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最有效的管理“奖赏不随便,处罚有尺度”

最有效的管理“奖赏不随便,处罚有尺度”

发布于:2021-02-14 22:29:15 作者:

最有效的管理“奖赏不随便,处罚有尺度”

  导语:在企业管理中,有一个被人熟知的“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手法,这种手法又叫“左手奖励,右手惩罚”,说到底就是奖惩结合、恩威并施。通过严明的奖罚策略,规范员工的行为,让员工按照管理层所期望的那样去对待工作。

  最有效的管理“奖赏不随便,处罚有尺度”

  在联想集团,奖惩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在联想有一种名叫CRG的薪资发放方式,它强调的是薪资标准要公平、公正、公开,不同类型的员工有不同的薪资标准。比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等,各有各的薪资标准。在薪资标准基础之上,联想会给业绩优秀的员工客观的奖励。员工最终能拿到多少奖金,不仅与他个人的业绩有关,还与部门的业绩有关。只有当团队业绩与个人业绩都达到标准后,员工获得的奖励才能最大化。

  有奖必有罚

  在处罚方面,联想明确规定了这样几种行为会受到重罚。比如,吃回扣、收红包、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谁触犯了这些天条,第一次会受到公开批评,第二次会扣罚员工奖金,第三次移交人事部处理,很可能会被扫地出门。除了违反了公司的天条会被罚,如果员工业绩糟糕,没有达到公司规定的标准,也会被罚。

  奖励就像诱人的糖果,悬挂在员工面前,刺激着员工去“跳起来去够”;惩罚就像带刺的皮鞭,挥舞在员工身后,驱使着员工奔跑起来。通过严格落实奖惩法,很好地激励员工去奋斗。

  谁奔跑起来,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谁业绩达到奖励标准,谁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谁不屑于拿到奖励,谁无视惩罚的皮鞭,谁敷衍了事地对待工作,谁的业绩不达标,谁就将尝到苦头。

  在运用奖惩法时,应注意这样几点:

  一、视情况而定,给员工最想要的奖励。

  说到奖励,可能你第一时间会想到金钱奖励、奖金,其实奖励并非特质奖金,只要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要是员工最渴望的,都可以作为对员工的一种奖励。举个简单的例子:

  研发部的几位员工前段时间加班加点地为企业攻城拔寨,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司打算给他们一些奖励,通过了解公司领导得知,他们最想要的不是奖金,而是希望有三天的假期,好让自己有机会来一次旅行,放松放松紧绷的神经。领导讨论研究后,决定满足他们的愿望。同时,还给他们每人500元的旅游津贴。他们得知公司的这一决定后,欣喜万分。在结束了三天的假期之后,他们精神焕发,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再比如,某员工业绩优秀,达到了相应的奖励标准,本来可以获得一次出国旅游的机会,但他刚好急需一笔钱,那么企业在了解员工的困难后,完全可以将这次出国旅游的机会换成给员工奖金,具体数额与出国旅游的花费相当即可。这样能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怀,更能激发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二、处罚有尺度,切勿为泄愤而乱处罚。

  队员不听管脚、不守规矩、不认真工作的员工,处罚他们一顿也许会让你感到解气,但你要知道处罚需要有标准,需要把握尺度,切勿为了处罚而处罚,为了泄愤而处罚,更不是为了敛财而处罚。处罚的目的是让员工长记性,帮员工改正缺点,鞭策员工进步,而非有意地让员工难堪。处罚除了罚款、扣奖金,还有批评处罚、罚站(比如,联想集团开会迟到罚站)、降职等,如果批评员工一顿就能促使员工知耻而后勇,就没必要对他进行降职、罚款了。当然,前提是公司有具体的处罚规定,明确犯了什么错误,将要受到什么处罚。温馨提示,国内部分省份相关规定,企业单位不得以罚款方式处罚员工。

  三、奖罚相结合,扇一巴掌给两颗甜枣。

  奖励与惩罚并非孤立存在的,有时候可以结合起来运用。正如俗话说得那样:“扇一个巴掌给两颗甜枣。”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扇下属的耳光,而是指批评、处罚,给两颗甜枣指的是给下属关怀、赏识和鼓励,两者结合起来用,激励效果会更好。

  有一次,日本索尼公司的一家分公司销售到东南亚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索尼总部收到了很多来自东南亚的投诉。经调查,这款产品的质量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产品包装上,于是总部立即派人更换了产品包装,把问题解决了。

  可是盛田昭夫对此事很重视,他邀请这家分公司的经理参加董事会,要求他在会上陈述错误,并对他的错误提出了严厉批评,还告诫全体人员引以为戒。该经理在索尼工作了几十年,头一次受到如此严厉的批评,自尊心崩溃,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会后他以为该考虑离职的事情了,没想到盛田昭夫的秘书邀请他一块儿去喝酒。喝酒之后,秘书陪他回家。刚进家门,经理的妻子就迎上来对他说:“你们总公司对你真重视!”经理感到不解,一问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他和妻子结婚20周年纪念日,稻盛和夫派人送来了一束鲜花和一张祝福卡片,卡片上的祝福语是稻盛和夫亲笔写的。

  受到批评后,分公司经理情绪一落千丈,就在这时盛田昭夫果及时送上鲜花和卡片,很好地抚慰了他失落的心情,给了他很好的勉励,使他明白公司对他的器重。这一招被索尼人称为鲜花疗法,是奖罚结合的经典之作。

  人性永远渴望着奖励

  好的奖励会激发人内在的潜能,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相反,如果经常惩罚一个人,必然会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反映在企业管理制度上,一个带着惩罚的心态工作的员工,肯定会缺少积极性的,工作效率自然低下,产品质量在无意中会出现问题。这便是中国企业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中国假冒伪劣的产品横行以及经常性被西方反倾销,也说明了采用严厉的.惩罚制度对企业经营的危害。

  解决这些企业管理制度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建立奖励第一,惩罚第二的制度。任何国家、组织、个人都需要制度来规范,更需要在制度下的奖励。人天生以来,都有一种本能的欲望,这种欲望便是奖励。也是我对探索企业管理最佳办法的真谛。

  抗战时期,为什么红军能够浴血奋战,不顾一切地向前呢!采用了奖励制度,把红军的士气激励起来,这里无论是军队的指挥官,还是军队的士兵,一致性地给予激励,充分发挥出军队里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军队里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热情,同心协力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在战争中,奖励是一种精神的信仰,而惩罚则是一种消极的抑制,这便是奖励与惩罚所起的力量!是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方式。

  大多数企业都觉得自己企业缺少都文化,可能没有意识到文化的沉淀都是靠这些制度形成的。一旦企业以惩罚制度为先,那么久而久之,企业的文化使员工形成日日自危的感觉,总担心有一天被企业惩罚而未能把精力放在工作上,长期以往便会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如果建立以奖励为先的制度,那么在奖励的激励下,绝大多数员工都会发挥出能量,自然会降低了惩罚。

  没有一个企业管理制度层喜欢惩罚的,也没有那一个企业靠惩罚成长起来的。明智的做法就是以奖励为先,同时也不忘记惩罚在后。

  这可能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有关,许多企业管理层看问题不是看积极方面,总觉得自己的企业缺少优秀的员工,不是看员工的积极性,而是看员工的消极性。这一思想的根源,直接诞生了以惩罚为主的企业管理制度,认为这样才能根治员工的懒惰,甚至一些不良的行为。可是真正有效的,却是以奖励为主的制度,并且在更多的时候,要学会看员工的优点方面,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别人说是懒惰的,抑或是无所作为的。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也是由人创造的。在建立奖励制度上,一定要遵循几大原则:

  第一,把握企业员工心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建立品牌是以企业外部的消费者的大脑为主,而是管理企业是以把握企业内部的员工的心理为主。从本企业的员工心理实际出发,建立的奖励制度自然不会脱离实际,就会得到相应的效果,能很好地完善业管理制度。

  第二,严格执行奖励制度。制度一旦建立,就要毫无疑问地执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这是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承诺,让员工有信心跟着企业走下去,不仅减少员工跳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麻烦,更重要的是激发员工的能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调整奖励制度内涵。随着市场动态的变化,以及奖励制度的实施,一定要学会调整奖励制度,让其更适合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形成企业文化来驱动企业发展。许多企业苦于企业文化从何而来,这就不用愁苦了,奖励制度会促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管理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