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家族企业管理的优劣

家族企业管理的优劣

发布于:2021-02-12 23:19:33 作者:

家族企业管理的优劣

  导语:家族企业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淡化家族色彩,将家族企业的优势和现代管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家族企业管理的优劣

  优点:

  1、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家族主义”。“家族至上”的群体意把成员个体完全归属于家族,个人利益服从家族群体利益,追求家族的兴旺、发达和荣耀。这种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光宗耀祖,可以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促使人们去追求事业的成功。家族主义还表现为家族成员要相亲相爱、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同舟共济人,创业依靠家长,成功惠及家族。

  2、子承父业的“继承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以父家长为中心,以嫡子继承为基本原则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要维持家族的延续,一脉相传,儿子就要传承父辈的事业,并将之发扬光大以振家风,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如果大权旁落在外人手中则被认为是“将祖宗的家业败坏在自己的手上”。

  3、权威与亲情交织的“家文化”。家是寄托温情的港湾,是存在着家长的绝对权威和相互宽容的组织,是扶助成长和老有所养的依靠。“家文化”是家长权威和家族亲情关系的文化。这种企业文化表现为独断、权威、事必亲恭,员工主动性差,一切以听从老板指挥为主。

  4、血缘关系以外的“低信任度”。家族企业中,血缘关系是信赖的基础,信任只存在血亲关系之中,先天的无血缘关系形成了一种很难逾越的隔阂。信任度的高低依据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的血缘、亲缘、友缘、学缘、地缘等关系的亲密程度进行取舍。家族企业的领导者(核心圈)由创业者及其继承人组成,重要岗位由血缘、亲缘关系的近亲组成,一般岗位由远亲和朋友组成。

  5、血缘关系下的凝聚力与离心力共存。一方面,家族企业创业初期,由于血缘、亲缘等亲情关系的家族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在追求家族利益感召下,可以暂时放弃(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不怕苦、不怕累、不计个人得失,拧成一股绳,共谋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成功后的成果是靠亲情进行分配的机制,不能够满不同的家族成员的利益欲望,他们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就会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与核心层明暗、软硬对抗,矛盾增多,不断激化,离心力加大,企业发展困难。

  6、建立在家长权威基础上的“独断专行”。一方面,企业领导的独断、权威、事必亲恭,在员工中产生一种惧怕、按老板的指示行事的心理态势;另一方面,由于家族成员掌握着重要的管理位置,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高度一致,大家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家族企业容易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政令通达,易于控制与管理。

  7、家族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高保密度”。家族成员身居要职,掌握着企业的核心秘密,由于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高度一致,他们会严守秘密,而使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家族成员的和睦和信任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缺点:

  家族式管理过分重视人情,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融洽,为企业带来和谐的利益,但企业不是家庭而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其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企业目标和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特别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管理者及亲属或亲信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用统一的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才能形成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组织秩序。

  家族企业管理者的作用非常突出。

  他们的道德、行为端正,作风严谨,起到了奉公敬业的表率作用,业务素质上也要求有一技之长,他们许多是复合型人才,不仅是某个技术领域的专家,而且也是精明的商人,还是公关能手。由于他们的才能而限制了许多下属作用的发挥, 压制人才的成长,形成个人绝对权威。因此这类企业经常会出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现象。同时,当此人不在或退位,组织会出现人才断档、权力真空现象, 造成企业一段时期内处于无组织状态。

  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

  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按亲疏远近而非因才适用,因此在组织内产生“自己 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主义氛围。外人为生存也就趋炎附势,拉帮结派,形成“你群”和“我群”的派系。有时为保护 “外人”的利益他们会团结起来与管理者或“自己人”抗争,造成企业内讧。因此家族式管理要么凝聚力很强、人际关系融洽,要么内部四分五裂、派系纷争。

  家族企业管理的优劣

  优点:

  (一)促进资本的形成和企业的创立

  在家族创业之初,企业往往面临着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的匾乏,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组织层级扁平且结构简单。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企业就会面临破产和倒闭的.风险。家族内部资源正好可弥补不足,家庭成员的参与常常是创业时最需要的低成本的组织资源。家族企业的性质更能保证企业领导的权威,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并使企业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地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这种强有力的高度集权的组织形式往往能奇迹般地将企业带出创业初期的混乱局面,并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技术和制度所没有的优势。

  (二)领导核心明确,节约交易成本

  家族企业领导核心明确、内部关系和谐。企业组织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企业成员之间。设计一种合约安排,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这种完整激励制度的设计需要付出相应成本。而家族企业,因家族成员拥有企业所有权,所以在所有权激励之下,成员之间更易有共同的经济利益与目标。任何一个家族成员,如果企图为个人利益,损害家族利益,其付出的代价是可能被整个家族所摈弃。

  (三)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降低了代理风险

  迈克尔・詹森和威廉・梅克林发现:在一个具有混合金融结构的企业中,企业家或管理者将为企业选择那样一组活动,即让企业的总价值低于如果他是企业的唯一所有者时的价值,而且不论企业是垄断体制下的还是在竞争市场下的产品或要素市场经营,这一结果总是与其有关。首先,在经济学中基本人性假设的前提下,当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完全拥有剩余索取权时,必然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工作的努力程度会降低;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经营者的经营成果中的一部分用于改造自己的收入而不体现为利润,而这一部分就转化为成本而由所有者分摊;第三,由于投资者也意识到机会主义盛行的可能性,因此必然要进行监督与控制,这将增加企业运行的成本。家族企业则不存在上面的各种现象,不存在代理成本问题。

  (四)心理契约成本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

  阿罗把交易成本定义为运行一个制度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诺斯把交易成本分解为两项,制定合约的成本和执行合约的成本。从比较经济制度的理论来说,任一制度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信息问题和激励问题。相应地交易成本也可以分解为解决信息问题的成本和解决激励问题的成本。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经营者的选择问题。对于初创时期的家族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比较小,又产生于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各种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具有多变性的时期,企业尤其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则大大削弱了其交易成本。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信息集中于家庭或家族的权威身上,并且家族或家庭成员具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和可能的机会主义倾向。

  缺点:

  (一)融资途径狭窄,资本积聚困难

  Poutziouris和Erikson,Morcketal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融资行为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分支――啄食顺序理论更为一致,家族企业倾向于按照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的序列推进,家族企业具有明显的内源融资偏好,并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也加大了家族企业外部融资的难度。家族企业一般内部管理不很规范,社会的信任度也比较低,影响了家族企业的声誉,银行对家族企业的贷款控制的比较严,致使家族企业贷款难。

  (二)开创者对企业影响重大,存在继承问题和解体风险

  大多数家族企业是以个人产权或家族产权为主体的业主个人产权。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生产者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在产权归属上,大多数家族企业没有完全界定清楚,认为是大家一块儿创业,一块儿所有。由于渗透着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对投资行为缺乏长远的规划,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往往是“家长”依靠个人的经验,主观随意地进行决策,使决策风险加大。

  (三)产权不明晰,协调成本上升

  根据中国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2001年对广东、四川、湖北的44家家族企业的调查数据,家族企业中个人独创和夫妻联手两种发起形式占所有企业的80%,说明中国家族企业中以一家为主体的家族企业占绝大多数。并据郭朝先、陈斗仁先生对中国私营企业股权结构的典型调查数据分析,家族成员持有的股份已经占到私营企业股份的83%,充分体现了家族股单一性的股权结构的特征。我国现有家族企业的产权特征主要是以个人产权或家族产权为主体的一元产权结构,其产权的构成表现出“三缘性”,即血缘性、亲缘性和地缘性,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合一。家族企业的“三缘性”是伴随着企业的创业而产生的,由于它在家族内部具有特殊的凝聚力,在企业创业之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也使企业在产权上很自然地与外界隔离开来。这就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壮大埋下了隐患。

  (四)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不利于人才引进

  家族企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企业充满家长作风和任人唯亲的色彩,排斥族外精英,老板的亲属分布在各个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企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靠个人威望来推行。这样使企业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受到很大制约,不利于保持和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人力资本的利用,同时也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家族企业管理的优劣

  优点:

  一是企业的员工多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稳定且很少流动,因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员工培训成本低,且能确保员工的整体素质高。

  二是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强,企业有较强的凝聚力。终身雇佣和年功工资制使员工不愿离开企业,一旦跳槽到新的企业,工资福利就重新从零开始。因而将员工的利益和命运与企业联在了一起,能提高企业的耐久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家族式管理讲求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德服人,管理者用职位权力较少,用个人权威较多,因而劳资矛盾冲突少,企业的人事纠纷少,不易产生西方企业那种劳资对抗激烈,罢工、示威、成批解雇工人等恶性事件。

  四是对新技术、新工艺有较强的吸收消化能力,能有效地防止企业机密和技术专利的泄露,其内部技术创新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是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和员工在感情上存在着“知恩图报”的思想。员工有视管理者为衣食父母的报恩心理,非亲缘员工也会有知遇之情、赏识之亲、重用之恩,他们会以加倍的努力去报答,如若某人忽视或违背了这种伦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则会引起公众的指责,有时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缺点:

  (一)是很难吸纳并且留住家族以外的优秀人才。

  首先,家族企业的拥有者,往往为了牢固地控制企业,排斥“外族人”进入企业核心层。这种单纯在家族成员中选拔人才的结果,就使选择面变得越来越窄,可用人的越来越少,甚至一些能力较差的家族人被重用。另一方面,一些真正的管理人才却被拒之门外,再者,即使进入了家族关系建立起业的内部信任,自然会对其他人产生不信任感。最后,长期的家长式管理,形成了高层管理者专权命令式决策,无法调动外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很难留住优秀人才。

  (二)在人事安排方面常常因人设岗。

  家族企业内部,常常缺乏明确的组织职能设计与分工,整个组织有时就像一个扩大了的家族,更多的是按照家族式的规划行事, 缺乏科学的组织设置原则,常常出于家族内部人员关系考虑,因人设岗,任人唯亲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照顾家族成员不惜牺牲全局。很多家族企业的许多岗位职能差别不大,却不断重复设置,以致个人的权责利界定模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管理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