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跆拳道打比赛技巧

跆拳道打比赛技巧

发布于:2022-08-04 16:59:35 作者:

跆拳道打比赛技巧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那么,跆拳道打比赛实战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跆拳道打比赛技巧

  跆拳道打比赛实战技巧

  培养距离感的重要

  判断距离的技巧可从实战经验中获得,但亦可从日常练习中培养出来。在实战的时候,首先要判断对方的攻守模式。

  如对方一看见我踢脚的时候就会往后闪然后进行反击的话,我的预计踢击目标必须要远过对方现在的距离才能踢中他。

  在防守方面,如对方倾向冲前向自己攻击的话,选手则不能向后闪避,选手必须向前贴近对手,或利用角度斜走回避,否则会跌进对手的攻击范围。总的来说,教练与选手在草拟战略时都需以对手的攻守模式为基础,制定选手每一个回合的打法。

  先找出属于自己的步法

  怎样来培养跆拳道选手们的距离感呢?首先你要找出选手适合自己的步法,步距需要一个胳膊到一个半的胳膊宽左右,然后脚掌摆放的位置却是一样,也就是两脚向侧方,或者前脚向前,后脚侧放。

  教练可以从选手日常搏击练习时观察选手的步距及步法。如选手要找出自己的步法,可先原地连续踢定靶或动靶旋踢20-30次,踢完后保持刚才的攻击姿势不动,两脚的步距及步法大致上就是选手最常用的步法。

  保持攻击距离

  在踢靶训练时留意自己的.攻击距离。在搏击中时刻保持这种距离可将平日训练成果应用出来,令自己处于最有利的攻击位置;

  发掘多距离的踢击方法

  多尝试及发掘不同的距离的踢击方法,令自己与对手在多种不同距离下,仍有攻击对方的方法。教练或选手们可根据其身型,速度,柔韧性及灵活性制定有关的踢击练习。

  例如:

  1.近距离:内挂,正拳后旋踢,原地跳后侧踢。

  2.中距离:旋踢,下压,360度旋踢跆拳道有哪些实战技巧跆拳道有哪些实战技巧。

  3.远距离:前跳下压,前冲侧踢等。

  回避技巧

  利用单方面的攻击训练方法锻炼选手的回避技巧,重点在于选手的回避幅度,幅度的大小要刚好达到回避对方踢击的位置,用和对手最短的攻击距离反击。

  经过反复训练后,选手在搏击时的命中率和回避成功率都会大大提高。紧记,控制了攻击距离几乎等于控制了整场比赛的优势,所以教练及选手们都必须用心训练这种不太起眼但近乎决定性的技巧。

  出腿的几大要素

  1、突然性:

  万事成功皆出于无人预料,出腿也一样。要尽量放松自己,使自己进入一种入气状态(既精神上一种状态),不要无枉的做动作和出腿。保持自己得体力。随时做到一触即发,发而收之!因为在你击不到对方的情况下要马上作出反应和收回动作,以免破绽漏出!

  2、隐蔽性:

  要将自己的每个动作做到预动最小和幅度最小,不要实在的直接起腿和过多的小动作。因为每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在高手眼力都是出卖你的叛徒!

  比如你起腿时习惯性的一蹲才出动作,这样即使你动作再快,不出两次对手就会发觉你这个毛病。在你下次主动进攻时他已经预料到你的动作,这样他就成为了先手!

  大级别可以用适当的假动作和步伐来扰乱对手的视线,掩饰自己的出腿。尽量要正规的要求自己,“两腿一线出腿“和“三点一线击打”!要用最安全的方式击中对手!

  3、良好的心理素质、步伐紧密结合:

  有的练习者腿法很好,速度很快。但是每次实战或比赛时都击打不到对手,为什么?首先你缺乏良好的作战心理,因为你紧张,所以你先要学会放松自己和鼓励自己。

  4.变化:

  也是最重要和最难做到的,事实难料,百变无穷。

  例如:

  蓝方和红方闭势实战。蓝方进攻时用的横踢,却被乙下意识迅速后撤迎击横踢;这时甲收腿已来不及,便顺势向支撑腿方向滑步借力甩髋变为下劈...但是只有能熟练以上三条才能完美的做到“变化”

  攻击范围、赛场默切

  孙子兵法有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不要觉得这句话就扯远了,其实这个不管对我们来说还是对别的项目来说,这句话是很重要的!只有了解了地形,和地形形成一种无形的默切,这样对你来说才是真真正正的在“你的地盘上”!大型比赛前都要去适应场地的,这就是给你一个和场地形成默切的机会!

  首先要使自己静下来,然后围着场地慢慢的走上几个来回(滑步);从四个角向对角走上几次;两次都记着自己的步数;轻轻地多做一些反击的动作,要凭刚才对场地记忆不要让自己出界,防止你在赛场上顾不了那么多!这样一来,把你赛场上的负担卸去了一部分,无论在赛场还是精神上都会轻松很多。记住!不要浪费你适应“你的新地盘”的一分一秒,这样场上才能发挥出你的“霸王”风采!

  攻击范围、两个判断和一个决断

  1、攻击范围: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对手的“轮廓”情况,才决定你的成败。“轮廓”指的是你对对手的既时了解(因为比赛中的时间不允许),然后在过程中调好你的“射程”,迅速做出:“判断和决断”!专业的比赛通常是三个回合,没回合三分钟到两分钟。

  要有随时面对任何对手的心里准备和一定的应急方针(技术),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技术完全暴露。比赛三个回合,按兵法我们不妨称之为:“刺探期、深入期、和厮杀期;第一回合既刺探期,就是说你要了解对手的一些情况。

  2、两个判断和一个决断:

  摸好了你们对手的井底,就是该翘他的“井盖儿”啦。注意他的每个动作的细节,也就是咱们前面将过的预动,随时变后手为先手!注意什么呢?比如说:“他的重心前移,后腿脚尖冲前前脚掌蹬地,这就证明他要出后腿了,反之则是前腿。这绝对是准确的无论是谁。

  还要和他保持一个能退能进的距离。抓住他的重心,就是有了第一判断;通过第一回合你对他得了解他要出什么动作。比如他要起横踢,重心转移后有一点前倾的动作,这就知道了他要出横踢了,为第二判断;因为他没有做到“腰马合一”才给了你这次机会!但是还不能妄下段论,以为前面讲过的变化原因,你还要等!

  第三步,等他动作做到80%,这就是决断的时候了!除了这些还要掌握对手的节奏和他的体力情况。这些因为条件不同所以不发言论。总而言之,学生认为,为师者要教而必得其法,因材施教;为徒者要学而必得其道,不要盲目去练要动脑,要有自己的目标。

  跆拳道比赛竞赛规则

  比赛时间

  每场比赛为3局,每局比赛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称重

  按级别于比赛日的前1天进行称重。称重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如称重不合格,在1小时内有1次补称机会。

  比赛程序

  1、每场比赛开始前,主裁判员给出“青”(Chung),“红”(Hong)的口令,示意双方运动员进入比赛区。

  2、双方运动员相向站立,听到主裁判员发出“立正”(Cha-ryeot)和“敬礼”(Kyeong-rye)的口令时互相敬礼。敬礼时自然站立,左臂紧夹头盔,腰部前屈不小于30o,头部前屈不小于45o。敬礼完毕后,运动员戴上头盔。

  3、主裁判员发出“准备”(Joon-bi)和“开始”(Shi-jak)口令开始比赛。

  4、每局比赛由主裁判员发出“开始”(Shi-jak)口令开始,发出“停”(Keu-man)口令结束。

  5、最后1局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相向站在各自指定位置,脱下头盔并用左臂夹紧。

  6、主裁判员宣判比赛结果后,运动员退场。

  允许使用的技术

  拳的技术:紧握拳并使用正拳进行正面攻击的技术。

  脚的技术:使用踝关节以下脚的部位进行攻击的技术。

  分值

  脚的技术由电子感应护具或电子头盔中的感应器自动计分;拳的技术则由边裁判员计分。

  1.正面击中躯干计1分。

  2.旋转踢技术击中躯干计3分。

  3.击中头部计3分(主裁判员读秒不追加分)。

  4.旋转踢技术击中头部计4分。

  5.一方运动员每被判2次“警告”或1次“扣分”,另一方运动员得1分。运动员被判罚“警告”和“扣分”累计达5分时,主裁判员判其“犯规败”。

  6.比分和扣分为3局比赛的总和。

  “警告”犯规行为

  1.双脚越出边界线。

  2.回避或拖延比赛。

  3.倒地。

  4.抓、搂抱或推对方运动员。

  5.提膝阻碍或妨碍对方运动员进攻,或提膝超过3秒并无任何进攻技术以阻碍对方运动员进攻

  6.踢击对方运动员腰部以下。

  7.“分开”口令后的进攻。

  8.用手击打对方运动员头部。

  9.提膝进攻对方运动员。

  10.进攻倒地的运动员。

  11.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不良言行。

  如果重复出现、或存在明显故意、或程度较重的,主裁判员可直接给予扣分判罚。

  加时赛和优势判定

  (一)加时赛

  如3局比赛结束后比分相同,加赛1局,任何一方运动员先得分,则比赛结束。

  (二)优势判定

  1.如加时赛双方均未得分,由电子系统自动统计加时赛双方未达到得分力度值的有效踢击次数,次数多者获胜;

  2.如有效踢击次数相同,则4局比赛中警告少者获胜;

  3.如警告次数仍相同,则由4名临场裁判员依据加时赛中运动员的表现进行优势判定。

  (三)优势判定的确定原则:

  A.主动进攻次数多;

  B.使用的技术数量多;

  C.使用高难度、复杂的技术;

  D.表现出良好的比赛态度、礼仪。

  若4名裁判员判定结果为2:2,则按照主裁判的判定决定胜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运动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