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应注意什么

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应注意什么

发布于:2020-12-08 12:34:04 作者:

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应注意什么

  生活中的教育

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应注意什么

  昨天家里没米了,逼得我们不得不去大润发买东西了,因为要买米(需要体力),所以我们全家出动了,女儿自然也跟着去。坐在车里摇摇晃晃的,小家伙到了超市就睡着了。自己有了宝宝就会特别的去看人家的孩子,在超市中孩子特别多,爸爸走在前面对我说你看呀,前面那个小男孩。那是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长得很可爱,穿着黄色的运动装,他正在摆放他刚拿下来的曲奇饼干,但由于个子问题和饼干的包装问题(上面放了两个铁皮罐比较重,下面的比较轻),他怎么放都放不好,饼干总是要掉下来。终于还是没放好,掉到了地上,看到他微微有点觉得自己做错事情的表情(小脸袋都有点微红了),于是他的妈妈推着车来了,他就和妈妈说了,妈妈那个饼干掉地上了,出乎我的意料(小男孩到目前为止的所以行动都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家教的孩子)他的母亲只淡淡的说了句“掉就让它掉了吧”拉着儿子就走了。一直期望那个小男孩来捡起来的饼干,我还是跑过去拿了起来。看看熟睡的女儿,突然让我更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我带给了他生命,但不仅仅是生命,我要给她的其实应该更多更多,孩子都很天真,而且他们都很认真和执着的去完成他们自己的事情。言传身教,这四个字真正能做到真的很难。在不经意间我们给孩子带来的可能就是一种教育。

  生活中的教具:扑克牌

  我的家里有许多种类的扑克牌,图案有动物的,有人物的,也有各个国家的货币的、国旗的,每天晚上散步归来我和孩子总是玩上几把。

  周末的晚饭后,孩子看大人玩牌他也闹着玩,我说:“好吧,我俩来玩数字”!我取出一张黑桃5说,“你能否找出两张扑克牌,上面的数字合起来是5?”,他认真的找着,嘴里还嘟噜着“好妈妈,告诉你,3和2合起来是5”。他学着我的样子给我个数字7让我找,于是我们俩忙碌起来,不一会他找出两对,一对黑桃4和黑桃1另一对是黑桃2和3,我故意问:“为什么是两对?”孩子很自信的说:“因为4和1合起来是5,2和3合起来也是5”。我给他得了个满分,而我自己却得了80分,原因是只找了3和4,孩子说没找全(其实我故意)我也只好认真的接受他的建议,保证下次认真找。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有简单的玩一个数字开始,我和孩子玩的花样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延长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和加减孩子熟练掌握了,重要的是他在检查我的作业时候表现出的认真是难得的。

  玩需要变化

  玩需要变化,一种玩法久了会乏味,于是我将动物扑克牌一字摆开,告诉孩子:“我挑吃草的动物,你挑吃肉的动物,看谁挑的又快又正确。”

  不一会孩子挑完了,我故意找啊好啊,他着急想帮我,我就请教他“吃肉的动物我们叫它什么来着?我怎么忘记了呢?”他犹豫会走了,过会告诉我“吃草的叫食草动物”,吃肉的动物叫“食肉动物”,我知道他去找书了。然后我挑长着两条腿,一对翅膀,身上有羽毛的在家喂养的动物,他挑长着四条腿有皮毛无羽毛在家里喂养的动物,孩子很认真的观察着挑选着,经过他的努力,将猪、狗、牛、羊等找了出来,他急切的问:“是不是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我告诉他哪些是家禽那些是家畜,并告诉为什么,然后请他找出动物并说说为什么,期间,我特别留意他的话,从中挑选出几句“精典”反复在家里运用,别提孩子有多开心了!

  因为我的赏识孩子玩牌的的兴趣越来越高,经过类似的游戏之后,孩子能自己归纳出水生动物,陆地动物,当他知道蝴蝶是昆虫时,他就能判断出蜻蜓、蝈蝈、蛐蛐等都是昆虫,并且学会了简单的推理、判断、归纳的方法。

  幼儿期的人

  ……儿童在游戏中,只要他能够说话,是很想说话的。游戏和说话是儿童这时生活的要素,因此,处在人的这一发展阶段上的儿童,视每一个事物是有生命、感情和言语能力的,并相信每一个事物都在听他说话。这正是由于儿童开始把他的内在本质向外表现,所以在他看来,他周围的其他一切东西也能进行与他相同的活动,不管它是一块石头或一块木头,不管是一棵植物、一朵花或一个动物,都是如此。 这样,对于这一阶段上的儿童来说,正如他的生活本身得到发展、他同父母和家庭的生活得到发展以及他同一种对于他和对于这些与他共同生活的人来说崇高的、看不见的力量处在一起的生活得到发展一样,特别是他在——像他感觉到的那样——包含着同他相同生活的自然中以及同自然一起的生活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父母和家庭的其他成员在这时必须把儿童在自然中和同自然一起的生活,同自然中明确的、无声的事物一起的生活作为儿童整个生活的关键来加以培育。而这一点,特别应当通过游戏,通过儿童游戏的培育来实现,而这种游戏在最初仅仅是自然的生活。

  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是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是内在本质出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向外表现,“游戏”一词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所以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来自它、产生于它。一个能干地、自发地、平心静气地、坚忍不拔地、直到身体疲劳为止坚持游戏的儿童,也必然成为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不就是这一时期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吗?

  上面已经说过,这一时期的游戏并非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它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深刻的意义。培养它、哺育它吧,母亲!保护它、关心它吧,父亲!用一个真正懂得人类本性的人的平静而敏锐的眼光来看,在这一时期儿童自发选择的游戏中显示出他未来的内心生活。这一年龄阶段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平静的还是充满风浪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是功绩卓著的还是无所作为的,是迟钝而优柔寡断的还是敏锐而富有创造的,是麻木不仁、畏首畏尾的还是富有远见的,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是和睦待人的还是生性好斗的,是惹是生非的还是给人安宁的。他将来对父亲和母亲、家庭和兄弟姊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因为儿童的生活在他自身中和与他自己,在家庭成员中和与家庭成员,在自然和上帝中和与自然和上帝,这时还完全是统一不分的;因而,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几乎不知道哪一种东西对他更为亲切——是花朵呢,还是他自己对花朵的欢乐,还是当他把花朵带给母亲、带给他的父母时给予他们的欢乐,还是把花朵赐给人类的亲爱的造物主使他模糊地预感到的那种欢乐。谁能分析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如此丰富地感受到的那种欢乐呢。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于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或至少防止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片面性。

  请注意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父母心疼得不得了。于是有的父母就教育孩子说:“别人对不起你,你就对不起他,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这就助长了孩子不仅在学校里不会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夫妻关系。因此,教会孩子学会宽容,不仅是为了孩子今天能处理好同学关系,而且也是为孩子将来的幸福打基础。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对此不要耿耿于怀,不要过分计较在意,能够笑一笑就过去,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能使心灵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宽容的人,时时处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拥戴,因此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

  一位翻译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泰国的一个度假村,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位大约4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了。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将这位小孩留在了网球场。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现在孩子的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开,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我亲眼看见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四岁的小孩,并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地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只见那位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就是要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要做个孝顺的孩子

  戎戎在上幼儿园以来各方面都进步很大,学习方面的进步先不说了,让我最感动也最欣慰的是戎戎更听话也更懂事了,还会照顾人了,在爷爷奶奶眼里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一天我和老公剥着吃香蕉,吃完随手把皮放在桌子上,宝贝看到后把香蕉皮扔到了垃圾桶里,我和老公你看我,我看你,都笑了。

  家里有一位今年92岁的奶奶,平时我们上班忙,都没时间陪她,老人家难免感到很孤独。那天星期六,我早上起来去上班,跟戎戎说天冷让他再睡会儿,可宝贝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妈妈,我要起来下去陪太奶奶了,太奶奶一个人没人陪很苦的。”我听了很是感动。现在他们一老一小作伴还真好,小宝贝念儿歌给太奶奶听,太奶奶陪着小家伙搭积木。每天早上上学还不忘说一句:“太奶奶我上学去了啊,等我回来陪你啊。”把太奶奶给乐得呀嘴都合不上了。

  有一天我们正要吃晚饭,看见饭菜一上桌,宝贝反而朝门外跑去,我还纳闷呢,原来呀他是跑过去把太奶奶扶过来。吃好饭一家人说了会儿话,奶奶起身打算回房间睡觉了,宝贝见状赶紧从椅子上爬下来,把靠在一旁墙上的拐杖递到太奶奶手里,扶着她回到房间,帮她开灯,道了晚安又关好门,要不是我亲眼看到这一幕还真不信他会这么懂事了,一家人看着都开心的笑了。

  这次元旦三天假期,带戎戎去黄姑外婆家住了两天,妈妈告诉我这是她第一次这么感动,原来呀早上一起来宝贝跟着外公外婆一起下楼做早饭,戎戎拿起杯子说要给外公泡茶,都不知怎么知道的说是外公早上喜欢喝茶的,还找来梳子帮外婆梳头,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怪不得都说有孩子就会有很多的惊喜。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宝贝也一天比一天更懂事了,记得以前在家总是时不时要闹闹小脾气,一家人都围着他转,而现在小家伙能帮着做家务也能懂得照顾人了,想想真是欣慰。

  家长——与孩子共享成长快乐的伙伴

  儿子的出生,给我们温馨的小家带来了无限乐趣。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乐趣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总让我们感动不已,如:儿子多年被评为学校的“道德实践小明星”、“三好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嘉兴市的少代会;20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顺利通过了电子琴的10级考试;拥有的博客“响丁丁”时常位居学校“童心苑”前列;平湖电视台“佳音有约”曾以《在感动中感动》为主题对儿子作了专题报道等。如今,儿子已是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了,一路走来,我们共同分享着他成长的快乐,同时,更收获着为人父母的欣慰与自豪。点点滴滴,似乎一下子很难言表,只能略说一二。

  一.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这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为此,我们首先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榜样行为来影响孩子,如适时地给父母买件衣服,父母生病时悉心照顾,和孩子一起买了水果看望等,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亲情,学会照顾,学会感恩。所以,在儿子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

  从小到大,妈妈在我身上付出得真是太多太多,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呢?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了,我想,我是家里的男子汉呀,于是,我就先把晒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叠整齐,然后走到床前,轻轻地给妈妈敲敲背,捏捏腰,揉揉肩,还不时地问妈妈:“现在好多了吗?”“妈妈,您还需要点什么?”这样,妈妈的病好得可快了!

  有时,我的调皮会惹妈妈生气,但是,我会用写短信的办法和妈妈道歉、交流、;在母亲节到来时,我会亲亲我的妈妈,向她说:“母亲节快乐,妈妈,您辛苦了!”;在教师节到来时,我又会对妈妈说:“妈妈,教师节快乐,您可要注意身体啊!”在妈妈过生日时,我会亲手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我对妈妈的祝福;我还给妈妈洗过脚呢。我知道,我为妈妈做的事情还很小、很少,但妈妈说:“我是个会感恩的孩子,感恩的孩子最可爱!”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懂得感恩的孩子吧,这样,世界会更精彩!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儿子虽然皮肤黑了点,但是,他会关心人,会照顾人,包括学校的同学、老师,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夸他是个可爱的孩子。由附小出刊的《英雄教育》第23期上对儿子进行了专门的报道——《真正的孩子“响丁丁”》。06年5月的“母亲节”,平湖电视台“佳音有约”还以“因为感动所以感动”为主题,专门为儿子拍摄了一个专题片进行了播放。

  二.环境营造——让孩子学会读书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爱看书的孩子可以获取无穷的知识和智慧。为此,我们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看书氛围,一方面,在家庭中为孩子开辟书橱,并借助生日等时机把书当作最好的礼物赠予孩子,另一方面,晚上或双休日,尽可能地自己也看书,让孩子在良好的看书氛围中喜欢看书。同时,与孩子经常性地逛书店,让书店成为孩子向往的地方。如今,孩子已深深地喜欢看书,临睡前是一定要看会书的,出去走亲戚也时常会带上一本书,甚至上卫生间也手捧一本书。07年4月,我们非常荣幸地被平师附小评为“书香型”家庭,相关的照片和文字材料在学校展出,当然,这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激励,从这以后,孩子看书的热情更加高涨了,知识面和表达能力也就日趋提升。从一年级到现在,儿子已有20多篇文章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其中的一片文章还获得了全国“安徒生童话杯”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赏识鼓励——让孩子学会奋进

  孩子需要赏识,他们的人格需要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地位,让孩子对各种活动感兴趣,为此,我们尝试着这样做:如:每学期竞选班长,我们都积极鼓励他争取机会,他也总是每次把竞选稿写好后念给我们听,所以,儿子从一年级到现在,基本上都是班干部,并且多次被评为“小鲁迅”奖、“三好学生”等。平时我们与孩子一起读读老师在作业本上留下的称赞的评语,让孩子把各种奖状珍藏起来;让孩子自己去领取第一笔稿费,并存起来……让他逐步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并懂得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努力了,必定能够获得成功。

  孩子正在逐渐长大,他有权利,并且也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因此,在寒、暑假来临之际,我们会和孩子这样说:“寒假、暑假是让小朋友休息的时间,但在休息的同时,你觉得你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在他回答之后再建议:“你想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但怎样合理安排好呢?我们一起来订一个计划吧?”由这种方式产生的计划,孩子易于接受,所以,执行起来就更有坚持性,从而让孩子在寒、暑假中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很有规律。

  温馨的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民主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我们将继续边学边做,努力当好孩子学习、生活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共享成长的快乐。

  家园共育: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怎么办

  1.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强烈。有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的反抗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作用甚微,何况自己又要依赖父母生活,不能对专制的父母进行反抗,于是不满情绪就转移到老师身上,一股脑发泄给老师。

  2.老师忽视或冷淡孩子,孩子通过抵触来引起老师注意

  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业的优秀能给他带来成就感外,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是他最大的心理满足。有的孩子经常碰到上课时老师不给他提问,自己鼓足勇气与老师讲话时老师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过抵触老师的方式来实现被注意的愿望。

  3.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有许多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教育改革是步履最慢的,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都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有的老师习惯为学生贴标签,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好学生一好百好,坏学生本性难移;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了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会尊重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如此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再定义:其实,在抵触情绪的背后也隐藏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孩子的抵触情绪表明了这些孩子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性强,不事事言听计从,依赖别人,这样的孩子以“抵触”的方式维持心理平衡,敢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抵触情绪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呢!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的抵触情绪也折射出我们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够合理的一面,它也会提醒教师和学校改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要制造压力,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提供了一双耳朵,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家长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与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作为家长,切忌对孩子的抵触情绪一棒子打死,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老师,这样只会加剧孩子对老师的反抗。有的家长仅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甚至与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更甚者跑到学校里与老师大吵一番,其结果只可能更糟。孩子的认识有的时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这点上,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共情心,有的时候也称之为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以创造场景与体会老师的情绪和难处,让孩子学会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减轻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教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善于提问题,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好老师教育孩子。有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与在家中的表现迥异。在家里非常勤快,又懂事又听话,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学校,就情绪低落,不爱学习,表现糟糕,经

  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经常顶撞老师。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表现。在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地、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现状况,让老师也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另一侧面,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全面的评价。家长要与老师一起分析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给孩子一个接近的教育价值观,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