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新闻摄影的拍摄要求

新闻摄影的拍摄要求

发布于:2020-11-09 11:43:54 作者:

新闻摄影的拍摄要求

  重新审视我国长期以来的新闻摄影实践与读者对报纸上新闻摄影的评价,把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要素放在首位,应当更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新闻摄影报道,更有利于新闻摄影报道的创新。下面jy13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闻摄影的拍摄要求,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新闻摄影的拍摄要求

  一、重视读者视觉感受的选择

  新闻宣传要“贴近群众”,研究读者的视觉感受与选择的特点,对改进新闻摄影报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新闻摄影属于视觉新闻,它向大众传播新闻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图片的标题与文字说明相对处于从属地位。读者选择新闻摄影报道时,首先也是选择图片的形象。因为人们接受新闻摄影是从接受图片形象开始的,进而才会去阅读其文字说明。一幅新闻照片如果本身没有视觉吸引力,则很少会有读者继续去看其文字说明了。当然,犹如对任何事物的判断有多面性,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的照片未必都是好照片,但好的新闻照片则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

  人的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视觉形式,具有强烈的选择性。人们常说的“视而不见”一词,就说明纳入视觉范围的东西仍可“不见”,“没看到”,这就是视觉的选择性。它只看到吸引它的对象,也就是对它有较强刺激力、冲击力的对象。从新闻摄影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对象会对读者的视觉产生较强的刺激、具有冲击力或吸引力呢?

  心理学家早就指出,视觉最不喜欢的东西,是那些静止不变的或者是那些不断重复的形象。所谓“熟视无睹”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当视觉面对一个陌生的对象时,才会“睁大自己的眼睛”。人的视觉具有求新纳异的倾向,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者如想使自己拍摄的照片具有吸引力,就不能满足于拍摄人们普遍看得见的内容与形式,而应着力于把人们普遍“看不见”的内容与形式变成“看得见”的摄影报道。

  内容与形式均是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毫无疑问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仅仅“形式”(即照片的画面效果)是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也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仅仅是“内容”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则是第三等的,因其照片本身的画面效果对读者来说“熟视无睹”。新闻摄影者应想方设法拍出让读者有“第一次看到”而产生新鲜的感觉。

  二、强化求新思维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

  求新思维具有鲜明的喜新品质。它的思维指向是活跃的、积极的、向上的。朝向那些过去没有发生过的、没有见到过的、没有报道过的对象。这种思维符合报刊属性。报刊的存在是为了报道新闻,一切着眼于一个“新”字。

  新闻摄影的求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求内容之新;二是求形式之新。

  内容的求新,要求新闻摄影去寻找、发现值得报道的对象。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在“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一文中,对此提出了六个主攻方向:

  一是善于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二是善于发现或者澄清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三是善于发现或者提炼出有助于解决当前各种困难和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四是善于发现和捕捉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深刻地揭示改革开放大潮中人们观念上的新变化。五是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六是善于发现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的苗头、新的动向,准确地预测和描绘事物发展的趋势。

  以上六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一个“新”字。

  内容之新,还不是新闻摄影的全部。新闻照片怎么拍,即形式创新更是至关重要。有了再好的新闻内容,照片拍得俗套、拍得老一套、拍得图解式、拍得司空见惯,这样的新闻摄影报道,没有视觉吸引力,读者会不屑一顾。

  形式的求新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拍什么,二是怎么拍。

  形式求新中的“拍什么”主要指同一新闻内容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例如要报道一家大型医院破土动工,既可以拍摄正在破土动工的画面(直接表现);也可以拍摄老医院里挤满了人的画面(间接表现),这正是新医院破土动工的原因。究竟拍什么,要看哪种画面效果对读者更有视觉冲击力。又如报道外事送往迎来的新闻图片,我们司空见惯的是“握手”、“献花”、“检阅”等正规、严肃、庄重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对外事活动是应该拍的,但是否只能这样拍呢?严肃的题材是否也可用幽默、轻松的画面来表现呢?如“奥,你的帽子”是报道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访问韩国的新闻。

  图片的文字说明是:“10月25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在结束了对朝鲜的访问后抵达汉城,对韩国进行访问。奥尔布赖特在专机抵达汉城军用机场后,走下舷梯时,帽子被风吹飞””。这样的画面效果既有视觉吸引力,也无损美国国务卿的形象,同时又报道了严肃的外事新闻。

  形式创新中的“怎么拍”是指拍摄时的画面构图,如拍摄点的选择、景别的运用、前景与背景的运用、虚实的运用、画幅的选择、用光技巧、镜头焦距的运用等等。那种认为新闻摄影只需要抓拍技能的观点是狭隘的,摄影的技术技巧对新闻摄影同样重要。

  三、注重典型瞬间的抓取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获取形象新闻并非只有新闻摄影一种媒介。相对于电视新闻,从传播新闻的角度,新闻摄影总体处于弱势地位。前者是“动”的,后者是“静”的,前者是有声的,后者是无声的;前者可在新闻正在发生时同步传送报道,后者总会有一定的滞后才能与读者见面。

  面对这种弱势,新闻摄影还有没有优势呢?回答是肯定的。新闻摄影的优势在于对新闻对象的`典型瞬间的抓取,在于对新闻瞬间精华的定格,以使读者可以细细品味。

  新闻摄影要想在与电视新闻的竞争中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就应扬长避短,注重典型瞬间的抓取。

  新闻摄影中的“典型瞬间”又称“决定性瞬间”。它是指新闻对象的瞬间精华、精彩瞬间。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其典型瞬间表现形式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它们或是最有代表性的瞬间;或是最生动的瞬间;或是最富特征的瞬间;或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瞬间等等。照片都是瞬间形象,只有抓住了典型瞬间,才是形象价值较大的照片。只有抓住了典型瞬间,才能真正使瞬间变为永恒。因此,新闻摄影的拍摄应该致力于抓住对象的典型瞬间。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一系列不同的瞬间形态。典型瞬间却不多,稍纵即逝。典型瞬间寓于事物发展过程中。以视觉效果来看,这种典型瞬间的出现时机,对不同事物、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会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是在高潮到来前的瞬间,即“将到而未到的顶点”的瞬间;有的可能是在高潮到来时的瞬间;有的也可能是高潮过后的瞬间。这就要靠摄影者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娴熟的摄影技术技巧了。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不能要求摄影者对每一新闻对象,只拍一幅画面就抓住其典型瞬间。这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办到的,尤其对动态性、突发性新闻的拍摄,摄影者没有充分的考虑时间。这就要求摄影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景别拍摄新闻全过程中一系列激动人心的画面。事后再进行精心选择,选出具有典型瞬间价值的画面进行报道。

  注重“典型瞬间的抓取”,“抓取”指的是采用抓拍的摄影方法,即不干涉对象的现场选择的拍摄方法。抓拍不是自然主义地随意拍摄,它是建立在敏感的观察力与准确的判断力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娴熟的摄影技术技巧与敏捷的动作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这些扎实的抓拍基本功,才能提高抓取新闻对象典型瞬间的成功率。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摄影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