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怎么写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怎么写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发布于:2020-11-11 17:59:36 作者:

怎么写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导语: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读晏子的语言,让学生透过文字理解句子的含义。

怎么写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怎么写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自己也有很多收获

  一、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课堂上所需诗句

  我们班的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没有主动积累的习惯,也几乎没有搜集资料的渠道。我的教案设计中恰恰有夸夸晏子口才的环节。我有些担心,学生们能有恰当的语言赞美晏子吗?当时我预设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晏子的口才真厉害

  2、晏子能言善辩

  仅此而已。怎样能让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呢?我决定在我们晨读时间给学生几个赞扬人口才的句子。如:“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我用幻灯片的形式把这两个句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理解记住这两个句子。第一课时,学生读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对学生说:“我们来夸夸晏子的口才吧。”一生说:“晏子能言善辩。”另一个学生说:“这就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太好了!你能用积累的语言评价晏子,真了不起。我们大家也用这句话夸夸晏子吧。”全班同学大声道:“这就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高兴的同时,我在想:学生们能用积累的诗句评价晏子,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运用诗句的意识。当学生们缺少某方面的积累并无法获得的时候,老师提供一些材料犹如雪中送炭。老师给的诗句,更能让学生容易想起引用。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对自己有了信心,日复一日,在今后的表达中便形成了主动运用古诗句或名人名言的习惯。

  二、留住别人的尊严才能留住自己的尊严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我看到了关于“真趣亭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乾隆皇帝曾到苏州狮子林游玩,看到酷似狮子群的石山便信手题了“真有趣”三个字。一旁陪驾巡游的新科状元黄熙觉得太俗,  便上前奏道:“圣上御笔,笔笔铁画银钩,当中的‘有’字更是百媚千态,小臣冒昧该死,恳乞圣上将‘有’字赐给小臣。”于是便成了“真趣”,下有一行小字:“御赐黄熙有”。此匾至今仍悬挂在狮子林。黄熙的智慧令人敬佩。由黄熙又让我想到历史上众多进谏的大臣,他们的成功,不单单是语言委婉,不卑不亢,更重要的是这些进谏者心里明白:要使皇上能够纳谏,必须留住皇上的尊严。《晏子使楚》中,晏子能使楚王“只好打开城门”,“只好陪着笑”,“只好赔不是”其重要原因也是晏子给楚王留足了面子,让楚王在大臣面前不失尊严。这就让我感悟到:“留住别人的尊严才能留住自己的尊严。” 相反,楚王颐指气使,一次次侮辱晏子,结果反被晏子侮辱。由此,我又联系到现实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尊严开始觉悟。如:在学校,一个同学随口一句“他是差生。”第二天另一个学生的家长就会找到老师:“他的话伤了我家孩子的自尊。”再如,老师见某学生上课溜号,就叫某生回答问题,想用提问的方式让他注意听讲。没想到,第二天,某生家长就往校长室打电话,说:“老师故意让我家孩子出丑,这种做法伤了孩子自尊。”诸如此例举不胜举。通过准备《晏子使楚》这一课,我越来越感到太多的人对尊严的理解是单方面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国之君的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各位大臣面前给晏子赔不是,落到这个地步的原因是什么?”做了这样的小结:“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只有留住别人的尊严才能留住自己的尊严。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喜欢,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反思这节课,今后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1、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丰满;

  2、优化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力求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

  3、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

  怎么写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我研究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设计理念:本文智力因素丰富,学生在认识、理解侮辱和反侮辱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智力角逐的愉快。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课文和学生的智力因素。我觉得成功之处:一、设计问题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思路清楚。二、能抓住重点句子,读读悟悟,读悟结合,让学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齐国,晏子反驳楚王是为了维护齐国的尊严。三、能抓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通过学生读、找、划、再读,思考句子含着的意思。课堂上学生很好地体会出来了,训练了学生的训练逻辑思维。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由于本人教态不太自然,没有融入真正的课堂中,没有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课堂上设计了综合题,以开发学生智力,加深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但事实上,此时课堂气氛紧张,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回答问题不抓主要的,高潮之处没有激起高潮。因此,如何从我自身开始,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扎实,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得较好的是:全部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确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自动去读课文,琢磨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干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施展发明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怎么写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采取“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跨越时空,随同晏子一道出使楚国,使他们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认为“小记者采访”不是可有可无或形式主义的环节安排,而是为了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来参与这种情境体验活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充分地阅读,用心地感悟,积极地思考,自由地表达,教学效果比较好。

  确实,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晏子和楚王三个回合的较量时,我采用了不同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一是情境模拟体验——现场采访,二是角色表演,三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再加上中间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和课尾的写消息,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笔,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各种感官都真正地被调动了起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根据学生喜欢展示自我、表演节目的心理特点,在最适合表演的第2自然段的学习过程中,引领同学们开展了一个朗读表演活动。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这样就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涵,体会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思维不受压抑。

  教学过程中这些情景化、多样化、层次化的训练形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所以,整堂课的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