇2

  《新年好》教案

  教材分析: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歌,3/4拍子,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来临时欢欣鼓舞,互相祝福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聆听《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宁静、祥和的情绪。

  2、通过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祝福,并能背唱这首歌曲。

  3、能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新年好》,编创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交流感情。

  二、聆听歌曲《平安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

  生:喜欢。

  师:中国的年你们已经过了很多次了,那你们知道美国、英国是怎样过年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好,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不过,我们得一边说,一边听一首英国歌曲。当乐曲听完后,小朋友们要说一说这首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心情怎么样?(随音乐,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学生聆听后自由发言。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三、新歌教学。

  1、第一次播放歌曲《新年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好听在哪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反复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和表现的意境。让学生在心里跟着歌曲录音唱。

  3、学习歌词,特别要注意“祝贺”的学习。

  4、跟着录音大声演唱。

  5、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6、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

  7、再次播放乐曲,教师与学生共舞。

  四、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的练习,以“送贺卡”的方式呈现。

  1、学生之间可分组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编创节奏图谱,由受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2、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

  五、结束。

  学生边听、边唱、边跳,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高,并为自己长大而兴奋。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长高”的资料、实物投影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小朋友,现在我们都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都说自己长高长大了,你们是怎么发现自己长高的?

  (教师随机进行小结和提升,幼儿体验长大了真神气)

  2、我发现你们有的高,有的矮,到底谁高谁矮?我们和朋友比一比好吗?

  二、比高矮

  1、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和他比一比,你们俩谁高?谁矮?

  (幼儿自由结伴比高矮)

  2、你们都比过了吗?是用什么方法来比的?

  (幼儿介绍比高矮的方法:背靠背、面对面、眼睛看、参照物等)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筋,原来比高矮可以用那么多的好办法。

  三、游戏:排排队

  1、想不想和更多的朋友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排排队的.游戏,看看谁最高谁最矮。(请5名同伴比高矮并排队)

  讨论:谁最高?谁最矮?某某小朋友是高还是矮?

  小结:原来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分小组一起游戏。

  四、激发想长高的愿望

  1、你们喜欢高还是喜欢矮?

  2、幼儿欣赏散文诗:长高

  活动结束:

  怎样使自己长得更高呢?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桃花,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桃花的认识与感受。

  2、尝试用点彩画的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桃花。

  3、体验绘画的乐趣、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课件(桃花)、音乐、水粉颜料(粉色、桃红色、白色)、调色盘、卡纸若干、抹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桃花朵朵开》入场。

  师:在刚才的音乐里面,你听到了什么啊?

  幼:桃花师:你见过桃花吗?在哪儿见过呢?

  二、初步感知对桃花的认识。

  1、回忆桃园美景,感知幼儿园身边的桃花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桃花。

  我们看了这么多漂亮的桃花,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桃花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结构、形状、颜色。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中的桃花长得什么样?等会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师:播发ppt中桃花的结构分解图。

  A、桃花是什么颜色的?

  B、桃花有几个花瓣

  C、中间的花蕊是什么颜色?

  三、教师出示课件PPT桃花,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师:这么美的桃花,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要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永远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今天啊,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点彩画"的方法来画桃花。

  四、通过讲解并示范"点彩画"的绘画方法及过程。

  (1)教师演示画法:

  A、先在树枝上点出花瓣。提醒:画花瓣,要五个点围成一个圈。技法:学习"点、收"。

  B、没开的花蕾,我们就用小圆点表示。

  C、请一至两名幼儿上前作画。

  提示:要画满树上的桃花时,可以先把花瓣全画下来,最后去点花蕊。

  (2)、幼儿作画:

  幼儿回忆并说说作画过程,加深幼儿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然后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要点:

  提醒幼儿大胆创作,并注意作画的技巧、画面的布局等。

  五、活动结束,评价作品。

  让每个幼儿把自己画的桃花树分组排好,供大家欣赏。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把作品都贴上,互相欣赏。

  (2)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学反思:

  桃花色彩鲜艳,盛开时景色怡人。孩子们对桃花都非常感兴趣也很喜欢,从这个兴趣点出发,引导幼儿去画一画桃花,但如果单画一棵桃树或一簇桃花显得略微单薄,为了给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发表想法和心声的空间。前期组织幼儿去观察了桃树,请孩子观察桃树的构成,桃花的构成,你最想画哪一个部分。孩子们都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在观察的前提下再进行作画,从而提高孩子的兴趣。

  接下来是让孩子现场作画,这时出现了困惑,孩子们根本无从下笔,桃花虽然单朵画不是很难,但整体表现出一片桃树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不知该先画树还是先画花,花的构图,以及树和树的叠加关系又成了一个难点。我通过言语提示,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有了前期观察的辅助,孩子们都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过多的提示孩子桃花的花瓣的形状,很多孩子都画了四片花瓣。但最后成品图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这次作画活动,让我想到了在组织活动时还要多注意细节的内容,多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用递进的方式去完成目标。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梧桐树与小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2、感受故事优美的语言;简单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3、能正确的翻书,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利用课件分段讲述。

  要求:听清信中说了些什么、动物们是怎样回答的。

  提问:

  (1)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2)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3)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4)风阿姨把信送给青蛙时,青蛙在做什么?它说了什么

  (5) 燕子来向梧桐树告别,它说了什么?

  (6) 野兔收到梧桐树的信,它是怎样说的?

  (7)梧桐树为什要光秃秃的身体才能过冬?(大树为了保存身体内的营养,为了第二年春天长出更多更好的叶子)

  3、请幼儿看书,教师在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感受梧桐树与小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鼓励幼儿冬天不怕冷,做勇敢的孩子,坚持锻炼身体。

  4、教师:小朋友,天冷了,你想到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小百科:梧桐树,“中国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别名青桐、桐麻 ,也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感受到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学习观察角色表情变化,理解房子会动的原因。

  3、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松鼠和小乌龟之间的友谊。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

  2、 让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 通过理解,体验小松鼠和小乌龟之间的友谊。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图卡

  2、知识准备:课前丰富幼儿对自然界声响的了解,认识小松鼠和乌龟。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今天,会动的房子将带领我们一起欣赏大自然美妙的景色。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什么?

  2、教师播放课件,再次讲述故事,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

  提问:

  (1)小乌龟和小松鼠在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

  (2)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

  3、教师出示图卡,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

  (1)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第二天,小松鼠来到大海边,听到浪花“哗哗哗”地唱歌。

  (2)模仿象声词“哗哗哗”。

  4、发散幼儿思维,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其他的声音。

  5、讲述故事结尾。

  (1)为什么房子会动呢?

  (2)什么是“惭愧”?可以怎么表示呢?

  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感受续编的快乐。.

  师:现在小松鼠他们又要出发了,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们接下来会去哪呢?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让我们跟随乌龟和小松鼠一起去外面玩吧!

  教学反思

  我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新房子为什么会动?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也了解了房子会动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效果好。但在执教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自己对于课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如果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一定会更大。对于“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孩子说不出来,说的有点散,回答不到点上,我想如果这段对话由老师抛出,孩子可能更容易的去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使得在情感方面我引导的还不够深入。

  小百科:房子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小班教案

下一篇:年会的互动游戏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